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医疗法在冠心病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应用疗效

2015-10-25 01:33吉林省敦化市民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吉林敦化133700
关键词:中医疗法心功能有效率

宋 欣(吉林省敦化市民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吉林 敦化 133700)

·临床交流·

分析中医疗法在冠心病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应用疗效

宋 欣
(吉林省敦化市民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吉林 敦化 133700)

目的 系统的探究在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治疗中应用中医疗法的实际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4月收治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结合随机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2.5%,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心功能指标明显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治疗中,中医疗法疗效突出,具备普及的意义。

冠心病;心律失常;中医;治疗有效率;心功能;不良反应

在临床上,冠心病属于一种发病率较高的慢性疾病,常伴有心律失常表现,患者的症状包括心悸、胸闷、头晕、低血压等,病情严重的患者也会伴有晕厥、休克等现象,需要及时地给予治疗,否则患者很有可能会出现死亡情况[1]。本研究中,我们选取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80例进行对照研究,重点在于观察中医疗法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4月收治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80例,结合随机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各40例。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46~74岁,平均年龄(56.2±5.2)岁,病程3~9年,平均病程(5.2±1.3)年,合并症情况:高血压9例,糖尿病11例,高脂血症5例;观察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49~77岁,平均年龄(56.5±5.1)岁,病程2~11年,平均病程(5.4±1.4)年,合并症情况:高血压8例,糖尿病13例,高脂血症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治疗内容包括抗凝、抗心律失常等,如主要治疗药物包括:3次/d分别给予450 mg的酸普罗帕酮(无锡济民可信山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1809)进行口服治疗,同时3次/d分别给予0.6 g的胺碘酮片(江苏晨牌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1944)。

1.2.1 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医疗法,药物组成为:人参10 g,五味子3 g,麦冬15 g,赤白芍各10 g,桂枝6 g,甘草6g,丹参30 g,珍珠母30 g,琥珀5 g,生龙牡各20 g。辩证加减原则[2]:针对阳虚明显的患者,需要加附子10 g;针对阳气偏虚的患者,需要加桂枝6g;针对阴虚明显的患者,需要去桂枝,同时需要加阿胶10 g,生地20 g,龟板15 g,百合20 g;针对血虚不寐的患者,需要加柏子仁10 g,炒枣仁15 g,夜交藤20 g;针对便秘的患者,需要加黄芩10 g,大黄10 g;针对心火上炎的患者,需要去桂枝,同时加川连5 g,生地20 g;针对眩晕严重的患者,需要去五味子和白芍,同时需要加白术15 g,半夏10 g,天麻10 g;针对瘀象明显的患者,需要加桃红10 g;针对伴有高血脂的患者,需要加生首乌15 g,山楂 15 g。上述药物水煎口服,1剂/d,每日早晚各口服1次。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观察两组心功能指标(心排出量、心脏指数、射血分数)。

1.4 疗效判定标准[3]

显效:治疗后,心悸、头晕等症状基本消失或者显著改善,且心电图检查已经转为窦性心律,患者不存在心肌缺血情况;好转:治疗后,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且心电图检查已经转为窦性心律,但是其ST段仍然存在压低表现;无效:治疗后,患者均未能达到上述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n)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有效率对比 [n(%)]

2.2 两组心功能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心功能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心排出量、心脏指数、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心功能指标对比(±s)

表2 两组心功能指标对比(±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n  时间  心排出量(ml/min)心脏指数(L/min·m2-) 射血分数(%)观察组 40治疗前 4.4±0.9 2.7±0.6 55.7±2.4治疗后 5.5±0.8* 3.7±0.6* 64.2±2.3*对照组 40治疗前 4.5±0.8 2.7±0.7 56.2±2.3治疗后 4.6±0.9 2.9±0.8 58.2±2.5

3 讨 论

在以往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时,西药疗法比较常用,常用的药物包括酸普罗帕酮、胺碘酮片等,这些药物是化学合成药物,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症状,控制其病情发展,但是疗效短暂,所以应用价值有限。

中医研究认为,冠心病心律失常属于是“怔忡”、“心悸”等范畴,其发病原因包括饮食不当、年老体虚、外邪内侵以及情志失调等,从而会引起心脉气血运行不畅,悸动不安[4]。因此,在对冠心病心律失常进行治疗时,主要的治疗原则就是双补气阴、调和阴阳,同时也要注意活血通络[5]。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加用了中医疗法,药物组成中的人参的药理作用主要是益气;白芍、丹参等的药理作用主要是补血;五味子、麦冬能够有效地养阴;芍甘能够有效地养阴;龙牡可以潜阳;桂甘能够通阳;珍珠母能够有效地重镇安神;赤芍、丹参能够有效地活血宁心,并且兼具通利血脉之效;琥珀可以显著地散瘀,并能够定悸安神;甘草用于调和诸药[6]。上述药物合用,能够有效地发挥双补气阴、调和阴阳的治疗作用,同时也有助于实现活血通络的治疗目的。

本研究中,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2.5%,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心功能指标明显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治疗中,中医疗法安全有效,具备普及的意义。

[1] 郭志华.中医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0):7.

[2] 管益民.探讨中医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J].医学信息,2013,26(30):490-491.

[3] 萧纲启.中医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疗效探讨[J].亚太传统医药,2015,11(23):81-82.

[4] 李 皓.益气养阴活血法配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疗效观察[J].山西中医,2014,30(7):21-22.

本文编辑:刘帅帅

R541.4

B

ISSN.2095-6681.2015.034.009.02

猜你喜欢
中医疗法心功能有效率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分析
中医疗法治疗腰背肌损伤研究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auxiliary treatment of grade 1 hypertens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BNP及乳酸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很有效率
参蛤散对腹主动脉缩窄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的影响
近十年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的中医治疗进展
高血压肾病诊治经验采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