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与本科“3+2”合作培养模式的研究

2015-05-30 10:48张祖华丁泗
教育与职业(中) 2015年8期
关键词:技能型体系院校

张祖华 丁泗

[摘要]党的十八大提出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高职与本科“3+2”合作培养模式提供了制度保障。高职与本科“3+2”合作培养,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文章依据政策层面,从构建现代职教体系、完善终身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适应地方经济转型四个维度探索高职与本科“3+2”合作培养模式的合理性。

[关键词]高职 本科 “3+2”合作培养

[作者简介]张祖华(1968- ),男,江苏无锡人,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主任,教授,研究方向为经济伦理和职业教育;丁泗(1957- ),男,江苏扬州人,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江苏 宜兴 214206)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4—2015年度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科研规划项目立项课题“高职与本科‘3+2合作培养机制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1410Y18)和2014年江苏省教育厅第三批江苏教育改革和发展战略性与政策性研究课题“高职与本科‘3+2合作培养机制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z/2014/10)。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23-0027-02

党的十八大提出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教发[2014]6号)提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当前职业教育结构不尽合理”,要“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这些文件精神为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探索人才培养的合作模式提供了政策保障。为了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进一步发挥教育政策研究决策咨询作用,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3+2”人才培养的合作模式,并且取得了一定成就。

一、高职与本科“3+2”合作培养模式的界定

所谓高职与本科“3+2”合作培养模式,即高职院校专科学生在高职院校学习三年,第三学年参加转段考核,合格者转入应用本科继续学习两年,完成学业,毕业时获应用型本科学历。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与南京艺术学院、常州大学积极探索高职与本科“3+2”合作培养模式,尝试高职与本科合作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新途径、新方法,创新高端技能型人才通过高职与应用本科对口合作培养的机制。具体做法是,通过考试录取的“3+2”合作培养的学生,在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学习所学专业三年,经考试成绩合格者升入南京艺术学院、常州大学继续完成两年应用本科段的学习任务,成绩合格者颁发南京艺术学院、常州大学毕业证书,通过学位考试者,颁发学士学位。

二、高职与本科“3+2”合作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一)高职与本科“3+2”合作培养是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需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到2020年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索系统培养技能型人才制度”,《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在办好现有专科层次高等职业(专科)学校的基础上,发展应用技术类型高校,培养本科层次职业人才”,“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招收职业院校毕业生通道,打开职业院校学生的成长空间”。高等职业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有效衔接是高职院校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促进自身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高职与本科“3+2”合作培养是完善终身职业教育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提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决定》指出“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高职教育只有建立起专科—本科—硕士—甚至更高层次的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才能满足高职学生对终身教育的需要,满足社会对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三)高职与本科“3+2”合作培养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决定》指出“当前职业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构不尽合理,质量有待提高,办学条件薄弱,体制机制不畅”。当前,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创造业大国转变,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社会急需的是数以百万计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因此,高职与本科“3+2”合作培养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专本衔接,协同发展,共同应对经济产业的转型升级”。

(四)高职与本科“3+2”合作培养模式是适应地方经济转型的需要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地处“陶都”宜兴,宜兴陶瓷产区的“名城效应”是其他地方无可比擬的。随着陶瓷产业结构的调整,企业发展模式的转变,企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呼声越来越高。陶瓷企业欲通过增加科技含量、文化分量、品牌力量,加速陶瓷产业转型升级,急需更高层次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根据地方特点和学校特色,分别与南京艺术学院和常州大学合作开展陶瓷艺术设计和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试点工作。

三、高职与本科“3+2”合作培养模式的几点举措

(一)确立应用型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

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过分强调提升学生技能,轻理论、重实践,导致学生就业层次低,岗位迁移能力差。而本科教育将培养目标定位为“高级专门人才”,重理论、轻实践,虽然岗位迁移能力强,但专业技能弱,就业能力差。高职与本科合作培养首先应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联系起来,应以“高水平为目标,立足企业行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人才培养目标。

(二)构建高职与本科“3+2”人才培养合作机制

高职与本科“3+2”合作培养,虽然是分段进行的,但并不是两个完全割裂的阶段,而是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高度融合的“一体化”培养合作阶段。通过“顶层设计”构建高职与本科“3+2”人才培养合作机制,确立培养方式一体化、课程体系一体化、实践实训一体化、监控考核一体化。

(三)成立高职与本科“3+2”合作培养领导小组

由高职专科、挂靠本科院校和合作企业主要负责人牵头、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配备与工作相适应的专职管理人员。会同兩校相关部门、合作企业对“3+2”试点项目进行领导,充分发挥企业的参与作用,校企相互协作,按照产学合作、工学结合的方式进行培养,推动高职与本科“3+2”合作培养模式健康发展。

(四)加强对学生核心技能素养的培养

高职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强,就业率高,但就业层次低,岗位迁移能力差。而“本科教育更注重学科的系统理论教育,本科学生理论基础扎实,岗位面向选择性大,就业层次高,岗位迁移能力强,但专业技能弱,实际操作能力弱”。因此,高职与本科“3+2”分段合作培养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核心技能和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合作培养过程中,要学生重点掌握专业所需的核心技能,不断强化实践训练,直至熟练掌握。要强化学生对于职业素养发展的认知,学生的人文素养、职业能力、职业素养要体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要求,满足预期就业岗位的要求。通过加强对学生核心技能素养的培养,满足高素质高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630/201406/170737.html,2015-01-21.

[2]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778/201406/170691.html,2015-01-21.

[3]钱玉文,叶云屹.论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衔接的制度路径[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

[4]鲁武霞.院校协同: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衔接的主体支持[J].职业技术教育,2011(31).

[5]无锡市教育局.无锡市创建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实施方案[EB/OL].http://www.wuxi.gov.cn/uploadfiles/2011/10/20/a3cf63d7-a605-450b-887d-193006ce8e40.doc,2011-10-25.

[6]胡斌.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3(5).

[7]苏宝莉,顾惠斌,杨长春.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2(26).

[8]姜大源.现代职业教育与国家资格框架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1).

[9]冯燕芳,孙振球.高职本科分段合作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及应用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33).

猜你喜欢
技能型体系院校
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农村技能型供水管理人才培养浅析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浙江省汽车后服务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文化育人——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