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素质的高职文秘人才培养

2015-05-30 12:40李君
教育与职业(中) 2015年8期
关键词:职业素质人才培养

[摘要]文章分析了职业素质的内涵和目前高职文秘专业职业素质培养现状和原因,提出了基于职业素质的高职文秘人才培养对策,即树立 “职业素质本位”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基于“职业素质本位”的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和打造专兼结合的专业化教学团体。

[关键词]职业素质 高职文秘 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李君(1974- ),女,四川隆昌人,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职文秘教育。(浙江 杭州 310053)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4年教育部职业院校文秘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重点课题“基于学生职业化发展的高职文秘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JWMW201435,项目负责人:李君)和2014年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重大科研项目“我校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实证研究”(项目编号:SZYZDA201401,项目负责人:李君)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23-0076-03

现代社会快速发展,不仅要求人才有宽广的基础知识、过硬的专业技能,还要有适应社会发展的钻研精神、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迁移能力。对高职文秘人才的需求也是如此,企业更加重视文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本文对此问题进行研究,提出高职文秘人才基于职业素质培养的对策。

一、职业素质内涵

职业素质“是指劳动者在一定的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劳动实践和自我修养等途径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发挥作用的一种基本品质”①。关于职业素质的构成,学者们做出了自己的界定,如王敏勤认为,职业素质应该由基础性素质、专业性素质和创业创造性素质三部分组成。②本文认为,职业素质主要包括通用職业素质和专业职业素质。通用职业素质指从事任何职业都应该具有的基本品质,除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审美素质等基本素质外,还包括语言运用、信息技术运用、问题解决、自我管理、团队协作、沟通协调、创新创业、终身学习等关键素质。专业职业素质指从事具体职业应该具有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及职业意识、职业情感和职业道德。通用职业素质是个体能否从事社会职业的条件保障,其中关键素质是个体职业生涯能否顺利发展的保障;专业职业素质是个体从事并胜任具体职业的保障。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共同决定着个体职业生涯发展。

二、高职文秘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现状及原因分析

1.培养目标有失偏颇。当今社会,企业对高职文秘的需求是更加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因此,高职文秘人才培养应全面注重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遗憾的是,由于办学条件的制约或办学理念的落后,我国高职文秘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企业实际需要存在偏颇现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职业素质培养中,重视专业素质培养,忽视了对学生通用职业素质的培养,即在课程设置和实施中更多注重对学生文秘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注重学生职业资格等级证书的获得,而对学生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审美素质、自我管理、沟通协调、终身学习等通用素质培养有所忽视。二是在专业素质培养中,更多注重对文秘办文、办会、办事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相对忽视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的培养,更少关注学生对秘书职业的情感态度,对一部分明显对这个专业不喜欢的学生较少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关注和教育。总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培养实施中存在一定偏颇现象,没有做到对高职文秘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

2.课程体系不够合理。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由于培养目标的偏颇及现实条件限制,高职文秘课程体系存在不够合理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培养通用职业素质的课程偏少,如必修通识课程只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军事理论”“体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高职高专英语”等高职各专业都开设的通识课程,选修通识课程也只有少数的人文经典类和历史文化类课程,如“大学语文”“中国传统文化”等。作为文秘专业的学生,文秘工作的综合性性质决定了其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必须具有宽广的知识面,尤其是历史、政治、社会学、哲学理论、法律常识等社会科学知识,因此应多开设此类课程。此外,也需要开设音乐、书法等审美艺术类课程,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二是专业必修课程存在“重复”和“过度”的问题。“重复”指所开课程内容重复,如部分学校开设的秘书学基础、秘书实务课程内容有重复,秘书实务中文书拟写部分和秘书写作有重复,商务礼仪和公关实务课程内容有重复等;“过度”指不属于文秘专业课程也纳入专业必修,如“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基础会计”“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实务”等课程。不可否认,高职文秘人才主要在企业就业,现代企业需要文秘人才掌握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基础会计、电子商务等基本知识,只是这类课程毕竟不是文秘专业课程,都作为专业必修课程势必会造成专业必修课程过度繁杂,需要对其进行优化和处理。三是忽视对“第二课堂”③课程的规划设计。“第二课堂”是相对“第一课堂”(课内课堂)而言的课程,指各类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课程,包括参加社团、各种比赛、社会实践等。这些课程一般不在人才培养方案上做规定,也没有学分要求,但这些课程的实施对学生通用素质的培养非常有益,尤其对学生问题解决、自我管理、团队协作、沟通协调等关键素质培养非常有益。但可惜的是,目前大部分院校对“第二课堂”课程缺乏整体设计和系统组织,没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总之,高职文秘课程体系还需进一步优化。

3.实践教学实施虚化。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要进行扎实的实践教学。目前,高职院校文秘专业课程设置时,基本都达到国家关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比例1︰1的要求,有的甚至更高,实践教学比例高达60%以上。但遗憾的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相当一部分学校存在实践教学虚化的现象,如由于没有实训条件,部分高职院校的档案管理课程实训、办公自动化实训较难开展;由于文秘专业岗位的分散性,导致校企合作开展难度大,许多院校教学计划中虽有一年或半年的企业顶岗实习,但实际难以真正统一安排,基本是学生自由粗放式的顶岗实习;即使有院校开展了与企业合作的订单班,也存在学生人数偏少和专业对口不高的现象,如有院校文秘专业订单班学生实习岗位是营销,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专业顶岗实习的效果。实践教学虚化现象导致学生实训不够,对高职文秘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培养都有影响。

4.教师专业素质欠缺。受学校经费及校企合作难度大等因素影响,目前不少学校文秘专业课程实施的主体仍是专职教师,而文秘专职教师不少是学科体系出身,因此在教学中往往存在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操作的现象;而且文秘教师大多数是汉语言文学专业,部分是管理学专业出身,真正文秘专业出身的很少,不少教师又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企业工作或文秘工作经验,对企业工作尤其是文秘工作的性质、内容和要求没有切实的体会,这也是影响文秘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原因之一。

三、基于职业素质的高职文秘人才培养对策

1.树立“职业素质本位”的人才培养目标。即以从事任何职业都必须具备的通用素质为基础,以培养具体职业所需的专业素质为重点,实质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在社会所要求的综合职业素质方面达到规定的标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④。树立“职业素质本位”的人才培养目标符合国家高职教育要求。我国职业教育法第四条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不仅如此,树立“职业素质本位”人才培养观念顺应了时代发展对高职文秘人才的需求。高职学生大部分在中小企业就业,现在社会中小企业需要“德才兼备”“一专多能” 的文秘人才,这就决定了要重视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而不仅仅培养学生的专业职业素质。此外,现代社会职业岗位更换频繁,职场竞争日益加剧,从学生职业转换和竞争的未来出发也需要重视对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

2.构建基于“职业素质本位”的课程体系。一是通识课程“多元化”。文秘工作是一项综合型的职业,文秘工作者在工作中承担着“上传下达、内联外通”的职责,这就决定了文秘工作者不仅要有宽广的知识面,也要有良好的个性品质、道德修养、礼仪素质、思维品质、表达能力等综合职业素养。因此,文秘专业通用課程设置需要做到“多元化”,除了政治思想道德类、身心健康类、外语类、计算机应用类、人文经典类、社交类、就业创新创业类等已有的课程外,可增加表达沟通类(如普通话训练、沟通技能实训、商务谈判)、艺术美学类(如书法、音乐欣赏)、哲学思维类(如数学文化)、科技类(如科技与生活)、生活闲暇类(如休闲文化、营养与健康)等课程。构建并实施多元化的通识课程,有利于拓宽高职文秘学生的知识和视野、提升学生精神境界和完善学生人格品质。二是专业课程“专精化”。 针对文秘专业必修课程存在的“重复”和“过度”的问题,需对课程进行拆分、合并、删减,做到专业必修课程专精化及合理归类。如可将内容包括办公室日常工作、办会工作、文书工作的秘书实务分成办公室事务和办会实务两门课程,这样既强化训练了“办事”和“办会”的秘书两大职业能力,又避免了与秘书写作内容的交叉重复。对于商务礼仪和公关实务等部分重叠的内容,则在教学中要进行删减处理,避免重复上课。至于市场营销、基础会计、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实务等商务类课程,根据现在企业对文秘人才的需求,应该开设,只是将课程放在专业必修课程不合适,处理办法是放在选修课中,作为专业拓展课程。三是“第二课堂”课程“统筹化”。“第二课堂”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专业教研室需对其统筹规划,争取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如校内实践课程,可精心设计以“秘书节”为载体的讲座、研讨、比赛等一系列活动,也可设计以“技能比武”为主题的一系列文秘技能比赛活动,包括演讲、辩论、速录、文书拟写、活动策划、礼仪、PPT制作等,面向所有文秘学生,且每个学生必须参加1项或2项。至于校外实践活动、企业参观、社会调研、企业顶岗实习等,都要从目标、内容、要求等方面进行精心设计。总之,需对“第二课堂”课程进行统筹规划,使之发挥有效的育人效果。

3.强化实践教学。强化实践教学可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构建“专业认知+课程实训+校内综合实训+企业顶岗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实践教学实施的理念前提,清晰、递进、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设计既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实施,也有利于提升实践教学质量。第二,完善实践教学条件。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是实践教学实施的条件保障,需要想办法建设。如果没有条件建设专门的校内文秘技能实习室,共享共建则是不错的方法,如可将学校、院系的会议室共享为文秘会务实训室,礼仪实训室也可与其他专业共享共建;至于学校或学院的各个处室,条件允许的可建为文秘专业校内实训基地。文秘专业由于岗位的分散性增大了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难度,可积极与企业、各种档案事务所、当地档案馆、街道或社区等企业与机构进行合作,建立适合文秘专业学生的校外实习基地。第三,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提升实践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应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如建立由校企合作的文秘专业建设委员会;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聘请企业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担任专业课程兼职教师或学生企业顶岗指导教师;校企共同建设学生实习实训基地;校企共建订单班;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专业教师参与企业项目或为企业培训员工等。这些都是有效的校企合作项目,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总之,实践教学是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学校要创造条件积极开展,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

4.打造专兼结合的专业化教学团体。打造专业化教学团体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保障。针对目前文秘专业专职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可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一是组织教师参加职业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的学习与培训,提升教师对高职教育本质的认识,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及科研能力。二是实施“教师下企业”制度,提升教师“双师”素质。需要注意的是,学校需加强对“教师下企业”制度的落实,从岗位安排到挂职时间给教师创造条件,同时加强管理和考核,让教师能真正深入企业进行学习和锻炼,提升专业素质。三是建立企业兼职师资库。可依托学院 “校企合作建设委员会”平台,从企业聘请既有实践经验又能胜任教学任务的资深秘书或人力资源管理者作为兼职教师,兼职教师通过讲座、全程教学、实习指导等方式参与教学。总之,需通过各种形式打造专兼结合的专业化教学团队,提升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

基于职业素质进行高职文秘人才培养,不仅是理念问题,而且关键要落实。以上是对此进行的几点思考,希望更多院校能真正树立职业素质本位的人才培养观,探索并实施更多有效的方法,切实提升高职文秘人才的综合职业素质。

[注释]

①许启贤.职业素质及其构成[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4):14.

②王敏勤.由能力本位向素质本位转变——职业教育的变革[J].教育研究,2002(5):66.

③张良.职业素质本位的高职教育课程建构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163-164.

④王国忠.高职教育“素质本位”价值观的认识与思考[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20.

猜你喜欢
职业素质人才培养
职业教育应以工匠精神培育为本
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的电气设备课程模块化改革与实践
浅谈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作用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