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民族文化的当代传播探究

2015-07-28 06:43
新媒体研究 2015年12期
关键词:媒介民族环境

赵 恬

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内蒙古锡林郭勒盟 011200

现代社会中,科技的进步带来了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变革,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逐渐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开始发挥效用,文化传播领域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民族文化的当代传播在新媒体的环境下也有了新的传播方式和渠道,因此研究新媒体环境下民族文化的当代传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 民族文化在传统媒体环境下的传播困境

在民族文化传统的传播环境下会有一些困境,主要存在的困境是主流媒介对民族文化的浸透以及民族文化中地缘文化的消匿。马克思主义理论中认为,民族文化具有一定的“地缘性”特征,因此也决定了民族文化会在一定的环境区域内进行传播,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主流媒介会对民族文化有一定的浸透,这样就会在民族文化的基础上衍生出一些带有主流媒介特征的文化形态。传播技术的革新影响了民族文化的传播方式,报纸、电话、广播、电视、网络等传播媒介发展非常迅速,地域空间的阻隔已经不再是文化传播的问题,因此主流媒介对民族文化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渗透和影响,民族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趋同性,民族文化开始出现跨区域间的文化同质化,地缘区域内部对传统文化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就中国的情况看,在当前媒介的强力渗透下民族文化在主流传播视野中越来越式微。

2 新媒体环境对于民族文化当代传播的影响

2.1 新媒体的交互性使民族文化传播层级发生改变

新媒体具有非常强烈的交互性,这样一来就会对民族文化的传播层级产生影响,传统的民族文化在传播的时候一般是具有地域性的,并且传播的层级较为简单,民族文化在传统中是进行单向传播的,传播者和被传播者之间没有形成绝对的文化与生活联系。但是新媒体的出现使得民族文化的传播途径变的复杂起来,可以使得民族文化在区域内与区域外的传播得到必要的反馈和呼应,可以说新媒体的交互性有利于改善单向传播在文化上的均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民族文化的多元化色彩更好的输出。

2.2 新媒体的社交特性为区域性文化凝聚提供机会

随着大规模人口流动及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民族文化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影响,从空间角度来说,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文化正和普通大众文化进行融合,在大城市中生活的少数民族也越来越多,这样一来民族文化就受到了非常大的冲击,新媒体的社交特性为区域性文化凝聚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新媒体技将不同地域的文化进行有效的结合,让人们能够在虚拟的时空进行文化交流,微博、微信也能增加民族文化的传播。从民族团结的角度来看,新媒体将不同民族之间的特点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融合,在民族“大杂居”的环境下,不同的文化进行了交互式的活动,这样也有助于民族之间的团结。

3 新媒体环境下民族文化的传播路径

3.1 亲身介入新闻现场,用可靠的报道重塑媒介权威性

在新媒体的环境下,需要充分调动传统媒介,亲身介入新闻现场,这样就能够亲身发现可靠的新闻,这样一来,就能够对民族文化的传播树立一个良好的官方渠道,民族文化在传播与采访上比较容易受到地域偏远的影响,从而很难在报道中进行有效的实事求是的报道,所以必须要树立报道的权威性,才能使得民族文化在传播中更加有效,所以需要将文化的特色带出来,以鲜活的民族文化报道现场博得受众的认可。

3.2 加强深度报道,弥补网络信息的浅薄化

在传统的民族文化报道中,对于民族文化都是比较浅度的报道,所以需要在新媒体的环境下加强对于民族文化的深度报道,这样才能避免在现代媒介的影响下对民族文化产生误解,新媒体有着快速传播的优势,因此需要对民族文化背后的故事和历史底蕴进行有效的挖掘,以深入的思考为受众提供独特的文化体悟。同时,媒介社交化并非将传播局限于封闭的群体内,而是可以利用新媒体对民族文化进行有效的挖掘后进行迅速的传播。从而促进民族传播的繁荣。

3.3 以评论引导舆情

在民族文化的传播中,官方评论对传播的效果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尤其是面对地缘政治与民族文化的复杂性,更加需要进行评论的引导和舆情的控制,因为在新媒体传播中,传播速度非常快速,所以人们的观念非常容易受到影响,因此需要官方对新媒体传播进行有效的控制,避免少数别有用心之徒在新媒体的方式下对民族人们进行煽动,从而影响了民族团结。变官方运营为政府指导下的社交化运营,提高群体内每个个体对于民族文化传播的参与积极性。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媒体环境下,民族文化的传播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才能更好的适应新媒体的环境,民族文化的传播与互动需要发挥全媒体的影响力和作用,因为全媒体继承了媒介传统与新兴事物的优势,能够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优势对民族文化进行有效的传播,对于民族文化的长远传播和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高良,王子怡.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可持续发展——以中国服饰文化为例[J].艺术百家,2011(S1):179-182.

[2]徐俊六.新媒体环境下民族节日的文化传承研究[J].昆明学院学报,2015(01):128-132.

[3]张芝明,张蕾.民族文化撞上新媒体,怎么破?[J].新闻论坛,2015(01):68-72.

[4]姜申.民族文化在展示传播中的新媒体应用前瞻——以贵州民族特色展示为例[J].贵州社会科学,2015(08):84-88.

猜你喜欢
媒介民族环境
我们的民族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环境
书,最优雅的媒介
多元民族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