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初中数学课堂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有效方法

2015-06-12 18:08徐丁露
初中生优秀作文 2015年22期
关键词:发散性思维培养方式初中数学

徐丁露

摘 要:数学是初中的基础学科,对部分学生来说,数学学习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他们无法理解数学问题,无法解决数学问题。数学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如果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强,他们就无法理解并解决数学问题,本文主要结合初中语文数学教学的现状,简要分析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有效方法,并提出教师课堂教学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初中数学;发散性思维;培养方式;有效

如今我们正处于教育改革的新时代,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人们对教育的理解越来越深。对教师来说,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是教学的首要目标,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这一要求与新数学改革提出的要求相同,学生要想学好数学,必须具备良好的发散性思维,能够在课堂上认真地学习数学并思考解决自身的学习问题。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教师只注重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但是却忽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归根结底就是教师忽略了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由此可见,创新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有着重要作用,它可以促使学生自主的学习数学知识,让学生充分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

一、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是发散性思维培养的基础

学生学习数学经常会出现思维定势的情形,思维定势主要表现为学生只会考虑用经常接触的数学方法解题,而不是阅读问题之后选择最正确的方法解题。对学生来说,这种思维定势是非常危险的,因为某些数学问题采用这种方法并不会变得简单,但是换种方式就可以很快速的解答出来,学生如果患有思维定势,他们解题的速度将会受到极大的影响。如果学生没有解决问题,学生势必会变得紧张,这种紧张甚至会导致他们发生思维紊乱,最终使学生发生计算失误。对学生来说,思维定势是致命的,因此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问题,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数学问题,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数学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积极性,避免学生产生数学学习的思维定势。由于学生接受了长时间的传统教育,所以刚开始教师让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可能不会取得好的效果,因此教师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在教学的时候多鼓励学生,运用语言上的鼓励培养学生学习的信心,帮助学生形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以平行四边形的学习为例,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时候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比如说“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等,运用这些定理学生可以证明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然后根据平行四边形判断两边平行。笔者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道题,有平行四边形ABCD,E、F分别为边AB、CD上的点,存在边长AE=CF,问BF与DE是否平行,这道题其实很简单,学生有许多方法可以证明,但是笔者在布置问题的时候要求学生至少运用两种方法求解,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让学生不形成思维定势,提高他们的发散性数学思维。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笔者对学生说解题最快并且方法多样的学生会得到奖励,经过笔者的引导学生开始静下心来认真地思考,果然在引导之后学生很快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第二种方法,发散性思维得到了很好地培养。

二、划分数学模块,建立不同模块数学知识的联系

数学的特点就是严谨,对学生来说,数学学习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他们觉得数学知识很难。抽象的数学知识是难以理解的,但是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有着紧密联系,许多数学知识都是现实生活内容的提炼,对这些提炼的数学知识进行总结就变为数学知识。初中数学学习的内容还比较简单,每一个数学版块之间都有着紧密的联系,总的来说,初中数学可以分为几何内容和代数内容这两个基础模块,在两个模块的基础上再进行详细的划分就有了初中数学课本中的几个章节,学好这些数学知识就掌握了初中數学知识的体系。在现实教学中,许多教师总是发现有的学生数学学得好,而有的学生几何学得好,这种“偏科”的情形非常常见,笔者觉得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不知道数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其实数学几何与代数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许多时候都需要运用两者的相互转化解决数学问题,比如说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一道函数与几何画图相结合的数学问题:一根弹簧长为5厘米,弹簧每增加一千克弹簧就被拉长0.5厘米,那么分别挂1千克、2千克、3千克、4千克、5千克的时候弹簧的长度分别为多少,这两者有什么关系慢,如果有几何关系,请画出图像。笔者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注重几何与函数之间的联系,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重视,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变换条件,实现一题多用,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数学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这种有趣性体现在相似的一道问题,只要改变其中的一个问题或者条件,那么这个问题就改变了,解题的方法与策略也会发生改变。数学课堂的学习时间是宝贵的,为了节约课堂学习的时间,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可以变换问题条件或者问题结论,实现用一道数学题进行多种数学知识讲解的目的。学生是数学课堂的主体,为了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设置问题,让学生自己改变问题的条件、结论,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一题多变是一个过程,教师教学的时候要引导学生,让学生多思考,然后逐步加深变化的难度,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学习能力。

四、结语

力发散性思维是学生学习数学应当具备的一种思维能力,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教师应该注重在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发散思维,让学生学会从多角度思考数学问题,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多种数学教学手段的结合使学生满足当今时代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张颖.关于初中数学中进行学生发散性思维培养的相关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温艳.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性思维意识培养的一些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发散性思维培养方式初中数学
发散性思维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二次函数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思考
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
浅析流动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方式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对汽车服务顾问人才的培养方式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