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外科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

2015-12-29 01:40王坚刚,BoYang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5年4期
关键词:心脏外科科研研究生

心脏外科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

王坚刚1, Bo Yang2

(1.首都医科大学 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100029;

2.密歇根大学 心血管中心,美国 安娜堡48105)

摘要:结合美国心脏外科住院医生培训体制,探讨了心脏外科研究生应该在注重德育教育的基础上,不断巩固和更新医学基础知识,规范临床技能的培训,贯彻和培养学生具备严谨的科学思维能力,力求培养出适应现代医学科学发展的高素质医学专科人才。

关键词:心脏外科;研究生;临床;科研

收稿日期:2015-03-12

作者简介:王坚刚(1975-),男,主任医师,博士,研究方向:成人心脏外科。

DOI:10.13555/j.cnki.c.m.e.2015.04.020

中图分类号:G643

Exploration of Education Mode for the Postgraduate of Cardiac Surgery

WANG Jian-gang1, Bo Yang2

(1.Department of Cardiac Surgery, Beijing Anzhen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29, China; 2. University of Michigan Cardiovascular Cente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 Arbor 48105, USA)

Abstract:The paper discussed the education mode for the postgraduate of cardiac surgery in China, comparing with the American cardiac surgery residency training system. The results showed a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medical science, consolidating and updating basic medical knowledge, upholding the standard clinical skills training, training rigorous scientific thought, besides the critical moral education, were the key characters of medical talent fostering.

Key Words:cardiac surgery; postgraduates; clinical; science research

3.5制定临床能力考核标准和评估体系

目前,我国各大院校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学生的临床轮转还没有比较规范统一的临床能力考核评估体系和量化标准,需要人们在实践中逐步建立和完善。作者正在过去实践教学基础上总结和制定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考核标准和考核评估体系,建立练与考相配套的全过程监督体系,同时预组建一支高素质的考核专家队伍,进一步探索如何建立有效师生交流平台,促进各科导师合作指导能力的提升。

以上策略的实施,作者感悟到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学生培养工作上具有一定的成效,各学科组的导师及学生反应很好,尤其是对临床轮转科室出科考核采用的两种不同考核标准(本专业和非本专业),增加了我们继续完善和改进专业学位培养方法及策略的信心。

参考文献:

[1]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的关系[EB/OL].[2010-10-13].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www.cdgdc.edu.cn/xwyyjs-jyxx/gjjl/szfa/267336.shtml .

[2]中江,黄成亮.加快构建学术与专业学位并重的人才培养体系[J]. 中国高等教育,2013(1):52-54.

[3]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R]. 2006.

(编辑:陈新东)

随着我国心脏外科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心脏外科医生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笔者在近些年的工作中发现,心脏外科研究生的基础知识欠缺,临床能力不尽人意,使得他们在毕业以后无法具备相应的住院医师水平去完成相应的临床工作。如何改进心脏外科研究生的培养方式,如何合理有效的安排3年的研究生培养计划, 使他们在毕业后掌握一定的临床技能和科研思想是导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为此笔者结合美国心外科住院医生的培养体系从以下几点进行阐述。

1医德教育的“一以贯之”

医学研究生是国家未来的高级医学人才,针对他们的医德教育,是高等医学院校培养学生的重要任务之一。随着我国医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在研究生临床学习阶段加强医德教育对于培养合格的高级医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1]。

必须坚持从心脏外科的特点和心脏外科研究生的特点出发。首先要让他们牢固树立救死扶伤的思想意识,培养他们高尚的医德和责任心。心脏外科患者的病情往往较重,患者家属对医生依赖性强,对临床预后期望值高。这就要求导师要以此教育学生,奠定“一切为患者服务”的思想基础。

高尚的医德医风是医生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的动因。高尚的医德医风是通过临床实践而逐渐培养形成的,在研究生的临床学习期间,他们逐步体会到由学生到医生的角色转变,在这个时期对他们进行职业道德方面的正确引导,无论是从教育成本还是从教育效果来看都是最佳时机[2]。

导师的医德医风对研究生养成良好的职业操守和高尚的医德风范具有决定性作用。美国心外科医师是从各阶段医学学习和专科培训中脱颖而出的顶尖人才。在医学院的学习过程中,逐步确立了对医学事业的执著追求、废寝忘食、勤勤恳恳的奉献精神;而上级医生的敬业精神也不断地激发着他们的事业心和责任感[3]。

2医学基础的“温故知新”

在美国医学教育体系中,医学研究生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较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宽厚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坚实的医学科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系统的群体健康知识,良好的交流、信息管理、科学思维、自主和终生学习能力,较强的临床实践技能和初步的临床医学科学研究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和发展潜能,能从事安全有效的医疗实践和参与国际竞争的高素质临床医学专门人才[4]。而针对我国临床型研究生培养现状,加强基础知识教育的意义如下。

引导学生关注医学基础,有助于促进临床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只有具备广博的基础知识,才能实现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精神。譬如对于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方式,起初只能通过姑息性手术来延长患儿的生命;但随着对病理解剖、病理生理学和心肌保护等研究的不断深入,逐步实现了法洛四联症,大动脉转位等复杂疾患的根治术式,手术病死率也逐渐下降。

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有益于提高临床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医学基础是整个临床医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不能孤立于临床工作之外。笔者通过在美国的学习,深刻体会到美国主治医师在传授住院医师课程的过程中,往往从最根本的医学基础角度阐述疾病的临床特点与治疗。这使得他们能在广博的医学基础知识的水平上不断深刻地挖掘和分析临床问题,最终获得极具价值的医学成果,解开临床工作中的众多未解之谜。

注重基础知识,有利于开展国际交流。就临床水平而言,我国对于已有疾病的诊疗应该与国外没有明显差距。但我国的基础研究绝大多数是模仿和跟随别人,远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目前,我国丰富的临床资源吸引了众多国际医学专家的关注,因此联合国际科研机构合作攻关,不仅有助于解决我们共同面临的临床问题,也可以提高我们的基础研究水平,营造一个双赢的局面。

注重基础知识学习,有助于推动多学科合作,有效地促使临床医学与自然科学的相互渗透。以美国心脏外科住院医师的培训科目为例,其中包括:心脏解剖,病理生理,药理学乃至微生物学的课程学习。而这个过程不仅是对医学基础知识的复习,更多的是结合心脏外科对相关知识的更新。这也是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需要进一步完善和重视的内容。

基础医学重要性的提高并不意味着临床医学重要性的下降。正如已故的吴阶平教授所言“临床医学依靠基础医学,基础医学又充分利用了自然科学的成就。基础医学非常重要,没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就没法前进”。

3临床技能的“循次而进”

建立研究生临床规范化培训制度。长期以来,由于没有规范的培训体系,缺乏统一标准和严格的质量控制,医学研究生临床水平欠缺,成熟期明显延迟,事业的巅峰期明显缩短。相比之下,美国心外科住院医生培训计划值得我们借鉴:他们要经历33大项的相关轮转和培训。在此期间,他们必须完成相应的临床工作量才可以通过轮转,否则无法获得相应的专科行医执照[5]。可见,临床技能规范化培训是他们由一名医学生转变为一名合格临床医师的必经之路。

加强医学研究生的实践技能培养是贯彻落实我国教育规划纲要的必然要求。我国教育规划纲要在全面总结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经验教训、充分借鉴世界最新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强调育人过程中要坚持能力为重,着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建立医学研究生规范化培训制度,无疑是医学教育贯彻落实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的必然选择。

建立研究生专业学位与住院医师培训的衔接机制。首都医科大学已经将研究生培养和住院医师培训相结合、学位授予标准与临床医师准入标准相结合。通过研究生培养,完成培训后获得“四证”,即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执业医师资格证书。临床研究生培养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无论在培训目标、培训标准还是培训手段等方面都高度契合。这既有利于培养合格的临床医学人才,又有利于推动研究生教育由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学术型和应用型人才并重的战略转变,与国家学位制度改革的方向保持一致。

4科研思想的“行远升高”

目前,我国对于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的确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不足。科研型注重基础研究,虽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但研究多局限于细胞、动物等基础实验,无法对疾病临床诊疗水平的提高提供直接的帮助。临床型虽具有一定的诊疗水平,但科研能力相对不足,在临床工作中缺乏相应的科研思维,无法凝练科学问题。而从美国医学体制来看,往往都是医生从临床工作中发现和提出问题,而后由基础研究人员进行深入研究,最后再将基础科研成果快速转向临床应用,以提高总体医疗水平,即转化医学研究。因此,需要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多个方面对医学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培养做全面的改进[6]。

应重视各学科的整合,包括临床与基础研究,医学与理工技术的结合等,搭建新的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教育平台。要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及创新性,学生的研究课题不应仅仅是导师指定的研究方向。应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利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组会式”教学模式,推广启发式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明确临床工作与科研并不矛盾。临床研究生的首要任务是踏踏实实作好临床工作,帮助更多的患者战胜病魔,重返健康。但是临床科研,特别是正确的科研思维,有助于医生更好的总结经验,探究规律,提高疗效,最终造福于患者。

认识科研就是改进临床工作。临床研究生应该学习从临床问题上来寻找思路,努力寻求新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更深入一点上升到理论高度,提出假说,那就更具有科学创新性。同时,临床研究生应该明确科研的根本目的是“服务于临床”,所以围绕这一中心,时时刻刻要突出科研的“临床”特点。

基础紧密结合临床,造就“应用性基础研究”。美国心脏外科的临床研究结合基础,大多是与基础实验室合作,没有一个人既搞临床工作又亲自做基础研究。要想临床与基础结合得更好,需要临床医师的努力。临床医师做科研工作应该是主动的,应该经常关注相关科研的进展,多和基础研究人员探讨一些研究项目的可行性,这样才能发挥协同作用。所以,基础和临床要交流要沟通,共同促进“应用性基础研究”的健康发展[7]。以孙立忠教授为例,其大血管疾病的科研贴近临床,从临床问题出发到遗传,到分子,到支架研制,再回到临床,环环紧扣,提高了我国大血管疾病的诊疗水平,获得了非常大的成就[8]。

总之,针对目前心脏外科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应该在注重医德医风教育的基础上,加强基础知识的教育,严格规范临床技能的培训,力求培养出适应现代医学科学发展的高素质心脏外科医生。

参考文献:

[1]陈君. 浅谈医学生的医德教育[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8, 62(3):116-117.

[2]曹栋栋,王青,王志锋,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素质内涵的研究[J]. 医学与哲学, 2009, 30(5):72-73.

[3]Kouchoukos NT. Cardiothoracic surgery in the new millennium: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in a time of paradox [J]. Ann Thorac Surg, 2000, 69(5):1303-1311.

[4]By Nicholas T. Kouchoukos, MD Why Become a Cardiothoracic Surgeon? [EB/OL].http://www.ctsnet.org/sections/residents/newhorizons/article .

[5]Shemin RJ, Ikonomidis JS. Thoracic Surgery Workforce:report of STS/AATS Thoracic Surgery Practice and Access Task Force: Snapshot 2010[J]. Ann Thorac Surg, 2012,93(1):348-55, 355.e1-6.

[6]侯晓彤. 浅谈临床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的培养[J]. 心肺血管病杂志,2011,30(1):71-72.

[7]张宏家, 刘欧, 李艺影. 转化医学理念下的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医学教育[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2, 11(2):157-158.

[8]Sun L, Qi R, Zhu J, Liu Y, Zheng J. Total arch replacement combined with stented elephant trunk implantation:a new ‘standard’ therapy for type a dissection involving repair of the aortic arch?[J].Circulation,2011;123(9):971-978.

(编辑:赵伊昕)

猜你喜欢
心脏外科科研研究生
连续护理对心脏外科冠脉搭桥术后患者的影响
观察体外膜肺氧合治疗在成人心脏外科手术后心源性休克中的应用效果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参附注射液在心脏外科围手术期应用研究进展
动脉血乳酸动态监测在心脏外科重症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
大学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再辨识
教育行动研究可促进中小学教师科研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