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地理”的教学实践与探索

2015-08-24 08:01张新玲延边第二中学吉林延吉133000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所学现象生活

张新玲(延边第二中学,吉林 延吉 133000)

“生活中的地理”的教学实践与探索

张新玲
(延边第二中学,吉林 延吉 133000)

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可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知识的迁移能力得到提高。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把常见现象、生活活动与基本知识、基本规律相融合,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化枯燥为生动,从而对提升学生地理学科素养,培养学生学科能力,提高学生学业成绩产生积极作用。

生活中的地理;教学实践;引导策略

学习“生活中的地理”,不仅是地理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理念,也应是师生养成的一种思维习惯。通过指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 使学生养成观察并思考的习惯,提高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地理学科素养,更长久地保持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为了帮助学生发现、感知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教师应时时处处观察和思考,寻找切入点,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素材,引领、指导和帮助学生学习、研究常见地理现象与教材中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过程及基本原理的融合点,并将其纳入教学实践之中。

一、引导学生学习常见现象蕴含的地理知识

有些比较有趣的地理现象,学生每天都可以看到,但是对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并不十分清楚,把这些常见现象引入课堂,分析其中蕴含的地理知识,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参与讨论和探究的热情。同时,经过分析和讨论,问题得到解决的同时会提升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对后续学习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例如:学习热力环流的形成时,可以结合东北地区冬季暖气、制冷空调的安放位置提问学生:“请大家观察,为什么暖气片要放在室内位置较低的地方,家里的制冷空调,为什么会安装在高处?”。可以把这类问题作为创设情境的问题抛出,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在学会热力环流的基本知识后,由学生画出示意图并回答原因。这样既提高了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习“生活中的地理”的意识。一般而言,用常见的有趣的地理现象创设问题情境,学生的思维会立刻进入活跃状态,引起学生的选择性注意,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现象背后的原因,又会产生很强的成就感,对学生保持长久学习兴趣无疑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引导学生学习可将抽象原理具体化的地理知识

有一些地理知识比较抽象难懂,例如: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抽象的原理往往会对应着常见的地理现象。在学习这类知识时,为化解学生的学习难点,借助常见现象进行分析,会化抽象为具体,并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空间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结合常见现象,设置问题链是推动学生思维发展、化抽象为具体的重要途径。例如:学习地球自转的方向时,可设置如下问题“每天日月星辰都会大致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为什么?”;学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时设置如下问题:“根据同学们的观察,每天太阳升起的方位有没有变化?如果有变化,以二分二至日为代表,不同日期会有什么不同呢,请分析成因?” 要求学生们从学习这部分知识的那一天开始,观察每天大致日出、日落时刻的方位是不是有变化,以一年为周期,尤其注意二分二至日的情况,根据所学,画出二分二至日的侧视日照图。当高三复习这部分知识时,学生们就能够很好地理解了。画侧视图的要求是:标出晨线和昏线,画出日照光线,根据光线射来的方向,结合经纬线对方向的指示作用,可知二分二至日日出、日落方位的差别。如下图:(注意所画侧视图与实际现象的对应性)。

北半球夏至日右侧箭头为太阳光线左侧阴影部分为夜晚除北极圈及其以北外,有日出地均日出东北

北半球春秋二分日右侧箭头为太阳光线左侧阴影部分为夜晚各地均日出正东

北半球冬至日右侧箭头为太阳光线左侧阴影部分为夜晚除南极圈及其以南外,有日出地均日出东南

学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时,可提出如下问题:“春夏秋冬,什么季节射入教室内的阳光更多一些?为什么?” “为什么阳光会从南侧的窗户射入教室和家里的房间,全球的情况都是一样的吗”“为什么冬季时,我们学校教学楼南北侧的积雪融化的难易程度不一样?哪一侧更易于融化,主要原因是什么?”。学习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时,设置如下问题:“结合生活经验说出白昼的长度从什么时刻开始算起,什么时刻结束?感觉中什么季节的白昼最长、什么季节最短?为什么?”等等。通过这些问题,再结合地图或动画、视频等材料的形象示意,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能把抽象的地理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三、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发展变化的地理知识

地理事物处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只不过变化的尺度不同,有的因变化的时空尺度较小而易于觉察。例如:学习“常见的天气系统”这部分知识时,很容易遇到典型天气系统影响下的天气现象。教师就可以针对一些典型的天气现象,结合天气系统图分析成因。如果是晴朗天气,启发学生思考可能受何种天气系统影响?如果是阴雨天气,就要把前几天的天气特点综合起来考虑,作为一个天气的发展过程来分析,根据气温的变化、雨雪的特点、风的强弱或风向来判断是冷锋过境、暖锋过境、气旋过境还是对流雨发生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往往兴致特别高,觉得地理知识是有用的,有趣的。

四、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热点或焦点地理知识

世界和中国每天都在发生一些重大的事件或新闻,结合这些事件发生的背景学习地理知识是高三复习中必备的内容,高考试题从来都不回避热点和焦点事件,并且以热点和焦点事件为背景,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因此,从地理学科的视角去审视这些事件,分析这些事件是检验学习效果和能力的重要途径。例如:“中国-拉共体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2015年1月9日在北京闭幕,会议通过了北京宣言、五年合作规划、论坛运行规则等三个重要成果文件”。这一事件本身带给地理学习的思路是:关注拉美及加勒比海地区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标志性地理事物、该区域的轮廓形状、自然、人文地理特征并分析成因、分析该地区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我国与这一地区交往的交通路线(包括经过的重要海域、海峡、可能经过的洋流等)、我国与这一地区的时差、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太阳光线的方向、影子朝向及长短变化等内容。

学习生活中的地理知识要具有易解析性。过于复杂的内容,用学生现有的知识难以理解和分析的内容不宜引入课堂教学,否则增加了难度,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因问题太难变成了学生被动听,教师卖力讲的局面,失去了引入现象学习生活中的地理的实际意义。身边现象中有很多可以和高中地理知识相联系,需要教师处处留意,并将这些现象有机地融入到地理教学之中,既可以使课堂教学增强一些趣味性,帮助学

五、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易于解析的地理知识。

提高学生认识世界,了解社会发展趋势以及应用生对所学知识进行选择性注意,提高学习效果,又可以促进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身边的地理现象,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的成就感,从而更好地激发学习动机。例如:在学习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的时候,可以结合我们生活的城市情况完成学习。我们生活在中等规模的城市里,虽然没有形成大城市的 CBD,但是,我们的城市有明显的商业区,结合这些商业中心的地点和整体分布,可以提出以下问题我们城市的商业区大体如何分布?为什么这些商业中心会集聚在一起?商业区的交通情况如何?商业区附近住宅多不多,有没有住宅分布?为什么?你去商业区是白天还是晚上,白天、晚上的情况有何不同?商业区里面都有什么样的部门?等等。这些现象是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容易理解和分析的,现象与理论知识之间的相互转化对学生的学习无疑会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

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可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知识的迁移能力得到提高。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把常见现象、生活活动与基本知识、基本规律相融合,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化枯燥为生动,从而对提升学生地理学科素养,培养学生学科能力,提高学生学业成绩产生积极作用。

图分类号:G623.6A

1673-4564(2015)06-0172-03

2015—10—22

猜你喜欢
所学现象生活
非所学
非所学
它们离“现象级”有多远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
奇异现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