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急性化脓性腮腺炎1例

2016-01-24 04:20鲍莉冯乐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治疗新生诊断

鲍莉, 冯乐



病例报告

新生儿急性化脓性腮腺炎1例

鲍莉,冯乐

214200 江苏 宜兴,宜兴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鲍莉),防保科(冯乐)

【关键词】急性化脓性腮腺炎;诊断;治疗;婴儿,新生

新生儿化脓性腮腺炎是新生儿期较为罕见的感染性疾病,尚无确切的发病率统计。国内欧阳方瑾等[1]曾报道18例,其余报道基本为数例的散发病例。国外学者Spiegel等[2]曾于2004年统计过去35年中的英文期刊中新生儿化脓性腮腺炎的报道,仅32例。由于新生儿化脓性腮腺炎在临床少见且发病隐匿,早期往往不具备典型症状,常常导致漏诊、误诊。现将本院2015年9月收治的1例新生儿化脓性腮腺炎报道如下,旨在提高对该疾病的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

1病例资料

患儿,男,21 d,因“哭闹1 d”于2015年9月13日收入本院新生儿科。患儿系第2胎第2产,胎龄40周,平产分娩,出生体质量3 650 g,否认宫内窘迫及窒息史,生后一般情况及生长发育情况良好,近日偶有声咳,否认擦口腔、母乳破溃、面部局部皮肤破溃等病史。入院前一天晚上,患儿出现哭闹不安,无发热,无咳嗽,吃奶情况可。入院时体温正常,体检发现患儿左侧腮部肿胀,以耳垂为中心可触及硬性肿块,约3 cm×3 cm大小,边界较清楚,无波动感,局部皮肤发红,触诊时患儿哭闹明显;口内左侧腮腺导管口周围充血、水肿,局部按压后可见黄白色脓液流出;两肺听诊呼吸音粗,无啰音;余体检无阳性体征。入院当日下午起患儿出现发热,体温达38.8 ℃。化验室及器械检查:血常规(9月13日):白细胞27×109/L,中性粒细胞65.3%,淋巴细胞25.2%,血红蛋白134 g/L。C反应蛋白22.59 mg/L;肝功能:谷丙转氨酶31.3 IU/L,谷草转氨酶25.1 IU/L;甲状腺功能:促甲状腺激素7.7 mIU/L,游离三碘甲状原氨酸2.75 ng/L,游离甲状腺素1.12 ng/L,三碘甲状原氨酸1.11 μg/L,甲状腺素99.45 μg/L;免疫功能测定:血清补体C3 1.01 g/L,补体C4 1.01 g/L,免疫球蛋白IgA 0.45 g/L,IgG 4.94 g/L,IgM 0.41 g/L;CD3+T细胞66.83%,CD3+CD4+T细胞44.28%,CD3+CD8+T细胞20.01%,自然杀伤细胞12.13%,B细胞21.64%;降钙素原0.38 μg/L;腮腺管分泌物培养结果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血培养结果无菌生长;腮腺B超:左侧腮腺形态饱满,体积增大,回声欠匀,见数个低回声结节,较大的8 mm×7 mm,回声欠匀;腮腺+颈部+胸部CT:左侧腮腺肿胀,体积增大,密度增高;右侧腮腺形态、密度未见明显异常;咽旁间隙未见明确增大淋巴结;右肺下叶见小片状阴影,密度不均匀,胸腺密度形态未见明显异常;心脏彩超:心房水平左向右分流,分流宽度约3 mm,心脏各腔内径大小、形态正常,左心收缩功能正常;血常规(9月14日):白细胞28.1×109/L,中性粒细胞65.3%,淋巴细胞24.4%,血红蛋白118 g/L,C反应蛋白67.09 mg/L。脑脊液检查家长拒绝。诊断为(1)新生儿化脓性腮腺炎;(2)新生儿败血症;(3)新生儿肺炎;(4)新生儿贫血;(5)先天性卵圆孔未闭。予经验性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复达新+甲硝唑抗感染治疗、丙种球蛋白支持、挤压排脓、中药外敷、口服右旋糖酐铁纠正贫血及补液支持等治疗,患儿24 h热退,腮部肿块逐渐消退,入院第4天根据腮腺导管分泌物培养结果及药敏停用甲硝唑,复查血常规白细胞明显下降,入院第5天腮部肿块消失,挤压腮腺,腮腺导管口无脓液流出;由于临床诊断败血症、家长拒行腰穿检查,足疗程使用抗生素疗程共2周,出院时复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及腮腺B超正常。

2讨论

急性化脓性腮腺炎发病机制分为血源性感染和经腮腺导管逆行性蔓延,其中以后者较多见,血源性感染多见于新生儿[3]。文献报道新生儿急性化脓性腮腺炎的原因包括口腔不洁破溃、产钳致外伤破溃、产道感染、母乳感染等,早产儿、足月小样儿等由于腮腺发育更加不完善等为高危因素[1]。本病多为单侧腮腺受累,但也曾有双侧腮腺受累的报道[4]。本例患儿再三追问病史,未寻找到口腔破溃、耳道感染等致病原因,结合其有咳嗽、发热病史,胸部CT提示肺部感染,入院后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均明显升高,虽血培养阴性,但临床诊断为新生儿败血症,考虑其腮腺感染为血源性传播可能性大。新生儿急性化脓性腮腺炎致病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厌氧菌等,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为常见[2],与本例患儿腮腺管口分泌物培养结果相符;而关于厌氧菌的致病率则报道不一,但说明厌氧菌也是不可忽视的病原菌之一。

急性化脓性腮腺炎的典型表现为腮腺肿大、疼痛、发热等,挤压腮腺腺体自Sterisen管有脓液流出是其特征性体征,但如导管堵塞或疾病早期脓液还未形成时则无此现象。但在新生儿期早期表现可不典型,可仅表现为哭闹、拒奶,部分可有体温不升、发热等[5],近期有报道显示,眼部出现大量脓性分泌物亦可为早产儿发生急性化脓性腮腺炎的表现[6]。本例患儿导致家长就诊的初发症状为剧烈的哭闹,其他症状均不明显,故临床上遇到不明原因的哭闹、拒奶、眼部大量脓性分泌物、体温异常等表现的新生儿时,均需仔细检查腮腺,排除急性化脓性腮腺炎。

新生儿急性化脓性腮腺炎的治疗主要为抗生素治疗,必要时也可进行穿刺抽脓及切开引流。由于腮腺包膜致密并伸入组织深部将腮腺分成许多小叶,所以炎症早期腮腺内形成多个小脓肿,逐渐合并成大脓肿,如感染不及时控制,可发生化脓性脑膜炎、面颈部蜂窝织炎、面神经麻痹[7]等严重并发症,故早期、足量、足疗程的抗生素治疗极为重要。Ismail等[8]对于32例文献报道中的个案进行总结分析,约77%的患儿仅保守应用抗生素即治愈,使用最多的抗生素组合是氨基糖苷类或第三代头孢菌素联合一种抗葡萄球菌药物,仅有少数需要手术引流,且经及时的抗生素治疗均预后良好,无死亡病例。另有报道,化脓性腮腺炎辅以中药外敷可取得良好疗效[9]。故本例患儿在病原菌未明确前,使用了覆盖球菌、杆菌及厌氧菌的三联抗生素治疗,辅以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局部中药外敷及挤压排脓,治疗效果良好,避免了腮腺冲洗及切开引流等外科治疗。此外,新生儿急性化脓性腮腺炎需注意与流行性腮腺炎、腮腺区急性淋巴结炎、新生儿上颌骨骨髓炎、外耳道炎等疾病相鉴别。腮腺的影像学检查,如B超、CT可作为辅助性的检查方法。B超由于无辐射性、操作简便,更加适合小儿及新生儿[10]。如挤压发现腮腺发现口腔腮腺管开口处有脓性分泌物,则可进一步确诊。

参考文献

[1]欧阳方瑾,钱家生,吴循,等.新生儿急性化脓性腮腺炎18例[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4,19(4):293-294.

[2]Spiegel R,Miron D,Sakran W,et al.Acute neonatel suppurative parotitis:case reports and review[J].Pediatr Infect Dis J,2004,23(1):76-78.

[3]于世凤,汪说之.口腔组织病理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51.

[4]Mohyud-din M,Haider S,Hameed A,et al.Bilateral suppurative parotitis in a newborn[J].J Coll Physicians Surg Pak,2006,16(4):301-302.

[5]秦玉芝,孙月娥,梁红.新生儿化脓性腮腺炎四例报告[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1998,1(3):192.

[6]周茜茜,殷大欢,夏世文.新生儿化脓性腮腺炎一例[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5,30(3):194-195.

[7]崔彦存,李莉,刘翠青.新生儿急性化脓性腮腺炎合并面神经麻痹一例[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1,26(5):292.

[8]Ismail EA,Seoudi TM,Al-amir M,et al.Neonatal suppurative parotitis over the last 4 decades:report of three new cases and review[J].Pediatr Int,2013,55(1):60-64.

[9]沈敏敏,徐冬萍.金黄散外敷联合敏感抗生素治疗小儿早期急性化脓性腮腺炎34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4,49(8):590.

[10]吴静.超声在腮腺炎诊断中的作用[J].医学信息,2015,28(48):412.

(本文编辑:刘颖)

作者简介:鲍莉(1981-),女,医学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新生儿疾病的诊治 通讯作者:冯乐,E-mail:staff369@yxph.com

doi:10.3969/j.issn.1674-3865.2016.03.044

【中图分类号】R722.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3865(2016)03-0371-02

(收稿日期:2015-10-19)

猜你喜欢
治疗新生诊断
重获新生 庇佑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新生娃萌萌哒
新生改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