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小学数学教学探究模式应用

2015-05-28 07:08王香胜
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表面积长方体意识

王香胜

著名的数学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的联系。”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同时指出:“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探究式学习相对于接受式学习,它是一种新教学理念下的学习方式。

探究式学习是指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进行学习,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活动中获取知识。这种学习方式是一种新的教学思想、方法。它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以及探究能力,对于学生的发展和终身学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应该引起教师们的高度重视。

那么,在小学阶段如何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呢?下面我就谈一谈自己深入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探究意识

记得有这样一句话:“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意思是说,心中的疑问是人思考的开始,也是人学习的动力。只有心中有疑问,才能去实践与探究。所以,探究与学习就应该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师在教学“口算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一课的教学设计片段如下:

首先,让学生观察主情境图,确定研究的问题。出示书中的情境图(坐船出游),引导学生思考。

师:1.从书中的情境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与乘船有关的问题?2.哪几个班合乘一条船比较合适?为什么?

然后,学生自主探究,明确算理。

从学生的探究过程中,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中要求的“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这一重要内容。教学中把“数的运算”与“具体的情境”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学生在体验中解决问题,在感受中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实现了学生的学习个性化,为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打下了基础。

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的鼓励学生在问题情境中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分析、讨论与比较,吸取各种方法中的精华,从而,悟出自己的最佳计算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二、引导实践操作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数学教材中,增加了许多学生实践动手操作的内容,目的是在学生动手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也要有意识地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特别是知识的获得,不仅仅是最后的结论,而是要明白验证的全过程,这样获得的知识,才是永久性的,同时,也使学生在“动”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教师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一课是这样操作的。

首先,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模型,从观察中确定长方体的表面积包括哪几个面。

其次,让学生研究长方体的棱,将长方体剖开,成为一个平面图形,再观察,这时的平面图形的面积与长方体的表面积有什么联系?其中,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与展开图中的各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最后引导学生说出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

通过以上的操作过程,使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对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有了更深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经历了观察、操作、验证与推理、领悟,这样的一系列数学活动,使学生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中提高了自身的探究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是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只有通过观察、实验、归纳,才能获得对知识的正确认识,经过个体的独立思考,以及与他人的合作交流,才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注重有效数学活动 为学生搭建探究的平台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既要关注他们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显而易见,学习过程和结果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同等重要。

(一)关注学生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有效探究

在平时的教学中,关注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乐于动脑,勤于动手,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因数和倍数》这一课,课要结束时设计的游戏活动就非常有效。

游戏要求学生根据老师出示的数学卡片以及自己的学号数说出有关“几是几的倍数”、“几是几的因数”、“几能整除几”等等问题,只要答对一个问题就可以走出教室。

通过这样一个“动脑筋走出教室”的数学游戏活动,激发了学生原有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

(二)关注学生数学需求 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前和课后为学生搭建探究的平台,让学生尽情地满足自己的探究欲望和好奇心以及创造潜力。

如:学习完“图形的变换”一课后,让学生在课下设计简单的数学万花筒的魅力图形,使学生在动手设计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再如:学习统计知识前,让学生在家庭中、社会中进行相关内容的调查活动,并写出简单的调查报告,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总之,小学数学探究式学习方式的运用,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探索、积累成功经验,这样,学生才会在探究的过程中,增强探究意识,学会动手动脑,提高探究能力,主动适应社会。

猜你喜欢
表面积长方体意识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拆拼长方体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探究组合长方体的最小表面积
表面积是多少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考虑问题要周全
消防意识
表面积是多少
问题征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