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下洋岭

2015-11-03 00:50滕传昌
红土地 2015年9期
关键词:浦口连江长龙

滕传昌

重返下洋岭

滕传昌

深秋时分。山阴阴,木叶凉,乡村八月稻初黄,野花零落斜阳淡,隔涧人家煮汤香。我陪美籍华人滕用魁先生走进这一诗意家园,重新踏上连江县浦口镇至长龙镇下洋村的山间古道,五步一歇,汗水叩问层层石板,脑海里翻腾着儿时的记忆,既陌生又亲切。沿途黄土坪、牛洋岭、下洋岭纵横交错;保福寺、观音亭、“千人饮”历久弥新。据《连江革命史》《连江文物志》记载,保福寺、观音亭是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中共连江地下组织的联络点和交通站。“千人饮”顾名思义,泛指明代军事家戚继光率部由此开赴马鼻抗倭,山高路远,赤日炎炎,岭顶路旁刚好有一泉眼,将士们掬口清泉,浑身透凉,继续行军,而泉眼涓涓细流,长涌不息。后人为纪念戚家军,取名“千人饮”,又叫“千人井”。无独有偶,70多年前(1941年8月),这里曾是著名的“千人饮之战”抗日主战场,我下洋抗日游击队,凭借下洋岭顶海拔500多米“乌岩天堑”,一举歼灭日军16个士兵,缴获三八大盖及机枪10多支,子弹百余发,日军仓惶溃退至县城。我方取得大捷,为抗战胜利写下光辉的一页。今天站在这里,远望乌岩瀑布直泻而下,浩气荡荡,令人肃然起敬!

连江县长龙镇下洋村

峰回路转,时光倒流,定格在1944年9月27日,日军第六方面军第十三军二支队2000名士兵,从连江道澳、晓澳、浦口、东岱、官岭等地同时登陆,一路烧杀抢掠,惨不忍睹,山河破碎,国土沦丧,连江第二次沦陷,日军把主要兵力驻扎在县城和浦口镇,形成犄角之势。浦口四乡八里免不了惨遭其害,这就是老一辈人至今恨恨不消的“日本沦”。当时浦口四乡八里群众,扶老携幼,就是沿着这条下洋岭,顺利转移疏散到长龙一带山里人家,躲过劫难。可以说下洋岭是浦口老百姓的“救命岭”,坚壁清野大屏障,也是“抗日救亡之岭”!同样,下洋抗日游击队和浦口抗日游击义士休戚与共,血肉相连。他们四处打击日本侵略者,越战越勇。在这支游击队中,有八个肝胆兄弟,统称“八大王”。据说原来两个滕姓亲兄弟,自幼习拳练武,身怀绝技,为人豪爽,因不堪“保甲壮丁制度”,结拜六个异性兄弟一起占山为王,就在下洋岭、牛洋岭之间经常出没,当过几次“剪径”(拦路劫匪),劫富济贫,但从不惊扰乡里,口碑蛮好。日本入侵后,经张心仕(浦口中麻人,中共地下交通员)联系,在抗日统一战线感召下,毅然加入下洋抗日游击队,作战十分勇敢。当他们听到日军蹂躏浦口乡民、暴行累累时,咽不下这口气,发誓要为同胞姐妹报仇雪恨。于是,九月的一天,派出浦口一名女交通员,外号“田头一”,挎一篮子香烛纸钱,乔装进山烧香。两名日本鬼子从远处发现花姑娘,垂涎欲滴,紧紧尾随,想在僻静处下手。可是勇敢机智的“田头一”见鬼子上钩,急转身朝山岔路口闪进山边丛林。日本兵追来不见人影,在山岔路口慌不择路,哇哇直叫。此时,隐藏在附近寺内的“八大王”虎跃而出,抱团作战,三下五除二,不发一枪一弹,就把两个日本兵收拾停当,拖至荒野掩埋,收缴武器,扬长而去。两个日本兵失踪,驻扎在浦口的日军仓惶失措,一时不敢妄动,只得龟缩在大本营里。“八大王”智歼日本鬼子的战绩,在当地民间广泛流传,大大提高了全民抗战的信心和斗志。

返回途中,我顺路造访了富有光荣传统的保福寺。寺内钟鼓和鸣,显得更加安详宁静、庄严肃穆,普参法师讲述了70多年前山寺掩护游击队抗日的故事,并说:“弘一大师讲过爱教必先爱国。国难当头,跳出方外,这是理所当然,义不容辞!”我们深为法师的爱国情怀所感动,作为华侨的滕用魁先生当场题下善缘,表示阿弥陀佛,祈祷世界和平。

山路弯弯,石板长长。古道硝烟,已成历史。如今浦口至下洋新修了一条康庄大道,改变了交通落后状况,但不变的是下洋岭红色的印记,抗日的传奇故事。下洋岭,浦口和长龙人的心中之岭,是抗战丰碑,也是精神高原!

(作者: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

猜你喜欢
浦口连江长龙
倾力打造侨海联盟 探索服务经济的浦口实践
刘长龙教授
从线下到云端:探索让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浦口路径”
聚焦三个“多元”着力打造涉侨纠纷多元化解的浦口模式
勇闯长龙阵
孟长龙美术作品
南京科学城(欧洲)海外协同创新中心落户浦口
福州市老促会到连江拍摄电教片
明德砺行 臻于至善——福建省连江尚德中学简介之二
Dragon boat in Shiq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