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研究*

2016-01-20 03:09徐啸琼蔡冬梅
关键词:贸易结构中国印度

徐啸琼,蔡冬梅

(安徽新华学院,安徽 蚌埠 230001)



中印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研究*

徐啸琼,蔡冬梅

(安徽新华学院,安徽 蚌埠 230001)

摘要:近年来中印双边贸易发展迅速。本文在描述中印双边贸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通过贸易强度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贸易特化系数、出口相似度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五个指标研究了中印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揭示中印两国的比较优势并总结中印贸易的特征。结果显示,中印贸易结构有一定的竞争性,但也有很大的互补性。

关键词:中国;印度;双边贸易;中印贸易;贸易结构;贸易指数

中国和印度都是世界上重要的新兴经济国家,作为相邻的两个发展中大国和“金砖四国”的成员国,中国和印度的经贸合作情况正越来越受到世界关注。近年来中印双边贸易额持续上升,到2013年年底,中国成为印度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和第三大出口市场,是印度第二大贸易伙伴。随着中印经贸合作的快速发展,中印两国也表现出了组建自由贸易区的意愿,中国—印度区域贸易安排也由两国相关部门逐步进行研究。

一、中印双边贸易发展概况

(一)中印贸易发展历程

由于历史政治原因,中印贸易关系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区域一体化的深化,中印双边政治关系得以持续改善,贸易关系也开始逐步发展。从图1中可以看出,在2002年以前,中印贸易发展速度慢,贸易额较小;2002年后,随着中国同印度的关系进一步改善和发展,中印双边贸易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双边贸易额屡创新高;在2009年,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印双边贸易额有所下降;但是从2010年起,随着经济的复苏,中印贸易又开始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在2011年,中印双边贸易总额达到历史最高值739亿美元,2011年后,中印贸易额略有下降。

虽然中印贸易总额快速增长,但是中国向印度出口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进口的增长速度。从2006年开始,中国一直处于贸易顺差的状态,并且顺差额逐年增大,印度对迅速扩大的贸易逆差心有担忧,频频对中国发起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保护主义救济措施。

(二)中印贸易的商品结构和贸易对象分析

1.中印贸易的商品结构分析

图1 1992—2013年中印双边贸易额(单位:亿美元)资料来源:联合国贸易统计数据库 (UN comtrade)。

中国从印度进口中国对印度出口商品类别占比商品类别占比6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39.79%7机械和运输设备44.60%2非食用原料(燃料除外)32.26%5化学成品及有关产品20.38%5化学成品及有关产品12.65%6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19.36%7机械和运输设备6.38%8杂项制品12.70%8杂项制品3.37%3矿物燃料,润滑剂和原料1.26%0食品和活畜2.47%2非食用原料(燃料除外)1.09%4动物和植物油、油脂和蜡2.12%0食品和活畜0.58%3矿物燃料、润滑剂和原料0.94%1饮料和烟草0.02%9其他未分类的商品0.03%4动物和植物油、油脂和蜡0.01%1饮料和烟草0.00%9其他未分类的商品0.00%

资料来源:根据联合国贸易统计数据库 (UN comtrade)的相关数据计算整理。

从表1中可以看出,中印双边贸易的产品有一定的差异性。在2013年,中国从印度进口的产品以矿产品、纺织品原料、贱金属及其制品为主,这三样占中国从印度进口产品的73.5%,说明中国从印度进口的产品以自然资源类产品为主。中国向印度出口的产品以机电产品、化学产品、贱金属及其制品为主,这三类产品占中国对印度出口产品的75.7%,说明中国向印度出口的产品以劳动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特别是机电产品,占据中国向印度出口产品的近一半份额。中国在制造业产品上有优势,对印度出口的自然资源类产品占的比重很小,这也体现了中国“制造大国”的出口特点。

2.中印主要贸易对象分析

从图2中可以看出,从出口对象来看,中国的出口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韩国、欧盟等国(地区),印度的出口商品主要流向阿联酋、美国、中国、新加坡、欧盟等国(地区)。可以看出在发展周边市场的同时,中印两国都注重对欧美市场的争夺。从进口对象来看,中国的进口来源国(地区)主要集中在韩国、日本、美国、德国,印度的主要进口来源国(地区)为中国、阿联酋、瑞士、沙特阿拉伯、美国等国(地区)。无论是出口还是进口,中国都是印度的重要贸易伙伴,印度对中国的进出口额在印度进出口总额中占比约为10.3%。

图2 2013年中印主要贸易对象资料来源:同图1

二、中印双边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

中印两国同为发展中的大国,目前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在初期开拓国际市场时,都通过出口初级资源产品来获得资金。作为世界上重要的新兴发展中国家,中印两国在世界市场上存在贸易竞争的一面,但由于两国资源禀赋不同和后期外贸结构的转变,两国的双边贸易也有较强的互补性。本文将用贸易强度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贸易特化系数、出口相似度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这几个指标对中印贸易进行分析。

(一)贸易互补性分析

1.贸易强度指数分析

贸易强度指数(Trade Intensity Index)是用来衡量两国贸易往来密切程度的指标,其数值越大,表明两国在贸易方面的联系越密切。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TCDab表示a国对b国的贸易强度,Eab表示a国对b国的出口额,Ea表示a国出口总额,Ib表示b国进口总额,Iw表示世界进口总额。若TCDab>1,则两国在贸易方面联系密切;若TCDab< 1,则两国贸易联系不密切。指数值越高,则两国贸易关系越密切(吕宏芬等,2012)。[1]

从图3中可以看出, 1995—2013年,中国对印度贸易强度呈平缓上升的趋势。在2006年以前,中印贸易强度一直小于1,说明中国对印度的贸易联系较为松散;2006年之后,贸易强度一直大于1,并不断上升,表明中国对印度的贸易联系变的越来越紧密。印度对中国的贸易强度从1998年之后基本都大于1,在2004年达到最高值1.67,2009年有所下降,但从2010年开始又逐步回升。印对中的贸易强度波动相对较大,总体上呈现曲折上升的状态。

图3 1995—2013年中印贸易强度数据来源:同图1

编码IITiTSCi总贸易额编码IITiTSCi总贸易额竞争优势很大,产业间互补竞争优势较大,产业间互补310.0001.00035.45900.2420.75811.46690.0030.9975.03420.2440.7563.40950.0090.9912.06270.2500.7507.61600.0120.9883.61610.2920.7081.83810.0130.9871.07720.3000.70021.70590.0140.9868.61700.3260.6745.04480.0240.9763.33290.3530.64756.14580.0260.9741.44400.3590.6414.58440.0290.9711.90550.3710.6293.68890.0290.9712.18竞争优势较小,产业内互补960.0310.9692.71380.5430.4574.76680.0520.9481.66320.5470.4533.99500.0530.9474.32530.6280.3721.71730.0550.94522.22390.7530.24718.43940.0570.9436.25330.961-0.0391.06540.0590.9415.20070.792-0.2081.30820.0740.9292.74竞争劣势较大,产业间互补840.0750.925128.14250.351-0.6496.23850.0770.923111.82670.341-0.6592.70560.0920.9081.05竞争劣势很大,产业间互补640.0940.9063.93740.171-0.82923.59830.1130.8872.67710.155-0.84512.96760.1180.8824.94520.104-0.89633.75870.1240.87610.57230.095-0.9052.79570.1490.8511.31410.048-0.9523.08630.1630.8372.87150.014-0.9863.29300.1810.8191.89260.009-0.991104.60280.1930.8076.50030.003-0.9971.49

数据来源:同表1

从1995年到2013年,中国对印度的贸易强度平均值为 0.91,印度对中国的贸易强度平均值为1.14,说明从总体而言,印度对中国的贸易强度要高于中国对印度的贸易强度。随着中印两国之间的经贸联系不断加强,可以预见,中印双边贸易的贸易强度指数也会逐步增高。

2.产业内贸易指数和贸易特化系数分析

产业内贸易指数(Index of Intra-industry Trade)是评价产业内贸易程度的指数。其公式为:

其中,Xi、Mi表示一国一时期进口和出口i产品的价值。IITi接近1,表明该产品的贸易属于产业内贸易;IIT接近0,表明该产品属于产业间贸易(刘李峰,等,2006)。[2]

贸易特化系数(Trade Specialization Coefficient)反映的是一国某时期内某产品净出口额与该产品贸易总额之比。其公式为:

其中,Xi、Mi表示一国一时期进口和出口i产品的价值。当TSCi>0.5或TSCi<-0.5时,属于产业间贸易;当-0.5

本文选择了2013年中印产品贸易量在1亿美元以上的产品作为计算数据来源,根据海关商品编码2位分类,从98类产品中挑选出53类产品,这53类产品的贸易总额为726.6亿美元,占中印贸易总额的98.3%,有一定的代表性。

从表2中可以看出:第一,在53类产品中,属于产业间互补关系的产品有47种,贸易额为695.4亿美元,占所选样本的贸易总额的95.7%;产业内互补关系的贸易额占双边贸易总额的4.3%。可见产业间互补在中印贸易中占有绝对主导的地位,发展水平的不同和资源禀赋的差异决定了中印贸易模式还是以产业间贸易互补为主。

第二,在47种产业间互补的产品中,有37种产品中国有很大的竞争优势,占所选样本贸易总额的72%,有2种产品中国有较大的竞争优势,占所选样本贸易总额的1.3%;有8种产品中国竞争劣势很大,占所选样本贸易总额的26.7%。可见,在产业贸易中,中国的产品占据了较大的优势地位。

第三,在产业内互补贸易中,塑料及其制品(39)所占比重较大,占整个产业内互补贸易额的59%。产业内贸易程度最高的为精油、香水、化妆品、盥洗品(33),但在整个产业内贸易中所占比重不大,仅占产业内贸易额的3.4%。虽然产业内贸易商品种类不多,但中国基本上都有较小竞争优势。

第四,中国在机电产品、轻工业产品、化学产品等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如核反应堆、锅炉、机械器具及零件(84),电机、电气、音像设备及其零附件(85),肥料(31),陶瓷产品(69),有机化学品(29)。中国在原料初级产品上竞争劣势很大,如棉花(52),铜及其制品(74),矿砂、矿渣及矿灰(26)等。

(二)贸易竞争性分析

1.出口相似度指数

出口相似度指数是用来衡量两国在第三方市场或者世界市场上出口产品结构的相似程度。计算公式为:

表3 1995—2011 中印出口相似度指数(ESI)

数据来源:同表1

ESIij=∑Min[(Xkiw/Xiw),(Xkjw/Xjw)]。

其中,ESIij表示i国与j国的出口相似度,i和j表示比较双方,w表示第三国市场或世界市场,k表示产品。该指数越接近0,则表示两国的出口产品结构差异越大;越接近1,则两国出口产品结构越相似(宗毅君,2006)。[4]

本文在共同属于中国和印度出口前15位贸易伙伴的国家中选出4个国家所在地区,分别属于北美、欧洲、亚洲、南美,有一定的代表性。从表3中可以看出,从整个世界市场来看,中印出口的ESI较高,出口产品结构相似度较高,但是和20世纪90年代相比,进入21世纪以来, ESI呈逐年收敛的态势,两国间出口产品结构的差异性在逐步增大。这主要是因为90年代,中国和印度出口的资源密集型产品都较多,但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比重在逐步下降。中印出口的产品在日本、巴西市场的出口相似度相对较低,在美国、德国市场竞争较激烈。特别是德国市场,在德国市场的竞争程度要高于其他3国市场,这是由于印度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产品,如鞋、纺织品等杂项制品在美国、德国市场出口量日益增大,和中国的产品竞争日益激烈。

2.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是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某种产品在国际上是否具有比较优势的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RCAi表示一国i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比较优势,Xi表示一国i商品出口值,Xt表示一国所有商品出口总值,Wi表示世界i商品的出口值,Wt表示世界所有商品出口总值。若RCAi>2.5,则表明该国i产品具有极大的竞争优势;若1.25≤RCAi≤2.5,则表明i产品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若0.8≤RCA<1.25,则表明i产品具有中度的竞争优势;若RCA<0.8,则表明i产品竞争优势较小(武敬云,2012)。[5]

表4 1995—2011年中国出口商品RCA指数

注:表4、表5中的商品类别解释依据为SITC国际贸易标准分类(Rev.3)。

数据来源:同表1

表5 1995—2011年印度出口商品RCA指数

数据来源:同表1

从表4、表5中可以看出,在0类产品(食品和活畜)上,印度有一定的竞争力,但竞争优势一直有所下降,中国则竞争力较弱,且竞争力持续下降。在1类产品(饮料和烟草)上,中印两国的竞争优势都很弱,两者相比较而言,中国的竞争力要更弱一些。在2类产品(燃料以外的非食用原料)上,中国也同样缺乏竞争力,而且竞争优势逐年下降,印度则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在3类产品(矿物燃料、润滑剂和相关材料)上,中国竞争力很弱,且竞争力不断下降,而印度的竞争力要超过中国,且竞争优势逐年增大。4类产品上(动物和植物油、油脂和蜡),中国和印度都没有竞争优势,特别是中国竞争力极弱。在5类产品上(化学品和相关产品),印度和中国的竞争力都较弱。在6类产品上(以材料分类的制成品:橡胶品、纸、皮革制品、金属制品等),中印都有较强的竞争力,但印度的竞争优势更为明显,要高出中国几乎一倍。在7类产品(机械和运输设备)上,中国的竞争力较强,且发展速度快,印度竞争力虽然也在提高,但仍然和中国有较大差距,在2010年,中国竞争力要比印度高出一倍多。8类产品(杂项制品,鞋、服装、家具等)是中国在所有商品中竞争力最强的,印度虽有一定竞争力,但和中国相比则竞争力较弱。

总的来说,中国在资源密集型类产品(如0-4类产品)方面,竞争力较弱,而且竞争力持续下降,但是在劳动密集型制造产品(如6、8类产品)以及资本和技术型产品(如5、7类)中的机械、运输设备产品上优势明显;印度在资源密集型产品方面竞争力要比中国强,在制造业产品上也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和中国相比仍然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在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中的机械及运输设备产品上,差距仍然较大。两国出口产品结构有一定的竞争性,但也有很大的互补性。只要合理进行进出口,可以充分发挥两国贸易互补的优势。

三、结论和建议

从中印贸易的发展轨迹看,中印两国贸易量总体上不断增长,贸易结合程度不断提高,中印两国正在日益成为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中印双边贸易以产业间贸易互补为主,产业内贸易占比重较小,但无论是产业间贸易还是产业内贸易,中国都占据了一定的优势,中国逐年增长的贸易顺差额也引发了印度的贸易保护主义。[6]从世界市场的范围来看,中印出口产品结构的相似度较高,竞争较激烈,特别是在美国、德国,中印出口产品结构的相似度要高于其他国家。中印竞争激烈的产品主要是制造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产品,而在资源密集型产品上,中印竞争不明显。

基于中印贸易既存在互补性也存在竞争性的特点,提出以下建议:一方面,对于双方在世界市场上竞争较为激烈的制造业产品,中国应该趋利避害。由于印度目前整体制造业的水平还不高,中国应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扩大技术和资本密集型的产品出口,避免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过度竞争,降低两国的福利。另一方面,在中印双边贸易中,两国应继续根据各国资源禀赋的差异,加强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贸易,如印度出口矿产品、中国出口机电产品,充分利用双边贸易的互补性。

[参考文献]

[1] 吕宏芬,俞涔.中国与巴西双边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2(2):56-64.

[2] 刘李峰,刘合光.中国—澳大利亚农产品贸易现状及前景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6(5):45-50.

[3] 方文超,肖晨明. “合成谬误”之谬——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一周年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2(1): 88-98.

[4] 宗毅君.中国、土耳其纺织品服装在欧盟市场竞争力比较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06(5): 69-74

[5] 武敬云.“金砖国家”的贸易互补性和竞争性分析[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国际商务,2012(2):21-30.

[6] 张弛,芦明明.印度对华化工产品反倾销的贸易效应分析[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24-29.

(责任编校:朱德东)

Research on Competitiveness and Complementarity of Sino-Indian Trade

XU Xiao-qiong, CAI Dong-mei

(AnhuiXinhuaUniversity,AnhuiBengbu230001,China)

Abstract:Recently Sino-Indian bilateral trade develops rapidly. Based on the description of the state quo of Sino-Indian bilateral trade development, by the five indexes of trade intensity index, intra-industry trade index, trade specialization coefficient, export similarity index and revealed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dex, this paper researches the competitiveness and complementarity of Sino-Indian trade, reveals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China and India and conclud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ino-Indian trade.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re are both competitiveness and complementarity in Sino-Indian trade.

Key words:China; India; bilateral trade; Sino-India trade; trade structure; trade index

中图分类号:F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 0598(2016)01- 0015- 08

[作者简介]徐啸琼(1981—),女,安徽合肥人;安徽新华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国际贸易研究。 蔡冬梅(1978—),女,安徽阜阳人;安徽新华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财务管理研究。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2011sk508)“开放式基金费率模式的实证研究”

[收稿日期]*2015-09-18

doi:12.3969/j.issn.1672- 0598.2016.01.003

猜你喜欢
贸易结构中国印度
五彩缤纷的洒红节 印度
印度签订长单合同 需求或将减弱
浅谈中韩贸易与东亚经济一体化
浅析中日两国贸易互补性与竞争性
浅析中日两国贸易互补性与竞争性
中印商品贸易结构的互补性实证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研究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印度式拆迁
印度运载火箭的现在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