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性脑病患者的内科临床护理

2015-07-04 00:27谭亚荣张静蔚蓝聂志华孙玉梅
家庭心理医生 2015年7期
关键词:内科护理

谭亚荣 张静 蔚蓝 聂志华 孙玉梅

摘要:目的 探究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护理。 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近3年来收治的肝性脑病患者进行内科临床护理病例30例,其中15例患者采用了普通护理措施,15例采用综合护理,对比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 结果 15例采用普通护理患者10例患者恢复良好(66.7%)。5例重型肝性脑病患者反复发作、治疗依赖性肝性脑病的预后较差(33.3%)。15例采用综合护理患者,13例肝性脑病患者基本无明显异常(86.7%),经积极治疗多能好转。2例Ⅲ期、Ⅳ期肝性脑病患者出现生命危象(1.3.3%),预后较差。 结论 优质的综合护理能更加有效的促进患者临床康复。

关键词:肝性脑病;护理;内科

0引言

肝性脑病(HE)是肝脏功能严重障碍,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综合征,其基础为代谢紊乱。主要由肝硬化、肝衰竭等门体分流或慢性肝病所引致。临床表现以神经精神症状为主,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行为异常,昏迷,同时会伴有病理神经反射和扑翼样震颤。近年,医学界把没有可识别的大脑失常的临床表现及相关的症状和体征。通过科学细致的神经电生理检测或智力测试才有异常发现的肝性脑病,也归入本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近3年来收治的肝性脑病患者进行内科临床护理病例30例,其中15例患者采用了普通护理措施,15例采用综合护理,对比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肝功能衰竭、扑翼样震颤。随着病情的进展,病人出现不同程度的智能障碍[1]。向型性格者表现为欣快多语,而原属内外向型性格者则为抑郁。

1.2 方法

普通护理患者告知病人及家属出现肝性脑病后应禁食蛋白质饮食,予足够的糖类补充能量,并应配以包括豆类、奶、蛋、肉及豆制品等在内的高维生素,高热量的饮食。护理人员应遵医嘱,了解各种药物的作用、副反应,以及给药注意事项等。

采用综合护理患者在常规药物护理、饮食护理基础上,尤其注意安全护理,对患者形成更加优质的护理体系。

2 结果

15例采用普通护理患者10例患者恢复良好(66.7%)。5例重型肝性脑病患者反复发作、治疗依赖性肝性脑病的预后较差(33.3%)。15例采用综合护理患者13例肝性脑病患者基本无明显异常(86.7%),经积极治疗多能好转。2例Ⅲ期、Ⅳ期肝性脑病患者出现生命危象(1.3.3%),预后较差。

3 讨论

引起肝性脑病的诱因主要包括:上消化道出血和大量放腹水、排钾利尿。出血后血液淤积在胃肠道内蛋白质分解导致肠内产氨增高,每百毫升血液中含蛋白质约20克。高蛋白质饮食将会致使血氨增高。大量排钾利尿、放腹水将常导致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及大量水和蛋白质、电解质丢失,将会导致低钾性碱中毒,NH3会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细胞导致氨中毒。

3.1安全护理

护理人员应仔细观察肝性脑病的分期及临床表现。对于躁动病人,可根据情况对患者实行安全保護。躁动或意识障碍有可能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可加用床档或约束带,防止患者撞伤或坠床。大单在其胸腹部及膝部处对于躁狂病人进行约束。值得注意的还约束带在使用时应注意大单的宽度和松紧度要适宜,根据病人肢体皮肤的变化应用棉垫包裹后再约束,每2小时/次,观察患者皮肤的情况。

3.2饮食护理

护理人员应及时告知病人、家属出现肝性脑病后注意糖类能量、高维生素、高热量的饮食补充。应禁食包括奶、蛋、肉、豆类及豆制品等在内的蛋白质饮食。

蛋白质的供给:昏迷患者禁用蛋白质[2],待患者清醒后或病情好转可逐渐增加蛋白质饮食, 20g/天,以3—5天增加重10g的比例增加,全日蛋白质<30—40g,支链氨基酸为主的植物性蛋白。但短期内每天不能超过50g。由于脂肪可延缓胃的排空,脂肪供给尽量少用。

注意水、电解质的平衡:肝性脑病多存在水潴留倾向,因此水一般每日大约2000ml,不宜摄人过多。但尤应限制脑水肿可疑的病人。每日摄入碳水化合物为主,总热量保持在6.3~8.4kJ/日,以25%葡萄糖液鼻饲昏迷病人供给热量。

维生素的供给:食物配制应注意含丰富维生素如维生素C、B、K、E等。由于维生素B6可使多巴在周围神经处转为多巴胺,减少中枢神经的正常递质,因此应谨慎维生素B6的使用。

3.3意识障碍护理

可戴冰帽护理抽搐、脑水肿病人,以达到降低颅内温度,保护脑细胞功能,减少能量消耗,应用脱水剂时要注意滴速和尿量[3]。对第四期的昏迷病人,在加强基础护理的同时,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褥疮、感染的发生。对前三期病人的行为异常和性格改变应协助医师及早诊断,予重视并严密观察,及时处理以控制病情恶化。

3.4用药护理

护理人员认真遵医嘱,详细了解给药注意事项、各种药物的功效、副反应等。乳果糖有轻泻作用,需观察服药后的排便次数,以保证排便2—3次/日,大便pH5—6为宜。为避免流涎、面色潮红与呕吐等现象反应静脉注射精氨酸速度不宜过快。该药易出现恶心、腹胀、腹痛、呕吐或引起电解质紊乱,护理上要加以注意。消除诱因,避免使用含氮药物、催眠药、麻醉药及对肝脏有毒的药物和减少有毒物质的产生。地西泮5~10mg注射治疗烦躁不安或抽搐者,忌用吗啡、水合氯醛、硫喷妥钠等药物。

参考文献

[1] 肝性脑病诊断治疗专家委员会;肝性脑病专家共识 [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09,04.

[2]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第十二版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026-2033

[3] 姚光弼. 临床肝脏病学 [J].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187-197.

猜你喜欢
内科护理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急腹症的急诊观察与护理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PBL教学法在内科见习中的实践与思考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
中医护理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
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PBL与CTM在中医内科教学中联合应用初探
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