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护理用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探讨

2015-04-17 07:46郭伟
糖尿病新世界 2015年18期
关键词:酮症酸中毒补液

郭伟

山东省泰安市中医二院急诊科,山东泰安 271000

糖尿病是我国常见的一类代谢性疾病[1-2],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若血糖控制不当则很容易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其中酮症酸中毒是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当糖尿病患者发生酮症酸中毒后则很容易进一步诱发机体多个脏器的功能衰竭,即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是指患者受到严重创伤或者感染后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器官或系统功能衰竭的现象[3-4]。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是临床上病死率极高的一种急危重病,需要糖尿病早期积极预防治疗、并通过高质量的护理使患者疾病得到缓解。该次研究为分析探讨急救护理应用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特回顾性分析了该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救治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30例患者临床资料,重点分析并总结对患者的护理要点,包括早期液体复苏、肾功能的监护、血糖的控制、预防和控制感染、出血的护理等综合性护理方式,结果显示该30例患者预后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回顾性分析了该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分布在19~70岁,平均年龄为56.5岁。所有患者均根据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标准进行确诊,其中发生肾衰竭患者8例,发生呼吸衰竭患者5例,肾衰竭患者7例,脑水肿并脑疝患者2例,肝衰竭患者4例,凝血功能发生障碍4例。

1.2 方法

对该次研究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3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探讨,重点分析并总结对患者的护理要点,包括早期液体复苏、肾功能的监护、血糖的控制、预防和控制感染、出血的护理等综合性护理方式,具体内容如下。

1.2.1 早期积极进行液体复苏 临床上对于液体复苏主要包括静脉补液以及胃管注水补液。①静脉补液,患者确诊后尽快给予早期液体复苏,从而保证患者有足够的组织灌注,这也是抢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常见关键措施。患者进入科室后先给予建立2~3条留置静脉通路,选用生理盐水补液,静脉输注速度先快后慢,若患者心功能正常则2 h小时内可输注1000~2000 mL,该补液可纠正休克并缓解血容量的不足,之后的治疗可根据尿量、心率、静脉压、末梢循环情况等因素调整补液量、种类及速度。在快速补液的阶段,护理人员应着重注意患者的意识、两肺体征以及瞳孔扩散情况,注意预防肺水肿、脑水肿。当患者补液后仍不能恢复血压时,可适当给予多巴胺泵入或补充胶体溶液,从而保持器官组织的灌注压。在补液的同时加强对患者的巡视,以免出现药物渗漏而引起组织坏死的现象产生。②胃管注水补液是指从患者胃管内注入温开水以补充丢失的水分,从而克服因大剂量静脉补液而造成的心脏负担加重[5]。胃管注水补液的注入量应为总量的1/3~1/2,灌注速度应为100~200 mL/h,过多过快时易造成患者腹胀不适甚至出现急性胃扩张,同时注入溶液应温度适宜,通常为38~39℃,每次胃管注水补液前应先抽胃液以确定胃管在胃中,并检查胃管是否固定稳当、有无脱出。

1.2.2 肾功能的监护 肾功能衰竭是该次研究中最为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最高,主要发病原因与基础性疾病的器官功能减退有关。在治疗早期,应密切观察肾功能的情况,准确记录患者24 h内的出入液量,观察患者每小时的尿量、颜色,并根据尿量严格控制水的摄入,尿量遵循宁少勿多的原则,特别是对患者应用利尿剂后尿量仍无变化时应减慢滴液速度;注意患者双足情况,以免出现糖尿病足,定期抽血检查肝肾功能、电解质,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详细记录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并发症。

1.2.3 血糖的控制 目前,对于重症患者临床上通常在控制血糖上采取“平稳、安全、有效的策略”期望最大限度的获得通过控制血糖所带来的受益和更少的低血糖事件发生[6]。对于血糖的控制该次研究主要是给予胰岛素注射液,在胰岛素治疗期间严格密切监测患者血糖的变化,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手抖、出汗、面色苍白等低血糖症状。2010年ADA糖尿病治疗指南推荐重症患者血糖范围应控制在7.8mmol/L为宜。

1.2.4 出血的护理 很多资料显示糖尿病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常出现高凝状态,低氧、感染、酸中毒等是诱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疾病的主要病因[7]。患者一旦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其病死率将大大提升,因此,在患者入院后应及时给予凝血功能检查,尽早确诊并治疗。治疗的过程中除了积极控制住原发疾病,消除诱因外,还应集中进行各种穿刺,穿刺拔针后用力按压5~10min,注意观察患者皮肤瘀斑大小面积,是否存在呼吸道、消化道、颅脑以及其他部位出血,进行口腔护理时动作轻柔。

1.2.5 预防和控制感染 糖尿病患者一般来说对于感染的控制十分不利,其全身抵抗能力、皮肤防御能力均明显减退,更容易遭受细菌的侵袭而引起败血症等严重的感染。因此,对于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应尽早合理的使用相关抗生素,并在给药前进行细菌培养+药敏试验,观察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及副作用。保证患者所在病房无菌,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减少探视,认真落实口腔护理、皮肤基础擦洗等常规护理,餐后用碳酸氢钠溶液漱口[8]。

2 结果

此次研究合并两个器官衰竭患者15例中治愈9例,死亡6例,治愈率为60.0%;合并3个器官衰竭患者8例中治愈3例,死亡5例,治愈率为37.5%;合并4个及以上器官衰竭患者7例中治愈1例,死亡6例,治愈率为14.3%;30例患者总治愈率为43.3%。见表1。

表1 器官衰竭分布及转归[n(%)]

3 讨论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患者由于血糖的升高加快,导致机体多个脏器的功能出现障碍,其全身抵抗能力、皮肤防御能力均明显减退,更容易遭受细菌的侵袭而引起败血症等严重的感染,如若救治不及时或护理不全面则很容易产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9]。在患者患病早期,采用高质量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治愈率,该次研究主要采用早期液体复苏、肾功能的监护、血糖的控制、预防和控制感染、出血的护理等综合性护理方式,其中液体复苏主要是给予患者营养支持,保证患者必须的营养物质,提高免疫力;肾功能监护需定期抽血检查肝肾功能、电解质,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并注意双足,以免出现糖尿病足;出血的护理应及时给予凝血功能检查,积极预防治疗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应尽早合理的使用相关抗生素进行治疗,另外,对于血糖的控制该次研究主要是给予患者胰岛素注射液,并在治疗期间严格密切监测患者血糖的变化,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手抖、出汗、面色苍白等低血糖症状,采取综合护理方式可有效降低患者病死率。

综上所示,该次研究为分析探讨急救护理应用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进一步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特回顾性分析了该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救治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30例患者临床资料,重点分析并总结对患者的护理要点,包括早期液体复苏、肾功能的监护、血糖的控制、预防和控制感染、出血的护理等综合性护理方式,统计30例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显示合并两个器官衰竭患者15例中治愈9例,死亡6例,治愈率为60.0%;合并3个器官衰竭患者8例中治愈3例,死亡5例,治愈率为37.5%;合并4个及以上器官衰竭患者7例中治愈1例,死亡6例,治愈率为14.3%,30例患者总治愈率为43.3%。由此可见,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应用综合性急救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病死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临床意义突出,值得推广和使用。

[1]周霞,李霞.糖尿病并发酮症酸中毒的护理[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5,23(3):251-252.

[2]童立纺,刘智平.糖尿病饮食标准化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J].护理研究,2010(3):709-710.

[3]黎鳌.创伤后脏器功能不全[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9.

[4]罗彩云,王翔凤.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病人的急救护理[J].全科护理,2013,11(2):1982-1984.

[5]何允兰.早期胃管补液抢救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的效果观察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2):21-22.

[6]许媛.重症病人的血糖控制[J].外科理论与实践,2008,13(3):189-190.

[7]唐伟,孙敏,刘超.糖尿病高凝状态的发生机制及治疗进展[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4,24(2):99-101.

[8]余秀颜,刘平,窦宇红,等.口腔护理干预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人短期治疗效果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2,26(7):1948-1949.

[9]宋静.观察护理干预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8):250-251.

猜你喜欢
酮症酸中毒补液
孩子高热易脱水备点补液盐
中西医结合治疗牛瘤胃酸中毒
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表现的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1例
如何用好口服补液盐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治疗的临床观察
反刍动物瘤胃酸中毒预防及治疗策略
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例
育肥羊口炎并发慢性瘤胃酸中毒的诊治
头孢哌酮钠联合低渗补液盐对重型福氏志贺菌性痢疾的疗效研究
吸入性损伤合并四肢躯干切开减张休克期补液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