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重点专业群耦合式产学研合作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2015-05-30 10:48陈郁青
教育与职业(中) 2015年8期
关键词:专业群产业集群耦合

[摘要]高职重点专业群的耦合式产学研合作教育体系,是重点专业群和优势产业集群在知识、技能、资源等各方面全面融合的复杂过程。高职院校与区域经济、产学研各方形成合力,不仅是高职院校自身改革和发展壮大的契机,同时也是高职院校服务于区域社会经济的突破口。针对本地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需求,高职院校可以整合“旅游管理”“电子商务”“酒店管理”和“市场营销”等相关专业,打造“旅游管理及在线运营服务”重点专业群,围绕与本地旅游产业集群的知识、技能、资源等三方面“耦合”,构建产学研合作教育体系。

[关键词]专业群 产业集群 合作教育 耦合

[作者简介]陈郁青(1977- ),男,江苏扬州人,扬州职业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管理科学与工程、高职教育理论。(江苏 扬州 225009)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面向区域优势产业集群的高职专业群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项目编号:C-b/2013/03/006 )、2013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高职重点专业群与区域优势产业集群的耦合发展模式研究——以扬州地区为例”(项目编号:2013JSJG439)和2012年度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群建设项目“旅游管理及在线运营服务”(项目编号:苏教高[2012]23号)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23-0024-03

一、引言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利用学校、企业以及科研单位中不同的教学环境和资源,把书本知识和实践能力结合起来进行人才培养的教育形式。高职重点专业群是指高职院校围绕特定的技术或服务领域,依据自身办学优势与服务对象,按行业及技术基础的相同或相近原则,以学校优势专业为核心并融合相关专业形成的专业集合。

高职重点专业群的建设应联合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等多方主体,在培养目标制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设、培养过程实施、培养质量评价、学生就业创业促进等方面实现全面协同,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高职重点专业群必须为区域优势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支撑和服务,区域优势产业集群也需要高职重点专业群与之协调发展。

高职院校应根据自身行业特点和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围绕区域优势产业集群的发展方向推动重点专业群建设,灵活调整专业方向以适应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积极提升专业布局与产业发展的匹配度,努力探索建立能够有效对接重点专业群与区域优势产业集群的“群―群”产学研合作教育体系。

二、基于知识耦合、技能耦合、资源耦合的产学研合作教育体系

耦合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体系或运行形式之间通过各种相互作用和影响形成互动和联合的现象。本文借用耦合概念来表达高职重点专业群和区域优势产业集群两类异质性组织基于要素契合共同实施产学研合作教育,包括互补和兼容两个方面。互补主要指高职重点专业群和区域優势产业集群及其各个维度之间的相互依赖和互为补充,兼容主要指高职重点专业群和区域优势产业集群及其各个维度之间的独立运作、自由组合和相互交融。

高职重点专业群的耦合式产学研合作教育体系以专业群中的专业和产业集群中的企业为核心主体,辅之以政府、行业协会、科技服务组织等相关机构的支持和配合,面向区域优势产业集群的需求,按照优势互补和利益共享的基本原则,构建动态的专业体系及调整机制,匹配专业群优势要素与产业集群优势要素,协同、集成和整合科研、教育、生产等多种资源,实现招生、培养和就业三联动的耦合式人才培养。耦合式产学研合作教育体系将高职院校与区域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它不仅是高职院校自身改革和发展壮大的契机,同时也是高职院校服务于区域社会经济的突破口。

高职重点专业群的耦合式产学研合作教育体系以提升专业群的产业服务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岗位迁移能力为目标,是重点专业群和优势产业集群在知识、技能、资源等各方面全面融合的复杂过程。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一)重点专业群和优势产业集群的知识耦合

根据重点专业群所面向的特定产业集群,明确集群所涉及的产业知识体系和专业群内各专业的理论知识体系,理清两大知识体系间的知识链接,围绕集群的产业知识体系构建专业群公共平台课程与相关理论课程的知识体系,按照耦合后的知识体系设计核心理论课程,确定课程内容,形成公共平台课程与相关理论课程纵横交错的立体开放式课程体系。

(二)重点专业群和优势产业集群的技能耦合

针对专业群所面向的特定产业集群的岗位技能,以产业集群的岗位通用与专门技能为基础进行实训课程体系的耦合式设计,围绕产业集群的核心工作岗位设置满足岗位通用与专门技能要求的专业群公共与专门化(或个性化)的实训课程体系,设定“模块化”和“项目化”相结合的实训教学内容,分类组建校内实训场所和校外实习基地,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并举,形成专业群公共实训课程与各专业专门化实训课程各有侧重但又紧密联系的实训课程体系。

(三)重点专业群和优势产业集群的资源耦合

高职重点专业群由各院校的优势专业组成,这些专业已经过多年的重点建设,拥有丰富的教学与研究型人才、教科研成果、实验仪器与设备等资源,而优势产业集群通常归属于该地区的重点产业或特色产业,必然拥有支撑自身存在和发展的优质资源,如资本、市场、人才、生产运作场所及设施等。重点专业群和优势产业集群的资源耦合,就是整合双方的优质资源,并进一步加以集成以实现充分利用与高效共享。

除了做到重点专业群和优势产业集群的知识、技能、资源三个方面的耦合外,高职重点专业群的耦合式产学研合作教育体系还需要考虑产业发展需求、配套环境、组织机制这三个方面。产业发展需求是重点专业群和优势产业集群耦合发展的驱动力,指引着耦合式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发展方向。配套环境主要指各级政府制定的政策措施和提供的公共配套设施等,政府的相关政策措施可以有效推动重点专业群和优势产业集群耦合发展,提高院校和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积极性。组织机制主要指耦合式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管理与组织形式、体制机制等,高职院校与集群企业共同组成的组织管理机构、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相关管理制度以及保障机制可以协调重点专业群和优势产业集群的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提升重点专业群和优势产业集群匹配度与耦合度。

基于理论课程知识与产业知识的知识耦合、实训课程和产业技能的技能耦合、院校资源与集群资源的资源耦合,结合优势产业集群的发展需求、配套环境、组织机制,构建高职重点专业群的耦合式产学研合作教育体系,实现耦合式的职业能力培养。

三、高职重点专业群耦合式产学研合作教育体系的典型实践

近年来,随着旅游产业链的拓展,我国各地区的旅游行业正逐步突破“门票经济”的模式,转型为以旅游品牌打造、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服务品质提升为重点的“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式旅游产业集群。高职院校可根据本地区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需要,整合相关专业,围绕与本地旅游产业集群的知识、技能、资源等三方面“耦合”,构建产学研合作教育体系。

(一)知识耦合

在对本地旅游产业所涉及的知识领域进行认真梳理的基础上,充分整合群内各专业的优质理论课程,设置地域文化、电子商务、客户关系管理、旅游语文、专业礼仪、现代旅游营销等专业群公共平台课程,同时围绕本地旅游产业发展的新特点,引入本地旅游企业参与课程开发,对部分课程的知识体系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

(二)技能耦合

结合各专业与本地旅游产业集群的不同耦合特点,设置不同结构的实训课程体系,旅游管理专业可针对不同职业岗位构建选修式的模块化实训课程体系,电子商务专业可构建基于典型岗位工作任务的实训课程体系,酒店管理和市场营销专业可构建以工作过程为核心的实训课程体系。在具体的实训课程实施形式上,强化校企合作,建立“校内校外、线上线下”并举和“单项实训―综合实训―顶岗实习”三阶梯一体化的实训体系。

(三)资源耦合

联合本地政府职能部门、高等院校以及集群企业成立旅游学会或协会,并在学会或协会内部设立旅游发展研究中心、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等研发机构,构建一个体系完备、功能丰富的产学研合作平台体系。以建成的产学研合作平台体系为载体,进一步全面整合院校与旅游产业集群的产学研资源,构建校企之间双向交流的合作教育师资团队。此外,还可建设一个综合化的信息服务平台,同步集成本地景点和酒店的三维全景旅游实训系统,并将旅游产业集群相关的政策法规、发展规划、企业案例以及专业群各课程的教学资源及时引入教学。

(四)组织机制创新

由于重点专业群的组成专业通常分属于不同的二级学院,建设过程中易出现管理分割、沟通不畅的问题。高职院校可设立重点专业群建设领导小组,对重大工作事项进行集体决策和协调沟通,并在领导小组下设各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信息平台建设、运营服务、综合事务等多个项目组,各司其职,专门负责完成重点专业群建设过程中相应的工作任务。此外,高职院校还可设立重点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聘请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的专家担任委员,对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与指导。

四、结论

区域优势产业集群的发展对高职专业群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提出了新挑战,创建一种能够有效连接高职重点专业群与优势产业集群的全新产学研合作教育体系势在必行。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知识耦合、技能耦合、资源耦合的高职重点专业群耦合式产学研合作教育体系,并以“旅游管理及在线运营服务”重点专业群的建设实践为例进行了阐释,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研究,亦可为面向产业集群的高职专业群产学研合作教育提供理论建议和实践决策支持。

[参考文献]

[1]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财政厅.关于高等职业院校重点专业群建设的实施意见[DB/OL].http://jw.czili.edu.cn/jwzx/jsfw/ShowArticle.asp?ArticleID=5723,2012-10-28.

[2]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全面提高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DB/OL].http://www.ec.js.edu.cn/art/2013/1/28/art_4267_107448.html,2013-01-28.

[3]洪霄,董海华.专业群与产业群协同发展研究——以常州高职教育园区为例[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0(10).

[4]吕建林,郭舜,李建飞,等.区域性高职院校专业群与产业群协同发展分析——以闽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11(3).

[5]周建松.高職院校主体专业(群)校企合作综合体建设的探索——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金融专业(群)为例[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1(4).

[6]孔德兰.构建以专业群为单元的校企合作有机体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1(10).

[7]黄先开,杨鹏,周华丽等.地方综合性大学协同型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2(11).

[8]王海娥,蒋晖.以专业群建设为重点的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中国市场,2012(22).

[9]周寅.对接地方优势产业群构建职教特色专业群[J].科技创业月刊,2012(11).

[10]李成龙.产学研耦合——互动创新机理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2011.

猜你喜欢
专业群产业集群耦合
非Lipschitz条件下超前带跳倒向耦合随机微分方程的Wong-Zakai逼近
高职专业群建设的机理、理论、动力和机制
基于地方产业结构的高职院校专业群的建设
高职院校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基于专业群建设背景下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发展的探讨
基于产业集群导向下中小型企业工业产品创新设计模式再造
新常态下蚌埠市玻璃产业集群发展探究
安徽省产业集群与城镇化的互动关系
湖北省大冶市食品饮品产业集群效应分析
基于“壳-固”耦合方法模拟焊接装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