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创新创业”种子在高职校园里生根发芽

2016-03-18 18:48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创新创业院校高职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王 玮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批准实施“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2012年建设项目的通知》,教育部于2011年9月5日决定在“十二五”期间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但是不难发现,只是针对本科院校,而忽视了对高职院校。江苏省早在2008年就已经启动《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实施办法(试行)》,激发本、专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质和文化素养,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

2014年9月召开的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要借改革创新的“东风”,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经过一段时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大学生中已深入人心,但是不难发现,当前高校的创业教育离社会的要求和期待还有相当一段距离,大学的产品或者服务还不能满足和引导用户需求,要实现使创新创业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习惯,创业教育必须从高等教育延伸到初等教育、全民教育,且需要长期坚持。同时,应当充分发挥教育的先导作用和方向引领,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思辨能力和跨学科知识的广度。

一、围绕一根“线”,深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学改革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不仅需要将创新能力培养贯穿在人才培养工作的全过程,而且还要作为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应当围绕这样一根主线: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树立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建立素质教育专门机构,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成为人才培养评价的重要指标,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改革教育教学实践环境,建立师生众创工作室,优化创意创新创业服务链条,打造优质高效的大学生活动生态圈。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建立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交叉融合的师资队伍,开发创新创业平台课程,积极整合社会各类资源,汇聚人才培养合力。但是,创业教育师资整体实力不足,使得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捉襟见肘。为此,高职院校要着力培养创业教育师资,在吸纳社会上创业成功人士兼任创业教育导师的同时,有条件的学校可聘请国内外创业教育的资深专家学者讲授创业教育课程、讲授国外先进的创业教育理论,培养中高级的创业教育师资力量,也可派遣创业教师出国培养。

高职院校可以依托学校内诸如研究院、研发中心、研究所开展丰富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活动。积极申报创新创业项目,组织教师参与教学实习指导,形成集教学实践、实习、创业及就业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基地。通过创建大学生创业模拟实验室,对有创业愿望的学生予以场地和经费支持,促进实体企业注册和成功运营,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建设,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品质、创新知识和创新技能的培养,推进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也可以尝试建立一套适应“互联网+”专业集群的“大平台、多模块、广选修”的课程体系,积极探索混合学分制和学分互认机制,形成学生选择性学习的平台。加快创新创业教育优质课程信息化建设,推出一批资源共享的慕课、视频公开课等在线开发课程,运用大数据技术,掌握不同学生学习需求与规律,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扩大小班化教学覆盖面,推行“走班制教学”及“分层分类教学”等教学组织形式,全面推行课堂教学创新活动,通过真实案例、真实项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探究兴趣和职业兴趣;实施学生课程试听与评价制度,建立课程进入与退出机制。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改革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努力构建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实行多形式学习考核,完善成绩评定制度;倡导作业形式的多样化、作业成果呈现的多样化,在内容、数量、难易程度等方面有不同要求,满足每一个层次学生的需求,使每类学生都能学有所获,全体学生都能获得成功感,真正达到“以生为本”的要求。将创新创业课程纳入所有专业的课程体系,在公共课程中融入创新创业基础知识,重在启发全体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教育还需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在专业教育中融入创新创业项目与方法并进行实务训练,激发和提升学生的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在顶岗实习过程中融入创新创业实践与成果孵化,重在具体项目的实践中扶持创新创业典型,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通过知识普及、模拟实训、大赛检验、项目扶持做到了层层递进,构建了“教、学、做、赛、专业社团系列活动”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该体系切合高职教育发展要求并贴近专业和实践,具有推广价值。

二、突破一张“网”,转变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常规思路

不难发现,似乎总有一张无形之“网”在阻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创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不是一味地让学生去创业。如果学生缺乏创新能力,创办的企业一定也是落后企业,不符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对于学生来说,创新创业并非易事。没有工作经验,也没有社会阅历,创业失败该怎么办?其实可以通过兴趣驱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意识,避免毕业后与社会脱节。另外,可以帮助学生搭建“舞台”,提供资金、场所、指导老师等,目的就是想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先有创新的教师,再有创新的学生。只有具备创新能力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传统的教师评价标准注重遵守教学规范,而忽视教师的独创性,甚至以传统的要求对教师的创新加以排斥。当务之急,应当开展以“创新能力”为重点的教师培训,不断夯实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高职院校在选择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教育的教师上,多以辅导员为主、专任教师为辅,而从事专门就业指导工作的教师较少。往往这些教师自身少有创新创业经历,实践经验几乎没有,主要还是依靠自身专业知识与素养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与方法等内容的传授,难以真正提升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当然,也有部分高职院校聘请企业经营管理者担任创业指导教师,开展相关讲座,介绍创业经验,但课程安排比较松散,效果欠佳。高职院校缺少实践创业经验的教师做指导,会直接影响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因此,高职院校应当努力建立一支专业化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这支队伍包括校内专门从事创业教育的专职教师,也包括其他专业的兼职教师,最重要的是涵盖外聘企业的具有创业经验的专家。在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之外,不断加强教师内部的创业教育培训,完善校企共建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体系。

高职院校应当积极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营造全校上下关心支持大学生创业的良好氛围;着力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覆盖面,发挥“创业示范校”和“创业示范基地”建设单位的引领作用;加强就业创业师资队伍培训;全面开展政策宣讲、典型报告、专家讲座等形式的创业教育、创业培训,落实每个专业群至少有一个以上大学生创业社团(团队)的战略,强化指导孵化,出台更优厚的政策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大学生创业赛事,举办大学生创业模拟大赛、大学生职业生涯大赛,筹建“创新创业学院”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所”,管理好“大学生创业园”,努力建成“大学生创客空间”。

三、成就一片“天”,培育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主体精神

创业需要资金,但创业最关键的要素并非资金,更重要的是一个人“不等不靠不要”的品质,是敢想敢拼的创业精神。受传统安居乐道思想与长期应试教育影响,高职毕业生普遍缺乏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通过创业走向成功、通过创业报效祖国的主体价值观还没有形成。而在西方发达国家,创业者被认为是民族和国家的骄傲,创业致富是每一个公民从一出生就被灌输的思想;而且在培育创业氛围、宣传创业者、颂扬企业家精神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要通过教育引导、树立典型、交流经验、组织创业大赛等手段,让创业精神深入高职学生的骨髓,并达成共识、产生共鸣;要通过创建鼓励创新、容忍失败的舆论环境,鼓励高职学生投身创业洪流,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和理想信念,做时代的弄潮儿。

作为创新创业的主力军,高职生拥有独特的思维模式、敢为人先的创业精神,高职教育应增强创新创业教育的使命感与紧迫感,引导高职学生走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前列。创业凭的不是一腔热血,更多的是坚持。攻破各种问题难点、技术能力才是核心关键。就拿物联网专业学生来说,创业需要拿出真正的项目产品,创意只是开始,落实才是关键。多方的创业知识内容都需要准备充足,就基本的投资企划书、项目规划书,很多人对其关键点一知半解,何谈创新创业?并且,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创业者自身掌握相关技术经验,对于创业本身会事半功倍。当然,大学生才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人,发展大学生主体性就要着眼于提升大学生主体的创新创造力,就是要在尊重大学生个性前提下,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在各级各类竞赛和科研活动中积极培育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不断锻造大学生创新能力,进而塑造大学生创新创造品质。

提高大学生创新创造能力,首先需要一个有利于催生大学生创新创作灵感,激发大学生创新活力和潜能的良好环境和氛围。要重视校园人文环境的建设,积极运用校园特有的自然环境、学风环境、生活环境和校园网络环境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和作用于大学生。同时,要根据专业特色和独特资源精心组织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能力大赛,通过各种高质量的科技活动、学术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激发和提高大学生创新创造能力。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创业不是等到快毕业时才去关注和考虑,相反就业创业问题应该是大学生早做思考和计划的事情。对于大一学生而言,应该在大一阶段尽快调整、适应和熟悉大学学习、生活和工作环境,掌握大学阶段的学习方法,明确自己未来的学习和生活目标。对于大二学生而言,要认真学习和掌握一定职业规划的基础知识,并在客观定位自己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兴趣爱好和性格倾向等基本情况下,要着手制定并实施符合自己未来发展的职业规划。对于大三学生而言,在职业规划指导下要持之以恒地朝着既定目标努力,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体会能力和素质,并阶段性地对自己职业规划的目标进行检验、评估和调整,不断完善自己的职业规划。

大学生作为就业创业活动的“发动机”,学生应当主动寻求机会,积极培养自身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不断提高自己的就业创业能力。在校期间要积极利用好国家、学校、社会和家庭提供的各种实习、见习、实践和就业创业时机和渠道,自觉地增强自我的就业创业力,为大学生自主就业创业奠定坚实基础。高职院校应多鼓励学生以各种形式积极参与创造、创新、创业活动,促进创业理论与实践结合,锻炼和提高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业能力,通过创建大学生创业园以进一步拓展学院创业教育实践平台,提供学生真实创业实践的机会。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院校高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