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放手”策略探究——以《电磁铁的磁力》教学为例

2015-04-18 01:19刘文凑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8期
关键词:电磁铁磁力动手

刘文凑

(仙游县教师进修学校,福建 莆田 351200)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活动应掌握由易到难、由扶到放、由模仿到半独立、独立的过程逐步进行。”为达到这一要求,教师必须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融洽、宽松的课堂教学情境,为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搭建良好的平台。现结合教育科学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电磁铁的磁力(一)(二)》两节课的教学,谈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适度放手,扶放结合,引领学生探究思维的发展。

一、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放手”的前提

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比获取科学知识的多少更为重要,在科学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电磁铁的磁力》是在学生了解了电和磁、电磁铁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电磁铁的磁力是可以改变的”这一科学概念。结合教材安排特点,笔者认为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为“放手”打好基础。

1.培养倾听习惯。当今的孩子个性都比较强,在课堂上总喜欢发言、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是,真正能够认真倾听老师、同学发言的并不多。这就要求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用心相互倾听的课堂,这样的课堂首先要从教师自身做起。特级教师章鼎儿说过,在学生发言的时候,教师首先要侧过耳朵,做出一副专心倾听的样子。教师的行为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给学生一种关怀,一种有效的激励和帮助。其次,要努力优化教学情境,指导学生学会倾听。教师在各小组交流计划之前就必须提醒学生注意倾听,认真思考,否则你就无法给别人提出更好的建议,更无法对自己的计划做出合理的修改。

2.培养质疑精神。“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生疑发问,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敢于发表不同的看法。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适当地给予鼓励和肯定,并引导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证实自己的观点,不断拓展思维。如学生在对“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作出种种假设之后,教师不要急着作出肯定和否定,而是应引导学生对各小组提出的不同假设进行推测、质疑,他们的假设理由是否充分?哪些是影响最大的因素?你认为是与哪些因素有关的,为什么?等等。通过质疑,能够让学生相互启发,提高作出假设的能力,也便于接下去进行有序地检验假设。

3.培养动手习惯。小学科学教育倡导在“做中学”,鼓励儿童通过动手动脑学科学。在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时,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动手实践的机会,鼓励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动手实践探究之中,做到既动手又动脑,在动手操作中发现问题,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如在各小组制定好检验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的研究计划之后,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小组内同学尽量做到全员参与动手实践,要在控制导线长度不变的因素下,由小组成员轮流分别来绕制如20圈、40圈、80圈等不同圈数的电磁铁,每个不同圈数的电磁铁分别进行至少三次的去吸大头针,其他同学协助接好电路、观察、记录等。

二、合理的探究活动是“放手”的保障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目标,探究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方式。教师要用超越形式的目光来设计合理的探究活动,做到张驰有度、扶放结合。“电磁铁的磁力”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每一个探究环节,为“放手”搭建好平台。教学中的“扶”与“放”,在这两节课的设计中体现得较为充分:

1.探究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有关。本活动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先让学生寻找所有可能影响的因素,推测什么因素可能是影响最大的因素,再让各小组共同来检验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有关。学生从制定计划、交流计划到实施计划经历了一个扎扎实实的探究过程,也为下一节课学生更独立地检验其他假设打下基础。

2.探究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池数量及其他因素有关。本活动内容是上一课的延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究方法和能力,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先回忆上一节课作出的假设和检验假设的方法,重点交流这一节课要检验的因素是什么?应该如何改变这个条件?不变的条件有哪些需要控制的?等等。引导各小组参照上一节课的学习方法继续进行制定计划、交流计划、实施计划,教师要有重点地进行观察和指导。在这一环节的学习中学生经历一个较深入的科学研究过程,进一步增强了自主探究意识。

3.设计制作一个强磁力电磁铁。有了前面的“扶放”结合,学生在这一环节的“放”也显得轻松自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教科书上提供的材料,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我们该从哪几方面来增强电磁铁的磁力?如何制作?由于一节课时间是有限的,能准备的实验器材也是有限的,可以放手让学生利用课后的时间继续通过小组或者全班应用所学的知识集体研究制作一个强磁力电磁铁。着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把科学探究活动引向生活,走向社会,进一步激发学生课后继续探究的兴趣。这样从“扶”到“放”,为“放手”创设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三、探究思维的发展是“放手”的核心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但是笔者认为比这更重要的还是在探究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当我们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究的时候,不能放弃对学生思维的引领。课的教学伊始,教师可通过播放强磁力吊车搬运杂乱的废钢铁图片、视频等形式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让他们在对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期待中开始学习,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之中。本课中学生的思维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假设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我们的理由是什么?学生通过思考分析,找出的因素可能有电池数量、绕线圈数、铁芯粗细、铁芯长短、电线粗细……这一个个因素教师都应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说说你猜测的理由,并在汇总所有假设的基础上,推测哪些是影响最大的因素并进行实验验证。二是总结这两节课的研究成果,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有怎样的关系?把我们的研究成果整理记录下来。围绕这两个思维点的激发,学生头脑中逐步建立起“电磁铁的磁力是可以改变的”科学概念。

只有参与动手实践,才能有感悟和体验,才能促进小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坚持做到扶放结合,引领学生深入探究,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不断地拓展,科学素养才能不断地提升。

[1]马学军.让孩子们做自己的探究[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4.

[2]刘宝辉.关注课堂中的科学实践[J].科学课,2014(1).

[3]教育部.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4]杨健.让孩子成为科学探究活动的主人[J].小学科学,2011(1).

[5]喻伯军.小学科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电磁铁磁力动手
磁力珠
制作磁力小车
奇妙的电磁铁
我也来动手
JB/T 10159—2019《交流本整湿式阀用电磁铁》解读
磁力不怕水
磁悬浮小车电磁铁优化设计
一种电磁铁吸取减速顶调整垫的工具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动手画一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