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应对策略

2015-04-10 13:25赖运成余函静陈建霞
宿州学院学报 2015年11期
关键词:辅导心理健康心理

赖运成,余函静,陈建霞

1.龙岩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福建龙岩,364012;2.尤溪联合中心小学,福建三明,365100;3.宁德六中,福建宁德,352100

我国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应对策略

赖运成1,余函静2,陈建霞3

1.龙岩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福建龙岩,364012;2.尤溪联合中心小学,福建三明,365100;3.宁德六中,福建宁德,352100

为进一步推进我国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概述了我国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现状,分析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观念落后;经费不足,硬件设备差;组织体系不健全,保障机制不完善;专业师资缺乏,职业胜任力有待提升;同行交流活动不多,继续教育得不到保障。探讨了相关的发展对策: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社会环境;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经费投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城乡协作和乡乡联合;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组织体系;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化;重视心理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本土化和途径多元化;重视留守儿童、住宿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题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作为农村中小学学生群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心理健康问题近十几年来受到较多关注,而在解决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方面的共识是发展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1]。此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提出:“坚持公共教育资源和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中西部地区倾斜,逐步缩小东西部、城乡和区域之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差距,以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发展为重点,推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全面、协调发展。”[2]因此,可以预知,接下来一段时期内,心理健康教育在农村中小学将会更受重视。但从目前来看,我国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并促进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是进一步推进农村中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议题。

1 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现状

迄今,我国在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领域已有不少研究。例如,张仁芳等对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对策[3]70-73。刘怀明和伍建清以四川省资阳市为例调研了农村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保障性条件的现状[4]73。袁阿潭[5]36、刘朝廷[6]34-35、刘宗发[7]等探讨了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吴曜廷、康钊、董红芳等专门就农村留守儿童或住宿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进行了探讨[8-10];罗世强和康钊探讨了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课程体系问题[11]。纵观这些研究,发现我国在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研究普遍存在“理论研究较多,实证研究很少;理论研究深度不够深,广度不够广”的问题。为进一步促进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本文基于对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实的了解,结合已有的研究文献,概述我国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发展我国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2 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心理健康教育观念落后

在农村地区,人们(例如教育管理者、一般任课教师、学生、学生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念普遍落后。教育管理者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念的落后会导致其不重视也无心去发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进而导致心理健康教育经费、配备落实受影响,甚至将招进来的心理教师派去教语数英等课程,而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边缘化,仅备应付上级检查之用。一般任课教师也普遍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对常见心理障碍缺乏相关认知。一般任课教师教育观念的落后,不仅会影响心理健康教育渗透途径(学科教学渗透、学生管理渗透、课外活动渗透等)的利用,也会导致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途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咨询)的实效性。例如,一般任课教师对心理咨询的了解甚少,会对学生产生误导,任课教师可能会对学生说,只有心理有问题的学生才会去心理咨询室,这样会导致学生对心理咨询的接纳度较低,学生不敢和心理教师谈心,似乎来找心理教师就意味着自己心理不健康,从而使得心理咨询室如同虚设。

农村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较弱,常对心理健康教育存有误解。例如,他们会认为接受心理教师的心理辅导是心理有病的表现,会被其他同学取笑。这会造成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得不到学生很好的配合,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往往不佳。在心理咨询上,来访者对心理教师的期望值过高,总想着进一两次心理咨询室,问题就必须解决。在咨询过程中,来访者期待心理老师能给自己解决难题出谋划策,而不是通过自身主观能动性来使问题得以解决。此外,由于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学生遇到心理困惑时不知向谁求助,或通过何种途径寻求帮助[5]36。学生家长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了解甚少,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关注度较低,导致家庭教育存在缺失问题[12]123。

2.2 经费不足,硬件设备差

首先,经费不足是农村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经费不足使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匮乏,心理教师无法较好地开展相关工作。其次,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硬件设备差。例如,心理健康教育场所仅一间办公室,无其他配备(箱庭治疗设备、宣泄室、团体辅导室等),偏远的中小学无单独的心理健康教育办公室,一般和其他功能室(如医务室)合用,还有的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办公室设在无人问津的角落,让学生从心理上就有所逃避,种种原因使得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无法得到有效开展。

2.3 组织体系不健全,保障机制不完善

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普遍存在组织体系不健全、保障机制不完善问题,导致心理教师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孤军奋战,甚至课程被排挤、心理教师被边缘化。虽然有的学校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组织体系,但由于构建起来的组织体系未从实际出发,没充分考虑到学校的条件,缺乏必要的规章制度做保障,运行效果不尽人意[6]34-35。

2.4 专业师资缺乏,职业胜任力有待提升

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师资缺乏是制约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一大瓶颈。农村中小学缺乏专业的心理教师,一般由其他学科的任课教师兼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归于德育,隶属于政教处,且很少安排正式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于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更多的是以德育说教的形式进行处理;少部分学校聘有专职心理教师,但一般都会被分配去任教其他学科或者负责一些行政工作。此外,总体上看,农村中小学心理教师的职业胜任力不强,导致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利用不充分,心理健康教育针对性和本土化较弱[3]71。

2.5 同行交流活动不多,继续教育得不到保障

由于农村各中小学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很少,校际之间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交流活动不多,心理教师工作中遇到问题时往往身边缺乏能深入交流的同行[3]72。继续教育方面,虽然有些教师较热衷于心理健康教育,期望能有机会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培训、进修,但需求得不到满足,继续教育得不到保障。

3 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应对策略

3.1 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社会环境

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一个良好的大环境,这个环境主要体现在人们觉得心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重要,从而积极支持心理健康教育。这需要加强对农村地区进行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宣传,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学生及其家长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水平,转变其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旧观念。宣传的途径有海报、网络宣传、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家长会等。需注意的是,心理教师在人际关系辅导、情绪情感辅导、危机心理干预及学习心理辅导等方面工作的实效性高也有助于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的社会环境。此外,发展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教育主管部门改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旧理念,把心理健康教育提到刚性政策层面,强化学校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力度,重视对心理教师的聘任及其胜任力提升。而优化农村中小学相关管理者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和能力,需要加强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培训,培训的形式可把心理健康教育专家“请进来”开设讲座或举办座谈会,也可把农村中小学相关管理者“送出去”,送到城市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进行考察交流或学习。

3.2 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城乡协作和乡乡联合

促进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急需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经费投入,这有助于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硬件设施,有助于保障农村中小学心理教师的专职化及其外出学习的机会,有助于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城乡协作和乡乡联合。经费投入最好采用专项经费形式,纳入年度经费预算。需强调的是,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需着力加强城乡协作和乡乡联合。城乡协作的形式可多种多样,例如城市中小学的心理教师指导农村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或到农村中小学支教,或农村中小学心理教师到城市的心理健康教育优质学校见习实习;乡乡联合方面,可成立农村中小学心理教师联合会,为农村中小学心理教师的同行交流提供平台;可在一个县重点建设几所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以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3.3 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组织体系

为了高效推进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应健全符合本校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组织体系。可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升到整个学校层面,设立地位高于或等同于学校其他处室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由校长领导,中心成员包括教导主任、政教主任、年级组长、学生团队干部、专职心理教师、兼职心理教师等,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会议[3]。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下设心理咨询室、心理测量室、心理活动室等,负责组建和指导学生心理社团组织,组织学校心理委员和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培训工作,学校教师及学生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工作。教务处、政教处、家长委员会等负责配合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工作。

3.4 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化

为了保障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推进,首先,可把农村中小学心理教师的薪资、晋升、培训和深造,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配置和运行,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等制度化;其次,可将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督导和考评工作制度化,例如,教育督导部门将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育督导评估,并定期开展专项督导检查;教育行政部门将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年度工作计划,纳入学校考评指标体系;将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督导和考评重点放在专兼职心理教师配备、课程设置、教材选用、心育活动开展情况、教育效果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满意度等[4]75;最后,可将农村中小学心理教师的招聘工作制度化,例如,由于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相当部分是由其他科目任课教师来兼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招聘其他科目任课教师时,可适当多考查其心理学知识和心理辅导技能,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招聘有心理学背景的考生(如持有三级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的语数外科目考生)。

3.5 重视心理教师专业培训

在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不像其它学科那么普及,专职心理教师很少,心理教研活动严重缺失,同行交流明显不足,导致心理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不少困惑,甚至对其价值产生怀疑,因此必须重视农村中小学心理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其专业成长,可从内外途径两方面考虑:首先,注重内在途径在农村中小学心理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作用,心理教师应有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努力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例如通过书籍、网络及主动和同行交流等途径促进自身专业成长[15];其次,加强对农村中小学心理教师进行培训,培训应结合农村中小学的实际情况,尤其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硬件要求不高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与技术的训练(例如,开展绘画治疗、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心理情景剧、隐喻辅导、内观疗法、森田疗法等方面的培训),同时注意培训的持续性和系统性。

3.6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本土化

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既要遵循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又要从农村中小学学生心理特点考虑。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重视以下内容:首先,重视学习心理和职业规划辅导。例如,农村大量中青年人流向城镇务工,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增多,中小学学生学习动机弱化,因此应重视学生学习动机的培育,一方面,可让学生畅想大学生生活,及设想接受高等教育与不接受高等教育学生的不同职业走向;另一方面,可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从家长层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将来从事何种职业。其次,重视同伴关系和亲子关系辅导。由于农村中小学有相当部分学生是留守儿童,留守儿童与父母沟通较少,同伴关系对其影响较大,因此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尤为重视同伴关系辅导。同伴关系辅导尤其要重视的是注意引导学生少与社会上的不良儿童青少年来往。亲子关系辅导的重点是如何与在外务工父母沟通,如何与在家抚养自己的长辈相处。再次,重视情绪情感辅导和媒介素养辅导。留守儿童常出现消极情绪情感(如抑郁、孤独),故重视农村中小学生的情绪情感辅导具有重要意义。而重视农村中小学生媒介(网络、电视)素养辅导,能使学生能更好地运用媒介,而不成为媒介成瘾者(如电视成瘾者、网络成瘾者、手机依赖者)。最后,重视学生(尤其是留守女童)性心理辅导。青春期性心理辅导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难点内容。而农村留守女童性侵事件的频发,提示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重视学生性心理辅导,加强性安全教育,强化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尤其要为留守女童进行相应的辅导。总之,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应着重考虑到农村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特殊需要。

3.7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多元化

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高效开展需要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的多元化。首先,应创设条件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心理咨询的中心途径作用。例如,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心理咨询工作常规化;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配备心理健康教育所需的场地和设备;建议学校购置丰富的心理学图书,指导学生涉猎更多的心理学知识和心理保健方法。其次,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途径的运用。例如,指导其他科目任课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协助班主任在学生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倡导学校利用早操、例会、校园活动等时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成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兴趣小组或心理社团,成员由学生组成,顾问由心理教师担任,这既有利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各项活动的开展,又能促进学生之间的心理互助,及时解决一些小问题;通过心理小报、社会实践活动等对农村地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再次,重视家庭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的作用。例如,指导农村的家庭教育,使学生父母更关爱留守儿童(尤其是留守女童);强化对祖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实行心理图书借阅制度,学生可将心理图书带回家,使家长更有机会接触心理图书,了解心理学知识,从而更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

3.8 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建设与运用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有效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有序开展的保障,故心理教师应重视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内容包括学生基本信息(如性别、年龄、年级、是否独生子女、身体健康状况、父母婚姻状况、家庭经济状况、家庭和谐程度、家庭教养方式、是否是留守儿童、是否住宿生等)及其心理测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团体心理辅导、个别心理辅导等方面的情况。在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时,应注意资料的客观性和全面性,整体上把握学生的心理健康。此外,为了有的放矢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根据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情况对学生进行适当分类(如心理问题高危人群、重点关注人群、一般关注人群、普通学生等)。在运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方面,应注意运用的灵活性、保密性和档案资料的时效性。

3.9 重视留守儿童和住宿生心理健康教育

研究普遍发现,与农村非留守儿童相比,农村留守儿童更孤独、抑郁、缺安全感,存在更低自尊水平,经历更多生活事件,更常采用消极应对方式,因此非常有必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16-18]。农村有相当部分学生因家庭离学校较远,不得不在校住宿,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给予这部分学生(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更多的心理关怀。住宿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尤其要重视人际关系和情绪情感方面的辅导,因为人际关系问题(尤其是寝室人际关系问题)和情绪情感(如孤独、焦虑、抑郁)问题是住宿生最常见的两类问题。心理教师可运用登门拜访及电话等途径与留守儿童、住宿生的家长或其他监护人进行沟通,帮这些学生的成长构建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3.10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题研究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题研究,不仅是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工作和心理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也是顺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的重要举措。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题研究,首先需要心理教师重视研究本校师生心理。研究的方法有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行动研究法等。例如,对全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可就有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其他任课教师和学校管理者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本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以更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其次,心理教师可申请一些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课题,以课题为载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团体心理辅导方面的课题研究,不仅有助于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也有助于学校领导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尤其是其中的团体心理辅导工作)。由于课题研究对中小学心理教师的要求(如统计方法、研究设计、项目申请等)较高,因此需要中小学心理教师加强与同行(尤其是高校心理教师)的交流和协作,同时自身加强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学习。

4 结 语

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国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应积极发挥行政力量的作用,督促和支持农村中小学心理教师的聘任,加强对农村中小学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为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创设条件。农村中小学心理教师应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提升自身业务素养,主动与中小学同行交流和协作,努力开展本土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使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学生学业发展和心理健康发展的助力。从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养的角度来看,高校在强调心理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育的同时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以增强学生在今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发展后劲。此外,中小学校应重视与高校(尤其是有心理学专业的高校)进行交流和合作,可邀请心理专家、教育专家到校开展相关的讲座或业务指导。应积极主动与政府机构、社会团体等合作,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资源,关爱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为其健康成长构建良好的环境[12]124。

[1]辜胜阻,易善策,李华.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及对策[J].教育研究,2011(9):29-3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EB/OL].(2012-12-07)[2015-08-24].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325/201212/145679.html

[3]张仁芳,李涛.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5(1):70-73

[4]刘怀明,伍建清.农村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保障性条件现状调查[J].教育科学论坛,2014(12):73-75

[5]袁阿潭,徐波玲.我国乡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3(3):36-37

[6]刘朝廷,杨英华.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探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8):34-35

[7]刘宗发,冉汇真.西部地区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9(4):100-101

[8]吴曜廷,胡馨,韩金池.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探讨[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4(5):766-767

[9]康钊.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关注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学术论坛,2011(11):103-106

[10]董红芳,王小康.农村高中住宿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5(5):70-71

[11]罗世强,康钊.论农村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培训课程体系建构[J].继续教育研究,2015(4):51-53

[12]李亮,杨丽.韶关市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状况调查报告[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6):120-124

[13]叶一舵.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程[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314

[14]姚本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410

[15]赖运成.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途径[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2):65-68

[16]凌辉,张建人,钟妮等.留守儿童的孤独感与友谊质量及社交地位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6):826-830

[17]He Bingyan,Fan Jingyi,Liu Ni,et al.Depression risk of left-behind children in rural China[J]. Psychiatry Research,2012(2-3):306-312

[18]Su Shaobing,Li Xiaolo,Lin Danhua,et al.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among left-behind children in rural China: the role of parental migration and parent-child communication[J]. Child: Care, Health and Development, 2013(2):162-170

(责任编辑:胡永近)

10.3969/j.issn.1673-2006.2015.11.011

2015-07-24

福建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农村留守儿童人际敏感性及其对心理健康和学业状况的影响”(2014C096)。

赖运成(1982-),江西龙南人,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

G448

A

1673-2006(2015)11-0043-05

猜你喜欢
辅导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