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认知干预对艾滋病患者不良情绪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2016-03-12 03:23易云兰
中国医学工程 2016年2期
关键词:艾滋病状况服药

易云兰

(广东省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便民服务中心,广东 深圳 518000)

有研究报道称,对艾滋病患者实施护理认知干预,对患者的心理有改善作用,同时可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1]。为证实此观点,本文选取本院2012 年7月-2014年12月接收治疗的66例艾滋病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分为两组,其中一组采用护理认知干预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7月-2014年12月接收治疗的66例艾滋病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接受明确确诊,符合临床中艾滋病的诊断标准[2]。将所选6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12例;年龄23~42岁,平均(28.99±2.79)岁。研究组中,男23例,女10例,年龄24~45岁,平均(28.79±2.87)岁。所选研究对象均符合该研究课题,均无沟通障碍和智力障碍,都可积极配合治疗,且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体重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包含用药指导及健康教育等方面,主动了解患者的各方面状况,如教育程度、性格特点及生活环境等,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在精神上给予支持,主动向患者讲解此疾病相关知识,强化营养方面,使患者的依从性提高,调动患者的主动性,树立患者对该次治疗的信心。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再给予护理认知干预,主要包含:①尊重患者的人格,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以热情、耐心的态度对待患者,微笑服务,让患者感觉到尊严,树立对生活的信心。②疾病知识的指导,绝大多数患者都会因此疾病的现状、发展状况致使心理上产生较大的负面情绪,此类情绪对患者服药依从性有一定影响。因此,护理人员需主动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常识、治疗方式及注意事项,以及不良反应状况等,并告知患者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服用药物,勿中断治疗。指导患者若出现不良反应及时与医生进行联系。③增强患者的生活信心,此疾病患者会因疾病状况对生活绝望,产生自暴自弃的状况,医护人员应主动向患者讲解疑问,耐心听取患者的诉说,用以往成功类似病例作为案例,让患者增强对疾病的治疗信心,提高战胜疾病的勇气。④延伸护理,可创建此疾病QQ群,患者有疑问可自愿在群里和医护人员进行讨论,达到减轻心理负担的作用,针对具有明显心理负担的患者,给予移情易性法,让患者转移注意力,听舒缓的音乐,阅读相关书籍,保持情绪稳定,纠正心态。⑤情志引导,督导患者安神养心,自己调节本身情志活动,鼓励患者自我倾诉,释放心理的负担和压力,减轻心理负荷。⑥生活指导,主动告知患者勿到公共场所活动,保持个人卫生,勿接触带状疱疹及结核等疾病患者。

1.3 指标判定

患者抑郁状况采用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定[3],同时采用抗病毒治疗性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含规律作息、饮食状况及定期复诊等状况,完成项目为1~6个范围之内表示不完全依从,小于1个表示不依从,大于7个表示完全依从。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3.0软件分析处理所得数据,组间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组间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抑郁状况发生情况

比较两组患者抑郁状况发生率,研究组抑郁发生率为42.42%,对照组抑郁发生率为84.85%,且数据存在一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抑郁状况发生情况比较 例(%)

2.2 比较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

比较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数据存在一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 例(%)

3 讨论

艾滋病危害性较大,属于临床传染性疾病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主要由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所导致[4]。HIV病毒可破坏人体正常的免疫系统,使免疫系统功能降低,同时对患者生命健康存在严重威胁,其死亡率较高。此疾病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因此,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受到歧视和排斥的可能性较大,患者心理上由此产生一定的负面情绪,如沮丧、焦虑、绝望及抑郁等,此种状况对患者的治疗造成很大影响,服药依从性因此降低。因此,在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在精神上给予支持,不排斥患者,让患者感受到人格的平等,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和情志护理,可有效解决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对治疗状况有改善作用,提高患者对治疗的配合度,最终达到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的生存时间延 长[5]。

本文选取本院66例艾滋病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分为两组,采用两种方式进行护理,其中,研究组的抑郁发生率(42.42%)明显优于对照组抑郁发生率(84.85%),且服药依从性也优于对照组,此研究结果与相关报道结果一致[6]。综上所述,护理认知干预对艾滋病患者不良情绪和服药依从性具有较大的临床效果。

[1]孙丽,阿依古丽·图尔洪,朱丽丽,等.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自我管理疾病能力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8):121-122.

[2]石柳春,陆雪萍,陈登翠,等.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效果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8):1638-1640.

[3]潘彩芳,卢祥婵,邓建宁,等.认知行为干预对艾滋病淋巴活检的影响[J].广西医学,2012,34(5):556-557.

[4]胡新亚,刘霞英,任勇,等.心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2012,11(12):1162-1163.

[5]何进椅,姜小鹰,金爽,等.护理专业实习学生对艾滋病职业防护知识认知及行为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教育,2012,9(8):373-375.

[6]徐六妹,吴宝红,陈素青,等.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HAART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14,28(3):224-226.

猜你喜欢
艾滋病状况服药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声敏感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
《 世界艾滋病日》
饭前服药和空腹服药不是一回事儿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服药坏习惯,您能占几条?
2019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依然会保持稳健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
第五节 2015年法学专业就业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