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传统文化的养分滋养初中语文课堂

2015-06-12 18:21胡剑峰
初中生优秀作文 2015年22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初中语文课堂

胡剑峰

摘 要:语文学科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因此,教师要深入挖掘课本中传统文化的内涵为语文教学服务。文章围绕挖掘课本中蕴涵的传统文化,进行审美教育;在古诗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进行情感教育;深刻体会诗词作者的感情,进行友情教育;在文言文教学中体现传统文化,进行励志教育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课堂;教学

随着时间的沉淀,传统文化变得更加璀璨,成为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此悠久漫长的历史的沉淀,使中国文化变得博大精深。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入传统文化,来滋润语文课堂。引入传统文化的意义是深远的,除了丰富学生语文方面的认知外,还能让学生了解到中国文化的灿烂,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一、挖掘课本中蕴涵的传统文化,进行审美教育

语文教材作为基础的教学课本,设计时,会精心挑选课本上的内容,其中同样也蕴涵着很多传统文化。教师在教学时,要挖掘课本中的传统文化,进一步拓展文化知识。在拓展传统文化的时候,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审美教育。因为初中学生正处于发展时期,对于事物的定义不完善,不能够清晰地分辨出是非,审美观念还处于确立当中。这个阶段,教师应当将传统文化当中的美德,展示给学生,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例如:课文《出师表》是诸葛亮的一篇佳作,表明了诸葛亮的一片赤诚,并阐述了在追随先帝期间实行的措施,望刘禅能加以实施。学生本身对于诸葛亮就是有些了解的,所以这篇文章用来教导学生拥有一颗真诚的心,是非常合适的。同时教师在教学这篇文章时,还可以展示一些有关这篇文章的历史背景,增加学生的认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篇文章,体会作者当时蕴含的情感,了解古代的美德。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渐渐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

二、在古诗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进行情感教育

传统文化在古诗中蕴涵比较多。诗人在赋诗时,往往带着自己的情感,学生通过感悟古诗,可以了解古代诗人的情感,与诗人产生共鸣。许多文章当中也都蕴含着古人的情感,但是古诗以简洁的语言,却形象生动的描绘出诗人深刻的情感,更能让人感到震撼,情感体验有独特的感觉。因为古诗由于字数不多,情感表达出中心思想,读者在思考时,有一定的自由想象空间,体会情感时,能将自身情感与之相融合,更好的升华自身素养。例如陆游,短短依据“位卑不敢忘忧国”,道出了自己无限的爱国情怀。一句简单的话语,并没有用太多的辞藻修饰,但是其中的情感却十分显露,学生很容易就能体会到诗人的情感,明白了古人们的爱国之心,虽已无能为力,但心却依旧系着国家。心系国家的诗人有很多,教师在介绍这首古诗之前,可以给学生讲解历史背景,再介绍几个诗人,并例举几首诗,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下,能够更加深刻的体会情感,进行情感上的熏陶。

三、深刻体会诗词作者的感情,进行友情教育

诗词中的情感有很多,不仅仅有爱国情怀,还有很多描绘友情的诗词,教师在教学到关于友情的诗词时,也要格外的留意。因为如今学生处于青春期,对于许多情感上有很多迷惑的地方,对于朋友的定义不够明确,朋友交往时,方式有所不对,可能会影响朋友之间的情感,最终导致了失去了这个朋友。学生可能会变得孤僻,沉默寡言。所以教师在进行诗词情感教育时,要注重友情教育,教导学生应当重视朋友,真诚相处。例如:教学到李白的《赠汪伦》时,可以这样问学生:“如果你们以后考上大学了,你朋友送你离开家乡,你会不会觉得很感动呢。”教师通过设置问题,将学生带入情境,更好的体会李白当时的激动心情,以及李白与汪伦之间的友情。朋友之情,得之不易,能成为朋友本来就是一种缘分,学生应当好好珍惜那些真正的朋友。李白还有一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师在教学“赠汪伦”时,可以将其读给学生听,告诉学生为什么李白好友那么多,而且朋友对他好。因为李白对于友情非常重视。

四、在文言文教学中体现传统文化,进行励志教育

古代传统文化中,文言文作为一种书面语言,自然有许多值得阅读的文章,也值得学生去阅读。文言文篇章包括了很多类型,有描绘自然风景的、论述哲理的,记叙事件的等等。文言文语言精炼,描绘手法非常多,学生学习其描绘事物手法,对于写作也有很大的帮助。文言文最重要的其中心思想,一篇有灵魂的文章,才能让人感到惊叹。很多作者都将其自身情感带入其中,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文言文时,对于学生进行教育。例如“论语”,其中描绘了很多对于社会、人生的美好憧憬,也有教導人们要学而思、省自身。又如“送东阳马生序”,这篇文章讲述了当时学生的困难处境,教师要教导学生,如今学习环境比以前要好了很多很多,应该更加珍惜现在已有的环境,努力学习,奋发图强。那么艰苦的环境,宋濂都能够勤奋读书,如此痴迷于学习的精神,值得每个学生去体悟、学习。教师应该多让学生体会这种情感,学习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

总之,在语文课堂中应该渗透传统文化,让学生去感悟前人留下来的文化,体会他们的情感。这样,在传统美德的熏陶下提升自身修养,并将文化加以发扬光大。时代的发展,不能把传统文化遗忘。语文教学应该承担起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让学生在继承的同时受益终身。

参考文献:

[1]李慧琴.浅谈审美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J].学周刊,2013(26)

[2]艾显军.谈谈关于初中语文教学的三大原则[J].现代阅读,2014(14)

[3]杨志常.中小学文化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摭谈[J].山东教育,2013(Z1)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初中语文课堂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美在课堂花开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