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史文化育人功能的实践与思考
——以黄冈师范学院校史为例

2015-03-28 05:58史基升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校史馆校史黄冈

史基升

(黄冈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0)



高校校史文化育人功能的实践与思考
——以黄冈师范学院校史为例

史基升

(黄冈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0)

黄冈师范学院在校史编撰、研究的过程中,通过访谈典型人物、推荐评选杰出校友、举办校友捐赠仪式和杰出校友报告会等活动,彰显校史文化的特质及“育人”功能;校史编撰、研究的实践的育人功能具体表现为认识功能,即帮助青年学生“知校”;情感功能,即引导青年学生“爱校”;励志功能,即激励青年学生“为校”。

校史文化;育人功能;黄冈师范学院

高校校史是地方史和教育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具有“存史、资政、育人”三大功能。一部科学、真实、系统的校史,记载着学校创建、发展、壮大的历程,是大学办学特色和大学精神的重要体现,对创建高水平大学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所在学校黄冈师范学院,在开展校史编撰和校史馆建设过程中,注重凸显校史文化的特征,彰显其“育人”功能,取得了多方面的认识与实践成果。

一、黄冈师范学院校史文化育人功能的实践探索

黄冈师范学院的前身,是创立于1905年的黄州府师范学堂。2015年,正值学校建校110周年,为此,学校启动了校史编撰和校史馆建设工程。学校提出,遵循大学校史研究和校史馆建设的基本理念,服从黄冈师范学院建设发展的总体目标和现实任务,努力把“黄冈师范学院校史馆(1905-2015)”建设成为具有学校自身特色,内涵生动丰富,具有较高水准的大学校史馆。强调校史馆建设具有学校自身特色,即在于校史陈列馆要能够准确地概括凝练并且生动展示黄师百年办学的特质、内涵,让校外来宾看后能获得不同于一般的感受,让校内师生和历届校友看后能够接受、认同。所谓内涵生动,是要充分体现校史陈列馆这一大学文化产品特有的教育感化功能,努力发掘蕴含在百年办学发展史中的博大精深、丰富感人的黄师精神文化内涵。

王冀生说:“ 学校历史是一个伟大的宝库”。[1]同时,校史编撰和校史馆建设也蕴含着多重价值内涵与取向。我校在校史研究工作中十分注重突出校史的“育人”功能,即充分发挥校史陈列这一大学文化产品的功能,使之服务于学校教育及人才培养工作,其要义即在于强化校史陈列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凸显其特有的教育人、感染人的特性和功能。用育人的目标理念和眼光去挖掘、展示蕴藏在百年校史中的历史事件、人物故事,以及一些具有标志性、启示性的文献、典籍和实物,激发黄师人的归属感、荣誉感和责任感,以及热爱学校、立志献身学校建设发展事业的激情,同时也在培养、触发他们对于学校依恋、感怀的“乡愁”。在实践中具体采取了以下一些工作方式。一是访谈典型人物。校史编撰专班对不同类型的资深校友进行访谈,其访谈对象有当代语文教学改革家洪镇涛先生,黄冈名师72级吴应林,文化学者谈祖应,美术家冯萍老先生,心系母校反哺教育的企业家胡先进等等,并逐一撰写访谈录在校园网站上刊登;二是推荐杰出校友。学校通过电视台、报纸、网站等媒介搜集校友信息,教学学院和校内外人士多途径,利用各种资源,广泛收集杰出校友的资料。由各教学学院组织申报杰出校友,学校将组织杰出校友评审委员会,按照相应的程序与原则进行评选,并报学校审批。经审定后的杰出校友将由学校授予“杰出校友”称号,校史馆还将设专门栏目展示杰出校友风采;三是举办校友捐赠仪式和杰出校友报告会。校友返校捐资助学,设立奖助学金,向母校捐赠书籍、著作、字画等,学校都会举行简洁而严肃的捐赠仪式并颁发捐赠证书,所捐赠的实物资料放在校史馆展出。学校和各教学学院邀请不同时期的杰出校友回校参观访问,向全校师生报告他们服务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人生励志故事。

值得强调指出的是,大学校史的“育人”功能不是人们外加在校史编撰与研究过程之中的,而是基于校史编撰与研究的特质和基本规律,融入到校史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的。黄冈师范学院在校史编撰和校史馆建设的实践中,注重在整体上把握校史研修“存史、资政、育人”的三大功能,将资政、育人功能的实现,建立在存史的基础和前提之上,在存史的实践和过程中实现资政、育人功能。为此,工作专班特别注重和强调尊重历史,实事求是,去伪存真,综合考证,力求真实、全面、准确地反映百年校史的办学沿革、发展轨迹和人物风貌。例如,在校史沿革的梳理、考证过程中,工作人员自觉坚持“四为主”的原则,即一般文献与官方文件以官方文件为主,不同时期的文献以早期文献为主,口述与文字以文字记载为主,多种不同的说法通过分析研究以能够得到互证的结论为主。正因为如此,在校史研修过程中发掘出的“黄师故事”,真实、生动、感人,富有极强的感染力和认识价值。

二、黄冈师范学院校史文化育人功能的思考

(一)认识功能:帮助青年学生“知校” 校史是大学里最好的教科书。通过梳理校史资源,结合学校特色编写校史读本,开设校史课程和系列专题讲座,使广大学生可以系统而全面地了解校史,认识校史。校史馆则是一部生动、直观地向广大师生、校友展现学校发展历程的形象教材。特别是现代大学校史馆,引入现代高科技技术,把厚重的大学文化与现代传媒手段以及“声光电”有机的结合,使校史馆成为对内对外传播校史和大学文化的重要平台。校园网络、校园广播、校报校刊等校内媒体是校史宣传的重要阵地,同时也可邀请当地电视台拍摄校友中的名师大家、杰出人物的纪录片,联合录制相关电视、播音节目等,借助大众媒体向社会传播校史。在当前新媒体时代,校史传播方式应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网络、手机移动媒体、微信等平台,让大学生尽可能详尽地认识校史。黄冈师范学院在校史编撰过程中,工作专班吸收一些对校史感兴趣的学生,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参与校史资料的整理工作,这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个了解、认识校史的过程。为了了解在校学生对校史的认知程度,笔者对相关学生进行了访谈。在访谈中,有的同学对黄师在八年抗战的艰苦历史时期仍继续办学,顽强发展的精神感叹不已,有的同学则对黄师专科发展阶段的辉煌历史赞叹不绝,还有的同学则认为黄师升本后的快速发展以及远景规划的决策无愧高瞻远瞩。不少同学认为现在的黄师给学生提供了优美的校园环境、良好的生活和学习条件都是黄师一步步发展的结果,正是了解了黄师百年的发展历史,同学们对自己大学四年的学习和生活都有了新的认识和定位,更加珍惜大学生活。

大学校史是学校发展史,也是社会发展历史的浓缩,学生对校史了解、认识过程也是对学校建设发展历史的认识过程,同时也是对社会变革发展,特别是近百年来中国社会历史变革发展的认识过程。学生了解了黄冈师范学院110年的历史才能领略学校浓厚的文化底蕴和贯穿始终的黄师人精神,真正做到知校;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进一步加深了百年以来,中国人民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实现民族振兴的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

(二)情感功能:引导青年学生“爱校” 黄冈师范学院历经岁月沧桑、时代更迭、社会变迁;从清朝末年黄州府师范学堂的创建,经历中等师范学校、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的建设发展历程,直到今天这所具有现代气息的综合性地方高等院校,跨越了110年的办学历史。学校扎根荆楚大地,萃取鄂东历史文化之精华,与质朴坚韧的大别山人同呼吸共命运,把自身知识和文化的力量汇聚在中国人民追逐民族复兴梦想的伟大进程之中,历经磨砺,自强不息,在服务、引领、推动地方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实现着学校的不断成长、进步与发展,这是黄冈师范学院百年办学的内在品质,也是黄师人固有的精神特质。学校坚持服务桑梓、勤勉务实、艰苦奋斗的历史,也是黄师人志存高远、胸怀天下、开拓进取的历史;学校坚持师范教育传统,重师德,树师表,服务地方基础教育的实践历程,也是弘扬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践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和文化建设的宗旨,与时俱进,壮大发展的辉煌历程。

面对具有厚重历史积淀的学校,身处在那么多杰出校友的学校里学习,自然能激发学生对母校的热爱之情,在了解了那么多的优秀校友的故事后,大批的学生对他们油然而生崇敬之情。一身风骨的美术家冯萍和文化学者谈祖应老先生的故事流露出他们对黄师的浓浓深情,这一典型的以身为范,加深了广大学子的爱校之情。因为热爱母校而依恋母校表现得最为突出的当属近几届考入黄冈师范学院教育硕士的黄师毕业生,他们当中有很多人考了380以上的高分,有很多高校可以选择,但他们却毅然选择了母校。2013级的教育管理专业硕士张阳考了390多分,语文、英语等学科名列前茅的几乎都是黄师的毕业生。百年黄师的发展历程以及厚重的黄师文化吸引着广大学子,加深了莘莘学子对母校的爱恋之情。对黄师深深的爱不仅只有在校生,很多毕业有成的校友正是因为心怀对母校的爱而以自己的形式回馈母校。胡先进校友在外国语学院设立“昌骏”奖助学基金,生命科学学院2004届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优秀校友吴伟、王晓玲欣然返校作专题报告,传授求学、考研、科研和专业发展的经验,鼓励在校生正确认识自己,找准优势。

大批优秀校友受邀返校给在校生作报告,极大地激发了在校生的爱校之情,也激发了他们对校史的浓厚兴趣,在他们了解校史,了解校史人物故事的过程中,同时对自己的思想也是一个净化的过程,对自己的情操也是一个陶冶的过程。对校史了解越深入,对母校的热爱之情越浓,对优秀校友也就越发崇敬。一位同学在阅读了校园网上的校友故事之后,感慨地说:“这些生动的‘黄师故事’,让我更加热爱这所学校。”

(三)励志功能:激励青年学生“为校” 百年校史,几代黄师人的奋斗历程,优秀校友的成功事迹和感人故事,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激励在校大学生奋发上进、积极有为的作用。校史专班在校史编撰中将部分校友的专访写成了访谈录并在学校网站和校报上公开发表,这些校史人物故事展现了他们求学、奋进、成功的历程,激励着在校大学生为了自己的发展,为了母校的荣耀而努力奋进。

当代语文教学改革家洪镇涛先生,黄冈名师吴应林老师等,他们的事迹激励一大批志在教育战线显身手的学子们在校期间夯实基础,学好技能,丰富理论,为以后成为一方名师奠定基础。文学院2013级教育硕士余方梅和丁新两位同学深受洪镇涛先生生平事迹的激励,一直立志在语文教育教学方面成为名师。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不懈的努力,在首届全国全日制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语文)专业教学技能大赛中,余方梅同学获得一等奖,丁新同学获得二等奖,他们取得的成绩无疑与传承的黄师精神分不开的。成功企业家胡先进校友的奋斗历程也激励着那些毕业后志在商海的学生,从教师到企业家,胡先进那种儒商的本色,还有一贯的诚信都会给我们在校学子以启迪。通过元旦假期的走访调查,笔者了解到在黄冈市大学生创业中心和瑞天广场商业街至少有二十几名黄师学子开启了创业之路。他们在业余时间经营自己的事业,有几人合伙开办的舞蹈培训班,且小具规模,各类学员近百人;有经营实体店的,具有自己的特色,不落俗套;还有小型的设计店(还在起步阶段,不足以成为公司)等。通过与他们交谈,相当一部分同学提到胡先进和雷一大,他们从校园网上了解到这些优秀校友的故事,并立志把他们作为自己追求和超越的目标。

黄冈师范学院校史研修工作,厘清110年学校办学的历史沿革,凸显百年黄师厚重的文化底蕴,展示当今黄师建设发展的辉煌成就,彰显学校服务地方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建设的历史功绩。“一所学校就是一部历史, 积淀着各个时期的校园文化生活, 记载和延续着学校的学术传统和文化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说, 学校的发展可视为这种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开拓。”[2]校史研修说到底是学校文化的传承,只有当校史研修工作与学校育人的宗旨和实践紧密相连的时候,才能真正实现这种文化传承的功能。

[1]王冀生教授2006年5月22日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史研究分会第九届年会上所作的报告《校史研究与大学文化》[OL].http :// archi ves .scu .edu .cn/ detail .asp ? id =302 , 2011. 06.20.

[2]李延保.校园文化与现代大学精神[J].中国高等教育,2002,(Z2).

责任编辑 付友华

G412

A

1003-8078(2015)02-0088-03

2015-01-10

10.3969/j.issn.1003-8078.2015.02.22

史基升(1977-),男,湖北麻城人,黄冈师范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师,硕士。

猜你喜欢
校史馆校史黄冈
黄冈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作品选登
山城老年大学校史馆建设持续推进中
坚持革命教育 强化党性锻炼
——主体班学员参观中共湖北省委党校校史馆
校史故事演出
川美80年,一场展览讲述一部校史
读校史 , 走进辽科的前世今生(一)
黄冈师范学院美术作品选登
黄冈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写生作品选登
黄冈师范学院书法作品选登
弘文立教 校史育人——甘肃农业大学校史育人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