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之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统一

2015-06-12 16:42钟丽娟
初中生优秀作文 2015年22期
关键词:人文性工具性中学语文

钟丽娟

摘 要: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至今,人类对关于工具说和人文说的争论就非常的热烈,而恰恰也是由于人类对这一问题的了解不够深入,所以导致这么多年以来,语文这一学科始终不能确定正确的数学指引路线。本文首先分析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相关内涵,最后研究和探索了统一性实现的相关性方法。

关键词:中学语文;工具性;人文性;统一

老师们,在选择“人文”和“工具”两者之间举棋不定,时而“人文”,时而“工具”。或差之千里,或过犹不及。自从新课改之后,大部分语文老师们都开始接受了新和谐统一的观点,但在实际的教学中,人文性仍是被大众所接受,而工具性还是略显不足。这种不平衡的情况下,导致了语文教学的质量低下,限制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不能得到充足的提高和发展。虽然老师们也意识到应实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发展、进步,可在现实的教学中对人文性和工具性却不能相收放自如,没有把握好尺度。

一、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内涵

(一)工具性的内涵

语言是表达思想感情、交流沟通想法、传承文化的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对语文的学习目的就是要使学生牢固 掌握语言工具。语 文的学习还有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这也是语文课程工具性的另一种表现。比如说:我们在做数学题时首先要读题、理解题目内容、分析逻辑关系,然后作答。听、说、 读、写等语文的基本功在各门学科的学习都是必需的。

(二)人文性的内涵

那么什么是人文性呢?人文性就是指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生命价值,尊重他人的文化及其多样性。而在语文教学中所知的人文性是指学生可以通过语文的学习实现自我的成长,可以激发出更多的创造力和生命力。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生们通过语文的学习开阔自我的视野,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认识到世界各地文化的丰富多彩。学生们通过汲取民族文化和人类文化的营养,不停提升自我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标准,还可以增强学生们的爱国思想。

二、正确把握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关系

(一)工具性不能脱离人文性

在语文教学额中,知识和能力目标的实心是对文本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的解读和剖析。一方面,要在语文教学中,不单纯的是语言文学教学,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的能力,语言,文学是存在与文本中的,依赖于一定的语言环境。想要准确的理解语言文字就要存在与语言环境中。而另一方面,阅读教学中,不仅要了解文本中的语言文字,不要通过语言文字了解文本的思想内容,提高阅读能力,与文章中的对话产生共鸣。

人文性必须依托工具性

语文课程的完美诠释离不开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相辅相成,如果说语文课程的基础是工具性,那么人文性便是求美。人文性脱离不了工具性,而工具性也离不开人文性。人文性教育要求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来理解文本自身的思想意义,通过感悟和熏陶从而产生预期的影响,切忌以简单说教、抽象说理、机械灌输的方式进行。因此,我们要提髙学生的人文素养,就应该扎扎实实进行语言积累和语文能力的培养。

三、努力实现两者的相统一

(一)在品词析句中实现

在品读和剖析文章时,是读者对作者内心情感的解读,是读者感受作者跳动的思想,揣摩作者思维的过程。读者通过对文章一字一句的精读,细细品味,可以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情感,进入到作者的精神世界。而学生在老师正确的引领下,对文章作者的精神世界进行深刻的思考、品味和争论,从而领会作者的目的。好比说“得意而忘言”这个词,对于成年人来讲阅读起来并没有什么不恰当之处,而对于学生来讲,以他们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无法恰当的理解这个词的含义。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怎样正确的“读懂课文”一直都是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个目标,而学习一篇篇课文就好像是在认识一个个的人,了解一件件事情,获得一次次的情感体会。但是对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这种语文学习模式好像作用并不大。所以我们应当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更要着重提高學生品词析句的能力,进行语言实践训练。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就要从实际出发,充分挖掘文章的语言训练点,从而快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在内容的理解中实现

学习课文,要感悟文本内涵,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内容和领悟表达技巧解决的分别是“写什么”和“怎样写”的问题。从言语内容中得来的东西想要与自身融为一体,就要在语言环境中进行整理、归纳、熔炼。阅读教学中, 为了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掌握工具性和人文性二者和谐统一,教师就要做到引导学生理解内容,将文本内容的言语形式进行及时有效地领悟,学习其意境和感情表达的方式,积极的进行训练和积累。

四、结语

全面提髙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在学生对人文内涵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时,应努力营造调动学生知识积累,提髙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氛围,提供 一定的语言形式,让学生有所借鉴,从而不断充实、扩展、积累语言,掌握熟练运用语言进行交际 的能力。在学生真切理解和感悟文本内容的情况下,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训练,让读与词句理解、情感体会有效融合,相得益彰。

猜你喜欢
人文性工具性中学语文
加强中学语文朗读训练的思考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共生——核心素养下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培养
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兼谈语文工具性的另一面
让语文课堂充满感性的阳光
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的俄语专业实践教学
由《星际穿越》看科幻电影的人文性
译林版英语教材的人文特点研究
中学语文略读策略初探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从工具性和人文性角度解读《林黛玉进贾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