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庄井田32煤层瓦斯地质单元划分与瓦斯赋存特征

2015-05-07 03:19吴发宏
华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井田标高瓦斯

吴发宏

(安徽神源煤化工有限公司邹庄煤矿,安徽淮北 235126)

0 引言

煤与瓦斯突出是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灾害,煤与瓦斯突出防治离不开瓦斯地质研究[1-2]。煤层瓦斯赋存特征受地质构造控制,瓦斯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区分带性[3-5]。研究瓦斯地质规律,厘清井田瓦斯赋存主控构造,划分瓦斯地质单元,便于瓦斯分级管理,合理规划瓦斯治理措施。瓦斯地质单元划分以瓦斯地质理论为基础,通过对比分析地质构造、煤层和瓦斯赋存差异,划分出不同级别的区域和块段,集中体现研究区域内的瓦斯地质特征。曹运兴[6]等依据构造煤和瓦斯分布划分瓦斯地质单元,进行瓦斯突出预测。杨陆武[5]等将地质构造、瓦斯和构造煤等定量指标组合,区划具有突出危险性的区、带、点。杨德方[8]等以研究瓦斯含量规律为目的,对薛湖井田进行了瓦斯地质单元划分。前人多以大断层为瓦斯地质单元边界,对于井田内无区域性大断层、瓦斯含量分布不均匀情况则无法合理划分瓦斯地质单元。

32煤层为邹庄井田首采煤层,与上、下邻近层相隔较远(>100 m),煤厚1.06~7.95 m,平均煤厚2.43 m,可采指数1.00,煤层结构简单~复杂,含1~3层夹矸。夹矸以泥岩和炭质泥岩为主,少数为含炭泥岩。顶底板岩性以泥岩为主,少数为粉砂岩和细砂岩。为全矿可采的较稳定煤层。矿井为新建矿井,目前在煤巷掘进过程中发生过3次明显的动力现象。32煤层地勘可燃基瓦斯含量为0~11.5 m3/t。首采工作面构造煤发育,预抽瓦斯后煤层最大残余瓦斯量为6.55 m3/t。

本文以邹庄井田32煤层为例,在充分考虑瓦斯赋存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32煤层进行瓦斯地质单元划分,为瓦斯治理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1 瓦斯赋存的控制因素分析

瓦斯是地质作用的产物,瓦斯的形成和保存、运移和富集与地质条件关系密切。本文重点阐述井田构造、煤层埋藏深度、顶底板岩性以及构造煤发育情况对32煤层瓦斯赋存的影响。

1.1 井田构造对瓦斯赋存的控制

井田处于NE向的双堆断层、南坪断层所夹持的断块内,总体构造形态为一较宽缓轴向NE向WS仰起的南坪向斜(图1)。井田瓦斯赋存主要受南坪向斜的控制,受双堆断层、南坪断层的影响;井田西部受南坪断层的影响,南部受南坪向斜仰起端控制,大量瓦斯逸散,瓦斯赋存条件较差;井田中部位于南坪向斜轴部,井田北部位于南坪向斜倾伏端,构造应力大,埋藏较深,瓦斯赋存条件好。

图1 邹庄井田构造纲要图

靠近断层,应力集中,瓦斯压力、含量较大。如图2所示,在3204工作面机巷同一测压钻场测压时发现,靠近逆断层 JF21的测点压力达到2.3 MPa,而非断层附近的测点压力仅有0.5MPa。

走向NE逆断层NF26断层断层面较缓,伴生一系列旁支断层,地勘期间该断层附近瓦斯含量普遍较大(表1),如钻孔20-7瓦斯含量达8.43m3/t,说明NF26断层为有利于瓦斯赋存的封闭性断层。走向 NE 断层 DF41、DNF26、DNF27、DF44 靠近断层附近钻孔瓦斯含量普遍较高,说明NE向断层受井田整体构造应力的影响呈挤压封闭状态,利于瓦斯保存。

表1 断层与瓦斯含量关系表

1.2 煤层埋深及上覆基岩厚度对瓦斯赋存的影响

井田由于地势平坦,地面高程多在20~23 m之间,煤层埋深可利用煤层底板标高来反映。从地勘期间整体数据来看(图3),除了构造异常带之外,瓦斯含量大小与煤层底板标高关系密切。在-720m水平大巷以北瓦斯含量较高,在井田西部及南部,出现煤层露头,瓦斯含量明显减小。

统计分析了瓦斯含量与煤层上覆基岩厚度(煤层埋深减去第四纪黄土层厚度)的相关性优于与埋深的相关性。得出上覆基岩厚度450 m以深几乎都在-720 m水平大巷以北,有利于瓦斯赋存,32煤层南部和西部基岩厚度相对相对较小,瓦斯含量低。

图3 地勘期间钻孔瓦斯含量散点图

1.3 构造煤发育特征对瓦斯赋存控制

瓦斯地质研究表明,含高能瓦斯的构造煤是煤与瓦斯突出煤体,煤体结构对瓦斯赋存和煤与瓦斯突出有重要影响[7]。32煤层井下煤巷观测发现(图4),3204工作面风巷在掘进过程中发生的动力现象与构造煤发育有关。此处煤层中部及下部Ⅲ~Ⅴ类构造煤极为发育,煤层层理紊乱,以片状为主,压出煤量5.1吨,异常瓦斯涌出总量约300 m3,分析认为此次动力现象应为构造煤和瓦斯综合作用的结果。

图4 3204风巷动力现象点

由32煤层钻孔测井曲线解译构造煤的发育程度,从解译的信息来看,32煤层构造煤相当发育,只有少量钻孔没有构造煤,构造煤平均厚度为1.62m,尤其在井田北部和NF26断层以及35采区,构造煤厚度变化较大。因此,构造应力集中区和厚煤区,是构造煤发育区,也是瓦斯相对富集区。

2 邹庄井田32煤层瓦斯地质单元划分及特征

邹庄井田32煤层构造复杂,西以南坪断层为界,东以双堆断层为界,北与钱营孜矿毗邻,南受蚌埠隆起影响。区内断层和褶曲构造发育,不同块段瓦斯赋存的主控因素各不相同。综合考虑32煤层地质构造特征、顶底板岩性、构造煤发育程度、瓦斯压力、瓦斯含量和已发生的动力现象,结合生产实际,将32煤层划分为3个瓦斯地质单元,分别用Ⅰ、Ⅱ、Ⅲ表示。由于邹庄井田地势平坦,地面标高在20~23 m,煤层底板标高和煤层埋深相差不大。本文用底板标高代替煤层埋深分析瓦斯含量的变化。各瓦斯地质单元特征分述如下:

1)Ⅰ单元位于南坪向斜西翼,F51断层以西和-720 m水平大巷以南区域,NF26断层以北。煤层倾角大,浅部发育NS、NNE向大断层,西部和南部有煤层露头,构造煤较发育,厚度较稳定,顶板泥岩厚度变化较大。瓦斯含量与煤层底板标高的关系如图5所示,由图可知,瓦斯含量较小,百米瓦斯含量增加梯度为1.25 m3/(t·100 m),该单元无动力现象。图中y为瓦斯含量,m3/t;x为煤层底板标高,m;R2为相关系数;下同。

图5 Ⅰ单元瓦斯含量与标高关系图

2)Ⅱ单元位于井田东南部,NF26断层以南到井田边界。NE向逆断层极为发育,构造复杂,煤层赋存不稳定,南部受蚌埠隆起影响,地层抬升,出现煤层露头。构造煤发育,厚度变化较大。顶板泥岩厚度变化较大。受逆断层影响,瓦斯含量较高,地勘期间瓦斯含量测点较少,与煤层底板标高的关系如图6。瓦斯含量较大,百米瓦斯含量增加梯度为2.68 m3/(t·100 m)。

图6 Ⅱ单元瓦斯含量与标高关系图

3)Ⅲ单元位于井田东南部,南坪向斜轴部及东翼,煤层倾角较小,埋深较大。中间发育小、中型断层,顶板泥岩厚度约12 m,赋存稳定。构造煤发育,由南向北构造煤厚度增大。已发生3次动力现象,煤层瓦斯含量大。瓦斯含量与煤层底板标高的关系如图7所示,百米瓦斯含量增加梯度为2.73 m3/(t·100 m)。

图7 Ⅲ单元瓦斯含量与标高关系图

综合以上分析,根据邹庄井田目前掌握的瓦斯地质资料,邹庄井田32煤层瓦斯地质单元划分结果及瓦斯含量预测如图8所示。此外,根据井下煤巷揭露情况,井田内部小断层发育,对瓦斯赋存产生较大影响。在生产过程中,应加强地质勘探,及时准确地掌握煤层地质信息,保障煤矿安全生产,防止煤矿事故发生。

3 结论

1)从井田地质构造、煤层埋深、顶底板泥岩分布以及构造煤发育特征等方面分析瓦斯赋存规律,发现受断裂构造和褶曲构造影响,是邹庄井田32煤层埋深控制瓦斯含量变化的关键所在。

图8 邹庄井田32煤层瓦斯地质单元划分成果图

2)邹庄井田32煤层瓦斯赋存具有明显的分区分带性,瓦斯分布总体呈现2高1低的格局。依据邹庄井田瓦斯地质资料,分析瓦斯赋存规律,结合矿井生产实际,将32煤层划分为3个瓦斯地质单元。Ⅰ单元煤层埋深浅,瓦斯逸散;Ⅱ单元受复杂断层影响,瓦斯富集;Ⅲ单元位于向斜轴部及倾伏端,埋深较大,瓦斯含量大。

[1]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9.

[2] 于不凡.煤矿瓦斯灾害防治及利用手册[M].修订版9,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5.

[3] 焦作矿业学院瓦斯地质研究室.瓦斯地质概论[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0.

[4] 张子敏,张玉贵.瓦斯地质规律与瓦斯预测[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5.

[5] 张子敏,张玉贵,汤达祯,等.瓦斯地质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9.

[6] 曹运兴.瓦斯地质单元法预测煤与瓦斯突出的认识基础与实践[J]. 煤炭学报,1995,20(增刊):76 -78.

[7] 杨陆武,彭立世,曹运兴.瓦斯地质单元法预测煤与瓦斯突出[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7,8(3):21-25.

[8] 杨德方,张子敏,张玉贵.基于划分瓦斯地质单元的瓦斯赋存规律研究[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7(4):386-390.

猜你喜欢
井田标高瓦斯
多级节能工厂化养殖池塘建设的标高设计初探
办公楼楼面装饰标高控制流程及注意事项
11采区永久避难硐室控制瓦斯涌出、防止瓦斯积聚和煤层自燃措施
高瓦斯矿井防治瓦斯异常涌出措施的应用
浅谈山西省朔州市梵王寺井田9号煤层赋存特征及含煤岩系沉积环境
晋煤成庄井田煤储层特征及其对煤层气成藏的控制
安庆铜矿主井提升机系统反转/过卷故障分析与处理
“井田”规划框架下新型农村经营体系设想
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技术途径探讨
吴忠市韦州矿区韦-井田的煤层气资源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