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务工群体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影响因素及优化路径

2015-05-30 10:48戴建春
教育与职业(中) 2015年8期
关键词:优化路径影响因素

[摘要]当今普通劳动者职业素质偏低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由于城乡、工农、贫富差别的存在,加上人口、土地、户籍制度等因素的影响,农村户籍人口仍占总人口的64%。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逐渐融入城镇社会,因此提升农村务工群体的职业技能素质显得特别重要。受思维定式、生产方式和生存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农村务工群体参加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针对存在的问题,要通过科学设计制度、周密设计内容、严格进行监管等措施来优化对农村务工群体的职业教育与培训。

[关键词]农村务工群体 职业教育与培训 影响因素 优化路径

[作者简介]戴建春(1956- ),男,江西萍乡人,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教学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三农问题。(广东 江门 529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广东省高职教育农业类教学专业指导委员会教学改革项目“广东农村职业培训体系建设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高职农业教指委[2013]3号)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23-0017-05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蓝领劳动力市场的萎缩,老一代农村劳动力大军由于年龄的增长逐渐退居二线,新一代农村中青年已经成為劳动力市场的主力军。他们精力充沛,充满活力,好奇心强,接受能力、反应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等较高,信息量大,观念新颖,视野广阔,思维敏锐,有较高的期望值,对前途充满憧憬等。受经济社会发展和家庭环境变化的影响,他们比上一辈人具有一定的年龄、文化知识信息、思维能力等优势,与城镇适龄中青年在外表等方面基本无差别,内涵上的差异也在逐渐缩小等。但是,由于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渐建立,生活水平的提高、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父母的特殊关爱等,他们一直处于衣食无忧的成长环境中,家庭负担有所减轻,艰苦奋斗意志减弱,普遍存在对工作和收入的期望值过高与自我奋斗意识欠缺等问题。受某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不少人对现在的职业技能培训感觉迷茫,关注度不高,意愿不太强。据了解,他们中参加过职业技能培训者仅占30%①,大多数人在进企业后经过简单的培训就上岗操作。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新型产业不断兴起等,社会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更加苛刻,而不少人较难适应这种需求。因此,梳理农村务工群体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思路,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大力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素质等显得非常重要。

一、影响农村务工群体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因素分析

农村务工群体,尤其是作为主力的农村中青年基于不同的主客观情况,对职业教育与培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误识等,制约了他们职业技能素质的提高。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受思维定式的影响,淡化了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意识

不少农村中青年以往形成的某些固定思维模式,使之容易对职业教育与培训缺乏认识和信心,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受某些固化意识的影响。众所周知,随着大学的扩招,学习成绩较好、抽象思维能力较强的农村学生大多选择进入普通高校。其他的农村学生大多喜欢形象思维、动手操作能力较强等。他们在小学、中学时一般教师或父母会采取各种方式督促甚至强制他们学习,经常将他人与学习成绩较好的人进行比较,长此以往容易使他们感到厌烦,学校和家庭的压力使之对学习产生恐惧感,形成了自己不是学习材料的固化观念,而萌发出另辟蹊径的逆反心态等。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一些人宁愿外出闯世界寻找机会,也不愿意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而获得更好的机会。同时,当前职业教育与培训重理论、轻实操的状况也使他们敬而远之。

2.受同类思维模式的影响。一些对课堂学习不感兴趣、向往早日工作的农村青少年之间容易找到共同语言,为了抵御家庭和社会的压力,会自然而然地抱团取暖、相互影响,容易形成学习不如打工等共识。他们在完成义务教育后,就迫不及待地寻找自我谋生路径。由于对职业教育与培训宣传的缺位,不少人宁愿努力去适应比较恶劣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也较少考虑通过职业教育与培训去改变这种生存状况。不少人对前景充满着幻想和期望,喜欢聚集在一起议论,如去哪里、做什么更赚钱,特别是做什么既轻松舒适又收入高。一些人幻想一夜暴富,将希望寄托于偶然机会,存在走捷径、轻而易举地改变命运的心理,容易影响他们参加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积极性。

3.受一般比较心态的影响。从心理学角度看,人的满足感一般来自于对比,与不同的人或状况进行比较会产生不同的感觉等。为了自我安慰,一方面,他们会与同等(或更差)能力的人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得出自己的低收入不是自己没有本事,而是家庭背景、人际关系、机遇位置等因素造成的结论。另一方面,他们会与同等(或更差)处境的人对比,在与同乡、同等或同样状况(大致同等的家庭、青年、学历、工作经验、关系者等)的人的对比中获得平衡感,在与自己以前或上辈人的对比中产生满足感,特别是在与某些工作和收入与自己差不多的高学历者的对比中产生幸福感等。这种比较心态降低了他们参与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积极性。

(二)生产方式相对落后,弱化了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热情

生产方式对人们的生产观念具有重要影响,我国当前正处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向高科技生产模式转型的重要时期,某些落后的生产方式仍然存在,容易影响新生代农民务工群体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热情。

1.生产操作简单。虽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目前我国一般的加工业、制造业、运输业等已经转变为机械化或流水线操作,使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或复杂的操作中逐渐解脱出来。有些工作比较简单、机械,劳动者每天像机器一样重复做一件事情,只要稍微示范一下,就能够掌握和操作。有些工作,如装潢、修理、泥水、木工、物流、餐饮等服务业岗位,由于生产工具和工艺等的改进,操作程序更加简单便利,缩短了学艺的时间,原来的师徒关系变为平等互利的老板与伙计(帮工)的关系,不少人熟悉门道后就自己去当操盘手、师傅或老板等。社会上不少职业教育与培训基本是围绕这种劳动模式而进行,使人们感觉还不如一边进行实操,一边获取劳动收益更为合算,从而影响了新生代农民务工群体参加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积极性。

2.生产缺乏远见。一方面,一些企业对今后的发展没有长远打算,加上资金比较紧张,基本放弃技术改造和提升,仍然维持原有的生产方式。某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在选聘人员时精打细算,不愿意进行教育投入,或尽量低薪聘用文化基础薄弱而没有任何技能的人,以减少生产成本,使得大量没有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人有一定的用武之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参加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热情等。另一方面,不少生产者对自己的职业发展缺乏远见,没有长远的职业规划,不少人这山看着那山高,不断地转换工作岗位等,没有准确的职业或岗位定位,影响了他们参加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兴趣。

3.生产效益较低。某些企业经营不规范,各种无证操作状况比较普遍,致使人们满足于一知半解,生产和服务都过得去就行了。企业依靠拼体力、财力、物力来发展,投入多,产出少,产品存在粗糙、简陋、仿冒等缺陷,服务水平较低,功能效果较差,主要是靠数量大、价格低来生存。所获利润本来就不多,有的还可能会难销售、遭遇处罚或官司,劳动者收入或待遇低并且无保障,使得劳动者个人(或企业组织职工)参加职业教育与培训成为奢侈之举。一些低层次消费群体对各种低劣廉价产品和服务能将就就将就,这种状况容易使生产单位或生产者放松对劳动技能素质的要求,懒得去举办或参加职业教育与培训。

(三)生存环境变化,退化了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意愿

随着我国市场机制的建立健全、科学技术的进步、第三产业的兴起以及各地经济的协调发展等,人们就业、收入和社会保障等都在逐渐发生变化。

1.某些市场就业和收入信息,容易生成心理满足感。就业市场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劳动者能否就业或获得高收入,受供求、关系、机遇、劳动者素质专业能力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假如没有一定的关系,在市场面前,无论你有无、有多少、有哪些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大家都是一视同仁的。由于脱离市场需求,某些冷门专业的博士、硕士、学士,还不如某些普通技术工种的职工;某些大学专业有一半以上的人,只能从事非本专业的工作;企业中有的人读过大学、高中、技校、中专或参加过短暂的职业学习培训,其能力、工作和收入状况与其他人没有多大区别等。社会上大学生卖猪肉、卖糖葫芦、摆地摊、收废品、陪聊、当临时工等情况屡见不鲜。不少大学生与农村务工者从事同样的工作,有时他们的收益还不如农村务工者。这容易使人产生一种幻觉,似乎文化知识与就业收益关联不大,职业学习培训也不是医治就业和收益的万能药,由此可能会影响人们参与教育学习培训的情绪。

2.生存发展状况改进,容易形成得过且过的心态。一方面,基本的生存保障忧患减缓。新加坡以往由于养老社会保障的欠缺,不少老龄人仍然学习技能求职,在餐饮等服务业就业的老人比比皆是。为了生存(吃穿住、医疗、养老等),不少人迫使自己去学习拼搏,以增强竞争能力和改变生存状况。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逐步加大对城乡居民的保障力度,逐渐建立了城乡居民的(最低生活、生病、养老等)生存或发展保障制度,特别是农村免除了土地税,增加对农业的补贴,保障农民住宅、承包地、自留地等利益,农村居民收入多元化,生活成本较低,基本生活有了保障。有养老保障的老龄人口,较少在职场继续拼搏。城乡居民中不少人产生了得过且过熬退休的观念,容易丧失参加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动力等。

另一方面,某些职业岗位的面子忧虑减缓。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某些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生产企业出现了招工难等状况,在国家政策和市场供求机制的作用下,各地企业不得已降低文化和专业知识等要求,提高职工的工资水平,珠三角地区以前1000元/月的工作人們抢着做,现在2000元/月还有人嫌少。一些原来比较辛苦的工作群体的收入有了明显变化,原来一些农村干一天活薪酬只有30元,现在即便出50元也不见得有人愿意去做。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业的工资水平更是高得惊人,如保姆、育婴师等。这样一来,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复杂与简单劳动、高学历与低学历劳动者、高技能与低技能职业岗位等之间的收入差距。此外,不少低技能含量的苦、脏、累、险工作的环境也有所改善,增设了劳保福利和安全保障,劳动操作工具的改进减轻了劳动强度等,从事此类工作的劳动者的社会地位也有所提升等。这样的社会环境使人们逐渐消除了工作不体面被他人看不起的忧虑,不少人甚至又产生了新的“读书无用论”等误识,由此职业教育与培训的需求可能会有所减少。

3.某些不良的外在因素,容易丧失学习进取意识。各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包括人为制造的对他人而言是客观的)因素,使一些人能够不凭主观努力轻而易举(甚至不断)地获得利益,而其他人与此无缘,严重影响人们参与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积极性。

一是受客观环境的影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生存环境,正成为拉大人与人之间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比如,各地的交通地理位置、政策制度、领导素质决策能力、自然资源或环境(矿产、水、山林、土壤、历史积淀、旅游资源)、风俗习惯(本地风气)等,导致不同地区、乡村的居民和村民收益截然不同,有时同一地区不同村庄、同一村庄不同家庭的情况也有较大区别。

二是受制度欠缺的影响。由于制度不健全、缺乏监管等,容易产生腐败问题。社会(分配等)不公、社会不正之风的存在,使得某些利益集团或个人能够轻而易举或不断地获得各种非法的、不合理的收入。某些垄断行业部门的收入与其他行业部门的收入悬殊;某些行业部门单位内部不同层级之间的收入也严重分化等。

三是受社会关系的影响。同族、同乡、同门、同圈等关系日趋复杂紧密,使不少优劳、优位、优酬仅在一定的圈子内循环。不少与名、利、位相联系的考试竞聘、课题资助、评审评定、晋升晋级、评优评奖等不够透明,导致不少人为此而挖空心思,运用各种手段拉关系、走捷径。由于缺乏公开、公正的上升通道,普通农村中青年即使有机会通过自学、进修或参加职业教育与培训来实现学历、能力等方面的提升,也很难实现自身社会地位的较大改变。在销售、餐饮、手工加工等服务业中,农民后代子承父业的情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样容易挫伤农村务工群体参加自学、进修或职业教育与培训的信心和积极性等。

二、优化农村务工群体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路径

当前,应当注重将不少农村务工群体期望获得较高工作收入的心理,转变为激发他们参加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积极性。为此,必须大力宣传职业教育与培训的重要性,科学设计与职业教育与培训相关的制度,科学确定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内容,加强对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监督管理,为普通劳动者尤其是农村务工群体提高职业技能素质等提供各种有利条件。

(一)科学设计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制度

目前,应当制定有关政策制度,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新型工业和先进服务业,逐渐淘汰陈旧落后的粗放型产能,促进企业和职工顺应时势发展,提升企业生产技术水平和个人素质;应当适时、适度、适量地出台刺激人们参与职业技能学习培训的政策保障措施,科学设计与职业教育学习相关的法律规则、社会保障、就业和劳动收入机制等②;大力营造技术强国的职业学习的氛围,打通人们通过能力提升获得发展的上升通道。

1.建立职业专业工作和发展等保障机制。科学制定各种行业、领域、部门、职业技术专业岗位的职业技能标准,只有持有一定职业专业岗位技能证书才能进行相应职业专业岗位的工作等。净化社会风气,消除人为因素影响,建立和实行科学、公正、透明、明确的竞聘、晋级、晋升、评优、评奖、课题申报等政策法规制度和客观标准等,力排主观偏见的干扰,使普通民众凭水平、能力、业绩、成果等有同等的发展机会,使没有任何关系的有能力的农村中青年也有上升的机会。

2.建立科学的收入分配和保障机制。制度欠缺引发的各种机会、资源、位置等不同,容易导致收入不合理、不公正、不合法的现象。因此,应当通过市场供求和竞争机制以及税收制度,逐渐缩小非主观能力等外在客观因素导致的收入差距,拉近不同层级管理者与不同层级职业技术工人之间的收入水平,适当体现有或无以及低、中、高级职业技能者之间的收入差距。同时,要引导企业和个人通过提升技能和素质,提高劳动生产率,扩张体力、脑力的劳动量,来增加收益。此外,社会保障制度应当确保人们的基本生存条件,防止未富先懒现象的发生,注重通过社会待业、失业资助、救济保障等缩小收益差距,使人们通过劳动获得舒适或富裕的生活等。

3.建立职业教育与培训的保障机制。要确保对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投入,首先应建立网络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③,充分利用网络传播迅速、面广、直观等优势,采取网络慕课示范、在线职教学习培训方式。比如,澳大利亚很多职业技能操作方式等都可以在网络中进行搜索并免费获取。我国应建立职业技能的培训网站,将各种技能操作方式和知识要点制作成视频等,供人们随时学习参考。其次,要建立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科学体系。建立职业教育与培训基金,广泛调动、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来兴办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等,逐渐形成政府宏观引导,以职业院校为主阵地,社会机构、企业、个人等多元参与的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共同兴办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加大对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投入,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社会资金投入为主体,个人学习投入为补充,形成社会捐赠、政府资助、企业和个人出资等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资金投入体系等。

(二)周密设计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内容

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内容应当根据农村务工群体的特点,必须科学、规范、实际,重实操,轻理论,消除其对参与学习的恐惧感,使其切实感觉到是否参加职业教育与培训在工作质量、数量、收益等方面有一定的区别。

1.注重職业教育与培训内容的前瞻性。一是对新兴的有发展前景的行业领域或职业进行大规模的教育培训;二是对现在暂时没有市场,今后可能会成为发展趋势的行业领域或职业进行适度规模的教育培训;三是对某些发展前景不明朗,今后可能会被淘汰的行业领域或职业进行限量的教育培训;四是对某些现在已经没有市场正在淘汰的夕阳行业领域或职业停止进行教育培训。

2.注重职业教育与培训内容的层次性。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内容除了要注意分门别类外,还应当注重同一职业对应专业中内容的层次性,不同的人情况不同,在进行职业教育与培训时,应当根据不同对象配置不同的内容。例如,初级层次内容,即能够掌握本职业岗位技能工作的基础内容操作方式,较好地完成本职业岗位技能工作;中间层次内容,即能够解决本职业岗位技能工作中的一般困难和问题,比较圆满地完成本职业岗位技能工作;高级层次内容,即能够解决本职业专业工作一定难度、深度、广度的问题,了解职业专业的发展前景,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本职业岗位技能工作,并且能够指导他人完成本职业技能工作等。

3.注重职业教育与培训内容的实效性。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内容必须简明扼要、有的放矢,紧扣职业活动中心,与从业者的本职工作有直接的关系,应当根据不同职业岗位工作的性质、内容、特点来设计内容。只有不断参加职业教育与培训,才能从事本职工作,才能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才能解决职业活动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才能顺应本专业职业发展的要求等。应该允许农村务工群体自行选择参加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内容(不同职业专业、同一职业专业的部分或全部内容),使职业教育与培训成为人们的一种自愿行为,不能为了完成职业教育与培训而去搞一些无实质职业岗位内容的空洞化的培训。农村务工群体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内容必须紧跟形势,与时俱进,注重创新,避免炒现饭;尽量减少那些(千篇一律与职业活动关联不大的)万金油式的学习培训;避免那些非本职业岗位专业而单纯迎合大众胃口的培训,少搞那种口号宣传说教的假、大、空式的教育培训,防止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形式主义倾向等。

(三)严格进行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监管

必须完善有关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法律法规,加强对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监管,严惩在职业技能教育与培训领域的各种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唯利是图等现象,促进农村务工群体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真正达到提高学习培训人员的职业素质的目的。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对培训机构的监管。为防止有些个人、单位、机构将各种职业教育与培训作为谋取私利的手段,必须规范培训机构的收费标准,杜绝各种高、乱、杂等收费现象;必须加强对政府和社会资助的培训内容、方式和经费的严格审核,打击套取、骗取职业教育与培训经费的行为;禁止通过强制性交费进行与职业无关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活动;严惩各种滥发、贩卖职业技能证书,骗取他人和社会钱财的行为;严禁屏蔽、删除、封闭网络上公开传播的各种职业教育与培训内容的行为,防止在网络上发布职业教育与培训方面的虚假信息等。为保障职业教育与培训工作的质量,如果参训者不能从事相关工作,允许其回到原参训机构免费续训等。

2.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管。一是严格监督实行职业技能证书制度。监督促进职业技术标准等级制度的制定,对颁发或持各种职业技能证书等情况进行监查,监管用人单位的职业技能岗位准入制度的落实情况。防止企业无证操作等现象的发生,一旦发现无证操作的聘用单位或个人进行一定的处罚等④。二是加强对用人单位生产工作状态的监管。对某些生产技术工艺落后、设备陈旧过时、造成环境污染、人力物力财力消耗较大的粗放型经营单位,要求其改进生产模式,淘汰落后产能,革新技术设备,督促单位建立激励员工进行技术革新和参加继续教育的制度措施,促使单位形成职工至少每两年参加一次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新常态。政府有关部门要在年底对各单位职工参加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情况进行检查通报,并且进行相应的奖惩,以促使企业提高员工的职业素质,不断提高和改进生产技术水平,创新产品的种类、数量和质量。三是加强对各单位产品、工作和服务质量的监管。对某些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的企业进行相应的行政和法律处罚,除了要求其进行业务的学习提高外,还要强制性地对所有员工进行有关政策、法律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对产品、工作、服务质量较差,员工业务水平较低的单位,促使其注重提升员工的素质,重视职工的业务学习与培训;对重视职工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单位进行一定的资助、奖励和表彰,激勵其继续重视员工培训,以提高员工素质进行科技创新,提升产品、工作和服务的科技含量和质量。

3.加强对劳动者个人的监管。将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档案纳入其户籍、社会保障等信息管理系统,通过信息系统可以查询了解每个人的职业教育学习培训、获得技能证书及技能水平成果等状况。一是对个人职教情况进行监管。凡是进行职业技能工作都必须参加相应的职教学习培训,如对农村新务工人员参加职业教育与培训(内容、时间、就业等)等情况进行监管,确保每个人业务档案信息资料的真实性;对在职技能工作者参加社会企业举办的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内容、时间、成效)等情况进行监管。二是对个人培训经费的监管。适当为职业教育与培训投入一定的经费,个人可根据社会需求和本人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专业技能学习与培训。例如,为新进入的农村务工者、失业或无业者群体,提供500~1000元的培训券,一定年限内有效,培训券只能本人参加各种职业教育与培训使用,不能兑现、买卖、转让等,过期失效。转岗人员可采取个人先出资参加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形式,获得国家承认的相应技能证书后,个人可以向政府(社会)有关管理部门或单位申请补贴,政府(社会)有关管理部门或单位可根据个人的经济条件和所学习或培训的专业技能等情况,分别采取报销1/3、1/2或全部等办法。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要防止虚开发票套取社会经费现象的发生。

此外,必须建立科学的职业教育与培训考核体系。国家设立职业知识技能管理中心,制定国家统一的各部门、行业、领域的各种职业知识技能的教材、教学大纲、考试标准,每年规定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统一考试,实行教、考、发证和聘用分离等。农村务工群体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应当采取文字和实际操作并行的方式进行考核,科学设计考核的内容,进行分门别类的考核,同一职业专业也要分不同层次(初级、中级、高级)的考核内容,要不断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情况,更新教材和考试内容。某些新兴行业企业单位可根据自己职业岗位的特点设计考试内容,颁发企业内部有效的培训证书,作为晋升晋级聘任的依据。此外,让自学者和参加职业教育与培训班者一起参加各种职业专业层次的考核,成绩合格同样可以获得相应的证书等。

[注释]

①桂杰.我国农民工中接受过职业技能培训的仅占30%[N].中国青年报,2014-08-07.

②王岚,朱静然.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的保障机制[J].教育与职业,2014(36):84.

③习近平致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N].人民日报,2015-05-23.

④童洁,李宏伟,屈锡华.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方向与支持体系构建[J].财经问题研究,2015(4):96.

猜你喜欢
优化路径影响因素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我国结构化面试困境及优化路径分析
信息安全下企业经济信息管理分析
新形势下的党群干群关系及优化路径探索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