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外语学科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

2015-12-29 01:40解华,王传功,刘静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5年4期
关键词:外语教师现状与对策教师专业发展

E-mail:wang.chg@163.com

普通高校外语学科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

解华,王传功,刘静

(济宁医学院 外国语学院,山东 日照276826)

摘要:在全国深化外语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媒介,其质量被视为教育发展的核心,关系改革成败。为实现高校外语教学质量的突破,教师专业发展被提上了重要日程。文章以行为研究、教学合作反思等理念为依据,结合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提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模式,以期为外语教师自身发展提供理念引导和实践参照。

关键词:外语教师;教师专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收稿日期:2015-05-17

基金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鲁社规办函[2014]9号)“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发展困惑及对策研究”(14CWYJ22);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语言学视角下的医学英语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14WH11);2015年度济宁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本土文化教育的模式研究”(15JSGX044)

作者简介:解华(1979-),女(汉族),山东宁阳人,讲师,英语语言文学硕士,主要从事语言学与英语教学研究工作。E-mail:annaxiehua@sina.com

通讯作者:王传功(1965-),男(汉族),山东济宁人,教授,学士,主要从事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工作。

DOI:10.13555/j.cnki.c.m.e.2015.04.039

中图分类号:G640

Strategically Study on College EFL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XIE Hua, WANG Chuan-gong, LIU Jing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Jining Medical University, Rizhao 276826, China)

Abstract:EFL teacher, as the mediation of the education reform, its quality is regarded as the core of education and determines the success of the reform in China. In order to make the breakthrough in teaching quality,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s put on the agenda. Basing on the action research and the reflection of cooperative teaching,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solutions of improving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provides the relevant guidance and reference.

Key Words:EFL teacher;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solutions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当今世界多国均将教师专业发展(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作为国家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为提高教师质量,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的根本要求,我们需要培养出一大批能肩负国家与民族发展使命的年轻一代优秀教师与教育家。高校外语教改能否成功,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外语教师素质的提高是关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研制出外语教学质量的公式为:外语教学质量=(学生+教材+环境+教法)×教师素质[1]。可见外语教师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外语教学的质量。教师专业发展旨在从根本上实现外语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

外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能力是当今社会对教师提出的新的、更高的发展目标。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是高校教师通过各种方式在外语理论知识、语言知识、教学理念等方面所进行的自主学习、反思、行动和研究,进而实现在教学内容、技能、经验和态度上成长完善的终身性动态的过程[2],是以自我发展需要为动力不断学习、成长的过程[1],也是决定高校外语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3]。

1高校外语学科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现状

对教师发展问题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美国,在我国则悄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4]。随着21世纪社会文化理论的发展,教师学习与成长的社会性愈加得到关注,近年来相关讨论颇多且受到重视,研究关注点由开始时侧重教师人格与特质、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对学生成就的影响,到当今侧重教育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重视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5]、关注以课堂为中心(classroom-based)、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teacher-led and learne-oriented)的问题研究,尤其侧重教师课堂话语分析研究(classroom discourse analysis)[6],注重教师的信念研究、教师的自我发展动力和能力的研究等。国内研究虽起步晚,但近年来也得到快速发展。

2普通高校外语学科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与现状

教育质量是教育发展的核心,教师素质是学科发展的关键,而教师作为学科教学的主导与教育改革的重要媒介,也是时代重任在肩[7]。从根本上讲,高校外语学科教师发展的核心是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发展的动力来自于教师自身,教师队伍建设需与教师个人发展密切结合。Bailey将教师追求专业化发展的原因归纳为:学习新知、新技;适应社会和教育变革;增加收入、提高地位;知识就是力量;克服教学环境中的负面影响,如职业倦怠;克服教学的孤立感和加强对教学的概念性认识等[8]。我国研究者认为上述归纳完全适合我国职业地位有待提高、受职业倦怠困扰的高校一线外语教师[9]。可见我国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不容乐观,现存问题总体归结如下。

2.1教师自身专业发展愿望迫切,但发展方向模糊

高校教师对所从事的外语学科教学职业认同感高[10],并表现出自我提高的迫切愿望,但在自身发展方向方面有待明确。从深层着眼,教师的自身发展方向与外语教学的属性和地位密切相关,在学科定位中外语教学只能推广到三级学科,在研究领域没有应有的地位[11]。看一门学科是否成熟,主要看四点:大学里已有此课程;已有了足够多的文献;对它可以做博士论文以及此学科已有自己的杂志[12]。以大学英语为例,纵观各高校博士课程招生简章,没有一个研究方向直接称为英语教学,也鲜有大家自称是研究大学英语教学的。更有甚者,我国没有一本期刊是专门研究大学英语的,甚至于有学者提出从某种程度上讲,迄今为止关乎几千万高校在校生的大学英语都称不上是一门独立的学科[13]。

2.2理论意识薄弱,教学模式陈旧、单一,教学创新欠缺,对外语教育质量的提高构成普遍性挑战

大多数教师只关注“教什么”,而忽略了“如何教”。不少教师对外语教学理论原则及教学与研究方法一知半解、似是而非、概念模糊、行动跟不上[14]。知识经济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固有的知识结构正经受着巨大的挑战。研究表明高校外语教师多数是教学任务繁重的一线教师,相当数量的教师形成了教学理论太过遥远的错误理解,缺乏对教学理念和教学创新的关注,教学实践中基本靠经验、靠灵感,因此难有时间、精力与能力站在理论的高度看待教学中的问题,更不可能升华到理论高度进行分析总结,造成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严重脱节[15]。有调查表明我国外语从业者中很少有人以外语教学质量在整体上的提高为目的进行研究[13]。因此,教师重视度不够及相关研究的不足均对外语教育质量的提高构成普遍性挑战。

2.3淡化学术研究意识与科研探索精神,教研科研成为难以突破的瓶颈且发展滞后,发表高质量论文的难度大

完成每天工作量之后的疲惫使得外语教师无暇顾及教学理论,另外多数教师在理解上对科研的价值存有偏见,认为外语教学理论实用性、适用性弱,难以真正运用到教学实践中,而且发表外语教学文章难度大。目前国内大部分杂志大多刊登语言学研究文章,语言教学类文章篇幅较少[16]。调查表明:外语教师人均发表在核心期刊的文章为1.6篇[17]。并且申请外语教研项目难度大,不少教师期待课题申请下来才着手进行研究工作,因此在课题难以申请的状况下,教研工作止步于课题申请。据统计,我校外国语学院在职专职教师40人,近三年来国家级课题0项,仅有省级课题13项。

2.4师资队伍年轻化,师资薄弱,学术带头人缺乏,梯队结构不合理,研修机会少

我校外院教师年龄、师资及职称结构如下:51岁-60岁的教师占12.5%,41岁-50岁的教师占15%,31岁-40岁的教师占62.5%,21岁-30岁的教师占10%;师资力量薄弱,学历偏低,迄今为止有博士在读2人(占5%),硕士生及有硕士学位者28人(占70%);职称偏低且结构严重不合理,高级职称者11人(占27.5%),中级职称者27人(占67.5%),初级职称者2人(占5%)。如上制约使得教师形不成合理的梯队结构。研修、培训及其他学习的机会少,教师视野的开拓及其知识结构的丰富完善、技能及科研能力的提高跟不上。就我校外语学科实际看,除了出版社每年一度为期3天左右的暑假策略培训外就是访问学者,到目前为止仅有4人外派出国进修,2人完成国内访学。

3促进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模式

3.1明确外语教师发展方向,提升内涵建设

与普通高校开设的任何一门课程相比,学习外语的人数最多,教学层次最为复杂,影响面也极为深远[18]。因此为提高教学质量,调整和优化外语教师队伍和结构,推动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将是影响深远且势在必行的[19]。教师要在夯实与更新知识结构中增强自信,提高技能,更新、拓展、深化所教学科知识,并能艺术化地展示教学技能[2],“建构动态生成性知识观”,与同事合作,以便于更好地服务于外语教改,完成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战略任务[20]。

教师专业知识以外还有一类“解放性”知识(emancipatory knowledge,参见Habermas 1972/1987),构成教师专业发展的原动力,涵盖教师的职业观、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职业发展观,并在与学科教学知识互动中从宏观上影响教学导向和教学效果[21]。

3.2树立终身学习的教学理念,寓先进的外语教学理念及教改精神于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中,注重批判思维与创新意识的培养

高校外语教师要掌握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具备业务能力及“解放性”知识,并从实际出发,在谙熟教学理论的同时深入思考“教什么”,“如何教”及“如何研究教和学”,即让外语教师思考教学和教学中的科研问题[12,22]。教师作为一个“反思实践者”,能够对自己的价值和与他人的协调实践关系进行反思和再评价[23]。教学的解释性(interpretive)和情境性(situated)特点也要求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地对课堂进行解读,并根据需要对既定教学内容作出取舍或调整,阐发个人的教学理念并绘制个人的教学理论[24]。教师还应注重培养问题意识和质疑精神,在提高综合思辨能力中实现人格成长、自我完善及专业成长。如上表明教师发展具有规律性,教师职业成长具有长期性。

3.3明确外语教学的科研价值,将教学与科研、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合作反思中促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更新

科研是一个艰苦的历程,有没有科研的意识及能不能处理好科研和教研的关系是其关键所在[25]。外语教师要克服困难,化解压力,将外语教学当作为实现个人价值而不懈奋斗的事业去实现,强化科研意识,掌握基本的科研理论和科研方法,结合个人兴趣爱好及学科需求,确定研究方向,形成团队通力合作的局面,将课堂作为科研的基地,平衡与反思科研与教学的关系。科研搞好了,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也会随之更新,教师才会在实现自我专业发展中感受到成就感[9]。

3.4通过培养、培训、进修满足外语教师的知识和能力要求,实现长远专业发展

尽管教学任务繁重,大部分教师迫切要求进修,希望能通过系统地学习语言与语言教学理论有效地指导和改进教学实践,全面提高专业业务水平与能力[19]。外语教育学的学科属性和地位的确立以及博士授予点的设立可以解决高校外语教师的发展问题,为其职业专业化做好学科方面的准备,并实现长远专业发展,这样学科带头人及学科梯队问题便可迎刃而解[13]。我国实际上可能只需要极少数研究型大学培养外国文学或语言学专业的博士生[26],是否应当在语言学硕士和博士培养和改革中承认和设定外语教育学科的问题[14],值得专家及同行思量。

4结语

中国的发展靠教育,教育的发展靠教师。当前我国外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势头强劲,但如何切实实现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不单纯是教学实践问题,还是理论和社会问题。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发展对外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赋予了凝重而崇高的使命,在新的机遇与挑战面前,外语教师是否能在传道解惑的同时不负众望地担负起时代交予的重任,圆满完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的任务与要求,教师专业发展的质量是关键。有关管理部门与单位应该以此为重,创设条件,提供机会,营造氛围,全面促进外语学科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实质性地提高外语教学水平及质量,将外语教育教学改革向更深层推进。

参考文献:

[1]刘润清,戴曼纯. 中国高等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

[2]辛广勤. 论述大学英语教师在岗自我发展[J].国外外语教学, 2006(3):18-23.

[3]陆忆松,邹为成. 教育叙事视角下的英语教师素质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08(3):68-75.

[4]吴宗杰,黄爱凤. 外语课程与教师发展[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5.

[5]Elliot, J.Actionresearchforeducationalchange[M]. Philadelphia:Open University Press, 1991.

[6]Cazdem, C. B.Classroomdiscourse:thelanguageofteachingandlearning[M]. Portsmouth, NH:Heinemann, 2001.

[7]陈海燕,刘静,朱荔芳,等. 普通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师培养策略初探[J].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2(2):221-223.

[8]Bailey Kathleeen M, Curtis Andy, Nunan David.Pursuingprofessionaldevelopment—theselfassource[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

[9]简丽英. 大学英语教改下教师素质研究[J]. 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 2008(6):134-136.

[10]周燕. 英语教师培训亟待加强[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2(11):408-409.

[11]包天仁. 张正东教授访谈录[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2004(3):17.

[12]刘润清. 论大学英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13]辛广勤. 大学英语是不是一门学科[J].外语界, 2006(8):13-20.

[14]夏纪梅. 大学英语教师的外语教育观念、知识、能力、科研与进修情况调查结果报告[J].外语界, 2002(5):35-41.

[15]束定芳,庄智象. 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修订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4.

[16]戴炜栋.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一条龙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1(5):322-327.

[17]戴曼纯,张希春. 高校英语教师素质抽样调查[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4(2):42-46.

[18]朱荔芳,陶丽君,朱敏,等. 高等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与医学人文教育的融合[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12(4):521-523.

[19]戴炜栋,张雪梅. 探索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理论体系—思考与建议[J].外语研究, 2001(2):1-4.

[20]张晶.大学英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现状与问题分析[J].中国高等教育, 2010(9):53-54.

[21]吴一安. 关于职前外语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建议[R].向教育部相关部门提交的“咨询报告”, 2007.

[22]吴一安. 外语教师专业发展探究[J].外语研究, 2008(3):29-38.

[23]Lieberman A.Teacherdevelopment:commitmentandchallenge[M]. In Peter P. Grimmett & Jonathan Neufeld(Eds.), Teacher development and the struggle for authenticity:professional growth and restructuring in the context of change. New York & London:Teachers College Press, 1994.

[24]Duarte, I. B. Review of research in second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 [J]. TESOL Quarterly, 1998(32):617-623.

[25]刘润清. 一个英语教师的自述[J].外语界, 2006(2):57-59.

[26]徐烈炯. 外文系怎么办[J].外国语, 2004(1):52-56.

(编辑:赵伊昕)

猜你喜欢
外语教师现状与对策教师专业发展
“互联网+教育”下的外语教师TPACK框架构建
技术支持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专家评价对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影响的叙事探究
利用云录播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研修平台
微视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
新疆农村成人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后方法视野下外语教师角色述评
关于汽车客运站财务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大数据时代大学外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探究
当前影响中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主要原因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