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式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术治疗消化性溃疡穿孔疗效观察

2016-01-27 13:10胡严冬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18期
关键词:消化性修补术穿孔

胡严冬

改良式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术治疗消化性溃疡穿孔疗效观察

胡严冬

目的探讨改良式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术治疗消化性溃疡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81例消化性溃疡穿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行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行改良式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手术情况、复发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195、11.707、12.235,P<0.05)。观察组症状复发Ⅰ~Ⅱ级比例(80.49%)高于对照组(47.50%),Ⅲ~Ⅳ级比例(19.51%)低于对照组(5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586,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12.20%、15.0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6,P>0.05)。结论对消化性溃疡穿孔患者行改良式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术治疗,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安全性高。

改良式修补术;消化性溃疡穿孔;疗效

消化性溃疡穿孔是临床多发的一种胃肠外科急腹症,是由胃蛋白酶、酸性胃液引起的,其多发于十二指肠及胃部,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腹式呼吸消失、上腹剧痛、全腹压痛等,常伴有一定的胰腺炎,且起病急、病情发展快、病情重,患者如未得到及时治疗,极易导致脓毒性休克,甚至导致死亡,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2]。临床治疗以修补手术为主,但手术方式较多,疗效参差不齐,因此选取科学、有效的手术方式对消化性溃疡穿孔患者尤为重要,本研究选取本院消化性溃疡穿孔患者,对比探讨改良式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术治疗消化性溃疡穿孔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6月~2016年3月81例消化性溃疡穿孔患者,均经临床诊断并确诊为消化性溃疡穿孔,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37~75岁,平均年龄(56.68±6.22)岁,其中餐后穿孔16例,空腹穿孔24例;观察组男22例,女19例,年龄36~74岁,平均年龄(56.66±6.24)岁,其中餐后穿孔17例,空腹穿孔2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术前,对所有患者给予快速补液,纠正酸中毒、休克等治疗。观察组行改良式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术治疗,行全身麻醉,取仰卧位,于患者上腹正中行切口,对腹腔病变进行仔细探查,确定穿孔位置,将腹腔胃渗出液、内容物吸除干净,经胃管将胃内残留液排空,采用干纱布对穿孔口进行压迫,采用氯化钠注射液(广西南宁百会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 45020715)冲洗腹腔。术前15min溶解医用胶,并注入2支容积为5ml的注射器内,于支架上放置备用。采用干纱布对干燥创面进行压迫,将注射器中的医用胶快速喷洒于穿孔周边及穿孔口,并于穿孔口周边进行缝合至牢固,约缝合3针,放置引流管于膈下,术后5d查看病情恢复情况并将引流管拔除。对照组行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全身麻醉下行气管插管,采用Billroth Ⅱ术式对患者远端胃组织进行切除,行空肠上端与残胃端侧吻合,将十二指肠残端留置,术后维持酸碱和水、电解质平衡。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随访3个月统计两组治疗后溃疡症状复发分级。溃疡症状复发分级标准[3]:无症状或有轻度症状无需治疗为Ⅰ~Ⅱ级;有严重症状、溃疡复发为Ⅲ~Ⅳ级。对比两组再穿孔、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对比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22.02±5.88)ml、手术时间为(78.28±10.22)min、术后住院时间为(8.18±1.12)d,对照组分别为(34.28±6.12)ml、(110.58±14.32)min、(11.12±1.04)d,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185、11.707、12.235,P<0.05)。

2.2 两组溃疡症状复发分级对比 两组经随访3个月,无一例脱落。观察组症状复发Ⅰ~Ⅱ级33例(80.49%)、Ⅲ~Ⅳ级8例(19.51%),对照组症状复发Ⅰ~Ⅱ级19例(47.50%)、Ⅲ~Ⅳ级21例(52.50%),观察组症状复发Ⅰ~Ⅱ级比例高于对照组,Ⅲ~Ⅳ级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586,P<0.05)。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出现切口感染2例、再穿孔1例、腹腔脓肿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2.20%(5/41);对照组出现切口感染3例、再穿孔1例、腹腔脓肿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5.00%(6/4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6,P>0.05)。

3 讨论

有资料显示[4]消化性溃疡穿孔占所有消化性溃疡患者的7%左右,其中中老年人约为70%,且有资料显示[5],若消化性溃疡穿孔患者治疗拖延>24h会使其死亡率增加,且延长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增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极大威胁。传统的胃大部分切除术,通过切除大部分胃,进而减少胃酸的分泌,从而有效治疗溃疡,减少溃疡的发生,阻滞幽门螺杆菌(Hp)感染避免溃疡复发,但胃大部分切除术,术后易引发倾倒综合征、反流性胃炎、贫血,甚至引发残胃癌等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不利于预后。

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术危险性小、操作简单,近年来被临床广泛应用,但其无法根治溃疡,且部分患者治疗后出现复发现象,预后效果极差。有学者指出[6]改良式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术治疗消化性溃疡穿孔,效果更为显著,为此本研究对41例患者行改良式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术治疗,另以40例行胃大部分切除术作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症状复发Ⅰ~Ⅱ级比例(80.49%)高于对照组(47.50%),Ⅲ~Ⅳ级比例(19.51%)低于对照组(5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586,P<0.05);说明改良式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术应用于消化性溃疡穿孔患者,疗效显著,这可能是因为改良式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术于手术过程中敷贴蛋白胶闭合穿孔,并于溃疡穿孔位置覆盖带蒂大网膜,围绕穿孔缝合固定,弥补了传统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术缺憾,改善溃疡症状;且医用蛋白胶可对组织创面进行封闭,进而有效避免创面渗出,从而达到有效止血的目的,减少术中出血量;且改良式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术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的优势,大大提高了手术效率,缩短手术时间。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并发症发生率(12.20%、15.0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6,P>0.05);说明改良式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术治疗消化性溃疡穿孔,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改良式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术应用于消化性溃疡穿孔患者,可有效缩短手术及术后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改善溃疡症状,其Ⅲ~Ⅳ级溃疡复发率低,安全性高,具有较高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1]孙欣,郭建昇,贾文斌,等.腹腔镜与开腹修补术治疗消化性溃疡穿孔的安全性与有效性Meta分析.中国临床新医学,2015,8(5):422-427.

[2]李起来.消化性溃疡穿孔经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后联合药物治疗临床效果探讨.中外医学研究,2015,13(15):1-2.

[3]邓炜琳.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治疗方式的选择(附78例报告).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15,19(1):17-20.

[4]李红涛.改良式穿孔修补术治疗胃穿孔的效果观察.河南医学研究,2016,25(1):156-157.

[5]呼振波.腹腔镜下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术临床应用分析.中国实用医药,2014,9(24):61-62.

[6]张保远,曹素琴.改良式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术治疗消化性溃疡穿孔68例.中国实用医刊,2015,42(15):84-8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8.031

2016-08-10]

471800河南省偃师市中医院普外科

猜你喜欢
消化性修补术穿孔
于腹股沟斜疝患者中分别应用有张力修补术、无张力修补术实施治疗效果对比
187例消化性溃疡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体会
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36例临床分析
鼻石致鼻中隔巨大穿孔1例
頤和園十七孔橋再現“金光穿孔”景象
Lichtenstein修补术并发症的防治体会
洛赛克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分析
根部穿孔性阑尾炎的腹腔镜治疗策略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观察
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穿孔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