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的X线诊断分析

2015-07-04 00:10焦德奎
家庭心理医生 2015年7期
关键词:胃癌

焦德奎

【摘要】目的:探讨胃癌的X线诊断分析。方法:对2013年5月~2014年10月收治的胃癌患者30例X线诊断表现进行分析。结果:30例患者中局限胃壁伸展不良征7例,隆起征3例,淺凹陷征16例,黏膜纹集中像4例。结论:数字化X线胃肠造影技术为诊断胃癌的常用方法。通过黏膜相和充盈相的观察做出诊断。

【关键词】 胃癌;X线诊断;影像表现

早期胃癌如能及时发现和得到有效的治疗,预后明显优于进展期胃癌,早期胃癌术后5年的生存率在90%以上,总体复发率在1.5%~13.7%,复发时间为术后1~20年,复发病死率为2%~4%。因此,早期胃癌的诊断和治疗非常关键[1]。我国早期胃癌的诊断率仅10%左右。对2013年5月~2014年10月收治的胃癌患者30例X线诊断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胃癌患者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32~70岁,平均48岁。病程3个月~5年,平均2.5年。主要症状表现为腹胀、呕吐、吞咽困难等表现20例,上腹疼痛20例,呕血、黑便等9例,消化不良、贫血、消瘦等表现7例。

1.2 方法 均经胃肠造影检查发现病变,经X线病理诊断。

1.3 结果 30例患者中局限胃壁伸展不良征7例,隆起征3例,浅凹陷征16例,黏膜纹集中像4例。

2 X线表现

2.1早期胃癌 隆起型(Ⅰ型)表现为小而不规则的充盈缺损,高度超过5 mm,边界清楚。表浅型(Ⅱ型):表现为胃小沟、胃小区破坏呈不规则颗粒状,轻微凹陷小龛影,僵硬边界尚清楚。①表浅隆起型(Ⅱa型):癌肿突出高度不超过5 mm;②表浅平坦型(Ⅱb型)病灶几乎无隆起和凹陷;③表浅凹陷型(Ⅱe型):病灶轻度凹陷不超过5 mm。凹陷型(Ⅲ型)表现为形态不规整,边界明显的龛影,深度超过5 mm,可见黏膜皱襞中断,呈杵状或融合。但早期胃癌的诊断还有赖于胃镜活检。

2.2中晚期胃癌

2.2.1浸润型胃癌:开始时常较局限。如位于小弯(常见)或大弯,钡餐造影见胃壁局限性柔软度减低或消失、僵硬,蠕动消失。常表现为病区过分平坦与光滑,形状不改变,如不注意或无经验很易漏诊。有时浸润型病变表现为局部胃轮廓的凹陷,呈浅弧形,类似外压性改变。双对比造影对浸润型癌的诊断很有帮助,表现为局部的“双重边缘”,内缘常平坦而稍不整齐,代表癌瘤浸润所致的胃壁增厚,外缘则代表周围基本正常的胃壁的投影。浸润型胃癌的另一重要表现为黏膜纹理的改变,表现为皱襞异常增粗,排列紊乱,形状固定,颇似慢性胃炎的改变。在有的患者则黏膜皱襞变为平坦甚至完全消失,其上有些颗粒状毛糙的表现或有些浅小龛影[2]。位于胃前后壁和贲门区的浸润型胃癌常不造成轮廓的改变,尤需注意上述的黏膜表现。癌瘤发展较大时引起胃壁僵硬、胃腔狭窄,诊断不难。

2.2.2增生型胃癌:X线表现为突入胃腔的充盈缺损、轮廓不规则、表面凹凸不平,其上的黏膜皱襞中断、破坏,或完全消失。如累及大小弯者可造成胃轮廓的残缺或胃腔狭窄与变形,若仅位于前后壁则不造成胃轮廓的改变,钡剂多时还可被遮住不见,需用加压法或双对比法才得以显示。胃壁僵硬和蠕动消失和梗阻。

2.2.3溃疡型胃癌:X线表现主要在于龛影形状不规则,特别是龛底(向外的一面)平坦而龛口(龛与胃腔的交界处)向内凸而有尖角;龛影位于胃轮廓之内;以及龛周有明显的环堤,已如上述。形成这种表现的原因不是龛本身呈半月形,而是类圆形的龛正好骑跨在小弯前后壁,成为相对折叠投影而成。如龛完全位于前后壁则不构成这种“半月综合征”的表现,而显示为边缘不规则的类圆形龛影。周围黏膜皱襞有时可有聚拢表现,但近龛影处增粗呈结节状,或有指压迹样改变。

3 讨论

胃癌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肿瘤。男性比女性多,其比例为2:1。一般发病在40~60岁,但目前青壮年发病也不少见。早期出现上腹部隐痛不适、食欲不振,厌恶肉食;同时伴有恶心、呕吐,常吐出棕褐色食物残渣等。晚期出现贫血、上腹部肿块、恶病质、粪便潜血持续阳性等。

X线检查方法的恰当选择及检查前准备 胃癌和早期胃癌影像学检查多以钡餐造影检查为主。胃气钡双重对比造影对早期胃癌的发现和诊断更有价值,可显示黏膜面的细微结构的破坏;单、双重对比造影对中晚期胃癌的诊断都有很大价值。但定性诊断还需结合内镜活检。

胃部X线检查前的必要准备是患者空腹。检查前禁止饮食至少6 h,以保证胃内空虚和干燥。这是使钡剂黏附在黏膜上和病变上的必要措施。如患者空腹潴留较多或有幽门梗阻,禁食期还需延长,或者检查前放胃管将潴留物抽出[3]。检查前3天内不服含有铁、铋、钙高原子量的药物,因为它们能显影而干扰诊断。对明显的便秘患者可适当通便。充分了病史及临床要求,取得患者的配合,是检查成功的必要环节之一。

不同位置胃癌的X线特点胃癌除具有上述的基本X线表现外,不同位置的胃癌还有某些特殊点,其检查方法也不尽相同,贲门癌这是胃癌中较常见的一种,3种病理类型的胃癌均可在此发生。及时发现贲门癌有赖于仔细的检查,掌握正确的方法,熟悉正常X线解剖以及认识癌瘤的X线表现。贲门癌的X线征象为:①贲门区块影,可位于贲门上或贲门下,在含气的胃泡内显示为软组织块影,可呈结节状、分叶状或不规则形。必须转动到一定的体位才能显示,而在其他位置可能见不到。双对比造影时钡涂布在肿物表面,显示更为清楚。服钡后检查可显示充盈缺损。②钡剂走行异常,可沿贲门或贲门下肿物分流而下,或被抬高成角成7字形,在肿瘤之上绕过,称为“绕流”现象。有时钡流通过贲门呈喷射状。③胃底变形、增厚。这是肿瘤沿胃壁向腔内外发展的结果,呼吸气观察形状不改变。胃底与膈面距离加大(大于1.5 cm有诊断价值),但这并不常见且不是早期征象。④黏膜皱襞破坏、杂乱,与正常时迂曲连续的皱襞不同。但由于检查本身的困难,这种征象不易良好显示。⑤贲门下区胃壁僵硬,与正常胃壁分界清楚,其上下方出现小的凹陷切迹;有时贲门下区轮廓不规则。⑥贲门胃底轮廓不规则,呈多个浅弧形,需转动体位才能发现。⑦龛影;贲门癌溃疡很常见,大小深浅形状不一,常位于贲门下区,但X线片不易显出。它可表现为杂乱的皱襞上有一团不规则钡影;可表现为贲门下半月形或V形龛影,龛底平坦与小弯平行,其上下各有切迹凹陷,龛口有环堤;少数龛影表现为囊袋状深龛影,酷似溃疡或憩室。⑧食管下端受累,出现狭窄、僵硬、变形、充盈缺损和黏膜破坏。这些现象是贲门癌向上侵犯所致,是病变进展的表现。

【参考文献】

[1] 陈棣华主编.消化道肿瘤影像诊断与病理对照.第1版.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59.

[2] 胡军武. 医学数字成像技术. 武汉: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41-77

[3] 张一楚.青年人胃癌的诊治特点[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4,7(5): 347348.

猜你喜欢
胃癌
碘-125粒子调控微小RNA-193b-5p抑制胃癌的增殖和侵袭
青年胃癌的临床特征
胃癌前病变治疗重点是什么?
胃癌组织中PGRN和Ki-67免疫反应性增强
P53及Ki6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胃癌手术治疗效果探讨
S100钙结合蛋白P在胃癌患者胃癌组织和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胃癌组织中Her-2、VEGF-C的表达及意义
胃癌组织中LKB1和VEGF-C的表达及其意义
胃癌组织中VEGF和ILK的表达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