梗阻性黄疸三维超声及MRCP的临床诊断价值

2016-01-27 13:10朱曼刘红权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18期
关键词:胰头梗阻性胆总管

朱曼 刘红权

梗阻性黄疸三维超声及MRCP的临床诊断价值

朱曼 刘红权

目的研究分析三维超声以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梗阻性黄疸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76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分别采用三维超声以及MRCP对梗阻性黄疸进行诊断,并与最终诊断结果比较,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对梗阻性黄疸的部位以及病因的诊断准确率。结果三维超声检查的部位诊断准确率为81.58%,MRCP检查的部位诊断准确率为93.42%,MRCP部位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三维超声(P<0.05);造成梗阻性黄疸的病因主要有胆管癌、胆囊癌、十二指肠腺癌、胰头癌、壶腹部癌以及胆总管结石,三维超声检查病因诊断准确率为61.84%,MRCP检查病因诊断准确率为85.53%,MRCP病因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三维超声(P<0.05)。结论三维超声以及MRCP在诊断梗阻性黄疸方面各有优点和缺点,但MRCP在诊断梗阻性黄疸方面更具有价值。

梗阻性黄疸;三维超声;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诊断价值

梗阻性黄疸是因为机体肝外胆管或者肝内胆管阻塞导致的黄疸,患梗阻性黄疸后,患者的皮肤呈暗黄或者绿褐色,并且患者多会出现搔痕[1]。由于患者的胆道被阻塞,胆汁不可以进入肠道,导致患者的粪便颜色变淡或者出现陶土色,并会出现脂肪泻、骨质疏松以及出血倾向[2]。梗阻性黄疸的诊断比较困难,本文采用三维超声以及MRCP对梗阻性黄疸进行诊断,以期提高梗阻性黄疸的诊断准确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接诊治疗的梗阻性黄疸患者76例,分别采用三维超声以及MRCP对梗阻性黄疸进行诊断,且76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本组男41例,女35例,年龄23~85岁,平均年龄(49.47±12.39)岁。手术后病理证实,胆总管结石27例,胰头癌16例,十二指肠腺癌9例,壶腹部癌9例,胆管癌8例,胆囊癌7例。本组76例患者中,上段梗阻19例,中段梗阻24例,下段梗阻33例。临床症状主要有黄疸、发热、上腹包块以及腹部疼痛等。

1.2 检查方法

1.2.1 三维超声检查 三维超声检查使用美国GE公司制造的E8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频率为3.5~5.0MHz,配置有三维超声成像系统。由1名在此方面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三维超声检查,并采用三维超声重点检查患者的胆管周围,在图像采集结束之后,采用光滑模式或者最小回声模式分别进行成像[3]。

1.2.2 MRCP检查 MRCP检查使用德国西门子公司制造的1.5T Signa Twinspeed MR机,体部相控阵表明线圈。在进行MRCP检查前的8h需要患者禁食、禁水,要求患者仰卧,采用腹部线圈进行信号的采集,呼吸门控监控,在吸气还未屏气时进行扫描,首先进行轴位快速自旋回波FSE扫描,然后进行T2WI脂肪抑制扫描,并屏气快速成像稳稳态采集FIEST序列,并对轴位以及冠状位进行T2WI扫描[4]。薄层原始图像则采用最强大的投影法进行三维重建,并从任意的角度以及层面对重建的图像进行观察。本组患者均采用多角度单次的激发厚层投射磁共振胆胰管成像[5]。

将两种检查方法结果与最终诊断结果比较,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对梗阻性黄疸的部位以及病因的诊断准确率。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维超声及MRCP诊断梗阻性黄疸病因准确率对比采用三维超声检查并与最终诊断结果对比,27例胆总管结石诊断出19例,16例胰头癌诊断出12例,9例十二指肠腺癌诊断出4例,9例壶腹部癌诊断出5例,8例胆管癌诊断出4例,7例胆囊癌诊断出3例,病因诊断准确率为61.84%;采用MRCP检查,27例胆总管结石诊断出25例,16例胰头癌诊断出13例,9例十二指肠腺癌诊断出8例,9例壶腹部癌诊断出8例,8例胆管癌诊断出6例,7例胆囊癌诊断出5例,病因诊断准确率为85.53%。MRCP病因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三维超声(P<0.05)。

2.2 三维彩超及MRCP诊断梗阻性黄疸部位准确率对比三维超声检查中,19例上段梗阻诊断出14例,24例中段梗阻诊断出21例,33例下段梗阻诊断出27例,部位诊断准确率为81.58%;MRCP检查中,19例上段梗阻诊断出18例,24例中段梗阻诊断出23例,33例下段梗阻诊断出30例,部位诊断准确率为93.42%。MRCP部位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三维超声(P<0.05)。

3 讨论

3.1 MRCP诊断表现 MRCP检查技术具有安全性高、无创伤性、无辐射等优点,并且成像技术不被梗阻部位的制约,对于多个方位以及多个角度的病变均可以进行观察[6]。在对梗阻性黄疸进行诊断时,主要根据梗阻的位置、胰胆管的扩张形态、扩张的程度进行梗阻段的特征进行诊断。但是MRCP检查技术的空间分辨率比较低,并且依靠水成像,如果患者胆汁比较少,则胆管显示情况不好,对于一些直径较小的结石不容易确诊,并且十二指肠乳头的成像效果较差,并不能够反映出狭窄胆管的长度。对于直径较小的胆总管结石,在诊断过程中会表现出假阴性或者假阳性的现象,对于壶腹癌检查表现为肝内外胆管扩张,这与壶腹部的复杂结构有相关性。胰头癌则表现为管壁光滑的对称性的狭窄。

3.2 三维超声诊断表现 在肝外梗阻性黄疸疾病中,比较常见的病因根据发病率的高低,包括胆总管结石、胰头癌、壶腹部周围癌、胆总管胆管下端良性狭窄以及先天性胆道畸形。采用三维超声检查胆总管结石,其检查特征为胆总管的内径变宽,这主要是阻梗位置为下端,并且胆总管的管腔内部回声团较强,且大多数伴随着升影,和管壁之间的界限非常明显,在胆总管以下部位的梗阻通常伴随着胆囊肿大[7]。但是一部分的泥沙样结石的回声比较轻微,加之胆总管的下端逐渐变细。因此,在胆总管下端的泥沙样结石的诊断会被影响,诊断的准确性不高。胰头癌的检查特征为表现为肿块现象,并且肿块的边缘不清楚,形态不规则,浸润形状为蟹足样,胰管的扩张可以清楚看见,胆囊肿大异常[8]。胆总管癌的特征为管壁增厚,团状的回声为中等或低等,肿块与胆总管管壁的分界线不清楚,管腔不规则,出现狭窄或者阻塞。壶腹部周围癌的检查特征为肝内外的胆管出现明显的扩张,胆总管出现鸟嘴形状的改变。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三维超声部位诊断准确率为81.58%,明显低于MRCP的93.42%(P<0.05);造成梗阻性黄疸的病因主要有胆管癌、胆囊癌、十二指肠腺癌、胰头癌、壶腹部癌以及胆总管结石,三维超声检查病因诊断准确率为61.84%,MRCP检查病因诊断准确率为85.53%,MRCP病因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三维超声(P<0.05)。表明MRCP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高于三维超声,并且成像质量更好。

综上所述,三维超声以及MRCP在诊断梗阻性黄疸方面各有优点和缺点,但MRCP在诊断梗阻性黄疸方面更具有价值。

[1]朱树龙,周春山,陈婷婷,等.3D-MRCP联合MRI及动态增强在梗阻性黄疸中的诊断价值.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5,21(6):552-555.

[2]刘金成,米霞,李金凤,等.多层螺旋CT与低场磁共振胆管胰管成像技术在诊断胆道梗阻性疾病中的应用.实用临床医学,2012,13(6):85-86,88.

[3]蒋清,罗江山,刘寒湘,等.多层螺旋CT扫描与低场磁共振MRCP技术在诊断胆道梗阻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7):277-279.

[4]汪斌,王卫星,丁佑铭,等.64排螺旋CT胆道成像对梗阻性黄疸诊断的临床价值.临床外科杂志,2011,19(1):20-22.

[5]何祎.MRCP与ERCP诊断梗阻性黄疽的疗效比较.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5):135-136.

[6]李国惠,张家敏,俞世安,等.N-CTCP与MRCP对阻塞性黄疸诊断价值的对比分析.肝胆胰外科杂志,2015,27(2):108-110.

[7]宗吉龙,李曼.MRI结合MRCP对低场磁共振胰胆管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探讨.中国医药指南,2011,9(13):123-124.

[8]郑后军,杨汉丰,杜勇,等.MRCP联合LAVA序列增强在梗阻性黄疸中定性诊断的价值.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2,18(4):333-33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8.017

2016-09-05]

476600永城市人民医院影像科

猜你喜欢
胰头梗阻性胆总管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与健康人粪菌群的对比
急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闭合性十二指肠胰头外伤中的应用
胆总管一期缝合应用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LC和LC+LCBDE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胎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产前超声诊断及预后评估
输精管结扎致梗阻性无精子症的显微外科治疗(附28例临床报告)
困难胰头肿瘤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腹腔镜治疗胆总管囊肿穿孔术中护理配合策略
新纤维化相关因子SFTPA2在梗阻性肾组织中表达及与肾纤维化之间关系的研究
胰头血供三种研究方法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