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学生就业指导研究

2015-11-11 07:50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5年33期
关键词:职业指导就业指导职业

康 昕

(辽宁工业大学 辽宁锦州 121001)

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学生就业指导研究

康 昕

(辽宁工业大学 辽宁锦州 121001)

受到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加上我国普通高校在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较为滞后,使很多高校毕业生不能适应未来的严峻就业形势。因此,本文通过对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进行分析,找寻出就业指导教育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根据存在的问题,对高校就业指导教育提出自己的对策建议,希望对提高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有所裨益。

高校 大学生 职业生涯设计 就业指导 对策建议

高等院校是我国培养未来人才的最主要的场所,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所需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当前,我国高校在教育要为学生服务的理念下,如何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与岗位,如何帮助大学生设计职业生涯规划,已成为现在高校教育改革与创新的重要问题。

一、我国大学生就业概况

近年来,受到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我国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加上近年来我国高校扩招严重,高校毕业生人数屡创新高,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从1999年以来,我国高校开始大规模“扩招”,学生人数逐年增加,2001年高校毕业生达到115万,2014年高校毕业人数达到727万,达到了毕业生人数的高峰。而2015年高校毕业大学生人数更多,预计有750万人,大大超过了2014年的人数,加上2014年还有很多大学生并没有就业。(见表1-1)因此,2015年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表1-1:我国高校招生人数与毕业人数(2006年-2014年)

高校大规模“扩招”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但是,它也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就业压力。近年来,国际金融危机频发,也加剧了我国的就业形势,中国的许多企业逐渐减少用人需求,再加上工业化发展对人的代替功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重。(见表1-2)

表1-2:2006——2010年我国大学生待业与就业情况

二、当前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在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方面

当前,我国高校的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较模糊,对职业生活缺乏理性思考与设计。高达70%的大学生并不熟悉职业生涯规划,规划意识淡薄。学校对在校大学生的就业指导缺乏可操作性,因此,高等院校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让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做一个合理的安排和规划,才能实现人生价值。见表1-3:

表1-3:高校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现状

2.职业选择方面

首先,高校大学生缺乏对自我的准确认识,自我定位不准确,对于未来的工作,不知道自己的差距在哪里,究竟还需要什么。其次,大学生在择业行为方面定位不准确,其中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功利化倾向明显。很多大学生在职业期望值方面往往过高,眼高手低。半数以上的大学生希望从事稳定的职业,又渴望高收入,看不上低廉的工资,往往自己的能力又低,这就造成了职业定位不准确。

3.职业意识方面

专业选择正确将直接关系到将来就业的有效对接,也有利于大学生职业生涯健康的发展,大学生在选择专业的时候,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兴趣及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根据我们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只有45%的大学生自己选择专业;有四分之一的大学生选择专业是由其父母为其选择的;有24%的学生选择专业受到朋友和老师的影响;还有6%的同学稀里糊涂的就选择了自己的专业。由此可见,很多大学生的专业选择是受到父母、朋友与老师的影响,甚至一部分学生认为是为家长读书,缺乏自主意识和能力。

4.职业价值观过于看重经济利益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当前近一半的大学生希望将来毕业以后的月薪可以在3000元以上,还有四分之一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可以达到2000-3000元。对于就业的区域选择,大部分大学生对东部沿海线经济发达地区比较情有独钟,大部分大学生不喜欢去中西部和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工作。[1]由此可见,高校大学生在择业的价值取向上更加重视经济利益,也表明中职学生在择业时的不切实际。

5.对社会需求的认知方面

根据调查显示,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对社会的需求不了解,无法积极主动去调整职业发展规划,部分大学生对就业没有主见,对社会现实的了解远远不够。因此,怎样使大学生贴近现实,更多了解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具体要求和实际需要,以便学生及时调整自我心态和择业价值取向,这是高校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应该加重注意的地方。见表1-4:

表1-4:学生对职业生涯成功的标准及影响因素的认知与行为调查

三、高等院校大学生职业指导中问题存在的原因

1.职业指导只注重短期培训

高校的职业指导应该是全程性的,是一个逐渐推进的过程。但是,一些高校往往是在毕业时匆忙补习应试技能。并且,当前高校开设的职业指导课程大多数都是偏重理论教育,没有多少实践教育,这就不会引起大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效率很低。此外,在职业指导课程设计中,职业精神、职业意识也未被纳入评价考核体系,这就是的职业指导课程的内容存在重大缺失。[2]大多数高校未建立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全程职业指导服务体系,职业指导形同虚设。

2.大学生对职业指导认识的局限性

大多数高校大学生都是来自生活优越的家庭,由于社会阅历和心理特点的限制,认识肤浅,很少可以自主选择和理解自己的专业。许多大学生认为依赖学校的就业推荐,一定会找到一份好工作。大学生职业指导是多样的,但是现在很多高校仅仅拿就业率来考核学校教学质量,在这样的背景下,只要用人单位招聘,学校便准予就业,因此,很多高校并没有把职业指导工作当作一项系统工程来做。这就导致了高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综合素质不高,有部分大学生根本就无法适应企业的用人要求。

3.专职职业指导人员待遇差

在国外,职业指导人员享有很高的社会地位,而在我国职业指导在理念上、操作手段上都还很落后,职业指导工作并没有受到高校学校领导和教师的重视。我国从事专职职业指导的教师很少,大部分教师都是兼职,高校的职业指导教师没有专门的职称系列,只能参考政工师、高级政工师进行界定。最终,专业职业指导教师缺乏认同感和成就感。

四、对高等院校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指导的对策

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速度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职业道德水平作为企业的核心资源来对待。职业道德是支撑企业竞争的核心。在高等院校大学生中,没有勤俭节约的精神,也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盯着待遇高的单位,不讲奉献,不讲诚信,只在乎自己的利益,眼高手低,能力不足。[3]因此,高等院校要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不断培养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及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2.加强职业理想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应该大力加强对高等院校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他们认识职业,让他们了解社会知道自身的位置,让他们找到自身价值与社会需要的最佳结合点,不断调整自己的职业理想,进而为实现职业理想而努力。职业理想教育引导高等院校大学生树立科学的职业理想,有利于促进高等院校大学生成长成才,是促进他们取得职业生涯成功的必要条件。

3.加强职业期望教育

职业期望是大学生选择职业的依据。对于中职学生而言,准确地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才能逐渐形成科学、合理的职业期望,才能扬长避短,顺利走上工作岗位。高校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高校大学生开展就业观和择业观教育。对大学生进行择业价值取向的引导指导,加强大学生职业期望值教育,将大学生个人意愿和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4.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高校教师是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保障,因此需要培养专业化教师队伍,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的教育意识和教育能力,把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重视起来。[4]在对师资进行培训的过程中,不同专业课老师可多开设不同的专题讲座或培训班,使学生可以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与职业技术结合起来,适当对高校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

5.以提能增效健全就业指导服务保障机制

首先,要健全就业信息公开机制。一方面,可以依托现代互联网等手段,及时、高效传递就业信息,通过网络化发布求职和招聘信息,提供心理咨询和职业测评服务,让学生第一时间掌握相关信息。另一方面,可以建立学校与人才市场的信息交流制度,建立学校与用人单位信息交流制度,构建校企合作平台;建立学校信息公布制度,帮助学生获取就业服务支持,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对称。

其次,健全个性化就业服务机制。目前大多数的高校大学生对实行个性化就业指导机制并不是很满意,这说明部分学校的个性化服务机制还没有针对性,并没有起到多大的效果。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就业服务需求,对学生作出评价,因材施教,帮助大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引导他们对困难和挫折不屈不挠;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职业目标,确定职业发展方向。

再次,健全就业指导评估反馈机制。学校对就业指导工作缺乏评估考核,改进机制不完善现象,形成评估、反馈、纠错的工作机制。[5]对各位教师的就业指导要进行及时地、真实地作出评价,使其能够及时认清自己的不足,通过不断的改进而完善其教育方法和手段。学校要掌握就业指导工作,及时跟进,不断改进就业指导工作,提高就业指导工作满意度,实现高校的人才培养的目标。

6.整合就业指导服务内容,实行“精细化”管理

要不断完善就业指导服务内容。要改变当前高校指导时间分布不合理的现象。同时,学校要增强学生求职能力,通过各种能力的培训,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职业素质。还有,学校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做好就业指导,在不同的年级进行不同的目标教育。[6]最后,还要加强校企合作,通过合作,为毕业生的就业创造条件,还要同时教育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以创业带动就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还要在就业指导过程中,不断实行“精细化”管理。首先,要凸显课程特色。高校职业指导要将职业指导课作为必修课,逐渐校本化、专业化。职业指导教育的核心是诚信和敬业教育。职业指导校本化积极改进的同时,要促进中职校教师专业素养的跃升。[7]积极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指导教育,使学生有良好的发展前程。其次,有序衔接各环节。“精细化”的全程性职业指导要贴近学生、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迎合学生的需要,而且要在学习的四年期间贯彻职业指导教育。学校应该根据不同的学生个体建立学生档案,开展个性化职业指导,掌握主动权。学生学习与规划要衔接好,要做到精细化管理,面对的学生不同,培训要求应该是不一样的。

综上所述,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教会学生如何能够找到理想的工作的同时要指导学生通过确认自身的个人特性而选择合适自己的职业。大学生就业指导要更加注重帮助学生挖掘和发现自己的潜能。所以,当前高校就业指导一定要加强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教育,让学生根据自身爱好以及职业的发展方向进行各门课程的学习,从而在毕业后进入社会工作后,能更好的发展自己,实现更高的价值。

[1]钱玉婷,胥青.基于职业生涯规划下的个性化就业指导体系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4(35).

[2]余婷婷.基于职业生涯规划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5(04).

[3]高桂娟.从就业指导向职业生涯教育转变——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分析与思考[J].教育探索,2008(01).

[4]刘子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问题及对策探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

[5]汪晓芳,张春琴,蔡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0(24).

[6]鲍硕来.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体验式教学模式探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2).

[7]杜生民.论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2).

猜你喜欢
职业指导就业指导职业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职业写作
试论如何推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我爱的职业
浅谈职业指导推动高职动漫专业学生就业的作用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