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议论文的写作方略

2015-05-28 07:08赖龙杰
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点题排队议论文

赖龙杰

摘 要:出处:叶圣陶《文章例话》,王夫之《姜斋诗话》,李都明《高考满分作文选登》(闽南日报教育专刊09年6月22日)近年来,高考作文的命题形式又发生了一些变化,已经打破了话题作文一统天下的局面,有不少省份的高考试卷又回归到命题作文、新材料作文上。不管作文命题形式如何多变,我觉得高考试卷始终主要在考查学生的三种写作能力,即记叙文、议论文、散文的写作能力。而写作议论文,又常常是学生在高考写作中的首选。下面,我就从审题、立意和结构模式三方面来谈谈议论文的写作方法。

关键词:审题,立意,化实为虚,化虚为实,结构模式,分析,说服性,点题,回扣,重申,升华

审题

审题即审清题意,是对作文试题中所展示的材料、导语、提示语、要求等部分仔细审读琢磨,弄清题目在写作范围、角度、主旨、文体、拟题及字数等方面的具体要求,然后确立自己写作的重点。

1、审材料,明确材料与立意的关系

议论文的基本特点是它的说服性,从思维类型上来说,要回答出“为什么”,要讲出道理来说服读者,叶圣陶说:“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而议论文却以说服他人为成功”(《文章例话》),以理服人,以理取胜,这正说明了议论文的基本特点,因此,我们在审题时,应该仔细揣摩材料内涵,找出其中的“理”,并以此来立意。

2、审提示语,把握命题意图,材料作文中材料之后有几句提示语,也往往有一两句联系语,这是审题立意非常关键的一部分,它往往就是命题的意图所在

例如:材料:“上学排队,看病排队,乘车排队……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排队,同样排队也存在人的心灵世界中”。请以“排队”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此材料作文在审题时应重点抓住提示语“排队也存在人的心灵世界中”来挖掘立意,比如,写成长经历方面的“排队”,心灵历程方面的“排队”等。这样才更有深意。

3、审话题或标题,确定写作的范围

例如:09年福建高考作文题《这也是一种》,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要求考生把题目补充完整,在审题时除了选择一个恰当的中心词补全题目外,还应注意标题的一个重要词“也”字,它提示考生,所写的内容也许有很多方面,但只要选择其中一个侧面即可,不必面面俱到,只有弄清这一点,才能很好确定写作范围的大小。

立意

古人云“自古文章意为本”,这里的“意”指的是文章的主旨,这是作者一意愿、爱憎和要求的集中体现,可称作中心思想或中心论点,它直接关系到文章一选材、布局,乃至文章的深度,王夫之说过“意犹帅也,无帅之意,谓之乌合”(《姜斋诗话》),由此可见,立意是决定考场作文脱颖而出的重要因素。

(一)化虚为实法

学生在写作时常常会有这样的苦恼:一些题目看起来颇为抽象,甚至空洞,如“尝试”“诚信”“时空啊,时间”;一些描写、议论的对象难以直接表现,如“独到的感觉”等。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头皮直接从正面去写,其效果恐怕不会好,这就需要在立意时采用化虚为实法,将隐喻的道理说得看得见,摸得着,把看起来很空洞的论说表达得具体形象,文采斐然。采用这种方法立意要做到以下三点:

(1)理解题目的隐含意义。题目除字面上的意义外,还有丰言、深刻的隐含意义,这就需要我们对重点词语进行反复推敲,理解含义,从中找到立意的突破口,如“诚信”包括诚实,有信用,抓住这两个方面才能真正做到切题,如果把诚信简单理解为真诚,诚意就不太切题了。

(2)化大为小,联系实际。如“追求”这个话题,看起来很大、很虚,但是如果把它落实到某一具体的人和事上,就容易写作了。

(3)先发散,后聚合。在准确审题的基础上,依据事物的内在联系,展开丰富的联想,化抽象为具体,由物想到人,由自然现象想到社会现象,由虚拟事物想到现实事物,由个别想到一般等。

(二)化实为虚法

由真实的脚印联想到人生的足迹,由脚下的道路联想到成长的历程,由竹立有节联想到人的节操等,这种由眼前的实在事物、影象或具体的事情写起,水到渠成地揭示其寓意的手法,就是化实为虚法,在采用这一方法立意的要注意把握两点(1)立足本意,把握特点,理解其基本含义;(2)立足现实,联想拓展赋予其现实意义。

(三)多角度立意法

立意如何选择角度,对于作文的成败,是至关重要的角度不同、思路不同、立意也不同,写作时,只要巧妙转换立意角度来表现,就会令人眼前一亮。常用的立间角度有以下两种:

(1)顺向立意法。即根据文题的中心,联系实际,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这些观点和主张是对原材料中心的具体化。

(2)逆向立意法,即以原题的中心为对立面,提出与其相反的观点,如针对人们常说“知足常乐”可以逆向立意为“不知足常乐”,提倡在求不满足的追求,进取中获得真正的人生之乐,这样人生的价值才能实现,社会才会不断进步,这样的逆向立意只要言之有理、有据,不但不会被视为跑题、偏题,反而,会因其思想独材,立意别致而受到赞扬。

结构模式

议论文主要有立论、驳论两种类型,由三要素构成:①论点(单一、具体、精当)②论据(典型、简练、恰当、不重复)③论证(方法多样,角度全面)。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引论——本论——结构。

1、开头部分。简单引述材料、开门见山、提出观点(50字)

例如:09年福建省高考满分作文《这也是一种永恒》的开头段:“永恒,不只是在于时间从洪荒而来的脚步;也不只是于风声从亘古而至的呢喃。一个瞬间,往往也能成就永恒。”短短一段话开门见山,提出观点,点题,显得凝练,简洁明了。

2、分析概括部分。即简要对所提的观点进行解释(100字)。首先,分析根据什么得出该观点(50字),其次,分析该观点说明了什么问题(50字)

3、综合归纳部分。对论证部分进行综合归纳,重申、肯定观点(50字)

例如:09年福建高考满分作文《这也是一种力量》中“当人们帮助了困境中的你,你的微笑是感激,是满怀深情的力量;当别人不小心踩到你,你的微笑便是宽容大度的力量;当厄运侵袭了你,而你却投以微笑时,微笑便成了坚强勇敢的力量。”文中运用了结构严谨的排比句,写出了作者对“微笑”的独特认知。重申、肯定了文章的观点;“微笑就是一种力量”。

4、联系实际部分。结构自身的生活实际进行辅助论证,深入开掘(150字)

5、结尾部分:篇末点题,回扣材料,重申论点(50字)

一篇好的文章,既离不开精彩的开头也离不开优美的结尾,结尾收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一篇文章的成败。因此,不能简单草率地结束文章,应该紧扣题目,用简洁优美的句子来点题,重申观点,卒章显示,深化主题。

以上是我对议论文写作方面的一些看法,有不到之处,请大家多指教。

猜你喜欢
点题排队议论文
议论文阅读专练
文末点题太直接
排队做操
议论文阅读技巧表解
浙江文成:“点题公开”打造“阳光党务”
中考作文点题技巧“一点通”
排队回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