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伟大卫国战争时期宣传画探析

2015-09-12 06:26孙翠英
首都外语论坛 2015年1期
关键词:卫国战争宣传画法西斯

孙翠英

苏联伟大卫国战争时期宣传画探析

孙翠英

宣传画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源于广告和海报,却又不同于广告和海报,它具有较强的政治宣传目的,其艺术性满足于社会大众的需求。苏联伟大卫国战争时期的宣传画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无论是政治宣传内容还是艺术表达形式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打击德国法西斯,激发苏联人民的爱国热情,保家卫国中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苏联伟大卫国战争宣传画

一 引 言

宣传画 (плакат),又名招贴画,是在广告、海报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于19世纪后半叶出现在西欧,最初主要以装饰图和人物画为主。当时大多数的宣传画使用的是装饰艺术的构图形式。但是有所不同的是,广告、海报都具有一定的商业目的,其艺术性服务于商业活动。而宣传画则没有具体的商业要求,但是有一定的政治目的,带有强烈的时代色彩,是以宣传鼓动、制造社会舆论和气氛为目的的绘画。

宣传画作品本身就带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艺术家在创作宣传画时,采用了各种浓重的色彩,画面色彩鲜明、亮丽,人物形象突出。人物形象醒目是宣传画最大的特点。宣传画主题突出,一般带有醒目的、号召性的、充满激情的文字标题,风格明快,富有感召力。让读者一看就能融入到作者所要表达内容的情景中,其艺术性满足于社会大众的需求。

宣传画一般都张贴或绘制在引人注目、行人集中的公共场所,通过直接面向大众、影响人们的情绪和心理,进而及时地发挥其社会作用。①Купцов.И.Летопись Великой Отечественной“Юный художник”№5,1984г.

二 苏联宣传画

20世纪初,以商业广告为主的宣传画席卷快速发展的俄罗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政治宣传画一度风靡全国。十月革命之后,俄罗斯的宣传画开启了新时代,其标志就是20年代俄共开始实行的新经济政策。因新经济政策是建设社会主义经济正确的方法,在内战结束后国家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宣传画为这个重要时期宣传俄共政治立场和政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苏联成立之后,宣传画在30年代凸显出更强的政治性。而在伟大卫国战争时期宣传画无论是政治内容还是艺术形式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苏联宣传画产生于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最初主要是向苏联人民传递布尔什维克党的政治主张,号召人民为自由和正义而斗争。因此宣传画是在苏联受到高度重视的一种艺术形式,被视为“英勇先进的艺术——是全民事业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40年代后期的苏联,联共 (布)中央通过了“关于政治宣传画出版的缺点与改善办法的决议”,要求苏联社会各界“把宣传画作为劳动人民社会主义教育与眼前的政治鼓动的一种重要工具而加以注意”。②Ефимов.Б.Е.ВехиПобеды:ВеликаяОтечественнаяВойнавплакатахи рисунках.—М.:Голде-Би,2004,-199с.在这个决议中,还责成中央和各加盟共和国、边区和各省报纸的编辑部以及《艺术》杂志与《星火》杂志的编辑部对于已出版的宣传画,系统地发表评论。1949年,苏联还举办了规模盛大的“苏联优秀宣传画展览会”,并在许多加盟共和国巡展。因此,苏联美协主席盖拉西莫夫撰文《苏联宣传画——布尔什维克鼓动工作的重要工具》,他指出:“苏联宣传画艺术的崇高的作用,以及高度的、随着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增长的广大观众的要求,就使得党的组织和从事宣传画事业的人员们——画家、编辑、出版者、艺术理论家,有责任在今后更进一步提高宣传画的政治思想内容水平及其艺术和印刷质量上,必须不倦地工作。”①Ефимов.Б.Е.ВехиПобеды:ВеликаяОтечественнаяВойнавплакатахи рисунках.—М.:Голде-Би,2004,-199с.

由此可见,宣传画在苏联受到各级党政的重视。兴盛时期的宣传画由于有着特殊的社会地位,曾经吸引了许多在绘画上卓有成就的画家从事宣传画的创作,因此也使宣传画过多地赋予了它的艺术意义和追求,成为艺术创作和纯绘画的展览中一个重要的和不可缺少的形式。限于篇幅,本文只讨论苏联伟大卫国战争 (1941—1945年)时期带有强烈政治文化内容的宣传画及艺术特色。

三 苏联伟大卫国战争时期宣传画② 本文所选宣传画全部来自俄罗斯网站,本文作者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35副作品,以飨读者。

1.苏联伟大卫国战争时期宣传画产生的时代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之后,苏联为了自身的安全,在对外政策上做了一些必要的调整。在西部边境采取了一系列行动,从波罗的海到黑海建立了一道阻抗德军向东挺进的屏障,即东方战线。从1939年9月到1940年8月,苏联建立的这条东方战线使其领土自北到南向西推进了二三百公里。③История России:Учебник/Под общ.Ред.Ю.И.Казанцева,В.Г.Деева.—М:ИНФРА-М,Новосибирск:Сибирское соглашение,2000.-с.365-403.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条防线并没有起到预期的作用,在二战初期在法西斯进行侵略的过程中,苏联政府用军事行动和武力威胁扩大疆界的大国沙文主义行为,损害了自己在国际上的形象。

消灭苏联是希特勒的基本方针,也是他妄图称霸欧洲和世界的决定性步骤之一。德国同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只是缓兵之计,为了避免二线作战。德军在西线获胜后,希特勒在1940年7月下令准备对苏作战。1941年6月21日德国法西斯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战争一开始,德军对苏联西部各重要城市,交通枢纽,军事据点狂轰滥炸,苏军损失惨重,边战边退。6月22日中午,莫洛托夫代表苏联政府向全国人民发表《告人民书》广播讲话。在讲话中他引用斯大林的话:“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敌人将被粉碎,胜利属于我们的!”①История России:Учебник/Под общ.Ред.Ю.И.Казанцева,В.Г.Деева.—М:ИНФРА-М,Новосибирск:Сибирское соглашение,2000.-с.365-403.号召全国人民同德国法西斯进行殊死的战斗。从此最具规模、最残酷的战斗和战役发生在苏联领土上,时间长达四年之久,苏联成为第二次世界中遭受破坏最惨重的国家之一。

2.苏联伟大卫国战争时期宣传画艺术家和《艺术》出版社、塔斯社之窗

伟大卫国战争初期,苏联正在实行第三个五年计划,苏联人民的爱国热情高涨,在经济文化和军工等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全社会动员起来,一切为了战争的胜利。艺术家们也加入了战斗的行列,特别是年轻的艺术家纷纷到军事委员会要求加入红军,奔赴前线,消灭法西斯。伟大卫国战争从开始到结束,无论是前线还是后方的艺术家们一起创作了上万副宣传画,发行了几百万份。而《艺术》(《Искусство》)出版社和《塔斯社之窗》(《Окна ТАСС》)在伟大卫国战争时期为宣传画发行和出版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塔斯社之窗》的前身是《俄罗斯通讯社之窗》。苏联国内战争期间,为了反对白军和外国武装干涉,作为宣传工具的《俄罗斯通讯社之窗》诞生了,这里发表了言简意赅的宣传画和鼓舞士气的题词,把苏联共产党的指示及时地传达给了苏联人民,在当时起到了反对敌人,鼓舞人民的巨大作用。所以当德军入侵苏联之后,经历过国内战争的艺术家们又想起了著名的《俄罗斯通讯社之窗》,之所以叫之窗,是因为这些宣传画首先粘贴在人口密集的商店周围和机关的橱窗里,便于人们观看和阅读。于是在伟大卫国战争刚开始,艺术家们就建议塔斯社组建《塔斯社之窗》。当时在被德军封锁的地方苏联人民听不到苏联电台,也看不到报纸和杂志。《塔斯社之窗》及时的出现像子弹和刀枪一样,把宣传画粘贴在了被侵略者占领的城市和乡村。被占领区的苏联人民在饥寒交迫的日子里,宣传画这个精神食粮始终陪伴者他们,使他们了解苏共和红军打败德军的坚定信心,以及军民共同作战的决心,和了解前线战况和大后方支援前线的情景。所以后来人们回忆起这段历史,都会不约而同地想起《塔斯社之窗》的宣传画,因为没有这些东西,他们就无法想象自己当时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的?无论是红军战士,游击队员,还是工人和集体农庄庄员都认为《塔斯社之窗》是传播机,是与他们并肩战斗的同志。一幅成功的宣传画除了画家的独特视觉外,离不开编辑的辛勤工作,尤其是《艺术》出版社从事编辑工作的幕后英雄们也为宣传画的发行默默地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3.苏联伟大卫国战争时期宣传画的思想内容

苏联伟大卫国战争时期的宣传画产生在战争年代,其政治立场鲜明,即拥护苏共的政策和方针,内容主要反映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和军民团结之情。我们把伟大卫国战争时期的宣传画从内容上大致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1)痛斥和控诉德国法西斯的侵略行为以及给苏联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

当法西斯的铁蹄踏上苏联的国土,被希特勒称之为“台风”战役的规模之大,来势凶猛,出乎苏联的统帅部。战争初期,苏联遭到了惨重的失败,苏联人民痛失家园和亲人。于是前方将士奋勇杀敌,文艺工作者也投入了没有硝烟的战场,他们拿起画笔这个武器,在绘画中表现战争中的爱与恨。

1941年6月22日傍晚,由画家М.Куприянов,П.Крылов,Н.Соколов一起完成了《Беспощадно разгромим и уничтожим врага!》(《毫不留情地击溃和消灭敌人!》见图1)的草图,经过修改之后很快这张宣传画就在国内印刷出版,随后在英国,美国,中国等国家相继出版。这幅画把英雄主义气势和对敌人的讽刺相结合,道出了苏联人民的心声,表达了时代的正义之声。

从1941年6月22到29号陆续发行了Н.Долгоруков创作的《Так было …Так будет!》(《过去是这样,将来也是这样!》见图2),《Сметем с лица земли фашистских варваров》(《彻底消灭法西斯》,А.Кукрыниксы的《Наполеон потерпел поражение,тоже будет и с зазнавшимся Гитлером》(《拿破仑失败了,希特勒必将有同样的下场》),А.Кокорекин创作的《Смерть фашистской гадине!》(《让法西斯恶魔去死吧!》见图3)。

图1

图2

图3

《让法西斯恶魔去死吧!》这幅作品没有底色,只运用红和黑二种颜色,独特地表现了红军战士对法西斯的痛恨。法西斯被丑化成一只可恶的爬虫,而战士的刺刀直穿敌人的要害部位。战士的整个身体像一个红色雕塑,这种色彩简单的表现手法在某种程度上恰恰突出人物形象。讽刺性的宣传画在当时非常流行,这种风格的画把历史传统和正在发生的战争融入到作品中,在苏联全国各地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有力地打击了敌人,增强了人民战胜敌人的信心。如图4《红军一定会彻底扫除一切妖魔鬼怪!》和图5《趾高气扬来到莫斯科,必将灰溜溜滚出莫斯科!》讽刺了不可一世的希特勒,必将被苏联军民消灭。显示了红军战胜法西斯的决心,告诉人们侵略者没有好下场。

图4

图5

法西斯的入侵使得苏联人民国破家亡,给他们身体和心理都造成了极大的伤害。有一部分宣传画就真实地反映了生活在法西斯铁蹄下苏联人民的苦难。从这些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人们的挣扎,特别是妇女和儿童忧伤的表情,他们也许已经失去了丈夫或父亲,对亲人的想念,对战争的恐惧都化作强烈的愿望,那就是期盼红军解放他们!如图6《为我们孩子们流的血和泪,一定把德国侵略者消灭!》,受伤的小孩目光呆滞,流着泪,那副痛苦的表情一下子激起了我们的爱怜,从而产生对法西斯的恨。图7《救救我们!》中母亲面对敌人的刺刀无力保护自己的孩子,于是发出救救我们的呐喊声!图8《要报仇!》,图9《解放我们!》,图10《日夜期待你,战士!》都反映了敌占区人们在法西斯的蹂躏下苦不堪言的生活,以及期待红军解救他们的强烈愿望。

图6

图7

图8

图9

图10

(2)号召苏联人民保家卫国,歌颂他们的英雄事迹以及必胜的信心

战争爆发之后,苏共和斯大林号召苏联人民不惜一切代价保卫国家。他们坚信,苏联人民的正义战争一定能得到全世界反法西斯人民的支持,胜利属于苏联人民!图11《在列宁的旗帜下走向胜利!》和图12《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胜利属于我们》正是这些思想在宣传画中的反映。在战争开始一周之后由И.Тоидзе创作的《Родина-мать зовет!》(《祖国母亲在召唤!》见图13)这是一副世人公认的最著名的战争宣传画,刚一问世就得到强烈的反响,引起轰动,很快以各种形式发行了近百万份。它被翻印成明信片,前线的战士们把它和党员证,团员证一起放在上衣兜里,把它和自己的母亲,妻子孩子们的相片放在一起。激励自己保卫国家,保护母亲。

这幅宣传画中妇女形象的原型是一位普通的母亲,是宣传画作者的妻子。作者的儿子后来讲述了关于创作这幅宣传画背后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他说:在那个6月的早晨,母亲跑进了父亲的画室,她高喊“战争爆发了”!“站着,别动!”在这刹那间父亲说。他当时就速写下了我母亲的神态,过了几天这幅画就完成了。母亲的形象成为所有母亲的化身,她们为了祖国母亲而送自己的儿子上前线。那个有力的手势,那深邃的目光让我们永远记住了这位母亲。

图11

图12

图13

后来有许多宣传画表达了为响应祖国的召唤而冲锋陷阵的思想内容。如《为了祖国母亲》(见图14),《共青团员将是伟大卫国战争的英雄》(见图15),《为了祖国,为了荣誉,为了自由》(见图16)等等。

1941年9月30日德军集中兵力对莫斯科实施“台风”行动,苏军顽强抗击。莫斯科之战是德国陆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遇到第一次沉重的打击,它标志着希特勒闪电行动的破产,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促使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而莫斯科和为保卫莫斯科而战的苏军和人民成为艺术家宣传画的重要内容。如《我们保卫家乡莫斯科》(见图17),《坚守莫斯科》(见图19)等等。当然,列宁格勒被围困900天,(图18《保卫列宁的城市》),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库尔斯克会战都在宣传画中有所反应。

图14

图15

图16

图17

图18

图19

在莫斯科面临威胁的严峻时刻,正值十月革命24周年之际,1941年11 月7日,莫斯科照常举行传统的阅兵式,斯大林等领导人检阅了经过红场列宁墓前直接开赴前线的部队,他们高喊口号,誓与祖国共存亡,这些威武之师迈着有力的步伐,带着党的嘱托,人民的希望直奔了前线。这增强了苏联军民战胜法西斯的信心,经过艰苦的战斗,迫使德军全线后撤,苏联人民赢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最大胜利。《人民,军队,斯大林,拯救了你——莫斯科》(见图20),《我们的力量是无穷的》(见图21)《一定能到达柏林!》(见图22),这些宣传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苏联军民保家卫国的决心和战胜法西斯的坚定信念。

图20

图21

图22

(3)反映前线与后方同舟共济的鱼水情

在伟大的卫国战争中,苏联整个国家面临的最严峻的关头是在两个时期:第一是从1941年10月中旬开始德军逼近莫斯科,首都受到严重的威胁。第二是1942年夏天苏军在苏德战场南线遭到失败以后,煤炭基地顿巴斯和最重要的农业区沦入敌人手中,德军突破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严重威胁到了国家的命脉。①陈之骅、吴恩远、马龙闪主编:《苏联兴亡史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270—286页。

1941年10月15日,苏联国防委员会决定,将外交使团、机关学校和科研机构从莫斯科撤离。在首都面临被包围的日子里,也是苏联工业和军械生产最低落的月份。当祖国的命运不仅系于前方将士的战斗,而且也系于后方劳动者的双手时,广大工人迸发出的劳动热情和忘我精神是难以想象的,他们在临时搭建的厂房立刻投入了生产,而集体农庄庄员也不甘落后,多产粮食,保障供给。《前线与后方》(见图23)就是军民团结的见证。图24《你用什么帮前线?》显然是号召后方支援前线,各尽所能。《前线感谢集体农庄》(图25)画面上战士手拿面包,正喝着汤,面带微笑,他知道,没有后方的辛勤劳动,日夜生产,他们就不能坚持战斗,争取胜利。有战争就有牺牲和伤痛,医护人员冒着生命危险抢救伤员,细心照顾他们,把他们当作自己的亲人…… (见图26,《请加入到护士的行列》)。战争是残忍的,军民鱼水之情是温暖的,这种前后方紧密团结的力量是保证战争胜利的根本。

图23

图24

图25

图26

(4)普天同庆来之不易的胜利

苏联人民经过四年的浴血奋战,终于在1945年5月9日宣告伟大的卫国战争的胜利。这一天,苏联举国上下,从西边的列宁格勒,到东边的海参崴,从北边的白海岸边,到南边的黑海之滨,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这一天在莫斯科红场上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典礼,这一天永远载入了史册,《1941—1945,5月9日胜利节纪念日》 (见图27),成了苏联人民世代庆祝的“胜利日”。为了纪念这个伟大的胜利日,艺术家们争相用画笔表达了苏联各族人民和将士们的喜悦心情和幸福。《光荣属于胜利的战士!》(见图28),《我们胜利了!》(见图29),《我们的土地,胜利的土地》见图30,《你将会过上幸福的生活!》

图27

图28

图29

图30

图31

图32

(见图31),《举国上下都在唱歌,跳舞》(见图32),《向英雄致敬!》(见图33),《苏联的旗帜,人民的旗帜,让我们从胜利走向胜利!》 (见图34),《第一个五月向胜利者致敬!》(见图35)。

图33

图34

图35

4.苏联伟大卫国战争时期宣传画的艺术风格

伟大卫国战争时期的宣传画有自己的风格。人物形象非常醒目,在画面上一般是一到二个人物,独具艺术特色,色彩以黑、红、白为主,总是简洁直白赋予表现力,而有时鲜艳的画面,又具有特别强的视觉效果。这种色彩简单的表现手法在某种程度上是必要的,战争年代,时间紧迫,艺术家创作期时间短,所以颜色的表现有其局限性,而这恰恰突出了人物形象,达到了吸引观众的特殊效果。

5.宣传画在苏联伟大卫国战争时期的作用

苏联伟大卫国战争的胜利,不仅是苏联人民的胜利,也是世界一切爱好和平人民和反法西斯力量的胜利。宣传画这种艺术形式在特殊时期成为强有力的一种政治舆论工具起到了如下作用:宣传苏共反法西斯的政治主张,激励苏联军民保家卫国,英勇作战;树立正义事业必胜的信心,憧憬战后美好生活;从心理上打击法西斯的嚣张气焰,赢得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支持。

四 结语

综上所述,苏联伟大卫国战争时期的宣传画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与十月革命和国内战争相比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有部分作品成为苏联绘画艺术中的精品之作,是苏联宣传画创作的巅峰时期,永远载入了苏联文化历史中。它像一面镜子折射出处于战争年代苏联社会不同阶层人们的喜怒哀乐。通过对这些宣传画的解读,我们可以从一个角度了解伟大解卫国战争的历史和苏联人民抗击法西斯,保家卫国英勇不屈的精神。

猜你喜欢
卫国战争宣传画法西斯
永远很遥远
2022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主题宣传画(一)
2021年中国医师节宣传画
2019 年“中国医师节”宣传画
法西斯的“撸子”
《共青团真理报》副总编谈卫国战争
近代中国卫国战争对台湾社会之影响
苏联对卫国战争史研究的概述
毛岸英曾参加过苏联卫国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法西斯德国的空军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