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职女大学生:我是家教,请赔误工费

2016-01-14 11:47若星
妇女生活 2016年1期
关键词:家教交通事故损失

若星

女大学生杜红遭遇交通事故,谈赔偿时列出了一项项损失: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误工费……肇事方对别的赔偿没有异议,可对误工费却很不理解:受害方是在校大学生,并没有工作,怎么还要误工费呢?杜红的解释是她课余时间勤工俭学,教两个孩子学习画画,遭遇交通事故受伤后,家教自然泡了汤,怎能没有误工费?法庭上,围绕这一焦点问题,双方唇枪舌剑,互不相让。

那么兼职女大学生到底有没有误工费?法院会做出怎样的判决呢?

遭遇交通事故,女大学生伤了

时间回溯到2013年11月30日晚8:30,杜红搭乘周刚驾驶的小车行驶在长沙的马路上。杜红刚满18周岁,上大学不到3个月,是长沙一所大学的大一新生。这天是周末,她在外面玩耍一天,坐车返校。小车平稳行驶,路灯明亮,马路宽敞,车也不是很多,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在杜红搭乘的小车由北而南行驶的时候,同一条马路上,蒋文驾驶着小车由南向北驶来。两车相向而行,本当相望而过,可两车即将相遇时,意外发生了。在蒋文的车前,行驶着一辆越野车,越野车的目的地是路边一个小区,此时正减速左转准备驶入小区。由于蒋文车速较快,未与前车保持安全距离,又没有留意到前车已减速左转,等他意识到危险来临紧急刹车的时候,已经晚了,车子一头撞上了越野车。追尾后,由于车速较快,蒋文的车未能停住,而是向左漂移,越过了道路正中的双黄线。此时,周刚驾车搭载杜红正好驶来,如此突然的险情,他根本反应不及,结果,蒋文的车与周刚的车撞到了一起。三车不同程度受损,而杜红、周刚和蒋文也都不同程度地受了伤。

伤者很快被送到附近的医院救治,其中杜红的伤情最为严重,经诊断,其左肩峰骨折、左尺骨骨折,后经司法鉴定机构鉴定,其伤情为轻伤,构成十级伤残。杜红躺在病床上,应由肇事方垫付的医药费迟迟不见踪影,三车相撞,责任在谁?各自都摆出不担责的理由,谁都不愿意率先承担责任,没办法,杜红父母只得自行解决。12月20日,住院治疗20天,花费3.5万余元医疗费后,杜红出院了。

这场交通事故,把杜红的生活完全打乱,课自然上不成了,课余时间兼职的家教,也不得不中途放弃。伤筋动骨一百天,出院不等于痊愈,杜红向学校请了假,慢慢调养身体。课可以请假不上,考试却不能耽误,功课荒废不少的杜红直接参加了期末考试,纵使基础不错,可终究一个多月未上课,还是挂了两科。事情已经这样了,也只能接受现实,挂了还有机会补考,杜红不停地安慰自己。把学校的事情处理好,此前搁置的索赔事宜提上日程,肇事方一直没有进行赔偿,这让遭受了巨大伤害与损失的杜红及其父母,无法接受。

要索赔,先得锁定对象,谁是责任方呢?2014年1月,交警大队做出了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蒋文驾驶车辆时车速过快,疏忽大意且未与前车保持安全车距,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第42条第1款“机动车上道路行驶,不得超过限速标志标明的最高时速。在没有限速标志的路段,应当保持安全车速”,第43条第1款“同车道行驶的机动车,后车应当与前车保持足以采取紧急制动措施的安全距离”的规定,应负事故的全部责任,周刚、杜红和越野车司机无责任。

拿到交通事故认定书,杜红索赔之路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家教戛然而止,索赔遭遇障碍

交通事故索赔,三个方面的工作少不了:分清责任,核清保险,厘清损失。先来看责任,蒋文负全责,杜红无责任,事故认定书作为效力很高的证据,一般情况下难以推翻;再来看保险,这个不用杜红操心,交通事故发生后,怎样理赔,那是车主和保险公司的事。对于杜红来说,该由保险公司赔,便由保险公司赔,不足部分,由负事故全责的蒋文补足;如此一分析,显然最关键的只有一项——厘清损失。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杜红会有哪些损失呢?

医疗费,毋庸置疑;伤残赔偿金,也没有异议;护理费、住院伙食补助费、交通费、精神损害抚慰金,均可根据相关规定及惯例计算,数额不难确定。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其他损失呢?

杜红在损失清单中加上了误工费,可她是一名在校大学生,哪来误工费?杜红说出了她的依据。原来,进入大学后,这个懂事的孩子没有闲着,学业之外,便想着找个事做,一来挣点钱贴补学习生活费用,减轻父母的经济负担;二来积累社会经验,为将来找工作早做准备。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兼职最好的工作是家教,在寻求孩子全面发展的今天,作为省会城市的长沙,有许多家长有着聘请家教的需求。杜红是学美术的,较之于其他专业,兼职家教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踏入大学校门不久,就经人介绍,为两名男孩进行美术方面的启蒙教育。杜红与雇主张女士签订了书面的家教协议,约定自2013年9月25日至2015年9月25日(寒、暑假除外),她每周五晚上、周日下午分别为两个男孩进行4个小时的家庭辅导,每小时100元,一个月3200元,月底付清。自协议签订后,她就开始履行义务,已经当了2个月家教。可突如其来的交通事故让她的家教生涯戛然而止,这每个月3200元的损失,不就是误工费吗?

杜红没有聘请代理人,而是在父母帮助下索赔。然而,这看似简单的纠纷却有着复杂因素,对于杜红列出的损失清单,肇事方及保险公司均提出异议,几次协商都不欢而散。异议主要集中在误工费上,道理很直白,杜红只是一名在校大学生,怎么会有误工费?而且误工费还这么高,每个月3200元。要知道,一个全职员工也不见得能挣这么多。杜红没有工作,即便有兼职,也不应赔偿误工费,加之保险公司对杜红提出的其他项目赔偿数额也要求核减,双方在损失数额确定上,始终未能取得一致,事情便搁置了下来。

杜红一边索赔,一边继续学业,她和父母并不想走上法庭,可多次协商均得不到满意结果,她不得不拿起法律武器。2015年初,杜红一纸诉状将蒋文、越野车司机及二车分别投保的两家保险公司告上法庭,诉请法院判令被告赔偿各项损失142000元,两家保险公司分别在交强险、商业三责险范围内承担保险责任。起诉状附录的损失清单中,4个月共12800元的误工费记录在列,数额不大,却显然是案件争议的焦点。这笔误工费,协商时得不到责任方的认可,到了法庭上,法律又会给出怎样的答案呢?

兼职算不算工作,损失该不该赔偿

在校大学生的家教泡汤了,损失能不能捞回来?长沙市望城区人民法院受理这起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后,依法组成合议庭,于2015年2月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法庭上,各方唇枪舌剑,互不相让。

误工费成为各方争执重点。杜红有备而来,向法庭提交了与雇主签订的协议,以证明家教损失客观存在。对这份证据,被告各方提出了相同的质证意见,协议上没有落款时间,不能证明系杜红受伤前签订;杜红系在校大学生,不具备从事教育行业的资格;纵使协议内容属实,也属于间接损失,不应列入赔偿范围。此时,杜红才留意到,协议上虽有签名,但签名后的确没有署上签订时间,从证据角度讲,这是一个瑕疵,而且聘请家教的张女士,只有签名,并无具体身份信息,更没有出庭作证。各被告提出质疑,仅凭协议书一份证据,显然无法锁定杜红受伤前受聘从事家教、因受伤不再兼职家教蒙受损失的事实。若事实无法认定,损失更无从谈起,杜红的误工费还有希望吗?

开庭之后,法官并没有当庭宣判,杜红亡羊补牢,向法庭申请证人出庭作证。举证是有期限的,开庭之后再申请证人出庭,法院会不会准许呢?对于逾期举证,杜红做出了解释,因为没有聘请律师,自身法律水平有限。法官准许了杜红的申请,同时向其说明,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逾期举证,证据证明的事实与基本事实有关,法庭在采信证据的同时会给予训诫、罚款。

因为杜红申请证人出庭,为查明事实,4个月后,望城区人民法院再次开庭审理该案。法庭上,张女士到庭接受法官和当事人询问,陈述了其聘请杜红为两个儿子辅导美术,每个小时支付工资100元,每个月支付工资3200元,自杜红受伤后,未再对其孩子辅导,其也未再支付工资的情况。法院认为,杜红因对法律规定不清楚而逾期申请证人出庭作证,属于重大过失逾期提供证据,但该证据与案件基本事实有关,故对张女士的证言予以采纳,同时依据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对杜红罚款500元。有杜红与张女士签订的家教协议,还有张女士的当庭陈述,杜红受聘担任家教,因伤遭受损失的事实就此锁定。

事实锁定了,这误工费该不该赔?法院认为,误工费是因误工而减少的收入,至于该误工是本职工作的误工,还是兼职工作的误工,是8小时之内的误工,还是8小时之外的误工,都同样是误工。因误工而减少收入,不管源于本职还是兼职,只要客观发生,且当事人能够举证证明,均当予以认定。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年满16周岁,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作为生活主要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换言之,一个年满16周岁的公民就可以工作,就可能有误工费了,何况杜红虽系在校大学生,但兼职家教时,已年满18周岁,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因此,对杜红因伤致残持续误工的事实应予以认定,扣除寒假不能家教的时间,认定其实际误工3个月,误工费9600元。同时,法院还对杜红的医疗费、伤残赔偿金、精神损害抚慰金等损失做出认定,并依法判决杜红包括误工费在内的各项损失共计118586元,由保险公司在保险责任范围内赔偿,不足部分由蒋文赔偿。

2015年9月,完全走出这场交通事故阴影的杜红,又步入校园,开始了多姿多彩的新生活。

(文中当事人系化名)

编后:

在损害赔偿案件中,特殊群体的误工费问题往往容易引起争执。像本案这样,在校大学生的兼职误工,各方当事人基于自身不同利益考虑,就有着不同的意见。面对分歧怎么办?对于特殊群体的误工费认定,有没有一定之规?对此,具体问题当具体分析。

首先,确有误工、确有损失的,应当支持。在校大学生,尚未参加工作,以学业为主,课余兼职,当家教也好,做其他事情也罢,只要行业正当,确有收入,误工损失就当认定。此外,退休职工的误工费也当适用这一原则,一般男60岁,女55岁以后,如果仍然继续劳动,继续工作,有收入,受伤后有损失,误工费同样应当支持。

其次,没有工作,不意味着没有误工费。这方面的典型例子是家庭主妇。家庭主妇是有劳动能力的,受伤前是家庭主妇,不等同她这一辈子都当家庭主妇,受伤阻碍了其再工作的能力。同时,家庭主妇付出的劳动为其他家庭成员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工作、增加家庭收入做出了贡献,其在家照顾孩子、做家务的付出具有一定经济价值。审判实践中,家庭主妇的误工费请求一般能得到支持。再有就是无业人员,除非较长时间没有从事一定工作,具有“不想工作或者没有工作机会”的可能性较大时,才可以不支持其误工损失主张,否则,仍应结合受害人的知识技能、之前的工作状况等因素综合判定受害人是否存在误工损失。

〔编辑:潘金瑞〕

猜你喜欢
家教交通事故损失
家教有法
预防交通事故
家教“漫”镜头
两败俱伤
家教“漫”镜头
家教“漫”镜头
月圆之夜车祸致死率高
亡羊补牢
损失
那些损失上百万的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