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偏瘫患者康复综合护理措施的探讨

2015-07-30 04:50王以君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4年18期
关键词:临床应用

王以君

【摘要】目的 研究探讨脑出血偏瘫患者康复综合护理措施的实施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出血偏瘫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性的康复护理措施。分别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肢体功能改善情况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等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的Harris评分、Barthel 指数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两项得分与治疗前相比都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是观察组患者的Harris评分和Barthel 指数的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脑出血偏瘫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给予康复综合护理措施,能为患者提供个性化针对性全方位的护理服务,患者的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脑出血偏瘫;康复综合护理;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本文将我院收治的脑出血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康复综合护理措施的临床应用价值。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出血偏瘫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经颅脑CT、MRI等影像学手段检查后确诊为脑出血。排除因颅脑外伤或者脑梗死等造成出血的情况。患者从发病到入院治疗的时间在3~72 h,平均(35.3±3.1)h,经手术治疗后均存活,但发生肢体偏瘫。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

对照组患者中,男33例,女18例,年龄45~82岁,平均年龄为(62.1±3.5)岁。其中,发生左侧偏瘫和右侧偏瘫的患者分别为20例和31例。

观察组患者中,男31例,女20例,年龄44~80岁,平均年龄为(60.3±3.5)岁。其中,发生左侧偏瘫和右侧偏瘫的患者分别为22例和29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偏瘫位置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主要是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对合并其他异常情况进行对症处理。

观察组患者则给予康复综合护理。

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脑出血起病急,治疗后偏瘫对患者的打击大,容易滋生焦虑、恐慌、自卑的不良情绪,甚至对生活失去信心,产生厌世的想法,不仅不利于后续的康复护理,也不利于患者的预后恢复。护理人员要通过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健康引导,向患者介绍康复良好的案例,同时,为患者讲解康复护理的作用和重要性,帮助患者树立信心,鼓励其积极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

体位护理和被动运动。在治疗后的初期,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给予科学的体位指导,帮助其进行翻身活动等。一般病情较轻的患者可选健侧卧位为主要体位,而病情严重的患者则需在护理人员的辅助下,保持肩关节旋前、肘关节伸直、腕关节背伸、旋后、指关节外展、膝关节略屈、足底平放的体位[1]。翻身的间隔时间一般为2 h,但要注意体位变换过程中动作要轻缓,避免对肢体造成牵拉损伤。与此同时,在患者卧床期间,也要对患者的身体各个关节功能位置进行锻炼,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每天的被动运动在3次左右,通过对偏瘫侧肢体进行向心性按摩,改善患肢血液循环,避免发生肌肉萎缩或者血栓等情况。

功能恢复锻炼。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逐步帮助患者完成自主翻身训练、坐位练习、站立练习以及步行练习等。自主翻身练习主要是通过健侧肢体的活动带动患侧肢体实现翻身,逐步加大训练量。

1.3 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分别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肢体功能改善情况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等进行比较。其中,肢体功能采用Harris 肢体功能评分系统[2](主要涉及功能、疼痛程度 、畸形、活动度四个方面)进行评价,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则肢体功能越好。而日常生活能力则采用ADL量表(Barthel 指数)[3]进行评价,同样得分越高,改善越明显。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的Harris评分分别为(38.3±6.7)分和(38.9±7.1)分,Barthel 指数分别为(33.2±5.2)分和(34.1±5.0)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Harris评分分别为(70.1±7.1)分和(53.3±4.2)分,Barthel 指数分别为(80.5±8.1)分和(57.3±8.2)分,与治疗前相比都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是观察组患者的Harris评分和Barthel 指数的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脑出血是目前临床上发病率十分高的一种脑血管疾病,指的是非外伤性的脑实质内血管破裂造成脑内出血的情况[4]。高血压、颅内血管畸形以及脑动脉硬化等都可能引起脑出血。由于脑出起病急,且病情进展快,虽然随着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其死亡率大大降低,但是治疗后仍有较高的致残率,偏瘫就是其中的一种,对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本文观察组患者通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康复综合护理,从心理护理、健康宣教、体位护理、被动运动以及功能恢复训练等多方面对患者进行针对性、个性化护理干预,患者的肢体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显著提高,预后得以改善,明显优于单纯的常规护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永宏,陈四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出血偏瘫病人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卢精华[J].全科护理,2010,

8(21):713-714.

[2] 唐 云,凌 峰.110例脑出血偏瘫患者康复护理干预后运动功能恢复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2,

9(36):139-140.

[3] 邵 艳.脑出血偏瘫患者康复综合护理措施的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677-678.

[4] 陈巧风.脑出血偏瘫患者康复护理干预后运动功能恢复效果观察(附36例报告)[J].中外健康文摘,2014,

1(5):212.

猜你喜欢
临床应用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的个性化手术设计与临床应用
亚甲蓝染色法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临床应用体会
浅析涌泉穴
渭南地区道地药材沙苑子应用研究
超声造影在乳腺癌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