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师范生教师气质的培养

2015-05-30 12:40冯涛
教育与职业(中) 2015年8期
关键词:教育智慧校园文化

[摘要]高校师范生教师气质培养具有适应教师角色的自我修养价值、提升未来师范力量的教育价值,以及引领世俗风气的现实社会价值。师范生教师气质包括才气、灵气、大气和生气等几方面的内容,高校可以通过增加实践环节、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等途径来培养师范生的教师气质。

[关键词]高校师范生 教师气质 教育智慧 教育能力 校园文化

[作者简介]冯涛(1977- ),女,辽宁阜新人,沈阳师范大学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实践教学。(辽宁 沈阳 110034)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23-0058-03

一、高校师范生教师气质培养的价值意义

1.适应教师角色的自我修养价值。高等师范院校培养师范生的目标是使各专业的师范生具备从事中小学教师职业的素质和能力,以胜任未来教师角色。教师工作的职业特点和劳动特点决定了教师角色的特点,教师在基础教育领域中承担的角色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知识传播者。教师对各门学科知识进行加工整理,通过教育教学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解答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各种疑问与困惑,启发学生的智慧。通过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使学生既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又具有相应的技能技巧。第二,组织管理者。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肩负着确定培养目标、建立班集体、维护班级各项秩序、组织学生活动、协调人际关系、进行教育评价等各种任务。第三,身心发展的引领者。教师是学生日常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是中小学生的心灵导师和人生导师。第四,榜样示范者。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是教师进行教育的最有力的方式,教师对学生的“为业之道”“做人之道”“行事之道”等有着示范的责任。可见,中小学教师的角色是多重的,与之相匹配的教师气质也应是多元的。培养师范生教师气质是教师职业角色的内在要求,是未来教师自我修养的重要内容。

2.提升未来示范力量的教育价值。教书与育人是教师的根本职责,教师的教育对象决定了教书育人不只在三尺讲台上。师范生的未来教育对象主要是青少年,这个阶段的学生,情感、意志、行为等具有不稳定性,其主体人格尚未定型,可塑性强,模仿性强,学校是他们获取知识、认识世界、形成价值判断的主要场所,教师在课堂上的口传面授是学生获取知识及形成认识的主要途径,教师的气质风貌则是学生最直观的榜样。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学生的行为习惯、思想意识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受教师的影响,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深远的。正像陶行知所说:“熏染和督促两种力量比较起来,尤以熏染最为重要。”良好的教师气质对学生起着浸润作用,是促进学生成长的重要教育力量。

3.引领世俗风气的现实社会价值。教师的气质不仅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主体人格、行为习惯产生影响,还对社会风气以及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中国自古有尊师重教的传统,教师之所以被人尊敬,不仅是因为教师具有渊博的知识,更在于教师是“人之模范也”。师范生虽然还没有走上工作岗位,但社会上对师范生的要求显然是以“准教师”的标准来审视的,师范生是未来教师的代表,所以人们对师范生的言行举止有较高的期望,对师范生的身份也充满了敬意,培养师范生具有良好的教师气质对社会风气同样有着引领的作用。首先,师范生在学习期间要参加各种教育实践,如见习、实习、支教等,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他们以教师的身份影响学生,学生再把这些影响间接地辐射到各自的家庭和生活圈子;其次,师范生参加社会活动,与社会直接接触,师范生良好的教师气质有助于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的形成;最后,师范生通过对家庭、亲友、邻里的影响而作用于社会。

二、高校师范生教师气质的培养内容

在心理学上所解释的气质与人们日常说的脾气、性格、性情等含义相近,我们所谈的气质是针对教师这个职业领域里,教师应该具有的角色特点和风格气度。

顾明远曾说过:“教师应该有特别的气质……教师的气质不仅应该是高雅的,而且应该是睿智的,并有亲和感,使学生见到老师,就愿意向老师学习,愿意把自己的心里话和老师交流,得到老师的帮助。”①这一段话从受教育者的心理体验的角度描绘了教师气质在人们心里的一种感觉,它包括的层面是复杂的,其中涉及知识、智慧、人格、品性、態度等多方面。

现实中,人们普遍对教师的气质是有较高期望的。近年来众多教育研究院所、中小学及一些媒体就当代教师应具有的优秀品质做过专门调查或访谈,调查对象涉及社会不同层面群体,有来自不同职业的家长,有各级院校的学生和教师,有相关研究机构的专业人员,还有社会上的普通民众。结果显示,不同群体对教师气质的期待是不同的。例如,学生认为教师应该有学识,有幽默感,还要善解人意;教师群体认为身为教师最重要的是要有责任感,有学识,有爱心;家长则认为教师除了要有责任感,更要有爱心,要耐心细致。由此可见,被访人群背景不同,对教师期望的侧重点也不同,他们对教师的认识不仅是多层的,而且是有跨度的,他们不仅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出要求,而且对教师的态度、情意、心性、风格等都表现出更高的期望,这些期望为我们探讨师范生的教师气质提供了现实参照。结合时代发展并总结传统师道,笔者认为当代师范生的教师气质应包括以下内容:

1.传道授业解惑的才气。教师要有才气,是指教师要有站稳讲台的学识基础。学高为师,深厚的学识是教师的立身之本,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学生可以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谅老师的不学无术。”扎实的专业知识是教师学识的根核,但仅有专业知识还不足以彰显教师的才气,教师还应具有相关的教育理论知识和广博的知识视野,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给学生以醍醐灌顶之顿悟。广博的学识是教师执教的底气,使教师在举手投足间散发出自信与从容。

2.彰显教育智慧的灵气。教师的灵气是指教师要有解决教育问题的睿智。当学生遇到心灵困惑,教师能及时为之指点迷津,使其茅塞顿开;当面临校园突发事件时,如师生矛盾、学生间冲突、家长特殊来访等,教师能沉着冷静、机智灵活地加以处理,化紧张为平静,化干戈为玉帛。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缺乏教育机智,在解决教育问题时还显生硬,方法单一,缺乏变通的智慧,教师如能多掌握一些教育方法,多参透一些教育规律,那么在一些教育难题面前就会应对自如,处理起来就会游刃有余。

3.服人以海纳百川的大气。教师如果心胸狭窄,自我封闭,与同行不交流、不合作,对学生不信任、不民主、不宽容,求全责备,唯我独尊,这种“小家子气”十足的教师是不可能在教育上取得成功的。教育是心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教师应是厚德的长者,胸怀宽广,高瞻远瞩,不追求眼前利益,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尊敬学生,呵护学生,爱护学生,宽容学生。在教育教学中多一份耐心,多一份热情,才会赢得学生的信任,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同时,还应与同行多交流沟通,开阔视野,共同进步。

4.活泼开朗的生气。长久以来,人们眼中教师的形象多是两肩粉笔灰,一脸肃然状。过去我们习惯用蜡烛、春蚕来比喻教师,这些都不免有些悲情,其实,教书的过程不全是呕心沥血的艰难,更有难以言表的幸福。当教育取得成效,教师更能直接地体验到自我生命的价值,这种生命价值的终极体验是这个职业带给教师的独特礼物。教师应该是热爱生活、情感丰富的人。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生活的过程,教师应以积极乐观的精神去感染学生,鼓舞学生,让学生体会到生活的快乐。更多展示教师生机勃勃的一面,做阳光的教师,不仅是与时俱进的要求,也为当代教师气质增添了一份英气。

三、高校师范生教师气质的培养途径

1.增加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和提高师范生的实践能力是高校的现实要求和应对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的必然选择。教育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师范生只有把教育理论和学科知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才能把握其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只有真实地体验教学过程,才能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因此,在师范生的培养过程中,高校应增加学生的实践环节,延长教育实习的时间,建立稳定的实践基地,丰富教育实践活动的内容,包括听课、试教、班级管理等,同时组建有经验的教育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团队来指导学生进行实习。

2.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增强环境熏陶。气质的培养不仅依赖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环境氛围的熏陶更为重要。不同师范院校毕业的学生,他们的气质特点是不同的。这种不同不仅来源于显性的课程学习,更来源于隐性的文化熏陶与浸润。每个院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氛围,它是各自院校在长时间发展过程中沉淀与积聚的一种气蕴,长时间浸润于此,这种气蕴就会转化成学生身上的一种特有气质,这种转化传承不是通过远程学习就能习得的,学生需要身临其境,身处其中,与之亲密接觸,通过耳濡目染,感受其精髓,涵养自身气质。师范院校着眼培养的不应只是教书匠,应该是教育家式的魅力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教育教学的具体技能,还要涵养其丰富的性情。多方面创设良好的文化氛围,培养师范生的教师气质是一个明智之举。环境可以陶冶人的性情,氛围可以感染人的精神,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高校应努力营造一个具有教师教育特色的文化氛围,让学生浸润在浓厚的教师文化氛围中,在长期的教师文化熏陶下培养独特的教师气质。

3.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加强师范生的考核,既是对教育成果的反馈,也是提高师范生培养质量的现实需要。师范生是否具备教师素质,还有赖于多元的考评体系。高校应建立多元的考核评价体系,不仅内容多元,方式方法也应多样化。科学地评价一个师范生,可以参考我国首创师范教育的盛宣怀对师范生的考核要求,他在培养师范生的过程中把学生要达到的水平分为五个层次:“第一层:学有门径,材堪造就,质成敦实,趣绝卑陋,志慕远大,性近和平;第二层:勤学诲劳,抚字耐烦碎,就范围,通商量,先公后私;第三层:善诱掖,密稽察,有条理,能操纵,能应变;第四层:无畛域计较,无争无忌,无骄矜,无吝啬,无客气,无火气;第五层:性厚才精,学广识通,行正度大,心虚气静。”②其中的考核内容设计多样,囊括了作为一名教师所必备的素质,这些考核分散在师范生学习的几年中,学生每通过一层,学校发给不同颜色的凭据,只有五个凭据全获得才能拿到毕业证书。现今我们可以借鉴这种考核方式,如可以给学生建立四年的成长记录,作为督促其上进的一种手段,这样学生自然会把学校的要求融入平日的学习和生活中。

[注释]

①程建荣,白中军.百年中师教育特色问题摭探[J].教育研究,2011(9):84.

②刘可钦.我们需要这样可贵的教师气质.中国教育报[N].2008-03-27.

[参考文献]

[1]刘良慧.教育观念的革命[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1.

[2]张立新.21世纪教师素质纲要[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

[3]钱正明.浅议教师主体评价下的课程评价方法与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1(35).

猜你喜欢
教育智慧校园文化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彰显教育智慧,呈现班级异彩
责任、信任、智慧——教书育人的法宝
浅论教师课堂管理与调控能力的提升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创建校园文化的意义探究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利用他的违规激励我你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