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整体性论析

2016-02-13 19:59廖启云
关键词:形而上学意识形态

苗 雪,廖启云

(1.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山西运城044004;2.太原科技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部,山西太原030024)



【哲学】

意识形态整体性论析

苗雪1,廖启云2

(1.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山西运城044004;2.太原科技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部,山西太原030024)

[摘要]整体性思维历经古代朴素模式、近代形而上学模式、现代辩证模式三个发展阶段的历史嬗变过程。意识形态具有政治管控性、时代阶段性和载体隐蔽性等特点。意识形态的整体性是借助系统哲学理论对意识形态在本源上的哲学探究。

[关键词]意识形态;整体性思维;形而上学

整体性原则源于系统论,属于系统哲学的研究范畴。意识形态作为一种观念性的存在,属于哲学的研究范畴。将意识形态的研究纳入到整体性的思维模式当中,以整体性的视角阐释意识形态问题,是意识形态研究的新途径。

一、整体性思维的历史嬗变:“朴素——形而上学——辩证”

整体性思维就是人们运用整体的观点看待事物、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整体性思维自诞生之日起就与科学技术有着紧密的关系,并随着不同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打上时代的烙印,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从总体上说,整体性思维的发展经历了古代朴素整体性思维模式、近代形而上学整体性思维模式和现代辩证的整体性思维模式等几个阶段。

(一)古代整体性思维模式:朴素直观性

在古代,由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尚处于初级阶段,人们对于自然的认知仅停留在直观感知的层面,对于世界的认识更多的是从他们的生活和劳动中获得,并不具有哲学整体性的思维样态,而是带有朴素直观性思维色彩。古代思想家们根据自己不同的生活环境对世界进行简单的哲学思考,形成了朴素的直观性思维模式。作为世界文明发祥地之一的中国,许多思想家借助自然元素进行哲学探索,比如在《易经·彖辞》中就提到“天地相遇,品物咸章也。则遇中正,天下大行也”。此外,在《易经》中把天、地、风、火、水等自然事物作为世界的本源。在老子的《道德经》中提出了“天人合一”的人本思想,这些提法都具有朴素整体性思维模式的特质。古希腊文明作为西方文明的发源地,涌现出许多哲学家和思想家,他们也是通过对自然的探索来解析世界的本源问题。如赫拉克利特提出“世界就是一团永恒的活火”的“万物本源论”等。欧文·拉兹洛在对系统哲学的阐释中曾经说过:“早期,人类是受综合思想方式指导的,这种思想方式部分地建立在信仰和想象的基础之上。”[1]18古代的图腾崇拜、占卜、巫术以及神话传说等都是人们朴素思维模式的直接反映。

(二)近代整体性思维模式:形而上学性

伴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近代整体性思维模式应运而生。15世纪下半叶,牛顿力学的诞生为科学家们从事实证研究提供了途径和方法。一些思想家尝试用分析自然科学的方式进行哲学问题的解析,从而出现了还原理论、机械理论和原子理论等形而上学的思维模式。他们认为万事万物都可以通过量化的方式得出结论,任何事物不过是其构成元素的简单相加,而忽略了部分之间的作用力对于整体的影响。这种片面、静止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模式使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激进的思想和观点,导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西方世界中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尖锐化。在近代哲学界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思想家,如培根、霍布斯、拉美特里、狄德罗、霍尔巴赫、爱尔维修等,他们的哲学思想中都具有形而上学的特质,即过分强调个人价值,追求个体独立性,简单地认为整体就是个体的机械相加。

(三)现代整体性思维模式:唯物辩证性

随着自然科学领域的拓展,人们对于世界的认识也逐渐地进入辩证的思维模式时代。贝塔朗菲提出了“一般系统论”的思想观点,阿希贝提出了控制论的观点,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这些思想观点的发展使整体性思维模式逐步全面化、系统化和动态化。匈牙利哲学家卢卡奇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承者,曾经对唯物辩证性整体哲学思维作过这样的论述:“对马克思主义来说,归根结底就没有什么独立的法学、政治经济学、历史科学等等,而只是一门唯一的、统一的——历史的和辩证的——关于社会(作为总体)发展的科学。”[2]77进入现代整体性思维模式时代,人们开始关注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对整体的影响,开始接受并认可个体与整体的相互关系,运用辩证的思维方式来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仅推动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也进一步开拓了自然科学研究领域。以我国为例,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研究领域,我国创造性地将中国传统文化、本国建设实际情况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相结合,创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其核心思想,这就是社会受众群体的心理需求与理论体系的合理内核相互作用、相互融合后形成的辩证整体性思维的结晶。

二、意识形态内蕴特质

随着世界多极化的深入发展,文化多元化、价值多元化导引出意识形态研究领域的新现象。意识形态因其主体、客体的不同呈现出多样性的特质。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视角解析意识形态的特质,在哲学层面上解构意识形态问题,获得“解释世界”的理论制高点。

(一)意识形态的政治特性:政治管控性

任何意识形态都服务于统治阶级的利益,是统治阶级管控社会群体为其政权服务的有力思想武器。意识形态作为该政治集团思想观点的集合体,就是为了维护该政治集团的合法性,从而让社会民众接受并认可其所传播的思想观点,并内化为自己的生活行为准则。意识形态的政治管控性在理论层面上阐释了统治阶级所实施的政治纲领、经济制度、精神文化、道德标准的合法性和合理性,通过对社会群体进行思想约束和行为规范,确保社会群体的思想行为都能够符合统治阶级的需要,同时满足社会群体对于社会归属感的心理需求,进而展示出意识形态的强大感召力、吸引力和凝聚力,对于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起到了思想护航的作用。意识形态的政治管控性特质也集中反映了意识形态明确的目的性,就是为了实现统治集团的政治目标、维护其社会的和平稳定而对社会群体施加的思想教育,帮助社会群体的社会实践活动符合统治集团的既定价值和理想目标,现实活动服从统治并服务于统治集团的终极价值目标,实现管控社会群体的目的。

(二)意识形态的时间特性:时代阶段性

意识形态是“在阶级社会中,适合一定的经济基础以及树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的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而形成起来的,代表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情感、表象和观念的总和”[3]129。任何意识形态无不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代表了特定历史阶段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团体的思想观点,同时意识形态会随着历史阶段的更迭而出现内涵上的变更。“意识形态的时代性主要表现在意识形态存在的时代特征上。”[4]87从古至今,随着社会历史阶段的更迭,意识形态的发展相应地经历了奴隶社会意识形态、封建社会意识形态、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等不同发展阶段。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由于其社会制度体系在同时代并存而在不同的国家并行。意识形态的时代阶段性在一定程度上映射出意识形态内涵的阶段整体性存在,能够满足社会持续稳定的发展要求,更符合统治集团的利益需求。特别是进入20世纪以来,许多哲学家受到辩证整体性思维模式的影响,在思考哲学问题上不再是单一地、静止地分析问题,而是将主客体统一起来,辩证地分析主客体的关系问题,将主体与主体、主体与客体、客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辩证地、系统地分析和阐释,从而完善、丰富和发展了意识形态的思想学说。

(三)意识形态的表现形式特性:载体隐蔽性

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思想观念上的存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具有“无形性”,若要使无形的意识形态发挥出强大的作用,体现出更大的价值,就需要借助一定的载体才能够完成。意识形态作用发挥的载体不仅形式多样而且手段灵活。统治阶级以宗教礼法、伦理道德、政治法律、文化艺术等多种具体的“有形”载体形式为依托来承载意识形态的思想文化内涵,并利用社会群体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内容,让社会群体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并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填鸭式灌输给社会群体造成的抵触心理,缓和了统治集团与社会群体的矛盾,并有利于社会群体自觉按照统治集团设定的社会模式生活,使社会群体产生社会归属感和依赖感,有助于统治集团巩固政权。同时,意识形态以“无形”的存在状态呈现出“有形”的作用方式对社会群体进行思想方面的教育和影响,能够极大地发挥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特别是在互联网覆盖全球的网络时代,中西方意识形态的对抗和冲突日趋转向“地下”,即以更加隐蔽的网络为载体进行相互渗透,特别是西方凭借其强大的科技力量和经济实力,以“人才输出与培养”、“影视剧作品输出”、“科学技术输出”等“和平”的方式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的入侵,以达到政治颠覆的目的。在这样的状态下,我们更应该警惕意识形态的载体隐蔽性所带来的弊端。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扬长避短,有效地规避这一特性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

三、意识形态结构的整体性

意识形态的存在以一定的社会生活实践活动为基础,因社会生活实践活动的丰富多样而使意识形态的结构显现出复杂性特点。在思想内容、文化传承和社会实践三个维度上对意识形态的结构给予整体性解构,拓宽了意识形态整体性问题的研究路径。

(一)思想内容维度

意识形态从诞生之日起就具备丰富的思想理论基础。在《理想国》中,柏拉图就提及意识形态并称之为“高贵谎言”。“意识形态”一词的创立者特拉西对于意识形态的研究是建立在启蒙运动中对于理性主义观念研究的基础之上。马克思在辩证性整体思维的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中西方诸多学者在其理论基础之上,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意识形态研究的知识体系领域。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之一,阿多诺从批判的角度阐释意识形态研究问题。列宁作为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俄国实践相结合的第一人,对意识形态研究的视角更多的集中在指导国家革命和建设方面。阿尔都塞对于意识形态的研究主要着眼于对西方社会开展意识形态教育和宣传所采取的方式予以揭批,阐释了意识形态的本质是国家机器的理论。他曾经说过:“只有在意识形态臣服的形式下并受到这种形式的制约,才能为劳动力技能的再生产做好准备”[5]325-326。毛泽东同志作为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一人,曾指出:“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6]663-664由此可见,虽然时代不同,学派各异,但意识形态思想体系研究却具有整体的传承性和延续性。

(二)文化传承维度

意识形态作为思想文化的集合体,本身就是一种哲学文化范式。以文化的视角对历史阶段进行划分,我们可以将人类文化的历史分为原始时期的文化模式、传统农业时期的文化模式、现代工业时期的文化模式等阶段。由于地域差异、生活环境差异,各民族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形成了独具本民族特色的思想文化,任何意识形态都是特定时期特定民族文化的展现。这符合意识形态在文化传承中的整体性原则,也正是因为意识形态具有文化传承性,在其思想内涵构建过程中才能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扬弃前人的思想文化遗产,构成了人类意识形态文化传承的发展史。与此同时,由于同一时期会出现民族文化并存的现象,所以文化之间存在冲突和对抗,而这同样会对意识形态领域有所影响。在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今天,现代工业文化模式由于社会制度不同在全世界划分为资本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两大类,这两大类文化模式相互冲突、相互对抗、相互融合。西方国家试图借助其先进的工业科技文化打破两种意识形态并存的局面,通过“和平演变”、“颜色革命”等方式方法将其意识形态渗透到社会主义国家中,从而达到颠覆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甚至国家政治的目的。邓小平同志就曾经指出:中国的意识形态建设要具有独立性,不能成为任何外国意识形态的附庸。2013年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曾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的工作,指出意识形态工作要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依据中国国情,抵御外来侵袭。

(三)社会实践维度

人具有自然性和社会性双重属性,人要存在并发展于社会中,需要不断地完善和提升自己作为社会人的基本属性。任何社会实践活动都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都是人自觉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动。意识形态的作用对象是人,是对人施加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思想观念影响,帮助人更好地从事社会实践活动,以此适应社会的发展。意识形态根植于社会实践活动当中,通过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客观展示,明晰了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与此同时,社会实践活动作为意识形态存在的潜在社会根源,人们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批判社会生活中与时代发展相背离、与社会发展步调不一致的观点,进而不断地修正和完善意识形态的思想内涵,有助于主流意识形态更好地满足统治者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进一步拓展了意识形态结构维度,更好地对意识形态存在的社会生活结构给予把控与理解。“离开了生活,离开了实践,再好的价值体系只能是空中楼阁”[7]10。意识形态的社会实践维度为意识形态的存在夯实了实践基础,阐释了不同的社会历史活动阶段中意识形态的历史渊源与生成要素的差异性,进一步解析了意识形态的结构整体性。

[参考文献]

[1]欧文·拉兹洛.系统哲学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2]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3]俞吾金.意识形态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4]廖启云,廉永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及其载体[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2(1).

[5]陈越.哲学和政治[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6]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刘云山.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J].党建,2008(5).

【责任编辑张琴】

An Analysis of Ideological Integrity

MIAO Xue1, LIAO Qi-yun2

(1.FacultyofIdeologyandPolitics,ShanxiWaterConservancyTechnicalCollege,Yuncheng044004,China;2.Faculty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Theory,Taiyuan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Taiyuan030024,China)

Abstract:The ideological integrity has experienced three evolutionary phases in history: ancient simple mode, modern metaphysical mode, and contemporary dialectical mod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deology are of political control, of stages in times and of carrier concealment. The ideological integrity is a philosophical exploration on the origin of ideology with systematic philosophic theories.

Key words:ideology; integral thinking; metaphysics

[文章编号]1672-2035(2016)01-0006-04

[中图分类号]B01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生成研究》;山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5—2016年度专项重点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SSKLZXKT2015031);太原科技大学博士科研启动项目《青少年流行文化发展趋势及引导策略探析》(W20152005)

[作者简介]苗雪(1984-),女,河北阜平人,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讲师,硕士。廖启云(1973-),女,云南西畴人,太原科技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部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收稿日期]2015-07-03

猜你喜欢
形而上学意识形态
浅谈笛卡尔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
合作探究应注意的几种不良形式
谈教育的“严”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存在合理性解析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
西方涉华纪录片意识形态的建构与展现
形而上学的“上”“下”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