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启示录

2015-10-27 02:48文中伟
纺织机械 2015年11期
关键词:纺机工业革命比尔

百年启示录

围绕着“欧洲之巅”勃朗峰,大巴一路前行,组织方很有心,一路播放央视纪录片《大国崛起》,让这次欧洲考察成为了一次思想启迪之旅。

欧洲列强的崛起、鼎盛和没落,各领风骚数百年,兴衰自有其规律。这对制造业的启示也有些类似。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制造”成为了欧洲各国追赶的目标;后来“德国制造”在模仿“英国制造”中慢慢崛起;再后来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制造”在电气化时代趁势崛起;以互联网和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方兴未艾,“哪国制造”能成为这部历史连续剧的主角呢?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有意思的是,在大国崛起过程中,多次出现过纺机的身影。英国的珍妮纺纱机已是广为人知,成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先声;当年一个偷渡客凭记忆复制了英国纺纱机,并创办了美国第一家纺织厂,如同星星之火,点燃了美国纺织行业的繁荣;日本当年引进了法国缫丝机,再加以学习改进,让缫丝机成为日本最早进入国际市场的产品。由上可见,纺机曾深度参与世界历史的深刻变革,对大国崛起有过不可忽视的助推作用。

我们常常有种错觉,以为欧洲纺织业气数已尽,其实不尽然。做纺机已有120年历史的史陶比尔就给我们印象极深。这家建于1909年的工厂最早主要生产多臂机和机械臂,就处在阿尔卑斯山脚下,开门即可眺望勃朗峰。让人惊讶的是,它1938年建的厂房现在还在使用,且厂房利用率极高,估计再用50年也毫无问题。

史陶比尔非常重视传承,行走其间能深切感受到轻松快乐的工作氛围。你难以想象,他们很多员工都是一家三代都在此工作,在爷爷、父亲工作过的地方,员工心中的那份尊重、忠诚和幸福感是与众不同的。所以,史陶比尔并不对员工进行考核,而是让员工自我燃烧。在这里,企业文化比制度更具凝聚力。

史陶比尔的人才结构为:15%的员工从事产品研发,40%的员工从事行政文秘,45%的员工从事生产制造。与很多工厂惯用的流水线生产模式不同,史陶比尔采取的是一个工人负责装配一台完整的机器,这对工人的素质要求高,若发生装配错误,智能化装配台还能发出提醒信号。

在史陶比尔工厂里,随处可见标志性的“黄色工人”(机器人)大军,工厂负责人自豪地说:“我们机器人比人多。”不过,史陶比尔机器人不干粗活(比如汽车生产线),而是在细活方面做得更出彩,比如激光切割和焊接等对轨迹要求高的作业,可同时满足速度、精度、可靠性要求,很适合应用于骨骼手术、植发等领域,这也充分体现出史陶比尔做精密机械的优势。目前,在多臂机的装配中史陶比尔也采用了机器人,精度极高,相当于手表的精度。

史陶比尔每年投入总销售额的7%作为研发费用,其20%最核心部件是自主生产,余下的80%外协生产,在史陶比尔工厂周边,有很多家庭买两三台数控机床,就此成为一个小工厂,为史陶比尔供应某种部件,这些小厂不仅能达到高度专业化,而且互不争抢生意,非常讲规矩。反观国内,虽然也有类似的产业集群,但在专业化和有序化方面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这次考察的最大感受是,我们与欧洲的最大差距不在于硬件设施,而在于人的职业素养。产业素质最终根源于人的职业素养。欧洲企业员工对工作的专注和热爱、享受工作的心态、对公司理念的认同,以及在这种轻松氛围中迸发出的创造力,这些才是欧洲制造领先的关键。相比之下,中国产业大军默默埋首的影像,给人的印象多少还是有些沉重。

另外一点,就是欧洲企业的长远规划,“百年企业”在他们那里不是一个人人炫耀于口的时髦话题,而是投身其中乃至习以为常的客观事实。在史陶比尔120年的发展史中,不断融入新兴产业,但始终不抛弃传统产业,如此坚持120年。它为什么要这么做?我们可以琢磨一下。

FZJX

猜你喜欢
纺机工业革命比尔
王台“智”造纺机供应链座谈会在沪召开
全球纺机前沿技术集结
爱思考的比尔·盖茨
煤、铁、蒸汽与工业革命
第四次工业革命与超级智能时代
吃书的狐狸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扩展
乔致庸的退与比尔·盖茨的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