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心理资本理论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

2016-03-18 18:48无锡科技职业学院董丹辉
关键词:逆商韧性效能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董丹辉

一、心理资本与大学生创业教育

西方学者Luthans认为,心理资本是指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资源或状态,包括了4个核心成分,即自我效能、乐观、韧性和希望。具体表现为:(1)在面对充满挑战性的工作时,有信心(自我效能)并能付出必要的努力来获得成功;(2)对现在和未来的成功有积极的归因(乐观);(3)对目标锲而不舍,为取得成功在必要时能调整实现目标的途径(希望);(4)当身处逆境和被问题困扰时,能够持之以恒,迅速复原并超越(韧性),以取得成功。

当前,我国各级政府和高校积极响应“以创业带动就业”“鼓励全民创业”的战略方针,积极鼓励、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从创业人才这一主体角度来看,心理资本是影响大学生个人竞争力以及未来事业成败的核心素质之一,也是影响大学生心理与行为的深层次因素。而对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开发,则可以挖掘其个体潜能,完善心理品质,对促进大学生创业教育有着较好的意义。因此,近年来心理资本理论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积极影响和意义也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所认同,心理资本被逐步引入高校创业教育。

二、对心理资本与创业教育关系的认识

个体心理资本与创业者素质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将心理资本引入创业教育当中,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增强学生创业活动的意愿,提高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创造较多的工作岗位,一定程度上推动经济的发展。因此,大学生创业教育需要一改以往单纯教授创业理论知识、培养创业技能纸上谈兵的做法,更重要的是要实现创业教育的内生发展,以培育大学生的心理资本为主要导向,将创业教育回归到真正培养创业人的本位,以下从希望、乐观、自我效能感和韧性四方面和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关系进行探讨。

(一)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身具备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要能力的信心或信念。自我效能感在创业领域中,有一个特定的新名词——创业自我效能感,它具体指的是创业者对其创业能力能够在创业环境中得以实现并通过各种行为获得创业成功的自信。研究表明,决定创业意向和最终产生创业行为的一个重要变量就是创业自我效能感。首先它会影响或决定人们对创业行为的选择,其次它影响了创业行为的持久性和努力程度,并极大地影响着大学生情感反应模式和思维模式,最终影响着大学生创新行为的表现。

(二)乐观

心理资本理论中的乐观能使个体正确、客观地评价现实、预测未来,同时能做出正确的归因。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面临的巨大压力,各方面的实际矛盾,容易由此而感到苦闷、烦恼、失落,这些也都是正常反应。面对这些问题,回避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发展创业大学生的乐观心态。诸多研究结果发现,乐观确实能够较为显著地正向预测大学生的创业意向。较为乐观的大学生通常将不良的事件归因在外部、暂时以及特定情景,不会影响本身的创业动力,而将好的事件则会归因于内部。这就会促使大学生积极面对创业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困难及障碍,主动地采取各种措施来解决这些困难,从而坚定自己创业的决心。

(三)希望

希望是指个体能够设定现实而又有挑战性的目标,通过自我引导的决心能量和内控的知觉来达到这些目的。大学生创业希望受到创业目标、路径和动因的影响,而且希望又是维持大学生创业持久的驱动力。具体来说,就是让创业大学生着手制定与工作相关的目标,具备这些目标能够维持创业长时间的动力。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它去增强创业大学生的动因。另外,创业大学生在为实现创业目标的过程中制定多条路径,明确在创业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需要克服的障碍,并详细地制定相应计划来克服这些障碍。通过这种品质的训练,能增强大学生有目标地制定创业路径、鉴别创业过程中障碍、制定相应计划来克服障碍。

(四)韧性

韧性指个体在遇到各种困难时,能够坚持、很快恢复以及采取迂回途径来取得成功。韧性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基本保障,韧性强的学生在遇到挫折时能较快地恢复到最初水平。在挫折和困难中获得学习与成长,甚至在复原的过程中能重新找到自己创业的意义和价值,对创业的领悟能更上一层楼。而创业是个风险性极高、极不稳定的选择,选择它的大学生可能会经历比一般同学更多的艰辛与磨难,因此对意志的考验也将更大,当然,所需要的毅力会更强。因此,提升大学生的心理韧性就显得极为迫切。

三、大学生创业教育心理资本开发策略

(一)体验式实践训练

体验式的方法让学生在实战中获得创业意志的锻炼、创业能力的开发,具体方法有现实案例分析、创业模拟训练、创业实训、商业辩论、调查汇报、商务谈判等。重点训练大学生乐观坚韧、观察与思考、探索与实践等创业精神。学校可以通过多层次多类型的项目训练,来挖掘学生自身潜力,建立他们自信心,增强自我管理能力与自我控制力,培养学生发现机遇并勇敢抓住机会的能力;学会学习、分析问题,面临困难时如何更好决策的技巧,提升自我的执行能力;体悟团队协作、执行能力对团队愿景达成的重要作用,认识到自我在团体中的角色,同时把握对团体愿景达成的重要性;锻炼持之以恒的韧性,形成挑战自我与超越自我能力的认识;体会创业管理环节的全过程;等等。

(二)逆商培养

逆商,全称“逆境商数”,它是指面对逆境的正确思维反应方式和抗挫抗压能力。在高校开设“逆商与创业”“逆商提高法”等训练项目,让大学生创业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相应的训练项目,学习提高逆商的方法,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学校也可以有针对性地提供创业心理辅导,教学生如何在逆境中冷静思考,正确地分析自己目前的处境,面对困难不放弃,沿着正确的方向坚持不懈,为将来的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具体实施方法上,可以通过增设勤工助学岗位,让学生参与到其中,除了能获得一定的报酬,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逆商,提高学生的工作技能、社会技能以及职业素养。

(三)团体心理辅导

对于学生们共同需要提高的某一心理素质,可以通过团体心理辅导来增强。首先制定群体目标,开展并实施团体辅导,通过对某一专题的辅导活动,让每个学生得到一定的提高。同时在群体中还能让学生获得真实的群体交往感受,掌握人际沟通技巧,学会共同合作,不长不短,以此促进学生整体心理资本水平。

心理资本作为一种积极心理状态,在高校创业教育领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已经影响着个体的态度及行为。因此,大学生创业教育除了要做好传统的相关知识技能培训外,更要注重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心理论资本的研究及开发,帮助大学生提高自信心,面对困难挫折的时候能够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处理问题,引导学生开发自身的潜力来增强创业能力,提升创业心理资本水平,最终增强创业的竞争力。

猜你喜欢
逆商韧性效能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房地产市场韧性犹存
大学生逆商教育实施策略探析
培养孩子的逆商始于接纳
逆商:决定孩子人格完整和未来发展的关键
被忽视的“逆商”培养
韧性,让成长更美好
笑中带泪的韧性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