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学前教育师资培养观摭谈

2015-03-28 05:58林永希段桂洁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幼稚园陶行知师资

林永希,段桂洁

(黄冈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0)



陶行知学前教育师资培养观摭谈

林永希,段桂洁

(黄冈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0)

陶行知特别重视学前教育,尤其重视学前教育师资培养,他极力推行“艺友制”,创新了师资培养途径;主张“教学做合一”,学用结合培训师资;注重培养教师以生活为中心的教材观,主张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主张教学游戏化,强调教师要树立“玩中学,学中玩”教学理念。陶行知的师资培养思想,对我们今天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具有极大的启迪意义。

陶行知;学前教育;师资培养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提出了普及学前教育的思想:到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该文件的出台标志我国的学前教育步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然而学前教育师资严重不足成了制约学前教育发展的瓶颈。学前教育是陶行知教育理论体系中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今天我们重温陶行知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观,对我们今天发展学前教育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重视学前教育,尤要重视师资培养

陶行知高度重视学前教育。他认为学前教育为人生之基础,良好的习惯、广泛的兴趣、健康的爱好、积极的态度等优秀品质都可以在孩子6岁以前培养起来,所以这个时期的教育一定要搞好。这个时期如果教育得当,孩子就会顺利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倘使培养得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1](P618),孩子就不会顺利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人。陶行知特别强调对孩子的教育既要小心呵护,尽心尽力培养,也不能一味放纵,一味迁就,对孩子的迁就、放纵是致命的害人害己。学前教育事关国家民族幼苗的成长,建设国家的根本是小学教育,学前教育是根本之根本,这也就是他为什么在所处的时代大声疾呼普及小学教育、普及幼稚教育的原因所在。他认为开展学前教育有很多好处,最大的好处是解放了妇女,解放了妇女的劳动力,提升劳动效率。若能把幼儿园开办在工厂附近,可使“女工不必心挂两头,手边又无拖累,则做工效率,自然也要增加好多。”[2](P625)在农村开办幼儿园也很有好处,同样可以解放家庭妇女。陶行知对农村妇女极为关注、体谅。他认为农村妇女劳动极为繁重,农忙的时候更是异常忙碌。农村妇女不仅要帮助男人们种田,还要烧茶煮饭,做其他的家务事,同时还要照看小孩子。若六岁以下的孩子可以进幼儿园去接受教育,孩子便不会成为妇女们的累赘。陶行知认为,“为儿童教育计,为女工精神计,为工业出产效率计”[1](P626),必须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建设“省钱的幼稚园”、“平民的幼稚园”。

陶行知认为教育是立国的根本,教育自身质量的好坏,又取决于“须有适当之教员”。陶行知大力倡导学前教育师资培养,1928年5月在全国教育会议期间主张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在《各省开办试验幼稚师范案》中,他指出,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又是广大城市农村工人、农民所迫切需要的,因此学前教育需要大力发展。但是随着幼儿园数量的急剧增加,幼儿园师资不足问题凸显,政府要想办法花大力气为学前教育培养合格师资。陶行知为普及学前教育培养学前教育师资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他甚至借为母亲做寿之机,募集全国学前教育百年基金,作为训练学前教育师资及开办模范乡村幼稚园之用。

陶行知以睿智的眼光,深刻揭示了学前教育及师资培养的重要性。学前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第一阶段,是国民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和千百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发展学前教育,对我国实现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我们没有理由不重视和发展学前教育。如果说学前教育是教育的根基,那么好的学前教育教师则是幼教的灵魂。2010年在《规划纲要》里提出了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因此现阶段采取多种形式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首先要解决“入园难”的问题,同时大力加强农村幼儿园院长和教师的培养培训,努力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依法落实其地位待遇,确保农村的保教质量,成了农村学前教育的当务之急。

二、实行“艺友制”,创新师资培训途径

陶行知充分估计了当时学前教育面临的困难,要普及学前教育至少需要教师150万人。陶行知看到在短期内解决学前教育师资问题不大可能,只能依据现实条件努力为之,因此针对当时社会实际,他创造性地提出了培养幼儿园师资的三种途径。

一是乡村学前教育师资补充以本土为主。陶行知主张解决农村学前师资紧缺的问题,必须依靠本土本乡自己解决,教师从本乡妇女中遴选并加以训练,合格以后让她教本乡儿童。怎么样遴选教师呢?陶行知指出:幼儿教师的遴选一定要注重德行,其标准有两条:一是天资聪敏;二是同情富厚。

二是创办幼稚师范学校,培养学前教育师资。1927年,陶行知在晓庄师范学校招收和训练了一批幼儿师范生,当时还计划增设第二院,即幼稚师范院,并聘请了当时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陈鹤琴当院长。

三是实行“艺友制”。陶行知指出,“凡用朋友之道教人学做艺术或手艺便是艺友制”,“凡用朋友之道教人学做教师,便是艺友制师范教育”[2](P54),陶行知认为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师傅带徒弟是培养师资的一个好方法。师徒制也可以借鉴用来培养教师,认为凡是学校有一艺之长的教师都可以做艺友,从幼稚园到研究所都可以采用这种制度。他不遗余力推行艺友制,并给艺友制极高的评价,认为艺友制是最有效的培训教师的方法,需要大力推广。陶行知于1927年12月3日在给自己妻子的家信中提到晓庄幼稚园采用艺友制的情况,他对夫人说晓庄幼稚园已经开学并收了3个徒弟,这些徒弟在跟着幼稚园教师学做“先生”,并说这种师傅带徒弟培训幼儿园师资的办法非常有效。在幼稚园中实行艺友制,其具体做法是在乡村中遴选办得较好的幼稚园,并以选定幼稚园为中心,遴选有经验的幼儿教师担任艺友,每一位艺友再带2-3位徒弟,按“教学做合一”的原则,在幼稚园中进行全部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各种基本训练,学习一定的教育理论和技巧,师傅和徒弟做到“共教、共学、共做”。

陶行知十分注重“艺友”的挑选。陶行知挑选“艺友”有三种人:一种多为本乡本土热心幼儿教育的妇女;一种为各级各类学校校长、教员的夫人或姐妹;一种为年纪较大的小学女毕业生。1927年,燕子矶幼稚园成立时,就挑选了丁校长夫人和两位女毕业生作为“艺友”,跟随该园教师徐老师学习如何办好幼稚园,由张宗麟先生担任指导。[3](P84)这样挑选出来的“艺友”,进步比较快,能很快适应幼稚园的各项工作,效果颇佳。陈鹤琴先生十分赞赏陶行知先生的做法,后来也在自己办的鼓楼幼稚园中大力推行“艺友制”。

我国现阶段学前教育师资严重不足,创新师资培训途径,迅速解决师资短缺问题成了当务之急,同样可借鉴陶行知的做法多层并举,多元补充学前教育师资。多层并举,多元补充要努力做到四点:一要加大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力度,使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向高层次、高学历、科研型发展;二要大力推进学前教育专科发展进程,树立实基础,重应用,强素质理念,培养优质高效,上手快,能力强的幼儿教师队伍;三要继续办好中专学前教育,培养技能型、幼教特长突出,留得住,教得好的合格人才;四要大力加强学前教育教师职后培训工作,将学前教育教师的培训纳入本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划,加强学前教育教师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

三、“教学做合一”,学用结合培训师资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教学做合一实质上是知行合一,行就是做,就是实践,做是第一,知是第二,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教学做合一包含三个方面: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法、学法、做法合一,教师一面教一面学,学生则是学;教学不只是教人学,而是教人做事。

为解决学前教育师资问题,陶行知根据“教学做合一”理论,对师资培训进行改造。他认为学前教育必须得到根本性的改造,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学前教育师资,其途径就是坚持”教学做合一”。同时他指出“教学做合一”与“师徒制”有着根本区别,师徒制中的师徒关系是不平等的,徒弟往往“劳力而不劳心”,师傅往往不肯完全传授,师傅对徒弟采取了虐待的方式,只要克服了师徒制的这种流弊,并把它应用到幼稚园师资培养中,坚持“教学做合一”,对普及幼儿教育是能取到效果的。1929年晓庄学校根据孙仲勋、戴自俺两人的建议,并经全校全体会议决定,将晓庄师范学校的全部事业分为五个学院,其中包括将各个幼稚园结合为一个幼稚学院,后来定名为蟠桃学院,蟠桃学院为我国第一所幼稚师范学院。他极力提倡学用结合,打破条条框框,大力改革教学方法,努力革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晓庄幼稚师范学院实施的《教学做草案》共分24项,其中有关文牍、编辑、整洁、会计、烹饪等校务教学做活动全部在校内开展,有关幼儿活动如音乐、故事、游戏等,有关园务如出纳、采购、整洁、招待等的教学做均在幼稚园内进行,有关儿童养护如医药卫生等亦在幼稚园内进行。在做中教,做中学,“艺友”在幼稚园中大约经过1-2年的学习训练,其中包括大约2个月时间的从事幼稚园整体工作的训练,学成后可独立担任乡村幼稚园的教师。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启示我们,在学前教育人才培养中,要以转变教育思想和更新教学观念为先导,以加大教学投入和改善办学条件为保障,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强化实践育人,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宗旨,优化和完善应用型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教学体系,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四、立足“用”教材, 培养教师以生活为中心的教材观

陶行知非常重视幼儿园教材的作用,但他一贯主张教材是拿来“用”的,教师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他不主张纯粹依赖教材,先生讲学生听的模式,他认为教师要活用教材,只要学会了活用教材,《三字经》一旦用起来也能把它变成普及生活教育的工具,因此他坚决反对教师死教书,教师一味“教教材”。学前教育教师不应该把教材当做圣经来崇拜,而是要把教材当做一种材料来参考,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如何编写教材,陶行知有他独到的见解。他坚决反对以文字为中心的教材,编写教材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科学教材的编写要包括三个方面:1. 教材内容来源于生活。他在《教学做合一下之教科书》一文中把教育比作蔬菜,把文字比作纤维,把生活比作维他命,教科书要与生活联系起来,若忽略生活,单纯以文字为中心,这样的书就只有纤维而无维他命,这样的书非但无益而且有害,会变成“上海上等白米”,变成“小孩子的手铐”,结果是会让人害脚气病,害得孩子们双手无能。2. 编写教材程序要科学合理。教材编写前首先要做好建设规划,陶行知本人在《关于晓庄学校幼稚教育的十一提案》中就提出了学前教育的教材规划。其次要选定合适的教材编写人员,且都必须具备一种共同的素质——接近孩子,了解学生,要求一面实验,一面研究,为教材编写做好准备。3. 采用灵活多样的编写体例。陶行知认为教材编写不可千篇一律,不能一成不变,编写体例可以依照教材的内容不同而不同,依照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别出心裁,他还提出了有关教材体例的十四点建议。

他主张自建乡土教材。1928年5月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上,他指出当时全国所有幼儿园课程与教材都是“舶来品”,不适合中国国情,提出幼儿园应以乡土教材为中心。如何建设乡土教材呢?他在1932年进一步指出幼儿园教材不能墨守成规,要开辟新的路子,将现有的教材进行重新改造,将教材上的故事、游戏、歌曲等进行重新打磨,不要老是停留在“公主王子的童话时代”。陶行知身体力行,亲自编写《我是小孙文》、《我是小牛顿》等儿童诗歌让儿童吟唱,还根据当地民歌编写了《为何只杀我》等儿歌作为晓庄幼稚园的儿童教材。

陶行知从生活教育理论出发的教材思想告诫我们:学前教育教师要树立新的教材观,灵活地使用教材,不呆板,不僵硬,在编写教材之前要做好规划,教材要定位在实用性上,要贴近生活实际,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儿童的生活,教材内容的实用性功能要用心挖掘,教材的工具性价值要充分张扬。

五、教学游戏化, 树立“玩中学”教学理念

陶行知特别反对脱离幼儿年龄特征,把他们视为“小大人”的传统幼儿教育方法。指出学前教育教师要热爱幼教工作,要关心和爱护幼儿,懂得幼儿心理,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施教,不能漠视小孩子的需要、能力、兴趣、情感。学前教育阶段就是要让幼儿“玩”,玩一些科学的把戏,不要提前教授小学教学内容。

怎么教孩子玩,陶行知也有自己的观点。他指出有的时候孩子的玩也要加以引导,特别是幼儿园四五岁左右的孩子更需要引导,幼儿园阶段切忌不要勉强孩子识字读书。他认为在玩的过程要大力提倡孩子玩一些科学的小把戏,这样就能增强孩子的科学意识,让孩子成为科学的小孩子,孩子的科学意识、科学精神是从玩科学的把戏中产生出来的。在科学教育中,他倡导教师要把教学游戏化,认为玩科学游戏是学前教育阶段最好的教学方法。

陶行知认为教小孩子玩游戏,教师必须先学会玩游戏。教师教孩子玩游戏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自己会的游戏一定要比孩子多,自己不会的游戏要努力把它玩成功。教师在教小孩子玩游戏之前,要先给孩子示范,示范以后就放手让小孩子自由自在地玩,不要加以约束,更不要加以禁止。玩成功以后和孩子一起来谈,一起来表达,一起来思考。

陶行知认为教师要把握好教学的目的,使儿童在玩中学到东西,注意游戏的趣味性。只有游戏具备趣味性,孩子对游戏才会感兴趣,才会吸引孩子。游戏玩得多了,孩子的创造力就能凸显出来,“若能别出心裁干得与书不同,这孩子在将来便有发明创造的希望”。[4](P251-252)

游戏离不开玩具,没有玩具怎么办?陶行知一贯提倡要建设省钱的幼稚园,教师要有因陋就简,自制玩具的能力。他认为办幼儿园,教孩子做游戏要量力而行。幼儿园如果财力不充足,就做不需要花钱的科学游戏,即使有钱也要教孩子玩些不花钱的科学把戏。 “譬如教小孩子看天文,教小孩子看星宿。”“可以利用现成的东西,玩我们科学的把戏”,[2](P582-583)在陶行知的眼里没有无用的东西,什么东西都可以用来制作玩具,哪怕是一只小小的杯子、一个又破又旧的面盆、一根细长的玻璃管、一张揉皱的稿纸,可以用这些东西来玩几十套游戏。学校中所有的物品包括所有的实验仪器都可以充分利用,甚至连一些用过的火柴,写满字的一些废纸都可以做科学把戏的工具。他建议教师要开动脑筋自制教具,一些物品没有了,可以用其他的东西替代它,玻璃管没有了怎么办?可想办法用芦柴管通个孔来代替;软木塞没有了怎么办?可以用湿布棉花来做瓶塞。

陶行知用他的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学前教育阶段要防止和纠正“小学化”倾向,学前教育教师切忌不能将目的性很强的教学强加于幼儿。教师要坚持“玩中学”理念,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教师只有将日常教学演化为趣味性很强的游戏,使幼儿真正享受到游戏的乐趣,享受到天性自由表露的欢畅,牢牢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的同时,让幼儿在玩中求乐,玩中学知,玩中增智,健全幼儿人格,完成教学目的。

[1]陶行知. 陶行知全集(卷一)[M].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

[2]陶行知. 陶行知全集(卷二)[M].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

[3]何国华. 陶行知教育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4]陶行知. 陶行知全集(卷五)[M].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

责任编辑 付友华

G61

A

1003-8078(2015)02-0081-04

2015-01-10

10.3969/j.issn.1003-8078.2015.02.20

林永希(1969-),男,湖北罗田人,黄冈师范学院教授;段桂洁(1982-),湖北武汉人,黄冈师范学院2014级教育管理硕士研究生。

黄冈师院教育学省级重点学科jyxzd1301;校教2013CE05;湖北省人文基地鄂东教育与文化研究中心项目,项目编号:2014002603。

猜你喜欢
幼稚园陶行知师资
陶行知研究四十年,桂子山成果丰硕
我们的100期纪念2011-2020
陶行知教育名录
香港特区免费学前教育政策研究
北京印刷学院新媒体学院师资介绍
第二节 2015年法学专任教师师资情况
中国和主要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体系比较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陶行知的赏识教育法
橘兔的幼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