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的新闻事实与舆论引导

2015-07-28 06:43
新媒体研究 2015年12期
关键词:民生舆论大众

肖 阳

辽宁理工学院,辽宁锦州 121000

网络已经成为了大众生活中不能缺少的媒体形式之一,大众可以将自己身边的真实事情、故事发到互联网上,让身边更多的朋友了解自己。互联网功能有很多,例如:进行娱乐、搜索数据、维护自己的权利。对于互联网,人们经常关注的是网络中的各种信息、舆论,如何确定自己获取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权威性。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的网络环境使我们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所以,文章从网络新闻、网络舆论所存在的特点角度出发,深入研究了管理舆论,建立健康的网络环境。

1 网络新闻、舆论的特点

1.1 网络新闻与舆论真假难辨

目前,大众对于事物的认识,主要是通过新闻传播的方式。过去几年,人们主要依赖于电视、广播这些传统的方式获得信息。随着科技发展,互联网传播模式得到大众认可,互联网时代开始了。人们获得新闻的方式不再局限于报纸、杂志,更多的是通过互联网的形式。通过网络,我们可以自己掌握时间,自己控制所需要的新闻信息,阅读自己感兴趣的新闻资讯。人们拥有自主权,随时随地可以了解全世界的新闻资讯。

但是,现如今的信息数量呈现梯形增长,信息的真伪很难识别。有时候,我们从互联网中得到的信息并不真实,是虚假的,尤其是在经济、金融领域。骗局、陷阱层出不穷。凡是有利就有弊,新闻信息的数量大量增长,但是信息的真实性却逐渐下降,两者之间呈现反向关系。这也是目前网络环境中有待于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1.2 网络信息带动群众情绪

网络新闻具有较强的传播性,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主要是通过电视、报纸。电视、报纸等传播方式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因为电视、报纸等方式传播信息时所发布的消息都是经过严格的筛选、整理之后才能向大众传播,信息播放内容比较少。在大众心中这些方式播放的新闻信息都是真实、可靠的,具有较强的权威性。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传播新闻的方式得到了普及,新闻信息以全新的方式出现在民众面前,新闻信息被互联网充斥着每一寸空间,一些人习惯从电视、广播中得到新闻信息,面对互联网的强大阵势,第一次对传统的传播方式失去信心。

1.3 网络新闻与舆论泛滥

互联网的出现,对民众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一度冲击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互联网的出现使人们实现了多年的地球村梦。在网络中每个人都拥有话语权,可以在网络中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真实的意见甚至是发牢骚,可以记录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互联网的这个特点,得到大众的认可,真正拥有了话语权。在这个平台上,人们可以大胆地说出自己平日里不敢说出的话,真正有了属于自己的发泄平台。

凡事有利就有弊,很多人利用网络的传播特点别有用心的做文章。所以,新闻舆论很容易对社会产生不好的影响,不容易管理,稍有疏忽可能对社会造成很坏的影响。例如:对于社会上相对比较敏感的话题,互联网传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网络媒体进行相关报道,传播速度快,传播途径比较多,老百姓在网络中可以拥有话语权。所以,舆论容易泛滥。

1.4 我国民生新闻现状

民生新闻应该以人为本,专注于对百姓进行人文关怀,对群众身边的大小事进行详实、准确的报道,并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着重强调事件对大众切实的利益和权益,真正做到媒体服务于大众,为大众提供一个良好的信息与事件的讨论和宣传平台。

目前我国的民生新闻已经出现了一个不正常的现象,那就是相同类型的节目频繁在各个地方台、中央台反复播出,甚至有照搬模仿现象,雷同或者相似节目众多,创新型节目很少,大众已经对这种类型的节目产生厌烦心理,然而,目前我国的新闻栏目或者节目对此依然进行着复制和模仿。

因为目前我国民生类新闻栏目雷同率非常高,大众失去新鲜感并且逐渐产生审美疲劳之后,民生类新闻不仅没有进行反思,反而逐渐对大众身边的事情一带而过,仅仅停留在报道、信息输出方面,而对于事件背后所涉及的重大意义却三缄其口,不仅不对其进行深挖和讨论,而且避重就轻,主持人或者摄像对此也不进行深入采访,这种新闻发展态势已经逐渐与单纯的网络信息传播相类似。

对于事情进行深入剖析和解答,并且深挖事件背后真相,是新闻媒体的根本职责所在,人们需要看到的是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而不是简单的报道。目前我国民生新闻的这种弊端已经存在了很久,不仅没有改正的迹象,反而形成了普遍之势。

在新闻内容方面,因为不对事件进行深入剖析,那么在新闻选材上也逐渐“轻松”起来,如果仅是对事件进行简单的报道,那么对内容也就疏于审核。不仅如此,很多地方台所播出的民生栏目为了迎合地方人群的爱好,不顾新闻媒体本身的精神文明导向作用,反而只是为了单纯的收视率,迎合大众的恶俗爱好,严重污染和干扰了我国民生新闻的环境和舆论导向作用。

这种类型的新闻栏目不仅对新闻环境有害,同时还能够对大众情感导向产生严重的误解,很多人因为观看各种恶俗节目、血腥暴力等栏目之后,便逐渐模仿起来,干扰社会秩序和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严重者甚至不惜触犯法律。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目前的民生新闻已经起到了错误的情感、信息导向作用。

2 如何做好网络环境新闻与舆论的引导

2.1 加强权威网站的建设、评定工作

网络信息具有真假难辨、传播范围比较广、观众的情绪容易被带动等特点,如何管理网络环境,建立健康、干净的网络环境成为了我们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般传播速度比较快的新闻信息都是从一些大型的网站发出的,使人们认为信息是真实、可靠、具有说服力的。我们要建立健康的网络环境,就要从根源解决问题。对这些大行动网站实施监督、控制。在一定程度上遏制错误信息的发布。应该对现有大型网站进行监督,当从网站中发布信息时,应该得到相关部门的认证批准,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控制不健康的网络环境。

对于这些网站的权威性认定和评定,是确保网站一直具有公信力和权威性的一项硬性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够从群众心理上建立类似于电视等传统媒体的权威感受,也只有这样,才能够扭转互联网在人们心中那种散乱、随意的印象。

2.2 加强管理信息发布

网络中的信息来源不同,各种信息从网络中的大大小小网站中发布出来,发布源头不同。有时候,一些看似重要、真实的信息并不是从正经的网站中发布出来的,而是由一些个人、地方的小型网站中发出。这些网站会发出一些即时信息或者是爆炸性信息。权威的网站在发布消息前经过检查信息、核实信息的真实性、对信息的内容进行仔细检查等步骤,经过这些步骤发布的消息官方化比较严重。但是从小型网站发布的信息不会经过以上的步骤,这些信息往往比较实际。

没有经过审核等步骤发布的信息,我们不了解发布者的真实想法、真实意图,无法确定信息的真实性。一般情况,这种信息娱乐的成分比较重。所以,相关政府部门应根据实际的网络环境情况,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及监管制度。所以网站发布的信息应该统一由第三方网站审核后,确认没有问题后才可以发布出去。使民众得到的信息真实可靠。

2.3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互相监督

当网络环境中的舆论不受控制,民众容易产生偏激的想法,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传统的传媒方式向公众澄清事情的真相。由此看出,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相互结合,共同进步,带给民众真实可靠的信息。当互联网中的信息出现不确定的情况时,传统媒体会出面澄清事情的真相。在民众心中为互联网传播树立起正确的榜样。

以上谈到的方法适用于互联网中发布的比较敏感的信息。一般情况,当这些错误的信息被大众知晓,并且广为流传,可以利用传统的传媒方式向大众澄清事情的真实性。让群众了解到接收的信息是错误的,并在此基础上向大众阐述事情的真实情况,还原事情的真相。

2.4 完善网络监督与快速反映机制

我国目前的网络媒体管理还非常的松散,网络中的谣传依然大范围存在,而出现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就是我国目前还缺乏整体、全面、有效的网络监督和快速反映机制。对于网络环境来说,信息发布者往往具有隐蔽性,不能够立刻对信息发布者进行追踪,是导致这种尴尬存在的根本原因。

如果能够建立并且加强针对网络环境的快速反映机制,那么在管理网络舆论舆情的时候就能够有震慑力,令一些不法分子心惊胆战,从而在根本上遏制恶劣、虚假、陷阱、谣传、淫秽色情等信息的传播,对肃清网络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5 有效引导民生新闻中的大众情感方向

对发生在大众身边的各种敏感事件,民生新闻应该勇于挖掘背后线索,找出事件发生的主要矛盾和发生点,探讨解决事件矛盾的方案,这是民生新闻的终极目标。然而在大众本身,很多事情不能够或者不愿意被公之于众,对于这种事件,民生新闻可以通过私下对其提供帮助意见,然后争取事主的意见和想法,将其录制成故事形式,隐去事主真实信息,通过播放故事事件将事件中的主题表达出来,提出事件矛盾、解决方法以及注意事项,为大众做出事件预警和处理方法。

社会深层问题一直是困扰新闻媒体的一大障碍,无论是地方媒体还是中央级媒体,因为都是政府喉舌这一角色,在面临政府参与和干预的事件时不得不采取回避态度,但是在民生方面,大众的需求如果不被满足,那么就需要政府出面来进行解决,而新闻媒体在此时就应该对事件采取评论态度,并且需要积极地与政府和群众沟通,争取将矛盾解决才是媒体的主要职责所在。

对于敏感事件避重就轻,是我国目前民生新闻的主要弊病。其原因就是惧怕事件背后的势力,然而对于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是新闻的本职,在很多方面,民生新闻所关注的,都是大众身边事,能够涉及到背后政治势力的还是少数,但是对于社会公共问题,比如城市化建设与拆迁这类矛盾,是政府所承担的事件,对于这种事件进行报道与深入分析,才能够体现民生新闻真正为百姓服务的宗旨。

针对这类社会敏感性问题,民生新闻应该积极介入,通过不同手段和方式,联合政府与大众,双方面取得意见的统一,为大众和政府之间的沟通搭建桥梁,缓和政府与民众的矛盾,积极促进双方和谐,对大众情感进行积极疏导,引领大众情感导向,在事件中扮演双面角色。对于热点问题敢于披露、勇于披露是成熟媒体的象征。

3 结束语

现如今,新闻和舆论是网络环境中传播新闻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这种新型的媒体形式得到大众的好评,这代表互联网已经正式进入人们的生活,成为舆论力量的重要载体。影响程度远远超过传统的影响力。未来,我们会实现地球村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时代使新闻舆论变得更加强大、权威、真实可靠。我国的网络环境也在逐步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为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做出来杰出的贡献。

[1]胡钰.新闻与舆论[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2]张志彬,王战平.论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的引导方法[J].情报探索,2007(8).

[3]王璜,陈正辉.略论网络舆论及其引导[J].扬州大学学报,2007(3).

猜你喜欢
民生舆论大众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大众ID.4
上汽大众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