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的中医辨证治疗体会

2015-07-04 00:10赵义和
家庭心理医生 2015年7期
关键词:中医中风

赵义和

摘要 目的 探讨中医药方治疗中风的辩证方法及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3月-12月,我院收治的中风患者22例,针对临床治疗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经中医治疗后22例患者显效18例,有效3例,无效1例。对比分析患者治疗前后患者关节酸痛、肢体强痉症状评估,评估原则采用我院自行拟定的评估计划进行,评估分采用50分,治疗前患者关节酸痛症状评估为38-4.75,治疗后患者关节酸痛症状评估分为28.55-3.25,治疗后关节酸痛症状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患者肢体强痉症状评估为38-4.75,治疗后患者肢体强痉症状评估分为28.55-3.25,治疗后肢体强痉症状明显低于治疗前,表示差异有统计意义。结论 中医疗法通过辨证论治,从证而治,从根本治疗中风有显著疗效,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中风;中医;辩证论治

中风是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或轻者不经昏仆,仅以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语言蹇涩为主症的一种疾病。此病多发于中年以上,好发于冬春季节,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危重病。选取2010年3月-12月,我院收治的中风患者22例,总结临床中医药方辨证治疗方法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0年3月-12月,我院收治的中风患者22例,其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最小者30岁,年龄最大者65岁,患者平均年龄55岁,患者临床表现符合下列标准,见恶寒 、发热 、肢体拘急 、关节酸痛等症,舌强 语蹇,或手足重滞,甚则半身不遂等症。

1.2方法 辨证论治:(1)中经络①经脉空虚,风邪入中,主症:肌肤不仁,手足麻木,突然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口角流涎,甚则半身不遂,或兼见恶寒 、发热 、肢体拘急 、关节酸痛等症。苔薄白,脉浮数。病机:脉络空虚,风邪入中,治法:祛风养血,行血通络,主方:大秦艽汤加减处方举例:秦艽l0 g,羌活l0 g,防风l0 g,白芷l0 g,细辛3 g,生地 l0 g,当归l0 g,川芎l0 g,赤芍l0 g,白术12 g,茯苓15 g,白附子l0 g,全蝎6 g。②肝肾阴虚,风阳上扰,治法 :育阴潜阳,镇肝 息风[1] ,主方:镇肝熄风汤加减,处方举例:白芍12 g,玄参1 2 g,天冬15 g,煅龙骨30 g,煅牡蛎30 g,龟板10 g(先煎),代赭石l5 g,川牛膝l0 g,天麻l0 g,钩藤15 g,菊花l0 g。 (2)中脏腑,1)闭证 治法:辛凉开窍,清肝息风 主方:首先灌服或鼻饲至宝丹,或 安宫牛黄丸,以辛凉开窍。并用羚羊角汤 加减以清肝息风。处方举例:羚羊角处3g( 磨汁冲服 ),菊花10 g,夏枯草l5 g,蝉衣6 g,龟板处l5 g(磨汁冲服),白芍12 g,石决明l5 g,丹皮12 g,生地12 g。②阴闭 主症: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大小便闭,肢体强痉,面白唇暗,静卧不烦,四肢不温,痰涎壅盛。苔白腻,脉沉滑缓。病机:风夹痰湿,上壅清空 治法:辛溫开窍,豁痰息风 主方:先用苏合香丸以辛温开窍。再用涤痰汤加减以豁痰息风。处方举例:半夏12 g,橘红10 g,茯苓10 g,竹茹10 g,菖蒲10 g,胆南星l0 g,枳实10 g,天麻10 g,钩藤10 g。 (3)后遗症 1)半身不遂 ①气虚血瘀,脉络痹阻 主症:半身不遂,肢软无力,患侧手足浮肿,语言蹇涩,口眼歪斜,面色萎黄,或暗淡无华。苔薄白,舌淡紫,或舌体不正,脉细涩无力等[2]。病机:气虚血滞,脉络瘀阻 治法:益气活血,通经活络 主方:补阳还五汤加减 处方举例:黄芪15 g,桃仁l0 g,红花l0 g,当归12 g,赤芍l0 g,地龙l0 g,全蝎5 g,乌梢蛇l0 g,川牛膝l0 g,桑枝l0 g,土鳖虫l0 g,川断l0 g。②肝阳上亢,脉络痹阻治法:平肝 潜阳,息风通络 处方举例:怀牛膝30 g,代赭石30 g,生龙骨l5 g,煅牡蛎l5 g,煅龟板15 g,白芍15 g,玄参l0 g,天冬15 g,川楝子l0 g,甘草6 g,地龙l0 g,僵蚕l0 g,桑枝l0 g,络石藤l5 g。

1.3 统计分析 利用spss19.0软件对临床数据进行统计,临床所有计量资料均用t检验,数据资料用均值与标准差方式表示,对比分析数据,结果显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意义。

2结果 经中医治疗后22例患者显效18例,有效3例,无效1例。对比分析患者治疗前后患者关节酸痛、肢体强痉症状评估,评估原则采用我院自行拟定的评估计划进行,评估分采用50分,治疗前患者关节酸痛症状评估为38-4.75,治疗后患者关节酸痛症状评估分为28.55-3.25,治疗后关节酸痛症状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患者肢体强痉症状评估为38-4.75,治疗后患者肢体强痉症状评估分为28.55-3.25,治疗后肢体强痉症状明显低于治疗前,表示差异有统计意义。

3讨论 《 素问·脉要精微论 》说 :“ 头者,精明之府 ”。李时珍在《 本草纲目 》中亦指出脑为“ 元神之府 ”。“ 精明 ”、“ 元神 ”均指主宰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功能而言,因此可认为神明为心脑所主。中风的病理基础为肝肾阴虚。肝肾阴虚,气血衰少为致病之本,风 、火 、痰 、气 、瘀为发病之标,两者可互为因果[3]。发病之初,邪气鸱张,风阳痰火炽盛,气血上菀,故以标实为主;如病情剧变,在病邪的猛烈攻击下,正气急速溃败,可以正虚为主,甚则出现正气虚脱。而后期因正气未复而邪气独留,可后遗难症。

本文通过中医辨证论治从各个方面的病症引起的不同病症针对性用药,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通过本组22例患者的病例研究显示,经中医治疗后22例患者显效18例,有效3例,无效1例。对比分析患者治疗前后患者关节酸痛、肢体强痉症状评估,治疗后关节酸痛症状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肢体强痉症状明显低于治疗前,表示差异有统计意义。,说明临床中医从经脉空虚,风邪入中、气虚血瘀,脉络痹阻、肝阳上亢,脉络痹阻、肝肾阴虚,风阳上扰等方面的病症引起的症状综合用药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效果显著,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林明璋 .30例中风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体会 . 医学信息 .2014,12: 166-167.

[2] 郭繁华 .中医辨证治疗中风的临床观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4,30: 279-279.

[3] 谢俊锋.中医辨证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观察 . 心理医生(下半月版). 2012,04: 174-174.

猜你喜欢
中医中风
预防中风应做到八要八不要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中风后复健可针药并用
乍暖还寒时节,警惕中风发生
糖尿病患者的中医饮食护理相关问题分析
中医英译的误译现象探析
社区中医干预初产妇产后焦虑及抑郁的效果
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38例临床观察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