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乡音乡情 莘莘学子礼乐相承——将闽南乡土音乐“莲花褒歌”引入音乐课堂

2015-04-18 01:19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8期
关键词:民族民间闽南海峡两岸

曾 晖

(厦门第九中学,福建 厦门 361000)

闽南文化是厦门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然而对于闽南音乐文化而言,被称为海峡两岸民众之声的闽南乡土音乐厦门“莲花褒歌”,却在厦门迅速发展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同时,几乎被人们所遗忘。厦门“莲花褒歌”这种本土的音乐文化在当地的青少年当中更是鲜为人知,无人传唱,甚至是逐渐消失。为继承和发扬闽南优秀文化艺术传统,在中学音乐课程中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乡土民间音乐“莲花褒歌”,开发本土资源与创造性教学有着深刻的借鉴意义。

一、乡土民族民间音乐教学对学生素质的影响

乡土民族民间音乐蕴藏着深厚的民族底蕴和博大的民族情怀,在中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习家乡的音乐,领略家乡的民土风情,提高民族音乐素养,真正达到发展民族音乐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音乐文化。

海峡两岸民众之声的闽南乡土音乐“莲花褒歌”,曲调非常优美、演唱形式活泼,特别是在自然风光里感受这种原生态的唱法,有别致的意境美。尤其是“褒歌”用当地的语言闽南方言演唱,更能引起音乐人在情感上的共鸣,提高人的认识能力,促进人类之间的交流、彰显出音乐魅力。在教学实践中,以优秀的乡土民族民间音乐资源作为教学中的材料,陶冶学生的品德情操,在民族民间音乐的感化下,收到较好的效果。在笔者曾就读的学校里,有一位让学生们崇拜的音乐男教师,他在学校里创建了学生艺术团,利用学校的第二课堂活动和自己开发的校本课程,常年带着全组音乐教师开设声乐指导课、舞蹈训练课和高中学生艺考课程,开展合唱团、民乐团、管乐团和舞蹈队活动。学生艺术团们利用节假日深入校园、社区、军营为同学、群众、和战士们演出,从紧张不自信,到能充分表现音乐作品的情感和大胆表现自己的技能技巧,能淋漓尽致地把美献给观众。艺术团们的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得到了有力的加强,其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在教师的精心培育和学生的努力下,有多个节目荣获国家、省、市级奖项;先后有近百名艺考生学生考入上一级的高等音乐院校等。可见乡土民族民间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引乡土民族民间音乐进课堂,弘扬民族精神

海峡两岸“褒歌”,作为福建省及厦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厦门同安区莲花镇小坪乡一带具有悠久历史的独特的民间艺术,凝聚着民族民间音乐艺术的精华,散发着民族文化迷人的芳香。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精神,在音乐教学中引入本地乡土民族民间音乐“莲花褒歌”内容,让学生多方面的了解、熟悉并热爱当地优秀的闽南音乐文化传统,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增强音乐素养和民族意识,弘扬民族精神。

在校本课程实验教学中,课题组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精神,把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海峡两岸民众熟悉的“褒歌”作为音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如《水洋抗丁歌诗》《松柏砍倒头原在》《劝善歌》《孝道歌》《戒毒歌》《咱唱山歌句句在》等优秀作品作为实验教材引进课堂。通过欣赏与分析、思考与实践、感受与体验等形式,让学生充分了解闽南优秀的音乐文化传统,学习先辈坚强不屈、誓死保卫家园、建设家乡的民族精神。并在常规的教育教学中结合优秀的闽南乡土民间音乐内容,以及闽南音乐文化那特有的撼人心肺的力量,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工作。如在教学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茉莉芬芳》过程中,通过中外民歌的对比,感受民族音乐风格,使学生从小就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体会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民族善良的美德,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的世界观确实改变了,感情丰富了,情趣也高尚了。可见,充分利用当地优秀的乡土民族民间音乐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成功的,是潜移默化的,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三、保护闽南乡土音乐“莲花褒歌”,传承发扬民族文化传统

闽南乡土民间音乐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组成部分,是具体实施民族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当地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开发本地民族民间音乐资源充实中学音乐教材,可以让中小学生充分了解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传统,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海峡两岸的民间音乐“莲花褒歌”项目,经过发现、挖掘、整理、申报、立项,被较好保存下来了,但由谁来传承,用什么形式来传承?这些问题困扰、纠结着“褒歌”传承人和我们的课题组。这个问题在2013年每年一度的“褒歌”赛活动中,我们惊喜地发现由当地的一所学校派出的4名小褒歌手参赛,表现突出,博得听众阵阵掌声。近年来,通过“褒歌”进学校、开展培训等途径,已有六十多名学生会唱褒歌。这些学生小褒歌手从此出现在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的褒歌赛中,褒歌的传承已后继有人。海峡两岸的民间音乐“莲花褒歌”的文化特色将继续传承和发扬下去,它才具有生命力。经过思考与探究、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得出的结论是:在校园中进行传播、宣传、培训是传承的最佳方式与途径。

《闽南音乐文化进课堂的实践与探索》课题组“以审美为核心”的理念,以中小学音乐教材资源为基础,以研究本地中小学学生教学对象,探究、开发一套适合当地中小学教学的音乐校本教材“莲花褒歌”。利用本地的音乐课程资源,开发海峡两岸山歌“莲花褒歌”进课堂的校本教材问题终于迎刃而解,为渗透本土民族民间音乐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学们学会了用自己本地熟悉的闽南方言即兴创作歌词,并随时随地随心演唱,真实感受“莲花褒歌”浓郁的地方特色。海峡两岸山歌“莲花褒歌”进课堂既丰富了中学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又让学生直接感受和深刻体验到闽南音乐文化遗产,领略家乡文化的灿烂。经过多年的采访、挖掘、整理和课堂实验,海峡两岸山歌“莲花褒歌”引进音乐课堂初见成效,“褒歌”的即兴创作及随心所欲的演唱已逐渐得到学生的喜爱。如课题实验学校莲花中学和当地的莲花小学等学校的同学们,在课余时间初步学会了如何即兴创作“褒歌”和演唱“褒歌”的民间艺术形式,并开始组队参加每年一度的海峡两岸“褒歌”比赛,同学们觉得用自己熟悉的闽南方言唱歌,亲切、开心、愉悦与美的享受。我们欣慰地看到这种具有海峡两岸的文化特色“褒歌”,已在青少年中继续传承和发扬光大。

总之,作为一名中学音乐教师,要认真学习领会《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精神,充分利用与开发本地的音乐课程资源,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教科书精心的、创造性地实施音乐教学。努力掌握民族民间音乐中各种艺术形式的风格特征,认真细致地了解他们所产生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把海峡两岸民众之声的闽南乡土音乐“莲花褒歌”内容引入音乐课堂,开发具有闽南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让海峡两岸的乡土民族民间音乐走进音乐课堂与校园,让学生时刻感受到浓郁的闽南民族民间乡土音乐氛围,真正认识,真正热爱乡土民间音乐。

[1]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金奉.《音乐教学法》课程改革实验研究报告[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

猜你喜欢
民族民间闽南海峡两岸
民族民间音乐之于民族声乐演唱及教学
闽南文化传承
吴松柏的闽南威士忌小镇
冬奥背景下我国民族民间冰雪运动传承研究
信息技术视域下小学民族民间音乐的教学改革
闽南,闽南
海峡两岸
闽南拍胸舞迎来台湾小弟子
次仁罗布小说的民族民间立场
海峡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