中国银色产业发展战略构想

2015-03-27 11:18哈金芳
经济研究导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老龄化

哈金芳

摘 要:中国正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人口老龄化时代,银色产业具有广阔的增长空间。但是,目前中国银色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老龄人口的实际需求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对中国老龄化现状及银色市场需求现状及机遇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研究,是制定科学合理的银色产业发展战略的前提。

关键词:老龄化;老无所养;银色产业

中图分类号:F26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01-0037-03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首部老龄产业发展蓝皮书《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14)》显示,中国已经处于老龄社会初期。根据联合国的标准,如果一个国家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以上,那么这个国家就已经属于人口老龄化国家。而据2014年1月2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消息,2013年中国60周以上老年人已超过2亿,占总人口比例14.9%。而且在以年均800多万的速度快速增加。据此,2020年老龄人口将达到2.43亿,2025年将突破3亿。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释放了银色产业发展的空间。而目前中国银色产业仅占国内生产总值不到3%,与欧美高达18%的比例相差甚远。从中国老龄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来看,未来中国将成长为全球银色产业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

一、中国银色产业的机遇

(一)养老机构市场缺口大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家庭规模和结构以及人们思想观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养老方式从家庭养老走向社会养老是大势所趋。而目前中国的现状是社会养老机构严重不足。2013年8月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召开了全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会,会议剖析了中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并指出了中国养老业现状:目前中国养老业主要存在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养老床位缺口较大、服务供给不足,医疗康复、精神慰藉等专业性服务不足,社会参与的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会上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各类养老机构有近4.5万家,养老床位431.3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22.24。

在中国现有的养老机构中,有七成属于公办养老机构,三成为民办养老机构。目前的情况是:一方面公办养老机构严重供不应求。要想进入公办养老机构,往往需要排队等数年;另一方面,民营养老机构又常常因为服务不到位、价格昂贵等因素入住率低,亏损严重等问题突出。近几年,虽然各地都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加大了对养老机构建设的投入,但与老年人实际需要相比,仍存在巨大的缺口。

(二)老人消费品市场潜力大

2013年6月在广州举行的中国养老高峰论坛会上,中国老龄产业协会副会长张恺悌指出:中国老年人消费市场具有广阔的增长空间,但目前中国的老年消费市场与实际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与老年事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相关专家学者也指出,未来中国老年人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随着老龄人口数量的增加,直接加大了老年人用品市场的需求量。来自老龄委的相关统计数字显示,2012年中国老年消费规模达1.3万亿,预测2020年将达到3万亿。国家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的数据表明,2010年中国老年人口消费规模超过1.4万亿,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13万亿元,实际潜在的需求可能要远远超过这一规模。保守的估计,老年人以3亿人计,每人每年消费5万元,就得15万亿元,相当于201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3%。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口即将步入老龄人群。不同于三四十年代出生的人群,他们拥有足够的财富选择较高层次的养老服务。

(三)老年人服务市场呈井喷式增长

2012年,全国老龄办发布的《2010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情况》显示,截至2010年的十年间,老年人城镇上门护理服务增长3.9%,利用增长三分之一,需求增长83.9%;上门做家务服务增长近1倍,利用该服务增长4.8倍,需求增长2.9倍;老年饭桌或送餐服务增长7.9倍,利用增长88倍,需求增长5.1倍。农村上门护理服务增长1.75倍,利用增长3倍,需求增长1.24倍;上门做家务服务增长1.06倍,利用增长3倍,需求增长1倍。据老龄委的数据,仅2亿老年人需要的家政服务起码在3 000万人左右,而仅仅对这3 000万人的各种培训就将连锁地创造出巨大的产值。

(四)老年人医疗市场难以满足需求

随着中国老龄化趋势的增加,高龄人口的规模越来越庞大。据《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14)》,中国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将逐步增多,2020年将达到2 900万。失能老年人口也将大幅增长,2020年将达到4 700万,到人口老龄化的高峰年2053年,将超过1亿,而高龄人口往往因为生理机能的退化,成为各种慢性疾病的高发人群。据2012年发布的《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统计,中国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老年慢性病确诊患者2.6亿。老年人群呈现出“患病人数多、医疗成本高、患病时间长、服务需求大”的典型特点。

老年人群患病人数多是正常现象。但是,中国现有的医疗机构很难满足数量如此庞大的老年病患的需求,这一方面加大了现有医疗机构的压力,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也给未来专门针对老年慢性疾病的医疗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会。

(五)老年人文化娱乐市场需求强劲

世界卫生组织于1990年提出了“健康老龄化”的概念,强调要采取有效措施,使老年人延缓衰老,提高其健康寿命和寿命质量。一般地认为,“健康老龄化”的标准是:性格健全、人际关系和谐;情绪稳定,能应对紧张压力;适应环境,能参与社会活动;有一定的交往能力;具有一定的学习、记忆能力;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

老年人由于社会角色的变化,加之衰老、疾病的增多,往往容易产生孤独、空虚、消沉感和对个人价值的困惑。积极参与旅游、摄影、歌舞、书画等文化娱乐活动,对健康老龄化具有积极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50年代和60年代出生的人群即将步入老龄社会,他们对文化娱乐的需求和消费能力和消费层次都不可小觑,特别是电子时代的老人绝非吃饱喝足就能满足,他们有自己的“族群文化”需求,这些都无疑为老年人文化娱乐市场带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二、对中国银色产业发展的构想

(一)寻求多样化养老模式

随着中国养老服务需要求的扩大,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和供不应求的社会机构养老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庞大的老年人群的养老需求。为此,必须寻求多元化的养老模式,以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目前,较好的可借鉴的养老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居家养老。这是一种以居家为主,由社区专门服务人员提供专业化的生活照料、医疗护理、日常生活问题的处理等服务的模式。主要针对体弱多病又不愿意进入或无法进入养老机构的高龄空巢老人。

2.家政养老。这是一种由家庭主要成员出资或老人自己出资,由专业家政服务人员定时入户或长期入户,为老人提供部分或全部生活服务的模式。这种模式最需要解决的是家政服务人员渠道的合法化的问题。

3.社区养老。这是主要是针对老年人口较集中的社区采用的一种养老模式。这种模式通过在社区建立老年餐厅、老年服务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等方式,为社区老年人群提供各种活动和服务设施。老人们基本上是白天进社区活动,晚上回家居住。

以上养老模式是在近几年的养老模式探索中较成熟的几种模式。也有一些更具有创新性的养老模式值得借鉴。比如家庭寄养、托老所、会所养老、老年公寓等等。

(二)积极备战银色消费品市场

如前所述,未来中国老年消费品市场的发展空间巨大。因此,国家应当积极制定银色产业发展战略,对老年人消费品市场做出长期的规划。

首先,深入研究中国不同年龄段老年人的消费能力及消费特点,并根据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步入老龄人群的时间表,预测不同年龄段老年人消费品需求状况,并做出阶段性的部署。

其次,针对老年人群的特殊需求,以便捷、高效、低成本为目标,构建完善的老年人消费品市场服务体系。

最后,重视对老年消费品市场的细分化,区分出因消费能力、年龄段、职业背景、文化习俗等方面的不同而有不同消费特征的老年人群,并有针对性地为不同人群研发和生产不同的产品,以满足各类老年人群的需求。

(三)大力培养和培训各类专门人才

目前,中国从事老年人管理和服务的人员需求空缺大。特别是专门针对老年人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紧急救护、健康指导、精神抚慰等方面服务的人才需求量很大。对此,应当制订系统的人才培训计划,以满足需求。

首先,在合适的高校设置相关专业,培养专门从事老年人问题研究的管理的高级人才。2003年,国家教育部批准中国人民大学设立老年学专业,培养了一批从事老龄问题及相关学科研究、教学、管理、对外交流的高级人才。其他一些大学也开设了一些与老年问题相关的课程。但是,这远远不能满足中国日趋严重的老龄化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的需求。因此,国家教育部应当考虑增加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数量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原有相关专业的培养层次。

其次,大力培训各种专业服务人员。需要明确的是,如今老年市场的服务人员已不再仅仅是具有生活照料能力的“保姆”,还应当具备医疗、紧急救助、保健养生、营养指导、精神抚慰、文化娱乐、法律咨询等等能力。因此,相关机构应当制定出全面的培训计划,并提供高质量的培训队伍,以保证满足老年人服务市场的需求。

(四)通过进一步完善社区医疗服务满足老年人医疗需求

因为老年人大多患有各种慢性疾病,他们需要长期的医疗护理。但因为行动不便,最适合他们的医疗服务的特点就是便捷。而社区医疗机构因为距离居民聚居区近,方便老人就医。

为满足老人的医疗需求,完善社区医疗机构的重点一是增加慢性病治疗的医疗力量;二是一定要具有紧急救护的能力;三是要增加老年人病床;四是配备专门诊疗老年疾病的医疗设备。这些条件是满足老年人医疗需求的基本条件。

(五)重视对老年人文化娱乐市场的开发和建设

可供老年人选择的文化娱乐活动比较有限,但也还是比较丰富的。比如可以陶冶和愉悦心情的书法、绘画、棋牌、唱歌等;可以强身健体的舞蹈、太极、健步走等户外活动;可以满足精神需求的旅游等团体活动。

如前所述,健康、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有助于老年人过上健康的老龄化生活,这对家庭和社会和谐都有积极意义。为此,应当从国家层面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的引导各地重视对老年人文化娱乐市场的开发研究,为老年人提供丰富的、高质量的文化娱乐服务。

总之,中国必须面对越来越严重的老龄化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但是,对待老龄化的问题一定要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一定要在老龄化的初期阶段做好长远的规划,千万不能等到人口老龄高峰来临时被动而行。对待老龄化的问题,一方面要学习日本、美国等国家成功的经验,另一方面也要吸取它们的经验教训,尽可能使中国在步入人口老龄化高峰时还能健康运行。

参考文献:

[1] 诸康.论银色产业的发展导向[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11.

[2] 张荷.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老年消费市场的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1.

[3] 祁峰.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J].生产力研究,2010,(7).

[4] 范志超.关于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的思考[J].现代商业,2009,(17).

[5] 张守德.银色产业与经济发展[J].集团经济研究,2006,(01S).

[6] 张启杰.关注老龄一族做好银色营销[J].商业研究,2005,(17).[责任编辑 吴高君]

猜你喜欢
老龄化
做好老年健康全周期管理 助力健康老龄化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老龄化研究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老龄化社会下老年心理变化的应对
我校成功承办“生命科学与老龄化社会”跨学科论坛
祖母的小帮手:老龄化世界需要更多可随机应变的机器人
开业护士制度或可应对老龄化
国家发改委专家:全面放开二孩不足以应对老龄化
健康老龄化与养医结合
应对老龄化 中法共同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