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脂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

2015-10-21 18:14张江
延边医学 2015年29期
关键词:生化检验

张江

摘 要:目的:对溶血脂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进行调查。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间40例门诊患者,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每位患者共两份血液,一分为常规对照组,一份为溶血、脂血标本,对80份血液标本进行检查,调查脂血、溶血标本检查结果,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溶血标本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总胆汁酸、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钾离子、钙离子、氯离子、镁离子、磷水平与未溶血标本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其余指标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脂血标本中总胆固醇、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总蛋白、葡萄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吸光度影响较大,提示样本结果偏高,结果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溶血、脂血会对生化检验结果造成严重影响。

关键词:溶血;脂血;生化检验;结果

生化检验是临床中常用的检验方式,对患者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预后判断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血液在采集、运送、分离、检测的过程中会对标本造成一定的影响,导致生化检测结果受到影响。我院对溶血脂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进行调查,先将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间40例门诊患者,患者平均年龄为(42.3±19.2)岁,男性20例,女性20例。其中有20例患者为高血脂症患者,所有患者均知情,且同意参与调查。

1.2一般方法

所有患者在抽血前12h禁止饮食,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每人抽取两份,将20例无高血脂患者其中一份标本进行搅动,当样本出现淡红色或红色表现时可停止。存在高血脂症患者在抽取血液后,将其中一份血液进行处理,另一份血液不做处理。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比浊法或比色法对患者血液标本进行检查。

1.3效果观察

对所有样本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总蛋白、白蛋白、转氨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血清r-谷氨酰基转移酶、总胆汁酸、血清肌酸激酶、尿素氮、血清肌酐、血清尿酸、血清葡萄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钾离子、钠离子、氯离子、钙离子、镁离子、磷水平进行调查。

1.4数据统计

文中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资料采用t值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溶血标本生化检验结果比较:溶血标本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总胆汁酸、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钾离子、钙离子、氯离子、镁离子、磷水平与未溶血标本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其余指标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1)。

2.2脂血检验比较

脂血中总胆固醇、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总蛋白、葡萄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門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吸光度影响较大,提示样本结果偏高,结果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

3.讨论

溶血是标本采集、检验过程中常见的干扰情况,也是导致结果出现异常的主要干扰因素。溶血在临床中可以分为体外溶血、体内溶血两种,体内溶血多为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导致[1]。体外溶血的干扰因素则非常多,物理因素、化学因素、人为因素等等都可能导致样本出现体外溶血[2]。物理因素包括抽血过程中压脉带压力过大、样本检验过程中水浴温度过高等,化学因素主要为添加试剂,人为因素包括血液运送过程中过度震荡等。此外,患者脱水严重、血容量低、休克等因素也会导致样本出现溶血[3]。

样本溶血后会对检验结果造成严重影响,其干扰机理主要为:(1)样本溶血后,血液中的物质会溢出,导致血细胞中物质的浓度高于血清,进而导致检验结果出现较大偏差,对于敏感度较高的指标则会造成严重偏差[4]。(2)若血细胞中的物质低于血清,血细胞破裂后会导致血清中的物质被稀释,进而使样本检验结果降低[5]。在我院的调查结果中显示:溶血标本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总胆汁酸、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钾离子、钙离子、氯离子、镁离子、磷水平与未溶血标本比较无明显差异,其余检验指标均存在或增高、或降低的表现,且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说明溶血会对生化检验结果造成影响。

脂血主要是由于血液中乳糜微粒水平明显升高导致的改变,其对比色法或比浊法的影响非常道。脂血中乳糜微粒会使血液透光度降低,增强散射光线的吸收率,导致结果偏高,对检验结果产生干扰。在我院的调查中同样可以看出:脂血中总胆固醇、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总蛋白、葡萄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吸光度影响较大,结果比较存在明显差异。

总之,溶血、脂血会对生化检验结果造成严重影响,无法为患者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因此要避免检验样本发生溶血脂血改变。

参考文献:

[1]刘燕.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22):142-143.

[2]吴永岳,曹龙翎,邓珠连.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探讨[J].吉林医学 ,2014,35(08):1581-1582.

[3]潘红,高伟,李敏智.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探讨[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12):215-216.

[4]闰颖.采集与送检不合格的标本对血液化验结果的影响[J].中国杜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11,11(14):179-181.

[5]张延珍.血液标本不同放置时间对生化检验的结果影响探讨[J].临床医学工程,2012,19(06) :901-902.

猜你喜欢
生化检验
糖尿病诊断中采用生化检验与常规检验效果差异
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
生化检验项目在诊断肝硬化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溶血标本对生化检验的准确性干扰及纠正性回归分析
生化检验指标对糖尿病的诊断价值分析及报告
探讨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在病毒性肝炎诊断中相关常规生化检验指标的应用价值分析
标本溶血对部分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分析及预防探讨
生化检验中标本溶血对结果准确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