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圣人无父”到“帝王世系”——先秦秦汉感生神话评议*

2016-01-20 03:09俞方洁

李 勉, 俞方洁

(1.南京师范大学 历史系,江苏 南京 210097; 2.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重庆402260; 3.南京师范大学 文博系,江苏 南京 210097)



从“圣人无父”到“帝王世系”
——先秦秦汉感生神话评议*

李勉1, 俞方洁2,3

(1.南京师范大学 历史系,江苏 南京 210097; 2.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重庆402260; 3.南京师范大学 文博系,江苏 南京 210097)

摘要:感生神话在先秦时期就面对“帝王世系”说的挑战,上博楚简《子羔》篇反映了儒家学者对德与天命的认识。汉代感生神话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逐渐融入“帝王世系”说,反映了经今古文相融合的趋势。五德终始理论是这个时期感生神话制作的理论基础,在汉高祖感生神话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关键词:感生神话;帝王世系;子羔篇;今古文经

感生神话最早载于《诗经》,通过上博楚简《子羔》篇,可见感生神话在战国已得到广泛的传播,为当时社会所认可。秦汉的感生神话又有了新的变化。西汉末期纬书造作兴起,感生神话作为纬书的一类重要母题,增添了一些新的内容。感生神话是圣王受命思想的集中体现,而纬书造作正是着眼于此,阐释了圣王降生的详细过程和圣人异象。五行观念和五德终始思想是汉代的重要观念,也是汉代感生神话的指导思想,本文以此为线索探讨汉代感生神话的新发展,尤其是对刘邦感生神话的改造与发展。

一、先秦感生神话

《诗经·商颂·玄鸟》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茫茫。”[1]1103周人追述商人始祖祖契的诞生,记录契的感生物为燕卵。《诗经·大雅·生民》曰:“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1]875-876。周人记录始祖后稷的诞生,将其归因为姜媛履“大人迹”。诗经这两篇作品出现较早,大约西周初年既已写定。其透露出的思想是“圣人无父,感天而生”。

但在接下来的历史中,感生神话的发展处于一个两难的境地。“三皇五帝”的概念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战国时期已较为成熟。《大戴礼记》保存了战国时期既已写定的《五帝德》[2]117-122和《帝系》[2]126,这两篇记录了三皇五帝之间的父子血缘关系。其相互关系可见图1: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生育经验的丰富,人类的诞生原因不再那么神秘。因此圣王之间的父子血缘关系逐渐被人们接受,这就直接挑战着原始感生神话“圣人无父,感天而生”的观念。

图1 礼记所见帝王世系示意图

圣王世系与圣人无父之间的矛盾引起了人们的质疑,屈原在《天问》中就提出“简狄在台,喾何宜?玄鸟致贻,女何嘉?”的问题。这样的疑问亦见于儒家学者之中,例如上博简《子羔》篇载:

子羔问于孔子曰:“三王者之作也,皆人子也,而其父贱而不足称也舆?亦诚天子也舆?”孔子曰:“……女也,观于伊而得之,娠三年而划于背而生,生而能言,是禹也。契之母,有廼氏之女也,遊于央台之上,有燕衔卵而措诸其前,取而吞之,娠三年而划于膺,生乃呼曰,‘钦’,是契也。后稷之母,有邰氏之女也,游于玄咎之内,冬见芙,攼乃薦之,乃见人武,履以祈祷,曰:帝之武,尚使……是后稷之母也。三王者之作也如是。……孔子曰:“舜其可谓受命之民矣。舜,人子也。……□有虞氏之乐正苫卉之子也。”子羔曰:“何故以得为帝?”孔子曰:“……尧见舜之德贤,故让之。”*本文暂依李学勤对《子羔》篇简序之排列。(李学勤《楚简〈子羔〉研究》,收录于朱渊清、廖名春主编:《上博馆藏战国楚竹书研究续编》,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年版,第12-17页。

在人们已经能够较科学地解释人类诞生原因的情况下,子羔才会向孔子发问——“三王者之作也,皆人子也,而其父贱而不足称也与?亦诚天子也与?”这就是感生神话的内在矛盾。孔子的回答值得仔细思考,在言及尧舜禅让时,他并未提到舜的感生神话,也未提及舜的世系,就是为了突出舜的平民身份,从而提出他的观点——舜以“德贤”为帝。鲁瑞菁先生提出:孔子把三王感生故事与尧舜禅让新闻对比,突显、强调了人的道德主体性,认为此一道德主体性才是获致政权的合理性与合法性解释。[3]294-306

圣王与天之间的亲缘纽带由感生神话打造,从而宣示了圣王的合法性和超然的地位。孔子重新诠释了天命与人的关系,有德者居之的观点可以说是对先秦感生神话的一次理性的反动,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人文思潮的兴起和道德观念的建构。

二、五行与汉代感生神话

五行说出现较早,但五行之学的形成却较晚。对此,学界多有讨论,但是根据最新的出土资料,我们可以断定,较为系统的五行之学至少在战国末期就已经形成。秦汉社会政治思想受五行学说的影响较为深远,例如秦国和秦王朝就在雍地建造了四色帝的祭坛,而刘邦又增加黑帝从而形成完整的五色帝祭祀,再如秦国尚水德,色尚黑,而汉代则经历了水德、土德和火德的变迁。作为当时社会政治思想重要组成部分的感生神话,必然受到五行学说的影响,被五行学说所改造,这也是汉代感生神话相对于三代始祖感生神话的一大特点。

完整的感生神话具有以下几个要素:圣王之母、感生物和感生地。其中圣王之母和感生物是必备要素,感生地可有可无。以纬书所载舜的感生神话为例,《诗含神雾》载:“握登感大虹,生大舜于姚墟。”[4]462其中舜母是为握登,舜的感生物为大虹,感生地是姚墟。汉代的感生神话相对于原始感生神话,内容更为丰富,细节描述具体,例如《诗经》对商祖契的诞生仅记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而《史记·殷本纪》则较为详细地记为:“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5]卷三《殷本纪》91《史记》详细记录了简狄的身份和吞食玄鸟卵的过程,这是原始感生神话所没有的。相比较而言,《列女传》的相关记载更为详细:“契母简狄者,有娀氏之长女也。当尧之时,与其妹娣浴于玄丘之水,有玄鸟衔卵,过而坠之,五色甚好。简狄与其妹娣竞往取之。简狄得而含之,误而吞之,遂生契焉。”[6]9这种改变一方面与汉人对神话的改造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圣王世系的流传有关。

除此之外,汉代又是如何利用五行学说改造感生神话的呢?在五行学说影响下,五德终始思想和五色帝观念在秦汉时期广泛流传。秦始皇首推五德终始之说,《史记·秦始皇本纪》载

始皇推终始五德之传,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朔。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数以六为纪,符、法冠皆六寸,而舆六尺,六尺为步,乘六马。更名河曰德水,以为水德之始。刚毅戾深,事皆决于法,刻削毋仁恩和义,然后合五德之数。[5]卷六《秦始皇本纪》237-238

汉高祖刘邦起兵时依照五德终始编造了斩白蛇起义的神话,以符合赤帝子斩白帝子的祥瑞。更勿论此后西汉一朝对汉代的争论。五德终始思想因秦汉帝王的推崇而深入人心。五色帝的观念在这一时期流传广泛。五色帝祭祀起源于秦国雍地的白、青、黄、赤四畤祭祀传统,后来刘邦加入了黑帝祠,构成了完整的五色帝祭祀系统[5]卷二八《封禅书》p1378。《周礼》中有关于五帝的条目,郑众将其命名为:“东方青帝灵威仰,南方赤帝赤熛怒,中央黄帝汗枢纽,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叶光纪”[7]677,从语词特点来看,明显来自西汉末年的谶纬。汉人把历代圣王置入五色帝与五德终始的运转系统中,遂构成了一个完备的圣王更迭系统。感生神话的改造也是为了符合这一系统。例如在禹的感生神话中,《子羔》篇仅载:“观于伊而得之,娠三年而划于背而生”,我们未见任何与五行相关的事物。反观纬书,《尚书帝命验》曰:“禹,白帝精,以星感修纪,山行见流星,意感栗然,生姒戎文禹。”与《子羔》所载全然不同,明显受到五行和五色帝的影响。此外,汉代对其他圣王的感生神话的造作十分明显,详情见表1:

表1 五色帝感生表

本表统计大部分来自谶纬,通过上表,我们可以发现属于同一德的圣王感生物极为相似,例如同属木德的伏羲、后稷、文王的感生物都与“大人”有关,再如同属火德的神农、尧、高祖的感生物都是龙。可见,汉代的圣王感生神话非常规整,明显受到五德终始思想的影响,并以此来制作。

三、汉高祖感生神话与汉帝正统

《史记·高祖本纪》开篇就记录了刘邦的一系列神话,刘邦感生神话就是其中之一,其曰: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5]卷八《高祖本纪》341

不论是斩白蛇起义[5]卷八《高祖本纪》347、“东南有天子气”[5]卷八《高祖本纪》348还是感生神话,都是汉人为论证正统性而建构出来的政治神话。由于刘邦以布衣而登基为帝,在当时的历史中尚无先例。虽然世卿世禄在战国就已终结,并且秦始皇彻底结束了贵族社会,但是当时的社会仍然对东方六国王族有特殊的感情。例如项梁、项羽反秦仍拥立楚怀王作为名义上的盟主,其他六国亦是如此。刘邦只做到小小的亭长,没有血缘上的资本,因此他只能通过创造政治神话来树立自己的正统地位,从而获得民众的支持。

在纬书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刘邦的感生神话,例如:

含始吞赤珠,刻曰玉英,生汉皇。后赤龙感女媪,刘季兴。[4]463

执嘉妻含始游雒池,赤珠上刻曰:“玉英,吞此者为王客。”以其年生刘季为汉王。[4]826

刘媪梦赤乌如龙戏已,生执嘉。[4]826

高祖感生神话始自汉初,受到先秦感生神话的影响,《史记》较早予以系统总结,并与高祖斩白蛇之事相呼应[5]卷八《高祖本纪》347。西汉末年谶纬大盛,通过谶纬的造作、充实、宏大,高祖感生神话更为系统、详细,并与其他高祖神话共同完善了汉代建国神话。汉代对德运的争论最终以“汉为火德”而终结,“汉为尧后”之说在西汉末年成为社会的共识。因此纬书中的刘邦感生物都被称作“赤龙”,这也与刘邦赤帝子斩杀白帝子的符瑞相吻合。谶纬中创造刘邦赤帝形象是为汉代正统性而服务的,表示刘邦承火德之运。然而,恰恰是这种努力反而被王莽所利用,成为王莽篡位的理论依据,体现了五德终始理论双刃剑的作用。

原始感生神话来源于“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氏族社会,因此早期的感生神话中未出现圣王父亲的形象。对此,今文经有“圣人无父”之说。然而《史记·高祖本纪》却在刘邦感生神话中记入了“太公”的形象。他叙述契和后稷的诞生均采用“圣人无父”之说,但在《五帝本纪》《夏本纪》《殷本纪》《周本纪》中则描述了五帝与三代之间的血缘关系。显然,司马迁又认为圣人有父、圣人同祖。

《诗经》孔颖达疏曰:《诗》齐、鲁、韩,《春秋公羊》说:圣人皆无父,感天而生。《左氏》说:圣人皆有父。[8]1249可见,今古文经对圣王感生有不同的解释。即使如此,二者并非截然分明,仍然有相互交流。《史记·三代世表》窜入了“张夫子”与“褚先生”的对话,该段对话就反映了这种融合。

张夫子问褚先生曰:“《诗》言契、后就皆无父而生。今案诸传记咸言有父,父皆黄帝子也,得无与诗谬乎?”

褚先生曰:“不然。《诗》言契生于卵,后稷人迹者,欲见其有天命精诚之意耳。鬼神不能自成,须人而生,奈何无父而乎!一言有父,一言无父,信以传信,疑以传疑,故两言之。……孔子曰:‘昔者尧命契为子氏,为有汤也。命后稷为姬氏,为有文王也。大王命季历,明天瑞也。太伯之吴,遂生源也。’天命难言,非圣人莫能见。舜禹契后稷皆黄帝子孙也。黄帝策天命而治天下,德泽深后世,故其子孙皆复立为天子,是天之报有德也。人不知,以为氾从布衣匹夫起耳。夫布衣匹夫安能无故而起王天下乎?其有天命然。”[5]卷一三《三代世表》504-506

帝王世系在元成之际已得到时人的认可,后来更有刘歆创作的《世经》帝德谱。并且在汉代,人类诞生不再像母系氏族社会那样神秘,人们已经能够相对科学地了解其原因,所以感生神话的权威性就受到了挑战。代的儒生不可能再像《子羔》篇中的孔子那样,堂而皇之地否认帝王世系。这就造成了今古文经的一个重要分歧。郑玄折中二家之说,提出:“诸言感生得无父,有父则不感生,此皆偏见之说也。……且夫蒲卢之气妪煦桑虫成为己子,况乎天气因人之精就而神之,反不使子贤圣乎?是则然矣,又何多怪?”[8]1249

褚少孙延续了孔子的理性传统,但不同于孔子明确宣扬德对于获得帝位的重要性,他将其归之于“天命”,因此他说道:“夫布衣匹夫安能无故而起王天下乎?其有天命然”。而天命就来源于黄帝的“德泽深后世”,因此黄帝的子孙舜、禹、契、后稷等就可以“复立为天子”。褚少孙未正面回答感生与帝王世系的矛盾,只是从一个方面解释了天命选择黄帝子孙的原因。褚少孙隐晦地探讨了汉高祖刘邦获得天命的原因,但刘氏的谱系如何,承何帝王之后,褚少孙并未回答,该问题在纬书中被解决了:

卯金刀帝出,复尧之常。[4]419

尧之长子监明蚤死,不得立。监明之嗣子封于刘朱,又不肖,而弗获嗣。[4]455

卯金刀,名为刘。中国东南出荆州,赤帝后,次代周。[4]581

根据纬书的叙述,刘氏系尧之后。那么刘氏的始祖又是谁呢?刘氏的始祖被东汉贾逵找到了,他说道:“又五经家皆无以证图谶明刘氏为尧后者,而《左氏》独有明文。”[9]卷三六《郑范陈贾张传》1237即“有陶唐氏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能饮食之。夏后嘉之,赐氏曰御龙,以更豕韦之后”[10]1501。

用五德终始的理论建构高祖开国神话,把汉家命运寓于天命,圆满地解决了刘邦布衣而为天子的合法性问题。但是五德理论最大的问题是其双刃剑的作用,刘邦可以利用,其他人也可以用,只要其论证符合天命的要求。正如冯渝杰先生所说的,“两汉之际‘篡汉’与‘复汉’相继上演,其内在的推动力量正是这套看似完美但却存在着巨大危机的‘汉家神学’”[11]。

四、结语

学界一般认为感生神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原始社会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社会形态,也有学者认为感生神话在形式上反映的社会形态与实际情况有所差异*例如刘书惠先生指出“被神话的主人公生活的时代与神话形式所反映的社会形态不是正好吻合,前者要明显晚于后者。比如说禹的感生神话反映了母系氏族社会的一些特点,但禹生活的时代已经是父系氏族社会了”(刘书惠:《从〈子羔〉篇看三代始祖感生神话》,《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0年第3期)。。但不论哪种解释,感生神话作为一种神话类型,一方面反映了先民不能对人类生育进行科学解释,另一方面与部落和先祖的信仰崇拜有关。例如,原始感生神话所感之物多为动物或神奇事物,如玄鸟、巨人迹等,多与部落图腾和信仰有关。贞洁受孕、图腾受孕和胎儿无父是世界原始感生神话共有的特点,被视为圣人降生的神迹,其意图是彰显帝王的卓尔不凡。然而随着人类伦理思想和生殖观念的进步,感生神话必然面临着挑战,势必要对其进行改造,以符合时代的要求。

先秦到两汉,从“圣人无父”到“帝王世系”就是感生神话发展的大致脉络。先秦感生神话尚未受到儒家经学的影响,仍然保持着相对原始的面貌,无父感生神话比比皆是。然而,进入汉代,感生不仅视作神话,而且是帝王取得政权合法性的重要依据,因此汉初统治者为了摆脱自己的平民出身,制作了高祖感生神话。随着汉代人伦思想的发展以及国家独尊儒术,感生神话又成为两汉经学不得不面对的重要课题。由于师法、家法不同,形成今文经学无父感生说和古文经学有父感生说两大类。虽然经今古文在圣王感生神话问题上分歧较大,但仍然有不少学者试图调和两者的矛盾,两种学说渐有融合的趋势。

西汉末期纬书大量出现,感生神话被再次改造和规范,这次改造的理论依据就是五德终始理论。不同圣王之间依据五德而发生了联系,汉为尧后说成为西汉末期政治思想的主流。西汉的感生神话与政治关系日益密切,汉初感生神话成为后世帝王模仿的榜样,感生神话背后的五德终始思想也成为后世君主夺取政权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7.

[2] 王聘珍,王文锦.大戴礼记解诂[M].北京:中华书局,1983.

[3] 鲁瑞菁.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子羔》感生生活内容析论——兼论其与两汉经学之关系[J]//上海社会科学院传统中国研究中心主编.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一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4] 安居香山,中村璋八辑.纬书集成[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4.

[5] 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2.

[6] 张涛.列女传译注[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0.

[7] 阮元.十三经注疏:上[M].北京:中华书局,1980.

[8] 毛亨,郑玄,孔颖达,龚抗云,李传书,胡渐达,肖永明,夏先培,刘家和.毛诗正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9] 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

[10]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9.

[11] 冯渝杰.从“汉家”神化看两汉之际的天命竞夺[J].历史研究2015.1.

(责任编校:朱德东)

From Saint with no Father to the Lineage of Emperors:

Discussion on the Induced Myth in the Pre-Qin Period and The Qin and Han Dynasties

LI Mian1, YU Fang-jie2,3

(1.DepartmentofHistory,NanjingNormalUniversity,Nanjing210097,China;2.ChongqingInstituteofEngineerring,Chongqing402260,China;

3.DepartmentofCulturalRelicsandMuseology,NanjingNormalUniversity,Nanjing210097,China)

Abstract:The induced myth had faced the challenge of the lineage of emperors in the Pre-Qin Period. The article of ZiGao reflected the Confucian scholars understanding of morality and the fate of the heaven. Mythology has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in the Han Dynasty, the Lineage of Emperors had integrated into the induced myth. It reflected the integration of the studies of Confucian Classics of Current and Ancient Chinese Character. Five virtues theory is the theory basis for the production of Mythology, it is particularly true for the induced myth of Han Gaozu.

Key words:the induced myth; the Lineage of Emperors; the article of ZiGao; Confucian Classics of Current and Ancient Chinese Character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 0598(2016)01- 0109- 06

[作者简介]李勉(1987—),男;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秦汉史研究。俞方洁(1986—),女;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南京师范大学文博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秦汉考古研究。

[基金项目]江苏省2014年度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KYZZ0208)“出土简牍与秦汉社会经济研究”

[收稿日期]*2015-09-21

doi:12.3969/j.issn.1672- 0598.2016.0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