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规范经费管理的建议

2015-04-10 13:25齐观彬
宿州学院学报 2015年11期
关键词:结项科研经费财务部门

齐观彬

宿州学院财务处,安徽宿州,234000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规范经费管理的建议

齐观彬

宿州学院财务处,安徽宿州,234000

通过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现状的分析,指出科研经费在实际运用中存在诸多问题:科研经费分配的导向发生偏离,科研经费存在违规支出,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不到位和审计作用发挥有限等。据此提出了如下建议:高校应建立科研项目管理和科研经费管理的联动机制,加强成本核算,推动科研项目管理体制改革,加强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和提高科研经费的审计力度等,以期能够有助于实现科研经费的规范化管理。

高校;科研经费;预算;规范化管理

1 问题提出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国家加大了对科研项目的支持力度,2012-2014年我国科研经费支出分别为10 298.41亿元、11 847亿元和13 312亿元,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93%、2.01%和2.09%。在充足的经费支持下,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一些重大科研项目取得了突破,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作为“科研重镇”的高校,承担着大量的科研项目,科研经费数额巨大。由于国家政策、高校经费管理和项目主持人个人原因等诸多因素,出现了科研经费使用不正当的现象,严重违背了国家投入大量科研经费的初衷。有鉴于此,从2013年开始教育部将科研经费管理列为监管的重点,让75所部属高校对科研经费管理情况进行自查自纠,发现1 377个项目存在违规问题,涉及资金3 693.9万元。2014年年底,教育部对其中的60所高校进行了专项检查,对15所高校进行了巡视检查,累计抽查了716个科研项目,查处并通报了包括浙江大学教授陈英旭、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宋茂强和山东大学教授刘兆平等一批典型案件。在一定程度上倒逼了科研经费的规范化管理。但是,目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仍旧存在一系列问题,影响了科研经费的配置和使用效率。为了更好地实现高校在创新驱动战略中的科技引领和支撑作用,高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完善科研经费管理机制,实现科研经费价值的最大化。

2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科研经费分配的导向发生了偏离

科研经费是为了进行科学研究而进行的各项投入,不管是来自纵向课题的财政拨款还是来自横向课题的企事业单位经费,都是高校办学经费的重要来源。一些名牌高校科研经费金额甚为巨大,如清华大学2014年度科研经费收入43.52亿元,上海交通大学为34.5亿元,浙江大学为33.94亿元,进入前十的大学年度科研经费都超过了20亿元。国内外高校往往以科研成就大小排座次,高校以申报项目级别之高、数量之多、占有科研经费之大引以为荣。为了鼓励教职工积极申报各类项目,各高校在职称评定和职位晋升时,大都把主持项目的级别和取得科研、教研经费数额多少作为必要条件之一。科研经费的多少,不仅作为普通教职工考核指标之一,而且还作为二级学院等部门工作绩效考核的指标之一,而二级学院等部门工作绩效的考核往往作为年终奖励的依据之一。在这种情况下科研项目成为了非学术评价的指标,从而使得科研经费本身的作用降低。

在争取科研经费过程中,有些高校或申请者“跑部前进”,争项目、拉选票,甚至送钱、送物搞贿赂,或答应根据项目经费总额给予评审专家一定比例的回扣。横向课题中甚至出现了专业的代理机构。另外由于年轻教师资历浅,资源和学术成就相对较少,在科研项目的申报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于是便出现了科研项目集中在某些名气较大的学校和专家教授身上,同一科研项目可能获得不同部门的重复资助。科研项目的申报、立项、评审和科研经费数额出现不均衡现象,科研经费分配过于集中,不利于科研经费的最优化配置。以上种种因素的叠加效应使得高校科研经费分配的导向显然发生了偏离,其效果也必然大打折扣。

2.2 对科研经费管理体制不满而引发违规套取现象

目前,在科研经费的管理制度中重物轻人,导致实物报销的比例较大、难度较小,但从事科研任务的人员经费报销比例小且难度大,如规定专家咨询费和劳务费等不能超过科研经费的10%等。而在实际的科研工作中付出最多的往往是科研工作者的体力和脑力劳动,但他们往往不能从项目经费中获得应得的报酬。为了获取报酬,科研项目课题主持人往往通过各种方式套取科研经费,如伪造专家咨询费、助研人员劳务费、使用虚假的科研合同实现科研经费转移等,将本应该属于国家和高校的科研经费占为己有。尤其是项目主持人如果同时主持多个项目,在经费报销过程中容易出现项目经费混报等问题,导致无法体现各项目经费支出的真实情况。另外,在各种审计通报中还见到将科研经费用作私人支出的违规现象,如旅游费和探亲费,开具虚假发票套取科研经费,报销不合理费用,甚至将科研经费违规转入相关利益单位或个人账户,进而实现科研经费私有化。

2.3 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不到位

在科研项目申报过程中,项目申报书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申报书的填写过程中,主持人重点关注的是申报书中有关课题研究现状或内容的撰写,评审专家重点关注的是项目申报人的前期相关成果和项目的研究内容,对于项目预算一般不太关注。再加上科研团队中缺少财务人员,其中的经费计算依据没有经过专门调研和财务人员的指导,从而导致项目申报者随意填写经费计算依据,但是在实际报销工作中往往发现科研经费的预算编制不合理。考虑到科研活动的不可预见性,一般高校财务部门允许在实际报销过程中对科研经费用途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本意是为了适应科研项目的多变性,保证经费效益的发挥。但也由此带来了其他问题,项目组成员尤其是主持人为了能够将科研经费最大程度地占为己有,想尽办法进行调整,导致科研项目的实际支出与预算差异较大,预算的执行进程较慢,项目结项时经费结余较多,结题不结账现象成为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常态。

2.4 科研经费管理的审计作用发挥有限

近年来,科研经费专项审计力度逐步加大,审计中发现了大量的问题。但专项审计大多是事后审计,且不能保证全方位、全覆盖。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较少且工作量大,在审计过程中,可能对科研经费的审计只是形式上的,不能真正发挥审计对科研经费管理的监督和指导作用。况且在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审计部门没有对科研项目的成本管理进行全过程监督、系统追踪,缺乏专项审计,尤其是级别较高的项目。在具体项目结项过程中,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没有出具专门的财务报告和审计报告,加上科研项目经费的绩效考核机制不健全,因而审计对科研经费的监管作用是有限的。

3 规范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建议

3.1 建立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课题组三方的联动机制

目前,高校在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科研管理部门负责项目的申报、验收等管理,财务部门负责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项目主持人或课题组进行项目的具体实施,但三方沟通不够,特别与财务部门的沟通不够。因此,在科研项目申报立项时,财务部门应集中对项目申报人进行经费预算的科学指导;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联合监督项目实施进度和经费使用进度;结项时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应该根据其经费使用的具体情况,相互配合,及时做好结项项目经费清算,注销相应账户,合理处理结余经费。同时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应联合分析项目实施的进度和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撰写科研经费使用质量分析报告,并将其作为科研项目结项的书面凭据材料之一,从而在结项评审时能清晰地展示各阶段的经费使用情况。

3.2 加强成本核算,防范科研经费的违规使用

在违规套取科研经费案例中,违规使用科研经费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科研人员的智力付出得不到相匹配的回报,这种情况一方面是科研管理体制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对科研人员劳务成本的核算不到位问题。为了从源头上消除此类现象,科技管理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应该合理测算科研成本,完善或细化项目经费支出科目,实现科研项目经费来源和支出的透明性和一致性。如将横向项目和纵向项目进行分类管理,在分别设置会计核算科目的基础上进行支出科目细化,统一科研项目申报书中经济科目和会计核算中经济科目,根据用途细化材料费、专家咨询费、劳务费和资料费等,增加相应的核算科目,制定专门制度,使科研组能够明确项目经费支出范围和类型,便于科研人员填报使用。在成本精细化管理的基础上推动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体制改革,使科研人员的劳务性支出得到合理补偿,商品性支出能合理合法报销,从而在源头上杜绝科研经费违规使用的现象。

3.3 财务部门全程介入科研经费的预算、决算管理

首先,在项目申报时期,财务部门和科研部门应该提前介入,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指导项目申报人掌握预算编制的方法和内容,对于经费支出的具体科目进行细化分析,提高预算编制的可行性和规范性。其次,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凡是需要进行科研经费调整的,需由项目主持人提出申请,科研部门审核通过之后报请分管校领导审批,此后财务部门才能进行预算调整,而且预算调整申请要列入其项目中期检查报告和结项报告之中。再次,在科研经费的实际报销过程中,财务部门应该认真核查其支出行为的真实性和与项目的相关性,项目经费支出要求用公务卡或转账支付,劳务费用的发放应该有相关人员的信息和亲笔签字,杜绝替签,一经查实,坚决要求其返还并给予纪律处分,从而确保科研项目主持人和项目组成员报销业务的真实性。最后,在项目结项时,财务部门根据其预算编制的科学性、预算的执行进度和预算支出的真实性等相关指标考核其科研项目经费使用情况,对于预算执行较好的项目组给予奖励,反之则让其提供整改报告,同时计入项目主持人的科研绩效评价,并且联合科研部门在下次进行科研项目申报时进行相应的限制,从而完善科研项目的绩效考核机制。

3.4 内外结合,实现审计部门的全程监管

在科研项目立项、合同管理、中期检查和结项时,审计部门应该进行全过程监管,科研经费的审计应该是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相结合,但是目前的审计只是注重事后审计,因此,高校应该全程审计科研经费的支出。首先,高校审计部门应该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审查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和措施的有效性、可靠性,确保制度的规范化和科学化,使审计过程中有章可循。其次,对于一些经常出现科研经费违规支出的领域进行重点审计,如利用他人信息套取劳务费和专家咨询费、使用虚假发票、科研经费用作私人支出、擅自划转科研经费至相关利益人或单位等,提前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最后,在科研项目结项后对科研成果的效益进行审计。目前的科研项目,尤其是社会科学领域,其科研经济成果往往较少,审计部门可以综合利用多种指标,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综合衡量其成果的效益,如论文被引用情况等。将其与科研经费的数额对比,比较科研成果的产出与支出的经费是否匹配,以便为以后开展类似的科研项目提供借鉴,从而全面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4 结束语

在实施创新驱动的战略大背景下,国家投入大量的经费进行科学研究,高校争取到的科研经费额度呈现不断上升的势头,为充分发挥科研项目在创新驱动战略实施过程中的技术引领和支撑作用,高校各部门应该积极联动,加大对高校科研经费的监管力度,结合各高校自身科研经费的使用特点,研究建立切实可行的科研经费管理体系,使科研经费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1]驻教育部纪检组监察局.教育部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 查处14起案件[EB/OL].(2014-01-11).http://www.ccdi.gov.cn/yw/201401/t20140110_35189.html

[2]张岚.关于完善高校科研经费预算管理体系的思考[J].中国科学基金,2014(1):40-45

[3]吉慧鸿.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思考[J].会计之友,2014(5):121-122.

[4]许宏,刘立新,胡桂周.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估存在的问题[J].广东科技,2014(11):1-2

[5]李志良,王德军,王智.高校科研经费三维一体的立体管理模式[J].中国农业会计,2014(12):26-28

[6]张兆许.基于预算管理视角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研究[J].财会通讯,2015(2):52-53

(责任编辑:刘小阳)

10.3969/j.issn.1673-2006.2015.11.033

2015-08-10

宿州学院硕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研究”(2008yss06)。

齐观彬(1983-),山东临清人,硕士,会计师,主要研究方向:财务管理、内部控制。

G475;G644

A

1673-2006(2015)11-0124-03

猜你喜欢
结项科研经费财务部门
2020年5—10月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结项鉴定优秀、良好名单
云南警官学院完成二项国家级科研项目课题结项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2018年部级课题通过结项验收
科研经费报销抑制科研积极性的治理研究
基于BSC的高职院校财务部门绩效管理实践
简述企业经营效益的经济管理对策
加强高校科研经费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基于精细化管理的科研经费财务管理流程再造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模式优化初探
“科研经费腐败”有多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