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质疑精神,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塑造学生情操

2015-06-12 18:08刘婷
初中生优秀作文 2015年22期
关键词:质疑精神情操初中语文

刘婷

摘 要:质疑能力是学生基本素养,中学生学习语文也离不开质疑精神。文章从改变认同式方式,实行创新式教学;把握文体特点,指导学生学会质疑;教师有意误导,促使学生主动质疑;设计质疑情境,加强质疑意识的引导四个方面进行论述。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塑造情操。

关键词:初中语文;质疑精神;情操;教学

质疑精神与人类文明的进步一直是相伴而行的。牛顿质疑苹果掉向地面而发现了万有引力,达尔文质疑人类的来源而创立了进化论,哥白尼也是质疑地心说才创立了日心说。可见,无论是科技的发展还是人类文明的进步都离不开质疑精神的推动。初中语文教学也是一样,我们应从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开始塑造学生的情操。按照语文新课标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为初中生的语文学习夯实基础。

一、改变认同式方式,实行创新式教学

初中语文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方式是教师讲解学生记忆,对教师及教材中的观点多数采取认同的方式,很少提出异议,基本没有质疑。长期接受这样的教学方式带来的严重后果就是对知识只能接受而没有创新。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这种认同的方式,实行创新式的教学,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在学习《谈骨气》这篇课文时,文本通过列举三位名人的事例来证明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如果教学时只是肯定文本的论证方式,用认同的方式进行教学和评价,就不能够引起学生足够的思考,没有创新的思维。为了启发学生的思考,可以采取创新式教学方式,用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比如:文中的三个事例就能够证明中国人有骨气了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三个反例也就能够证明中国人没有骨气了呀。学生的表情是愕然的,有点头的也有摇头的。紧接着教师继续提问:文中的论据充分吗?如果是你来写,你会用什么例子来证明中国人有骨气呢?在教学时教师应紧紧把握“骨气”这个论点,用质疑教学法引发学生进行创新思维,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获得创新思维。

二、把握文体特点,指导学生学会质疑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作用不容忽视,但在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质疑能力。教师应充分把握文本的文体特点,认真指导学生学会质疑。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发展潜能和自己的闪光之处,可以引导学生从文章的结构特点、文体特征以及阅读方法开始进行质疑,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以及高尚情操。例如:在学习《中国石拱桥》时,可以先向学生介绍说明文的相关知识,然后引导学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质疑:1、文章的说明顺序是怎样的?2、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3、你认为还可以用什么说明方法来来介绍中国石拱桥?这样学生就会在钻研文本的基础上不断产生质疑,获得创新的思维。再例如:在教学《最后一课》时,先让学生自学课文,在理解了小说的要素以及特征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质疑,然后自我提出问题:作者运用哪些描写来刻画人物?小弗朗士态度的前后变化及其原因是什么?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质疑精神,同时也提升了他们的自学能力。

三、教师有意误导,促使学生主动质疑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一直以来都是神圣的,不可动摇的。教师的观点对于学生来说就像字典里的解释一样,不可能是错误的。正是由于这样的观念存在着,学生对于教师的观点都很少质疑,严重阻碍了学生的思考和思维创新。因此教学中可以采取地位转换的方式,改变教学模式和师生的角色定位,让学生有机会主动质疑,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质疑精神。例如:《出师表》中有一句话是这样的:“先帝不以臣卑鄙,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其中“卑鄙”的正確解释为“身份低微,见识浅陋”。在对“卑鄙”进行解释时,可以故意将“卑鄙”理解为“恶劣的品行”,而引发学生思考和质疑,究竟哪一种理解是正确的。在探究和质疑中学生发现,诸葛亮说自己不求功不追利,淡泊名利、高风亮节的诸葛亮不可能品行恶劣。这样学生就明白了“卑鄙”的正确解释,也加深了对课文的人物的理解。可见,教师的有意误导既活跃了气氛,又让师生的关系更近一层,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他们主动探究的精神。

四、设计质疑情境,加强质疑意识的引导

初中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有时由于缺乏问题意识而不能从文章当中发现有深度的问题,因此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教学情境的设置而产生问题,再让学生从问题中开始质疑。实际的教学当中,教师加强学生质疑意识的引导起着关键的作用,根据教学的需要,依据教学的内容设计恰当的教学情境,通过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不断思考,主动质疑。在问题提出时尽量新奇、神秘,能够引起学生足够的兴趣,让学生在情境中激发灵感,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例如:在学习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时,就可以创设一个情境: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说一说冬天的特征以及对冬天的印象。在学生说完之后再以多媒体的形式播放一段济南的冬天的视频画面,这样学生就能够从视觉上初步感受到冬天,特别是济南的冬天的印象。再让学生朗读课文,从文字上了解老舍心中的济南的冬天是什么样子的。学生就会对之产生深刻的印象。由于设置了质疑的情境,学生的质疑意识加强了,对文本获得了深度的理解。

总之,我们在教学中应不断地改变教学方式,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方向发展。学生有了质疑精神之后就能够就会更加深入地思考,在提高语文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获得了创新能力的培养,能够不断探索,大胆想象,同时也塑造了学生高尚的情操。

参考文献:

[1]温霞.浅谈初中语文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5(23)

[2]陈华.初中语文课堂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重要意义[J].现代阅读,2013(20)

[3]陈冬云.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J].科教文汇,2014(12)

猜你喜欢
质疑精神情操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在质疑中学语文
浅谈古典诗歌对学生情操的陶冶
小学语文诵读教学
对初中古诗文教学的几点认识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从实际教学中谈如何激发学生历史质疑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