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创时代现代农业创客培养的实践探索①

2016-03-18 18:48温州科技职业学院邹良影
关键词:创客现代农业专业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邹良影

当前,随着农村青中年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新生代青年又不愿意从事农业行业,我国农业将面临“谁来种地”“谁来种好地”的严峻挑战;另一方面,我国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面临着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态势,对农业从业者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农业职业教育也亟须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现代农业人才培养质量。那什么样的人才是现代农业发展所亟须的呢?笔者认为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在国家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社会背景下,在现代农业转型发展行业背景下,现代农业创客是现代农业发展亟须人才,也是我国高等农业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新方向。

一、现代农业创客内涵分析与理解

随着“创客”一词进入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同时也进入了高校的眼帘,那什么是创客呢?创客一词源自英语“maker”,克里斯·安德森在《创客:新工业革命》一文中将“创客”定义为,不以营利为目标,利用3D打印技术以及各种开源硬件,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①“创客”:《柔软地改变教育》,《中国教育报》2014年9月23日第005版。随着创客概念的提出,近年,创客运动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出现了众多的创客空间,国外如麻省理工的创客空间,国内如深圳柴火空间等,其核心内涵是强调将想法变成现实,让人做梦想的实现家。而在中国,创客活动上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倡议,下连每一个普通人的人生梦想。那现代农业创客内涵是什么呢?现代农业创客与创新、创造、创业之间的联系点与不同点在哪?创新教育、创造教育、创客教育、创业教育内在联系又在哪?

(一)创新、创造、创业、创客内涵分析

对于创新、创造、创业、创客,创新往往是需要有好的点子来开展;创造往往需要从无形到有形,要有作品出来;创业不仅仅需要有好的想法,而且要有考虑盈利、资金来源、团队组建、可行性、市场需求、场所选择等等多方面的因素,这不仅要求创业者需要有创新意识,而且要有经营管理能力、决策分析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等等;创客则是把自己新的有创意的想法变为现实的人。但是它们之间的根本内涵是一致的,其最终落脚点都是把想法变为现实。区别在于,创新聚焦于好方法或好想法,创造聚焦于好作品,创业聚焦于好商机或好模式,参与创新、创造、创业活动的人都可以定义为“创客”。

(二)创新教育、创造教育、创客教育、创业教育内涵分析

在这之前有许多学者对创新教育、创业教育都有不同的定义与归纳,普遍认为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创造教育根据创造学的基本原理,以培养人的创造意识与创造能力的教育;创业教育是培养人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并最终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的教育。②百度百科:创新教育;创业教育。杨现民,李冀红等学者认为创客教育是一种融合信息技术,秉承“开放创新、探究体验”教育理念,以“创造中学”为主要学习方式和以培养各类创新型人才为目的的新型教育模式。笔者认为创客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一种教育模式。

创新教育、创造教育、创客教育、创业教育的根本内涵是一致的,都是挖掘点子,努力让点子变为现实的教育,其区别一是侧重点不同,创新教育侧重于创新思想,创造教育侧重于创造作品,创客教育侧重于创新实践,创业教育侧重于综合能力。它们的内在联系是相辅相成,互为依托的,创客实践是创新点子落地的最好途径,是创造出作品的有效途径,也是创业实践前最好的历练。

(三)现代农业技术应用创业型创新人才内涵

笔者认为现代农业创客暨现代农业技术应用创业型创新人才,它是在现代农业技术应用、创业、创新、创造、创业型创新人才等多个概念的基础形成的一个综合性概念。这种人才培养途径是需要通过大概念的创业教育来实现,所谓大概念的创业教育就是指包含了创新教育、创造教育、创客教育、创业教育等内容。这种人才应具备现代农业技术能力、创造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等各种能力。现代农业技术应用创业型创新人才可以理解为:一是区别于企业家,属于所有权属性较低、现代农业技术含量较高的创新创业人才,属于创业型创新人才的范畴。二是掌握着现代农业技术,并具有创新、创造精神与能力和创业基础,拥有将现代农业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并走向市场的能力。三是利用现代农业技术进行创业,以推动现代农业技术商业化价值实现为基本特征、组织相关要素和资源、提供创新产品和创新服务。

二、现代农业创客培养探索与实践

在当下,如何培养现代农业技术应用创业型创新人才来解决现代农业发展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实施集兴趣激发、乐趣激励、志趣引擎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创业教育。

(一)创立“导师+项目+团队”培养体系,让学生带着兴趣开展现代农业技术学习,培养现代农业专业技术能力

涉农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发挥农业学科科研优势,推动科研反哺教学,让科研优势转化为创新人才培养优势,以成果应用为导向,开展现代农业技术教育实践。一可以实践“师导生研”模式。高职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相对较弱,科学研究能力不足,但是动手能力强,思维开阔,是优势和劣势都十分明显的一个群体,针对他们,让导师指导学生开展结合专业的科研实践活动,能弥补短板,发挥长处,让涉农专业学生的专业技术得到很好的提高。例如温州科技职业学院通过实施“导师+项目+团队”培养体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给予技术指导,先后共立项“辣椒露地栽培新品种筛选试验”“安全优质草莓盆栽技术研究”等学生科研项目500多项,3000多名学生参与,通过科研创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学生在各类竞赛中彰显农业技术应用能力,如“绿庭无土水培项目”荣获浙江省高职高专挑战杯特等奖。二可以实践“师创生随”模式。很多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共性问题是纸上谈兵、缺乏行动,尤其是缺乏带有示范作用的行动。教师的创业实践带动以及榜样的树立,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技术应用实践意识。例如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大力支持教师开展创新、创造、创业活动,以教师为主体,让学生当助理,以教师创客带动学生创客,结合专业开创了花海植物创意工作室、互联网+智能农业创新工作室、“筑匠”园林工作室等创客工作室,每个创客工作室吸收5至10名学生参与,教师和学生一起将创意、创新点子变为创业实践,让创业教育变得生动起来。三可以实践“师生共创”模式。学生与教师一起开展专业创新与实践既是一种教学形式,也是一种学习形式,能有力促进学生专业学习。例如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吴春诚老师带领师生团队联手攻关“炒菜机”并成功推向市场。

(二)打造“训研创”一体实验实训教学体系,在参与创造实践中产生乐趣,培养学生基于现代农业技术的创新创造能力

涉农高职院校都拥有自己的实验实训平台,也非常重视实验实训工作,着力于培养涉农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往往关注“训”比较多,忽视“研与创”,但是恰恰“研与创”是关键,是培养学生创新创造创业能力的关键环节。笔者认为可以建立“训、研、创”一体的实验实训室,把学生专业实验实训与专业创新、创造有机整合在一个平台内,有效促进了学以致用、用中生趣。例如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一方面依托温州市种子种苗科技园,实践中创新。种子种苗科技园学生实践区由36个大棚组成,设有设施农业、大宗农作物、园艺精品、特色畜牧等四个功能区,总面积达52亩,遵循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原则,培养精于技术、长于经营、善于管理的现代农场主。目前,有十多个创客团队在其中开展新品种培育等实践,如陈嘉威等同学在科技园内培育着番茄、南瓜等作物,深耕农田立志当现代农业创客。另一方面依托涉农专业实训平台,实训中创造。所有涉农系都建立了专业实训实践平台,农业与生物技术系搭建了大学生现代农业园,高年级学生分小组承包大棚生产,并在导师的指导下引进新品种、新技术进行研发创业,低年级学生到高年级学生承包的大棚中实训;园林水利工程系设有农业创意园与植物智能工场,实现学生植物水培研发、培育、营销一体;动物科学系开设宠物医院,学生在全真环境中开展岗位创造工作。依托这些平台,学生发明的“家庭立体生产蔬菜栽培架”“智能燃气灶节能装置”“宠物公厕”等均申请了国家专利。“亲子农庄项目”获得首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意创新创业”挑战赛一等奖等。

(三)依托“点线面”三维创业教育模式,引导学生争当现代农业创客,树立兴农志趣,培养现代农业技术应用创业能力

“点线面”三维创业教育模式是抓住学生个体教育“点”、紧扣人才培养“线”、构建保障支撑“面”三个维度开展创业教育,着力培养涉农专业大学生现代农业技术应用能力,让涉农专业大学生树立兴农志趣,为现代农业发展做贡献。一是抓住个体教育“点”,培养学生农业创业意识。实施“听、观、行”的体验式教育,“听”“三农”讲座、举办论坛等,让学生对现代农业有初步了解;“观”现代化农业,让学生到农业企业、到现代农业园、到产业区去体验现代农业;“行”,让学生参加农业社会实践,在服务“三农”过程中,爱上农业,如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推出百名专家带千名学生服务万计农民活动,学生到田间地头服务农户,让学生立业为农、立志兴农。二是紧扣人才培养“线”,培植学生运用现代农业技术创业能力。涉农高职院校要在农业人才培养方面,要深化改革,从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等多方面加以设计,融入创业教育于其全过程。例如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实行“平台教学、专业分流、岗位培养”教学方案改革,全方位培养学生创业能力。三是构建保障支撑“面”,保障现代农业创业教育有序开展。涉农高职院校本身就是弱势群体,资源本身就不多,要学会“化缘”,整合政府、学校、企业等多方资源,支持现代农业创业教育。例如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争取政府政策支持,推动温州市政府出台鼓励大学生农业创业就业的相关政策;整合企业(基地)资源支持,通过“导师+项目+团队+基地+农户”的途径整合相关企业、基地资源,实现校企双赢。如水果玉米项目,先后在温州泽雅、永嘉古庙等地实践,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更促进了当地农户增收,真正实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农户家”。

三、现代农业创客培养对策与建议

现代农业创客暨现代农业技术应用创业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有一些涉农高校已经在探索与实践,比如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在此,就如何培养现代农业创客,笔者认为要实施以学生“兴趣、乐趣、志趣”为导向,以结合本土、结合专业、结合学生“三结合”为理念,以集创新、创造、创业于一体为途径的现代农业创业教育。

(一)以学生“兴趣、乐趣、志趣”为导向

兴趣、乐趣、志趣之间内在联系在于三者是层层递进关系,兴趣聚焦于你是否有意愿去做这个事情,乐趣聚焦于你能快乐地去做好这个事情,志趣聚焦于你不仅能快乐去做好这个事情,而且把它当成自己的志向并愿意为之努力。在涉农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首先就要激发起学生的创新的兴趣、在参与中产生乐趣,在互动中发展志趣,只要集兴趣激发、乐趣激励、志趣引擎才能使学生乐于当现代农业创客。

(二)以结合本土、结合专业、结合学生“三结合”为理念

一是要与本土相结合。国外对“创客”的理解多指集中在计算机领域,我们则认为“创客”可以广义的指把想法变为现实的人,是可以跨越到各个领域的。培养现代农业创客就要充分结合国情、学情和农情,因地制宜地开展。二是要与专业相结合。创客没有专业知识的支撑就失去了创新的源点。现代农业创客就需要在现代农业技术基础上实践。比如农业专业的,是否可以发明一种机器人来摘果实,来管理农业大棚;是否可以发明一种蔬菜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可以通过手机一扫,手机内App系统对这个蔬菜农药残留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瞬间得出分析数据供消费者参考。三是要与学生相结合。青年大学生正值最具活力、最富创意的人生阶段。创业教育就是要唤醒他们心中沉睡的创新基因,激发他们的兴趣。

(三)以“创新、创造、创业”一体为途径

开展集创新、创造、创业于一体的创客培养活动有效延伸了创业教育链条,实现了从创新意识培养、创造实践、创业孵化的有机衔接,形成完整的、带有鲜明学科专业特色的创业教育体系,提升了创业教育,促进了“现代农业创客”的培养。

总之,在现代农业创业教育的带动下,涉农高校必将从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中心转变为知识传授、农业技术应用和创新创造“三位一体”;也必将让学生在学到知识同时,思考如何应用现代农业技术,使梦想变为现实。在这整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现代农业技术、技术应用能力、创新创造创业能力;也促进院校与社会、专业与产业、知识与实践对接,更是在推动教育变革的同时以创新创业的方式积极地推动社会与产业创新。

猜你喜欢
创客现代农业专业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现代农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让路人都可以坐下来当创客
创客