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胰岛素泵治疗的疗效研究

2015-04-17 07:46庞昳玮
糖尿病新世界 2015年18期
关键词:酮体酮症胰岛素泵

庞昳玮

长春市二道区东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诊室,吉林长春 130000

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不断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不断呈上升趋势,据临床资料显示[1],2011年我国患糖尿病人数已达到4500万人,占世界糖尿病人群总数的22.3%,而目前我国糖尿病人群已占到36.4%~48.7%[2]。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因胰岛素缺乏而引起的以高血糖、高酮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生化改变的临床综合征,也是糖尿病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有40%~70%的糖尿病患者发生[3],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胰岛素泵可在短期内控制高血糖,减轻葡萄糖毒性成为主要治疗方法。为探讨其疗效,该社区自2012年1月—2015年1月对收治的113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采用胰岛素泵持续输注胰岛素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该社区 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226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住院时间随机分为2组各113例,观察组男67例,女46例,年龄 35~69 岁,平均(55.7±2.1)岁;1 糖尿病 81 例,2 型糖尿病32例;糖尿病病程 2~21年,平均(7.8±1.4)年,检查:空腹血糖平均(27.1±4.9) mmol/L;尿糖(++~++++),尿酮(+~++++)。对照组男 65 例,女 48 例,年龄 35~69岁,平均(54.4±2.4)岁,1 糖尿病 86 例,2 型糖尿病 27 例;糖尿病病程2~20年,平均(7.6±1.3)年;检查:空腹血糖平均(26.9±4.3)mmol/L;尿糖(++~++++),尿酮(+~++++)。两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在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检查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患者治疗前均进行血糖、尿酮、尿糖、电解质和血气。给予抗感染、补液、纠正电解质等对症治疗。

1.2.1 观察组 采用胰岛素泵治疗[4]。使用罗氏公司生产的H-TRON PLUSV100型胰岛素泵,选择脐两侧皮下组织为置泵点,设置胰岛素基础量为 0.1 u/(kg·h),持续泵入,血糖以每小时4~6mmol/L的速度下降,每小时测血糖1次,待血糖降至13.9 mmol/L左右时,将基础用量改为0.05 u/(kg·h),根据血糖变化随时调整药量,待血pH正常,尿酮转阴后,将全天胰岛素用量的 1/2作为基础量进行维持。

1.2.2 对照组 采用常规小剂量持续静脉滴注诺和灵R治疗,从0.1 mmol/L持续静脉滴注,根据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待酸中毒纠正、酮症消除后,改为分次皮下注射。

1.3 观察内容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观察患者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尿酮体转阴时间及低血糖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尿酮体转阴时间比较

两组在血糖达标时间比较中无显著差异 (P>0.05);在胰岛素用量、尿酮体转阴时间比较中,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尿酮体转阴时间比较(±s)

表1 两组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尿酮体转阴时间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胰岛素用量(U) 血糖达标时间 (h) 尿酮体转阴时间 (h)观察组对照组tP(36.78±4.11)*45.32±5.01 9.332<0.05 5.1±0.4 5.4±0.8 0.324>0.05(24.72±3.01)*32.57±1.42 5.517<0.05

2.2 低血糖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发生低血糖6例,发生率为5.3%,对照组发生低血糖17例,发生率为15.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91,P<0.05)。

3 讨论

糖尿病目前已成为影响人群生活和生命质量的重点问题。DKA是在各种不良因素如感染、治疗、饮食不当等情况下,患者体内胰岛素缺乏,组织不能有效的吸收和利用胰岛素,使胰岛素反调节激素增加,糖代谢障碍,导致血糖升高,同时脂肪分解增加,血酮增大,从而引起酸中毒和水电解质紊乱等改变[5]。

临床研究显示[6],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患者在发病时胰岛细胞功能衰竭就已达到了50%,而且以每年5%的速度迅速衰减,而高血糖的毒性也使另一部分胰岛细胞处于静止状态,减少了胰岛细胞的分泌。胰岛素泵是胰岛素强化治疗的一种方式。国外临床报道[7],胰岛素泵是目前最符合生理状态的胰岛素输注方法。其可模拟正常人分泌胰岛素的模式,持续不断向患者体内输注非稀释胰岛素,将患者升高的血糖降低,控制在稳定的范围内,并刺激胰岛细胞大量分泌,促进胰岛细胞的功能恢复;其根据患者本身对胰岛素的需求严格控制和调整胰岛素输入的量和时间,保持血中胰岛素浓度相对稳定,同时减少了因静脉输注胰岛素发生低血糖的机率[8];另外,胰岛素泵采用持续皮下注射的方法,改变了胰岛素的给药方式,减少了输注量,减少了心力衰竭的发生。通过对该组资料进行治疗,结果显示,两组在血糖达标时间比较中无显著性差异 (P>0.05);观察组胰岛素用量(36.78±4.11)U、尿酮体转阴时间(24.72±3.01) h 明显优于对照组胰岛素用量(45.32±5.01)U、尿酮体转阴时间(32.57±1.42)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为5.3%,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为15.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罕华军、刘柳报道相近[9-10]。

综上所述,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效果好,安全性高,低血糖发生率低,是治疗新方法,值得应用。

[1]周燕,彭琳瑞.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疗效观察[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1):142-143.

[2]F.Moreau,H.Spizzo,C.Bursztejn,et al.Factitious self-manipulation of the external insulin pump in adolescents with Type 1 diabetes[J].Diabeticmedicine:a journal of the British Diabetic Association,2011,28(5):623-624.

[3]罗华继.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87例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2):46.

[4]陈建飞.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6):544-546.

[5]林华征.胰岛素泵联合微量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20例临床观察[J].甘肃医药,2012,31(4):254-256.

[6]Petrovski G,Dimitrovski C,Bogoev M,et al.Is there a difference in pregnancy and glycemic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type 1 diabetes on in sulinpump with constant or intermittent glucosemonitoring.A pilot study[J].Diabetes Technology and Therapeutics,2011,13(11):1109-1113.

[7]Dai Kimura,Andre Raszynski,Balagangadhar R.Totapally.Admission and treatment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he duration of acidosis in children with diabetic ketoacidosis[J].Pediatric emergency care,2012,28(12):1302-1303.

[8]姚冬福.胰岛素泵强化治疗52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疗效分析[J].医学信息,2014,35(11):648-649.

[9]罕华军.胰岛素泵强化治疗64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疗效分析[J].延边医学,2015,19(6):213-214.

[10]刘柳,支亚萍,丁雄英,等.胰岛素不同给药方式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疗效分析[J].医学信息,2015,19(2):107-108.

猜你喜欢
酮体酮症胰岛素泵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和尿液酮体水平与出生结局关系的研究
尿酮体“±”或“+”代表啥
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表现的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1例
内分泌科实施科外带胰岛素泵应用的管理体会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治疗的临床观察
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例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临床效果探讨
胰岛素泵治疗妊娠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对尿常规检查中酮体的观察
妊娠期妇女尿酮体检测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