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舟曲藏语方言元音声学特征研究⋆

2015-11-11 02:35谢宏东李永宏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5年30期
关键词:夏河模式图安多

谢宏东 李永宏

(甘肃省民族语言智能处理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30)

甘南舟曲藏语方言元音声学特征研究⋆

谢宏东李永宏

(甘肃省民族语言智能处理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30)

舟曲藏语在藏族三大方言区内以"方言群岛"著称,其内部又分为两个次方言区:"东南部方言"和"西北部方言"。本文应用实验语音学的研究方法对舟曲藏语元音进行声学元音舌位及共振峰模式两方面进行描述,探讨舟曲藏语的特点。

舟曲藏语声学元音图共振峰模式图

一、舟曲藏语语音实验研究现状

语音学研究是跨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门类的边缘科学,用声学的方法进行语音学研究其实就是对语音信号的共振峰、基频、功率谱等方面进行的研究。

目前的研究主要是对藏语拉萨话的研究,对于安多藏语的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够全面,特别是针对有争议的诸如舟曲这样的“方言孤岛”的研究就更少。因此,研究舟曲的元音结构特征对我们认识藏语的语音产生机理和语音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1]

二、舟曲藏语概况

舟曲县是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下辖县,位于甘肃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东南部,总面积3010平方公里,辖2个镇、17个乡,210个行政村,403个自然村,总人口13.69万人,其中藏族4.6万余人,占34%①.由于舟曲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使得这里藏族方言与其他地区的藏语方言有所不同,有学者就将舟曲藏语列为安多方言内部的一个“土语群”和“方言孤岛”,认为它是处于安多方言最外围受康方言影响的土语。也有研究者认为,应该把舟曲话收入康方言,瞿霭堂先生的《藏语方言的研究方法》中就将舟曲藏语划为康方言②.笔者经过对舟曲方言全面研究认为,舟曲藏语应该是安多藏语的一个特例。根据舟曲的地理环境和位置以及所处在安多藏语语音层来看,如果用“中心和外围”来说明舟曲藏语的话,那么舟曲藏话就是处于安多藏语边缘区的“方言孤岛”。[2]

舟曲藏语作为安多藏语内部的一个土语,位于安多藏语东南边缘地带,其语音与安多藏语内部的牧区土语、农区土语、半农半牧区土语、道孚土语都有一定差异,因此舟曲藏语的发音特点与中心区的安多藏语有着较大的差异,形成了其特有的语音特点。舟曲县藏语从内部又分为两个次方言区:“东南部方言“和“西北部方言”。以位于县境东南部博峪、铁坝、拱坝、大年、插岗、武坪、八楞、三角坪、池干、大川、南峪、江盘等12个乡的藏语为一种方言区(以下称“东南部方言”);位于县境西北部白龙江南北的坪定、峰迭、憨班、立节、大峪、巴藏、曲瓦七乡的藏语为一种方言区(以下称“西北部方言”)。在方言区内部,东南方言区和四川九寨沟、文县比较接近,西北方言区和迭部县接近图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东南方言区的分布点比较多,而西北方言区的分布较少。舟曲藏语的两个不同方言区与安多语不同的区分在于:l、基本发音相似的词语,舟曲两个方言中均不发后加字音和元音,或发音但异变和发音不明显,表现为不规则音。2、发音的轻重强弱音及清浊音不同,词缀发音。3、绝大多数词语的自由变读是形成舟曲方言的主要原因。从语音上看,舟曲藏语两个次方言之间的区分亦有上述的特点④-⑨。发音上与安多语基本相似的词语中,在两个次方言中西北部方言比东南部方言较多。[3-10]

三、实验语料和方法

本文所使用的语音材料来自本人2015年7月的语言调查,根据舟曲方言的2个方言区,在每个方言区选择两名发音人,一男一女,共有4位发音人的语音信息。根据甘南州志的记载③,舟曲藏话中有8个元音,i、e、A、o、u、ə,还多出了两个的圆唇元音y和ø。本文从舟曲藏语常见的藏语语料中选取了8个包含i、e、A、o、u、ə,y和ø,的词,并与安多方言的夏河话的元音做了声学对比,利用Praat语音分析软件,测量各个单元音的前三个共振峰F1、F2、F3中间位置的目标值,画出声学元音图及共振峰模式图。通过对比舟曲方言与夏河话各个元音音值及共振峰模式,从而归纳出舟曲方言元音的声学及发音特点。

四、实验结果

(一)舟曲方言的声韵系统

根据已有的关于舟曲藏语方言的研究资料,认为舟曲藏语方言:声母34个辅音),8个单元音,单字调类有3个。以上研究都是从传统语音学角度对舟曲藏语方言进行的描述,本文在传统语音学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实验语音学方法,对舟曲藏语方言基本元音进行声学特征分析,从而揭示甘南舟曲藏语方言元音的特点。

(二)声学元音图对比

1.男声声学元音图对比由元音的声学特性可知:舌位的高低跟F1成负相关,即:舌位越高,F1就越低,舌位越低,F1就越高;舌位的前后与F2成正相关,即:舌位越前,F2越高,舌位越后,F2越低。另外,F2和嘴唇的圆展也有关系,圆唇作用可以使F2降低一些○10-○11。舟曲方言与夏河话男声、女声的各个元音前三个共振峰F1、F2、F3的平均值如表1所示。(表1中zq代表舟曲方言,xh代表夏河话)

表1 舟曲话和夏河话男女元音F1、F2、F3平均值对比

图1 舟曲话和夏河话男声元音图对比

图2,舟曲话和夏河话女声元音图对比

图1是舟曲话语夏河话难发音人各元音的F1、F2取平均值后所绘制的元音舌位图对比。其中大三角形是夏河话,小三角形是舟曲话。通过图1可以看出舟曲方言和夏河方言男声所发元音之间的异同。1、两者的中央元音区别不大。2、舟曲的前高元音i要比夏河话靠后,而后高元音靠前。3、舟曲藏语要比夏河藏语方言多两个元音y和ø。

从整体看,夏河男声的元音三角形比较大,舟曲方言男声元音三角形比较小,说明舟曲方言男声元音具有趋央的趋势,表现为前元音趋后,后元音趋前,低央元音趋低。

图2为舟曲话和夏河话元音对比图。总体上,舟曲方言女声的发音特点与男声类似,呈现出元音趋央的特点,但女声i有较强的游移性,表现为元音发音有明显的趋高,e的发音有明显的趋前,o的发音要较夏河话舌位偏高。

(三)共振峰模式对比

1.男声共振峰模式

图3、图4分别为舟曲男声共振峰模式图和夏河男声共振峰模式图。可以看出,与夏河话相比,i、ə、e的F1—F2的距离被缩小了,A、u的F1—F2的距离基本没变,o的F1—F2得距离被扩大了;o、u、A的F2—F3的距离被缩小了,ə的F2—F3的距离基本不变,e的F2—F3的距离被增大了,i的F2—F3的距离略微增大。

图3 舟曲话男声元音共振峰模式图图4,夏河话男声元音共振峰模式图

2.女声共振峰模式

图5和图6分别为舟曲女声共振峰模式图和夏河女声共振峰模式图。从图上看,与夏河话相比,舟曲方言女声与男声情况类似,各共振峰之间的距离没有男声共振峰距离大,这也说明舟曲女声的音域要较男声宽一些。

图5 舟曲话女声元音共振峰模式图图6,夏河话女声元音共振峰模式图

五、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比舟曲方言与夏河话元音的声学参数,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舟曲方言单元音具有趋央的趋势,女声不是很明显,而男声的情况更明显一些。与夏河话相比,表现为前元音不很前,后元音不很后,低元音比较低。

(2)从共振峰模式图上看,与夏河话相比,舟曲方言与夏河话相比,i、e的F1—F2的距离被缩小了,o的F1—F2得距离被扩大了;o、u、A的F2—F3的距离被缩小了,e的F2—F3的距离被增大了,从这些变化也可以跟舟曲元音的发音方式相对应,即整体趋央。

本文只是对舟曲元音进行了声学舌位图和共振峰模式的探讨,文章还存有不足的地方需要今后不断补充和完善,比如,舟曲方言的双元音,辅音和声调等方面的研究。在后期的研究中,将增加样本数量,进一步研究得出舟曲方言内部及与周边方言元音格局的差异,从而为舟曲藏语的归属,为安多藏语的语音数据库、语音合成提供参数的借鉴。

[1]舟曲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舟曲县志[M]新知三联出版社,1996.

[2]瞿霭堂,中国藏族语言文学研究五十年[J]中国藏学,2004

[3]甘南州志编委会,甘南藏族自治州州志[M].民族出版社,1999.

[4]羊忠旦增,藏语三大方言比较研究[J]硕士论文,中央民族大学,2013

[5]瞿霭堂金效静,藏语方言的研究方法[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81年第3期

[6]西羲郎周炜,藏语的方言[J]西藏研究,2002年第4期

[7]胡书津王诗文娜么塔,藏语卫藏方言与康方言、安多方言词汇比较研究[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

[8]华侃,安多藏语声母中的清浊音——兼谈它与古藏语中强弱音字母的关系[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1980年第1期

[9]吕士良,安多藏语元音格局研究[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4年第203期

[10]柳春,甘肃临夏方言元音声学特征演技[J]甘肃社会科学,2010年第2期

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通讯工具应用的普及,计算机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与之相伴随的就是大量的文件而且是一些经常使用的文件。基于虚拟网盘的英语学习系统让人们随时随地学习知识,查看文件。

参考文献:

[1]威利汤姆森著.武欣等译php和mysql web开发(原书第四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04-01

[2]高洛峰编著.细说php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10-01

[3]刘希杰柳林著.html;CSS;JavaScript网页制作从入门到精通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12-24

*本项目收到西北民族大学团委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支持(经费项目号:10014904)和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的支持(项目号:YXM2014139)

猜你喜欢
夏河模式图安多
安多“南木特”藏戏研究文献综述
一个精神行者的感知和领悟——关于梅卓散文集《走马安多》的一种解读
“双勾模式图”的推广与应用
组织学模式图绘画视频的制作及其应用
洋流的基本规律教学设计
浅析青海安多藏语影视译制网系统
安多藏戏表演的审美特征及其传承
千年之恋(二十五)
千年之恋(十)
千年之恋(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