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在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2016-02-12 04:08李立红汪华蓉
天津药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监查临床试验受试者

李立红,汪华蓉,万 科,王 静

(重庆三峡中心医院,重庆 404100)

PDCA循环在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李立红,汪华蓉,万 科,王 静

(重庆三峡中心医院,重庆 404100)

目的:加强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保证获取的临床试验数据真实、准确、完整、规范。方法:采用PDCA循环质量管理模型,在药物临床试验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实行有效的质量管理。结果:PDCA循环引入质量控制工作中,使之有序地开展项目的质量监控,取得了一定成效。结论:通过PDCA循环质量管理模型的实施,有效地提高了药物临床试验项目的质量。

PDCA循环,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

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提出的,其是全面质量管理应遵循的科学程序,此程序阐述了质量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包括质量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施,即质量策划(plan)、 质量控制(do)、质量保证(check)和质量改进(action)四个步骤,若达不到标准,将进入下一轮循环。药物临床试验质量控制是指根据《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原则对试验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质量要素进行控制所采取的措施和活动。将PDCA循环实现质量目标的理念和方法应用于临床试验质量管理中,可以健全质量管理模式,提高临床试验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效果和效率,确保药物临床试验符合GCP的要求[1]。

1 PDCA质量管理模式的实施

1.1 质量策划(plan) 按照PDCA质量管理模式的步骤要求,首先在每年年初制订出详细的全年质量管理工作目标和年度计划,并根据运行情况制订出每一个药物临床试验项目的质量控制计划,预计所能达到的目标效果。在年末对这一年的质量控制工作进行总结,查找不足,不断改进,使质量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1.2 质量控制(do) 此阶段就是对试验项目运行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质控,具体实施和执行质量管理年度计划,并对临床试验项目质控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现场检查。

1.2.1 承接项目管理 机构办公室承接试验项目时,质控工作就开始运行。遇有申办者/CRO与本院联系项目时,机构办公室负责联系登记,并与符合相关项目研究资质的临床研究人员共同讨论是否参加该项研究[2],在此环节设置承接项目意向审查,也是一般项目由机构办公室主任初步审查承接可能性,对有争议和风险比较大的项目提交核心小组审查,通过了的项目进入资料初审环节。确保项目实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2.2 临床试验项目资料审查管理 对有意向合作的试验项目进入资料审查环节。提示申办者/CRO按照要求递交相关资料,然后逐一审核,对不符合规定的资料与申办者/CRO及时沟通,要求重新递交。资料审查由二人初审,一人复审。确保申办者/CRO递交的资料完备、真实、可靠,从而让试验项目安全有效地在本院运行。

1.2.3 临床试验标准操作规程(SOP)等文件系统的修订和完善 临床试验SOP是为了有效地实施和完成临床试验中每项工作而拟定的标准和详细的书面规程[3]。在药物临床试验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和运行过程中,文件系统是保证药物临床试验统一标准实施的先决条件,也是进行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的依据。资格认定时,SOP等文件已不能适应现今工作需要,为了使SOP等文件更具备可操作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以下情况时将按照相关规程对SOP等文件及时修订:①新的或修订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指导原则颁布生效;②仪器设备、检查或检验技术更新;③操作有重大变更;④在文件执行过程中发现问题,有修订的需要;⑤其他需要修订的情况。修订过程实时记录,并留下痕迹。

1.2.4 实施临床试验项目质量检查 围绕质量控制体系要素进行检查,目的是确定是否偏离质量有效目标[4]。此步骤是质量控制工作的核心,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质量管理工作。

1.2.4.1 在项目运行的三个阶段实施质量控制 此阶段是本机构办公室质量管理工作掌控的重点。本院在每一个项目运行的启动、中期和完成阶段进行质量检查。逐条对照本院设计的《临床试验项目质量检查表》中的内容,检查每个项目启动实施阶段的资料完备情况,按照一定比例抽查中期和完成阶段受试者原始研究病历和CRF表的填写情况和研究者遵从试验方案情况,特别是入选、排除标准掌握情况、受试者试验用药情况和合并用药情况等,还要检查AE记录及SAE上报情况及追踪随访情况。尤其对受试者用试验药后出现的实验室检查异常值进行追踪检查,看研究者是否跟踪至正常或基线水平。还可以针对某一个项目的某个问题进行有因检查,如原始记录的规范及功能检查单的溯源,SAE追踪检查。只有大型检查与小型检查相结合,才能在各个环节把好关,才能提高试验项目的质量。

1.2.4.2 检查受试者知情同意书 知情同意书是受试者表示自愿参加某一试验的文件证明[3]。知情同意过程是指向受试者告知一项试验的各个方面情况后,受试者自愿确认其同意参加该项临床试验的过程。具体检查知情同意过程是否符合“充分理解、完全告知”的原则,签署知情同意书是否规范,所有入组的受试者是否在入组前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研究者与受试者签字的日期是否相同,知情同意书副本是否交给受试者等。

1.2.4.3 发挥监查员的作用 监查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临床试验中受试者的权益受到保障,试验记录与报告的数据准确、完整无误,保证试验遵循已批准的方案和有关法规。监查员是申办者选派的,是申办者与研究者之间的主要联系人,所以选择合格的监查员至关重要。在承接项目、审核申办者递交的资料时,就对试验项目监查员的资质、培训和从业经历进行了要求,并在合同里约定监查员的责任。监查员应加强同研究者的沟通联系,有效解决试验运行中的问题。机构办公室要求监查员在每一次访视完成后,向机构办公室递交监查报告,以便掌握试验项目的质量。

1.3 质量保证(check) 针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解决办法和措施。本机构办公室对有质量问题的项目发出《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缺陷整改通知》,限期整改。对有严重问题的项目发出《警告信》,必要时,提交核心小组讨论,提出处理意见。比如在检查某个专业组的某个项目时,发现问题比较多,就及时与研究者和监查员沟通,指出问题,要求其在限定的时间内向机构提交整改措施;对问题比较严重的条款,在核心小组会上进行讨论,并发出了《警告信》,使其确实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事后,其加强培训学习,考核GCP知识,选择责任心强的研究者负责项目的实施。本机构办公室质控员也实时跟踪,多次反复强调试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环节。通过一系列措施的实施,目前该专业项目质量管理工作有了很大的起色,做的项目比之前规范了很多,为获取真实、可靠的临床试验数据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1.4 质量改进(action) 根据整改效果制定措施,完善体系,遗留问题进入下一循环。收到《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缺陷整改通知》或《警告信》项目组的主要研究者,应针对问题提出具体整改措施,以书面形式递交至机构办公室,整改完成后,机构办公室质控员逐条验收,对整改不合格的,进入下一轮循环。

2 结论

在药物临床试验工作中,从承接项目开始,质控工作就随之跟进。在实践中引入PDCA循环概念,质控工作中有了明确的方向,清晰的思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得到了很大一部分申办者/CRO及上级行政监管部门的肯定。按照PDCA循环质量管理工作模式,对各个环节进行质控及追踪验收,有效地提高了试验项目的质量,加强了研究人员的质量意识,为取得各方面的信任提供了良好的质量支撑,使之真正做到从源头上保障受试者药品使用安全。

1 刘文娜. PDCA循环在中药临床试验项目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北京中医药,2009,28(3):204-205

2 黄萍,章平.以GCP指导医院药物临床试验管理[J].海峡药学,2008,20(10):191-192

3 李斌,张坚,李家兰,等.医院药物临床试验工作指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62,82

4 程晓华,杨茗钫,吕农华,等.基于PDCA循环的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J].医药导报,2014,33(8):1112

2016-02-24

R926

A

1006-5687(2016)02-0077-02

猜你喜欢
监查临床试验受试者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品管圈在持续改进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全周期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制造品质的保障:重要工程监察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简论有效开展核电项目质量保证监查的措施的方法
浅谈质保监查中的若干问题
如何提高对核电设备供方质保监查的有效性
肿瘤治疗药物Tosedostat的Ⅱ期临床试验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