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2015-07-04 00:10安仲静
家庭心理医生 2015年7期
关键词:产后出血观察护理

安仲静

【摘要】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观察与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对2012年6月~2014年12月分娩产妇发生产后出血20例产后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所有病例经积极抢救和护理后痊愈出院。结论:经临床观察及护理,出血得到及时救治,血容量、血压、脉搏、尿量恢复正常。无感染症状,体温、恶露、伤口均正常。病人情绪稳定,配合治疗护理。

【关键词】 产后出血;观察;护理

分娩24 h后,在产褥期发生的子宫大量出血称晚期产后出血。最常见于产后1~2周,也有迟至产后6周者。引起产后出血常见的病因有胎盘、胎膜残留,子宫胎盘附着面感染或复旧不全,剖宫产后切口愈合不良等。针对病因迅速止血,补充血容量,纠正失血性休克,预防感染[1]。对2012年6月~2014年12月分娩产妇发生产后出血20例患者护理方法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20例,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31岁。初产妇11例,经产妇9例。孕周37~42周,平均38周。其中自然分娩13例,出血量500~1000ml ,平均700ml。出血原因:子宫收缩乏力15例,胎盘因素2例,软产道损伤2例,凝血功能障碍1例。

1.2 方法 针对原因迅速止血、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及防治感染是产后出血的处理原则。对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加强宫缩是最有效的方法;对软产道损伤性产后出血,及时准确地修补、缝合裂伤可有效止血;对胎盘因素或凝血功能障碍所致的出血应迅速采取相应措施,控制出血。

1.3 结果 所有病例经积极抢救和护理后痊愈出院。

2 护理

2.1积极预防 做好孕期保健工作,定期产前检查,对有出血倾向的产妇应及时治疗,并提前到有条件的医院住院分娩。正确处理产程:第一产程密切观察产程进展情况,保护好产妇的体力,合理使用宫缩剂。第二产程认真保护会阴,正确指导产妇使用腹压,控制好胎儿的娩出速度,有出血可能者应在胎儿前肩娩出后立即肌注或静脉注射缩宫素10U。第三产程是预防产后出血的关键,正确处理胎盘娩出,仔细检查胎盘、胎膜,认真检查软产道有无裂伤和血肿,并按摩子宫促进子宫收缩。加强产后观察,胎盘娩出后2小时内,密切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宫缩、宫高、阴道流血量、膀胱充盈否、会阴及阴道有无血肿,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2一般护理 产妇取平卧位或头低位卧床休息,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及意识状态,给氧气吸入,注意保暖。饮食易消化,富含营养。观察子宫收缩情况、恶露情况。

2.3症状护理

2.3.1止血:子宫收缩乏力引起产后出血者,加强子宫收缩是最迅速有效的止血方法。①按摩子宫。最常用的方法是单手按摩法:一手置于宫底部,拇指在前其余四指在子宫后壁,均匀有节律地按摩宫底,挤出宫腔积血,促进子宫收缩。双手按摩法:一手在产妇耻骨联合上缘按压下腹中部将子宫上推,另一手握住宫底,均匀有节奏地按摩宫底同时间断用力挤压排出血块[2]。腹部一阴道双手按摩法:一手从腹部按压子宫后壁使之前屈,另一手握拳置于阴道前穹隆,两手相对挤压子宫并按摩可刺激子宫收缩,压迫子宫内血窦,达到压迫止血的目的。②应用子宫收缩剂。如缩宫素、麦角新碱(心脏病、高血压病人慎用)、前列腺素类药物。③若效果不佳者,可采取以下措施:宫腔填塞无菌纱条、结扎子宫动脉或髂内动脉,必要时行子宫切除术。

胎盘因素出血者可加强宫缩,排空膀胱,娩出胎盘或行人工剥离胎盘术。胎盘残留可徒手取出或用大刮匙清官,胎盘嵌顿者应用药物松解狭窄环,植入者多需手术切除子宫。软产道裂伤出血应及时准确地分层缝合裂伤处止血,恢复其正常的解剖结构。凝血功能障碍者积极治疗原发病,尽快输新鲜全血,补充血小板、纤维蛋白原或凝血酶原复合物,并发DIC可按 DIC处理。

2.3.2防治休克 建立顺畅的静脉通道,及时输血、输液维持有效的循环血容量和组织灌注量。观察皮肤、黏膜的颜色,四肢的温度,监测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的变化,及早发现休克的早期症状,留置导尿管,注意尿量及尿色,记录液体出入量。

2.3.3预防感染 接产中注意无菌技术操作。产后每天擦洗会阴伤口2次,观察子宫复旧和恶露情况,保持会阴清洁,遵医嘱给足量的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2.4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医护人员应保持镇静的态度,工作应紧张有序,并给予同情和安慰,以增加产妇及家属的安全感,适当地向他们解释有关病情和实施处理的目的,针对产妇的具体情况,指导加强营养,增加活力,逐渐地促进康复,调整产后指导计划。大量失血后,产妇抵抗力低下,体质虚弱,生活自理有困难,医护人员应主动关心产妇,增加其安全感,教会产妇一些放松的方法,鼓励产妇说出内心的感受,指导产妇逐步增加活动量,以促进身体的康复过程[3]。另外,做好出院指导也是心理支持的一个很好途径。指导产妇注意加强营养和活动,继续观察子宫复旧及恶露情况,明确产后复查的时间、目的和意义,使产妇能按时接受检查。部分产妇分娩24小时后,于产褥期内发生子宫大量出血,被称为晚期产后出血,多于产后1~2周内发生,也可推迟至6~8周甚至于10周发生,应予以高度警惕,以免导致严重后果。

3 讨论

產后出血可直接危及产妇的健康和生命,出血严重者可因出血性休克、感染等导致死亡。应了解产后出血的原因,做好健康宣教,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对有出血倾向者及早住院待产,发现出血及时配合医生查明原因,积极止血,极力挽救产妇生命。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24.

[2] 张红菱,王丽华.产科护士如何实施健康教育.中国妇幼保健,2000,15(9):589.

[3] 王萍.产后出血的护理.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1):3357-3358.

猜你喜欢
产后出血观察护理
急腹症的急诊观察与护理
不同给药方案对剖宫产术后出血产妇的心率及血压影响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提升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与探索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
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